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风中的纸屑》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风中的纸屑》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0-14 19: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风中的纸屑》经典读后感有感

  《风中的纸屑》是一本由周国平著作,黄山书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1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风中的纸屑》精选点评:

  ●哲学的文字给人宁静。

  ●心灵相通,在实际生活中又保持距离,最能使彼此的吸引力耐久。

  ●灵魂在思想的碎片中完整

  ●很喜欢,短小精悍啊

  ●适合放在床头读

  ●高中为了写读书笔记买的书,一定要慢慢读,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启示吧。

  ●不知道是不是看的年纪不对,没有什么激动的感觉,有些挺有哲理的。

  ●哲学笔记,智慧的碎片,引人深思。

  ●见语文摘抄103。

  ●高中时读过。

  《风中的纸屑》读后感(一):随笔

  初恋的感情最单纯也最强烈,但同时也最缺乏内涵,几乎一切初恋都是十分相像的。因此,尽管人们难以忘怀自己的初恋经历,却又往往发现可供回忆的东西很少。 我相信成熟的爱情是更有价值的,因为它是全部人生经历发出的呼唤。人与人之间有同情,有仁义,有爱。所以,世上有克己助人的慈悲和舍己救人的豪侠。但是,每一个人终究是一个生物学上和心理学上的个体,最切己的痛痒唯有自己能最真切地感知。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最关心的还是他自己,世上最关心他的也还是他自己。要别人比他自己更关心他,要别人比关心每人自己更关心他,都是违背作为个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本质的。结论是:每个人都应该自立。

  《风中的纸屑》读后感(二):思想的断章

  我这个人总喜欢那些优美的文字,当看见这本书的名字,自己毫不犹豫的借来阅读,正如周国平说得,他总爱将自己的灵感写在一张纸上,将那些思绪整理,结成此集,平白朴实的语言,说出浅显的道理,正如书中所言,“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的简单才能活的自由”“人活世上,第一重要的还是做人,懂得自爱自尊,使自己有一颗坦荡又充实的灵魂,足以承受得住命运的打击,也配得上命运的赐予。倘能这样,也就算得上做命运的主人了。浮生若梦,何妨就当它是梦,尽兴地梦它一场?世事如云,何妨就当它是云,从容地观它千变?”“要读好书,一定要避免读坏书。所谓坏书,主要是指那些平庸的书。读坏书不但没有收获,而且损害莫大。一个人平时读什么书,会在内听觉上形成一种韵律,当他写作的时候,他就会不自主地跟着这韵律走。因此,大体而论,读书的档次决定了写作的档次。”

  寥寥数语,仔细揣摩,无不蕴含着一定哲理,正如读好书中所言,读书的档次决定了你的写作档次,难道不是决定你这个人的档次吗?人的定位是什么,难倒不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吗?

  《风中的纸屑》读后感(三):生与死

  这本书有一句话带给我的触动很大:死亡不是同归大海,而是各回个的源头。于是就着这句话,我打算写下这篇书评。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泰戈尔

  人生在世,或重于大山,或轻于鸿毛。人人都想有漫长的生命,古人有千里寻觅只求长生不老,今人有投掷千金只为一时之息。我不明白这样的意义所在,我也不知道那些依靠冰冷的仪器生活的人为何要苦苦执着。

  何妨长啸且徐行?只求一世过的有意义。

  村上春树有言:“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恒的存在。”没有人逃得过死亡的降临,也鲜有人可以从容地面对死亡。与其等待着死神,倒不妨抛弃恐惧,快乐地过好生活的每一天。“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过活。”如此,人生才会别样精彩。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不应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一句很有名的话。摩西奶奶在百岁盛宴上说:“不是我选择了画画。而是绘画选择了我。当年岁渐长,色衰体弱,亲爱的孩子们,我希望你们在回顾一生的时候,也会因为自己真切地活过而感到坦然,从容淡定地过好余生,直至面对死亡。”似乎人总是在生命将终之际才明白生命的真谛。生死只在那一瞬,一瞬的顿悟,一瞬的光和永远。

  布达拉宫的“天葬”仪式,让老鹰啄食死去的人的肉体,这不是人性的残忍,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返璞归真。佛家称死亡为“圆寂”,想必就是“圆满”“寂程”的意思吧!不是悲伤,而是一种世事完结的满足和骄傲。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的方式以及生前的价值。“视死如归”必定不是人人皆可为之,但也请尽力做到“死而无憾”!

  《风中的纸屑》读后感(四):做自己灵感的收集器

  随身携带笔纸、不放过家里任何纸片,做自己灵感的收集器。周国平就是这样。

  而且我发现,周国平是一个能坦然接受孤独、享受孤独的人。就像艺术界的奈良美智一样,他也是在孤独中寻找创作灵感,孤独可以说是他的艺术创作动力。人生而孤独,不必否认,不必逃避。面对,是最好的防卫。

  飘散在风中的纸屑,记录的是思想、是灵感。而这种记录能维持多久?我们在微博上的记录能维持多久?要给自己创造一些会消逝的风景,不要期待永久保存,记录当下,享受当下吧。

  【书摘】

  1。【读书】在所有的书中,从最好的书开始读起。一直去读那些最好的书,最后当然就没有时间去读较差的书了。在一切事情上都应该如此。世上可做可不做的事是做不完的,永远要去做那些最值得做的事。

  2。【苦难】我们总是想,今天如此,明天也会如此,生活将照常进行下去。

  然而,事实上迟早会有意外事件发生,打断我们业已习惯的生活,总有一天我们的列车会突然翻出轨道。

  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

  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3。【写作】如果我现在死去,我会为我没有写出某些作品而含恨,那是属于我的生命本质的作品,而我竟未能及时写出。至于我是否写出了那些学术著作,并不会如此牵动我的感情。

  我应该着眼于此来安排我的写作的轻重缓急。

  我的追求:表达真正属于我自己的人生体悟。不拘形式,学术研究和人生探索,哲学和文学,写作和翻译,皆无不可。在精神生活的深处,并无学科之分。人类和个人均如此。

  有时候,天才与普通人的区别仅在于是否养成了严格的工作习惯。

  4。【创作】要创新,不要标新。标新是伪造你所没有的东西,创新则是去发现你已经拥有的东西。每个人都有太多的东西尚未被自己发现,创新之路无比宽广。

  我用语词之锁锁住企图逃逸的感觉,打开锁来,发现感觉已经死去。

  5。【节省语言】他们因为我的所谓成功,便邀我参加各种名目的讨论。可是,我之所以成为今日之我,正是因为我从来不参加什么讨论。

  6。【未完成】有时候,专长=习惯=惰性。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对任何做惯了的事情都可能入迷,哪怕这事情本身既乏味又没有意义。因此,应该经常有意识地跳出来,审视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想一想它们是否真有某种意义。

  分到一套房间,立即兴致勃勃地投入装修。缺一卷墙纸,托人买了来,可是兴奋已逝,于是墙上永远袒露着未裱糊的一角。

  世上事大抵如此,永远未完成,而在未完成中,生活便正常地进行着。所谓不了了之,不了就是了之,未完成是生活的常态。

  7。【武侠】法不惩恶,遂使武侠梦流行。

  8。【处事】活得真诚、独特、潇洒,这样活当然很美。不过,首先要活得自在,才谈得上这些。如果你太关注自己活的样子,总是活给别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给自己看,那么,你愈是表演得真诚、独特、潇洒,你实际上愈是做作、平庸、拘谨。

  9。【自语】我知道什么呢?——所以我年轻。于是我不得不承认,只要活着,青春就是一种轮回。而忘记年龄的人不会老,——当然会死。

  早晨,我一边跑步,一边竭力回想刚才出门时闪过的一个念头,我相信那一定是个很独特的思想,并且为未能及时捕捉住而感到懊丧。跑步结束,步行到家门口时,我想起来了,那念头是:今天别忘了买几样已经用光的东西——料酒、白糖、洗涤剂等等。

  想到偷了我的自行车的那个人正在骑着我的车转悠,偷了我的钱包的那个人正在从我的钱包里拿钱花,有时我会感觉到我与这些小偷之间有一种亲密的联系。

  10。【水上的落叶】人们常说:爱与死。的确,相爱到死,乃至为爱而死,是美好的。但是,为了爱,首先应该活,活着才能爱。我不愿把死浪漫化。死是一切的毁灭,包括爱。

  使爱我的人感到轻松,更加恋生,这是我对爱的回馈。

  我生活在我的思想和文字之中,并不期望它们会给我带来成功和荣誉。现在,倘若它们已经走进了如许可爱的心灵,我就更不必在乎它们是否会带给我成功和荣誉了。

  我仿佛看见我的书在你的手中,宛如融入一片美丽的风景。在你的眼光的抚爱下,它的真理变得谦虚了,它的谎言也变得诚实了。

  《风中的纸屑》读后感(五):随手一摘。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的有滋有味。

  一切奢侈品都给精神生活带来不便。

  ——《享受生命本身》

  一个人愈是能够支配自己对于命运的态度,命运对于他的支配力量就愈小。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偶然性是上帝的心血来潮,它可能是灵感喷发,也可能只是一个恶作剧,可能是神来之笔,也可能只是一个笔误。因此,在人生中,偶然性便成了一个既诱人又恼人的东西。我们无法预测会有哪一种偶然性落到自己头上,所能做到的仅是——如果得到的神来之笔,就不要辜负了它;如果得到的是笔误,就精心的修改它,使它看起来像是另一种神来之笔,如同有的画家把偶然落到画布上的污斑修改成神来之笔那样。当然,在实际生活中,修改上帝的笔误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人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而这努力本身便展现为辉煌的人生历程。

  人活世上,第一重要的还是做人,懂得自爱自尊,使自己拥有一颗坦荡而充实的灵魂,足以承受命运的打击,也配得上命运的赐予。倘能这样,也就算得上命运的主人了。

  大损失在人生中的教化作用:使人对小损失不再计较。

  ——《和命运结伴而行》

  在我眼中,死是一件重大的事情,而在这件事情里,尸体以及围绕尸体所发生的一切,包括丧葬的方式等等,则是最不重要的。有人问苏格拉底希望死后埋在何处,他答道”“假如你能捉到我,你就埋我。”死就是不存在,人们的确无法捉住和埋葬那个不复存在的苏格拉底,而人们所有埋葬的那具尸体是和苏格拉底完全无关的。

  死亡不是同归大海,而是各回各的源头。

  厌世弃俗者和嫉世愤俗者都悲观,但原因不同。前者对整个人生失望,通过否定世界来否定人生,是哲学性的。后者仅对世道人心失望,通过否定世界来肯定自己,是社会性的。

  强者的无情是统治欲,弱者的无情是复仇欲,两者还都没有脱离人欲的范畴。还有第三种无情:淡泊超脱,无欲无争。这是出世者的大无情。

  ——《困惑与觉悟》

  爱可以抚慰孤独,却不能也不该消除孤独。如果爱妄图消除孤独,就会失去分寸,走向反面。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和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双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而也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孤独。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的,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

  “我孤独了。”啊,你配吗?

  ——《爱与孤独》

  幸福是一种苟且,不愿苟且者不可能幸福。我们只能接受生存的荒谬,我们的自由仅在于以何种方式接受。我们不哀哭,我们自得其乐的怠慢它,居高临下的嘲笑它,我们的接受已经包含着反抗了。

  在多数情况下,同情上伤害了痛苦者的自尊。如果他是强者,你把他当弱者来同情,是一种伤害。如果他是弱者,你的同情只会使他更不求自强,也是一种伤害。

  如同肉体的痛苦一样,精神的痛苦也是无法分担的。别人的关爱至多只能转移你对痛苦的注意力,却不能改变痛苦的实质。甚至在一场共同承受的苦难中,每人也必须独自承担自己的那一份痛苦,这痛苦并不因为有一个难友而有所减轻。

  一个经历过巨大灾难的人就好像一座经历过地震的城市,虽然在废墟上可以建立新的房屋和生活,但内心有一些东西已经永远的沉落了。

  ——《幸福和苦难都属于灵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