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学会演讲》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学会演讲》读后感精选

2022-03-17 18:54: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学会演讲》读后感精选

  《学会演讲》是一本由[英]格雷厄姆·肖(Graham Shaw)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学会演讲》读后感(一):学会演讲,看这本书就够了

  (演讲并不是那么高高在上,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可以变成演讲的舞台,而想学习演讲,看这本书就够)

  作者 格雷厄姆·肖有着15年演讲咨询经验,同时分享了60个演讲实战诀窍。

  在这里我分享几个认为收获最大的演讲小知识:

  一、对于听演讲的观众:

  1、要积极和你的用户进行互动交流,首先通过和观众进行互动能够极大的缓解你的紧张情绪,第二通过和观众互动能够让观众的吸收以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演讲当中,第三通过和观众互动能够及时反馈,让你的演讲有迭代改进空间,越来越好。

  2、用户都是趋利避害的,有40%的用户对于现在不满意产生焦虑,同时有40%的用户对于未来充满渴望,所以演讲中要传递出来当下面临的极大困难,同时描绘出未来美好的愿景,这样能够同时影响80%的用户

  3、避免使用专业词汇,也就是不要有专家思维,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来描述自己的内容,保证每一个听众都能够明白你讲的内容,这样是最友好也是接受程度更高的方式

  二、对于演讲思维:

  1、结果思维:

  时刻要思考我演讲的目的是什么,最终听众通过这次演讲能够有什么样的收获和帮助,这样能有效避免我们的前期内容准备过于自嗨。以终为始能够让我们以用户的角度出发,真正去思考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我们当下能够怎么帮助到他。

  2、说服三要素:信誉证明、逻辑证明、情感证明

  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接受你的演讲传递的观点?

  首先就是信誉证明,也就是立威,告知听众自己目前的title,完成的业绩,以此证明自己有能力和资格来做这次的分享。

  然后自己的论点和论据都充满逻辑,这样能让用户觉得有道理不自觉的会对你更加的信任

  最后就是尽可能的调动用户的情绪,比如站在他们角度考虑问题,语言生动活泼等等

  满足这3个要素能够大大增加听众被说服的机会

  三、演讲技巧:

  1、记得起一个好标题,就类似于公众号推文起一个吸睛标题能够提高打开率,一样的道理如果演讲主题足够好能够有更多人被主题吸引来听演讲,同时也会更加集中注意力来接受你的内容。

  2、回答好4个问题,能够吸引大部分听众的注意力

  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如何应对?

  为什么:这件事为什么重要,你为什么要听我的演讲,这次分享能够给你带来哪些好处?

  是什么:讲的这个概念具体是什么,他的重要信息论点论据是什么,

  怎么做:具体应该怎么操作是否有相关的执行规则?有什么案例支撑你的论据

  如何应对:这里分为好的应对和坏的应对

  坏的应对表现在如果有观众质疑,或者要求你提供相关的证据

  好的应对表现就是观众接受你的观点,并且规划未来方向,并且以此提问

  两方面的应对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3、预演可能发现的问题

  就是提前模拟自己演讲的过程,预判可能现场会出现什么突发状况,提前做好规避措施,将错误成本降低到最低

  《学会演讲》读后感(二):学会演讲,让你的人生更加出彩

  提到演讲,我们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一个大舞台,下面一席的观众,等着你做一场精彩绝伦的演讲,但这只是我们想到的演讲的一种,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需要演讲,那么学会演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挡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会演讲,因为他们天生卓越,有底子,所以演讲起来就很简单,我这什么都不会,而且口才也不好,能学会演讲么?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学会演讲》一书可以带你步入演讲的圣地,让你领略演讲的魅力。

  本书分了3大部分,分别是准备演讲、练习演讲、开始演讲,这也正是我们初入演讲需要做的3个步骤,只有这样做了,而且不断的刻意练习,你也可以成为演讲的高手。

  而这3大部分被拆解成了8个章节,更加详细的分解了演讲中我们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分享了60种秘诀让我们使用,让我们的演讲更加得心应手,现场掌声雷动。

  谁都可以演讲,只不过是讲的好与不好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于我们是不是在演讲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本书开篇就给我们介绍的是准备演讲,在准备演讲中,我们要做的就是重新认识演讲,要让我们感觉到演讲其实是一场有“预谋”的分享,对的,因为你会为你“预谋”的事,做大量的准备,所以更容易成功。

  在准备演讲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这几点:细节,听众的感受,演讲节奏和时间的把控,这是准备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该怎么做呢?书中提到了一个秘诀:分6步准备你的演讲。我们不妨对照一下,自己在演讲前是否也是这么准备的:1,考虑听众;2,明确结果和设置目标;3,考虑时间和环境;4,组织内容;5,视觉辅助;6,预演练习。怎么样,你在演讲前是这么做的么?这样做的好处可以让你更加系统而又高效的做好一场演讲。

  除了做以上6个准备,你还得换位思考4个问题:1,为什么;2,是什么;3,怎么做;4,怎么应对。通俗的讲就是:如果你是听众,你来听这场演讲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听这场演讲?这次演讲的核心是什么?有没有新鲜出炉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如果自己在上面演讲,该怎么做?如果台下观众不买账怎么处理?换位思考,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演讲技能,因为,演讲太重要了。

  既然演讲这么重要,肯定得多练习呀,因为每个人刚开始演讲都是很紧张的,那些在台上滔滔而谈,思路奇心的大佬,也是不断的练习,才做到那样的坦然自若。《刻意练习》一书中讲到:世界上没有天才,那些所谓的天才只不过是比常人付出了n倍的努力和刻意练习换来的,仅此而已。

  所以,除了在演讲中,准备工作做完后,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书的练习演讲部分虽然只给了6个秘诀,但是想要完全做到,就不是1天2天能做到的。首先,克服紧张就需要我们不断的练习,怎么练?找“试听者”,在他们面前不停的练,同时要求他们真诚坦白的给你反馈,反馈出你在演讲中的所有问题,这样一遍一遍的重复练习,你的演讲一定可以百尺竿头。

  演讲前的准备,练习都做过了,下面就开始演讲了,本书在开始演讲这一部分分了3个章节来告诉我们:演讲时,我们该说什么?该怎么说?

  比如:在演讲时,要做到让自己演讲的内容、声音、肢体语言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必须是一致的,演讲的内容也要通俗易懂,让听众能迅速知道你所传递的意思。只有这样,观众才能与你产生共鸣,从而附和着你的演讲,跟着你的思路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

  书中在这部分也提到:在演讲中,自己的站姿,手势,语气语速,面部表情等等这些细节,也是决定演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为你的这些细节,肢体语言会不经意间暴露你的紧张,暴露你演讲前那些没有准备好的内容。

  书的结尾分享的秘诀也正是演讲的结尾,在演讲即将结束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环节就是,向现场听众提问,而演讲是否能圆满成功,这最后一个环节可能会让前面99%的努力功亏一篑。

  演讲,就是一个不断练习、升华的过程,而这本《学会演讲》剖析了演讲中所能遇到的99%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秘诀,每一个秘诀后面还安排了一个——”轮到你了”这么一个小环节,真正的让你学以致用,不仅巩固了知识,也拓展了技能。这个小环节后还有一个深度学习资源,也就是会为你推荐一本演讲的书籍,让你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

  总的来说,这本书不管你是演讲新手,还是有丰富演讲经验的老手,都是不可多得的一本演讲类书籍,书中没有多余累赘的语言,随便翻开一页看到的演讲秘诀都可以拿来练习。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就是:让新手学会演讲,让老手更上一层楼。

  大家都知道黄渤是个“丑男人”,但是他却用“会说话”治愈了很多人的“颜控癌”。针对这件事,黄渤也做了一个演讲,用自己的真实经历给大家上了一堂实用课。一时间,网上炸开了,连女神都高喊着要嫁给他。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人,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的关注,或者想要顺利地达到某个目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演讲。

  可能很多人一听到“演讲”这两个字,就会联想到在空旷的舞台上,只有你一个人对准麦克风说话,台下一群人都在看着你。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生活中,演讲无处不在。

  你想说服上司同意你的策划方案,你想让亲戚们不再对你逼婚,你想让客户认同你的产品,甚至想让孩子乖乖听你的命令,都可以通过一场小型演讲来搞定。

02.可是,你敢演讲吗?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他们对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的居民进行了随机访问,结果发现,有高达89%人非常惧怕演讲,无论观众是1个人还是100个人,他们都觉得张不开嘴,怕出丑。甚至有人认为,公众演讲是仅次于死亡的第二恐怖的事情。

  我的朋友老张,是个潇洒干练的销售精英,连续8年创下行业销售总冠军。他与朋友或某个客户单独交流时,总是能侃侃而谈,非常有魅力。

  可一到大庭广众之下,他就判若两人,迷人的风度也荡然无存,很难流利地说上一句完整的话,经常“嗯……”个没完,让旁人听着都着急。

  老张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公众说话恐惧”,主要表现为当众说话时面红耳赤、出汗口吃,甚至面部痉挛,舌头僵硬。

  如果你以为只有普通人会惧怕演讲,那你就错了。

  事实证明,就连那些经常面对镜头、面对公众的人,在演讲的时候也会紧张。

  “我从没有克服掉在公众面前讲话的恐惧心理,当别人将我介绍给很多听众时,我就开始心跳,手不自觉地开始发抖,心中陡然升起巨大的恐惧感。”

  由此可见,演讲恐惧并不是我们普通人的专有名词,而且这种恐惧也不会限制我们成为一名最好的语言沟通者。

03.为什么会有演讲恐惧?

  演讲恐惧的成因有很多,不合理的期望、听众因素、过去的失败经验和准备充分度,都会成为你演讲恐惧的导火索。

  中国的孩子大多是被人打着分数长大的,“99分不够,只求100分”的环境让许多人有完美主义倾向,一方面容易对自己评价偏低,另一方面,对理想目标的设定又偏高。这种不合理的期望很容易让人紧张害怕。

  而人数众多、互不相识、众口难调等等这些听众因素,又透露出一个信息:

  你这次的表现就是一锤子买卖,不成功则成仁。这难免让人腿软。

  万一不幸,你之前有过失败的经历,那就更糟了。我曾经认识一个女生,她在演讲后,发现自己的口红被擦成了“香肠嘴”,从那以后,每次演讲她都战战兢兢。

  另外,有些人到演讲时准备太匆忙,有时气喘吁吁跑到讲台上,以致身体的紧张感渗透到了唇舌和肢体中,继而又引起心理上的紧张。

  这些原因,都造成了你的演讲恐惧。

04.怎样才能让演讲变得轻而易举

  英国演说家格雷厄姆·肖是TEDx演讲教练,有着很好的演说技巧。在他身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他去一个给50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们演讲,可是那天特别不顺利,先是幻灯投影仪不转了,接着麦克风又出了故障,他的唯一一个助手又手忙脚乱帮不了他。但不管情况有多糟,他完全没有受到干扰,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个小时。

  当他演讲结束时,学生们站起来为他鼓掌,衷心地佩服他的演讲艺术。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他说:我演讲成功自信是关键。我开始于一连串的灾难,结束于心中的喝彩。我的内心相信自己的表达能力能让我顺利通过不利形势,达到我所要达到的目的。

  在种种不利情况下,格雷厄姆·肖还能演讲成功,是因为他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能力。

  他对于如何做好讲演有过中肯的分析,并且把这些经验写在了《学会演讲:让演讲轻而易举的60个秘诀》里面。

  比如,他认为,成功的演讲需要在开始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工作只需要6步:

  考虑听众→明确结果和设置目标→考虑时间和环境→组织内容→视觉辅助→预演练习。

  当你做好准备之后,就可以进入主题了。书中提到一个秘诀,就是变换节奏,唤起听众的好奇心。

  要知道,一场演讲是否成功,标准就在于听众对你说的话记住了多少。但是,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很容易就会走神或者厌烦。因此,优秀的演讲者,应该在演讲内容、表达方式和节奏上注意变化,让你的听众从头到尾都聚精会神听你说话。

  具体怎么做呢?

  作者提出,要确保话题能不断推进,不要在一个点上停留过长时间。不要强调细枝末节,但是过渡部分的衔接一定要紧密。在表现形式上,要调动起听众的所有感官体验,比如让听众看照片、曲线图、流程图、示意图、视频;或者让听众听故事、案例研究、笑话、例子、事实、音乐;还可以让坐在一起的听众一起讨论演讲的某一部分;甚至让听众解决某些问题、写一些东西,或者与其他听众合作做一些活动。

  说白了,就是多跟听众进行互动,这样才能从头到尾抓住听众的注意力,确保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被听众记在心里。

  当你的演讲要结束时,要设置一个问答环节,既调动听众的兴趣,又能让他们对你讲的内容进行一下复习,这样,你的整个演讲过程才算得上是完美而又精彩的。

  当然,这里讲的只是书中很小的一部分,作者在《学会演讲:让演讲轻而易举的60个秘诀》里写到了演讲时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包括了怎样即兴演讲,怎样克服紧张,怎样让你的声音悦耳动听等等。只要把书中的内容全部消化掉,你会发现,完成一次演讲并不是什么难事,反而会让你越来越进步,越来越优秀。

  其实,无论是演讲还是做别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反复练习,只要你抓住机会不断地尝试,相信过一段时间以后,你就会成为优秀的演说家。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吧!

  《学会演讲》读后感(四):做好四步就会演讲,助力人生进阶

  

为什么要学会演讲

一说到演讲,可能我们脑海里出现的都是政治家、演员或者企业家,他们精心打扮,在万众瞩目之下口若悬河、妙语成珠。总之,演讲是一件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要想像明星一样去演讲,恐怕是这辈子都别想的事。

  坦白说,普通人要成为明星还真不容易,但只要会说话,就一定能学会演讲。而且演讲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是有着巨大的助益的。因为在未来,那些机械重复的工作都将会由机器来替代,但在人类的情感领域,机器显然还一时无法胜任。所以具备演讲技能的人,可以将自己的影响传播给更多人,也获得更多的机会。

  面对公众演讲,是一件极具力量的事情。它可以将演讲者的意图传达给受众们,从而在目标受众间建立情感的连接,激起内心的共鸣。

  让我们感受以下两个片段:

  “我们将在陆地上同他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上同他作战;我们将在天空中同他作战,直至借上帝之力,在地球上肃清他的阴影,并把地球上的人民从他的枷锁下解放出来。 ” 1941年6月22日晚,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讲。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演讲。

  作为普通人来说,我们未必能做到影响数以亿计的人,但通过演讲我们可以影响老板、客户,获得合作机会等。《学会演讲》就是这样一本写给普通人的书,它里面可以说是干货满满。作者格雷厄姆·肖是英国著名TEDx演讲教练,他在咨询生涯中帮助了许多人掌握演讲技能。

  在这本书中,格雷厄姆·肖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教训,总结成60条秘诀,让演讲不再令人望而生畏,人人都可学会并做好演讲。

  下面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第一步:知道要讲什么

  演讲要做好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楚要讲什么。这看起来好像就是个正确的废话一般,不知道要讲什么,哪来的演讲?

  其实还真有人没搞清楚要讲的内容,就贸然去进行一场演讲。记得在我曾经供职的公司中,申请加薪晋级要进行一场述职报告。演讲者要制作一份PPT演示文档,并对评级委员会进行一次演讲。有一位技术能力不错的同事,他本职工作的确是挺忙的,所以他没有花太多时间准备,仅是罗列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内容就匆忙去讲了。

  结果很不理想,因为这是一场以加薪晋级为目的的演讲活动,这位同事把述职报告理解为汇总日常工作记录。这样只能让人看到他做了很多具体的事,但这些事情为什么重要、贡献在何处,以及将来他为自己设置了什么目标等,统统都没有体现。

  评级委员会对演讲中没有出现的内容提了大量的问题,这位同事因为准备不足,一度语塞。好在后来公司安排了一次补充演讲,这位同事也知道了要讲什么内容。在充分的准备之后,这位同事顺利地通过了评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哪怕是演讲人反应机敏、口才雄辩,但一开始就没搞清楚要讲的内容,那都等于零。

  我们想要知道一场演讲要讲什么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主题挖掘信息;二是明确知道听众都会是谁。

  除非是闲聊,一场演讲总归是有一个主题的,例如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职业技能培训、产品发布会等。从主题出发,可以先开始资料搜集的工作。因为现在我们拥有发达的互联网服务,所以大部分的知识点都可以从网络上找到。

  但还有很多非知识性的内容,则需要我们从身边的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那里获得。前面所述的那位同事,他实际上是等到述职报告会开始之后,才从评级委员会那里得知他要搜集的内容。如果他能提早与评级委员会里的同事沟通,那么他一定能留给领导们一个更好的印象。

  明确知道听众是另一件同等重要的事,因为它决定了演讲的效果。我曾经应邀参加女儿幼儿园父亲节的活动,给小朋友们讲爸爸的职业是什么。显然,我不可能将平常工作中给同事们培训的材料拿来给小朋友们讲。

  我的职业是软件开发工程师,在那次演讲中,我将自己的工作类比为保证水流畅通的管理员,小朋友们的反应看来应该是理解了我的意思。

  万事开头难,作为一场演讲来说,弄清楚了要讲的内容与要演讲的对象,可以说已经是开了一个好头了。

第二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怎么应对

  资料或者素材收集好了,接下来就是如何组织演讲内容了。这就如同面对一堆同样的食材,高明的厨师烹调出来的是美味佳肴,我这样的程序员做出来的就是恐怖料理了。一个好的演讲者也应该像一位高明的厨师,通过分析归纳材料,构建出演讲内容,奉献给大家一场精彩的演讲活动。

  书中提出了一个方法,就是通过回答四个问题来构建演讲内容。这四个问题分别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怎么应对?

  为什么 在这个问题里要回答的是一场演讲活动举行的原因。一场演讲活动,听众少则数人,多则成百上千人。要让这些听众坐下来听一场演讲,显然演讲者要比听众更清楚原因是什么。例如,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小凳子上坐下来好奇地看着我时,是为了了解我的工作是什么。我就不能给他们讲“从前有只大灰狼……”这样毫不相干的故事,不管它有多精彩。

  是什么 这个问题要回答的是演讲的核心信息,不可或缺的内容有哪些,以及最重要的知识点。抓住“是什么”的问题,可以保证一场演讲的完整性,因为遗漏了重要内容有可能是致命的。例如想要加薪升职的同事,在述职报告中缺少的那些关键点,差点让他错过了那次机会。

  我们可以借用一个隐喻来警示自己要回答好“是什么”。我们看见路边停着一辆车,如果它缺少了一只后视镜,我们意识到它上路以后可能是不安全的;如果它缺少了一只轮胎,那么我们知道它根本到不了任何一个地方。

  怎么做 这个问题要回答的是对“是什么”的具体说明,包含方法、步骤与意义。例如,我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说“我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信息很准确很到位,但并没有解决小朋友们的疑问。我需要使用类比水管工的方式,这就是我思考“怎么做”才能让小朋友们理解,所想出来的办法。

  怎么应对 这个问题要解决的是“怎么做”中无法兼顾与处理的情况,或者是意料之外的情况。例如为了加薪晋级而进行补充演讲的同事,这一次他就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先提出了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然后还说明了当条件不具备时的应急解决办法。这就打消了评级委员会的顾虑,信息得到了充分的交流。

  不过,演讲过程中,听众有可能会对演讲中未涉及的内容进行质疑,这对演讲者来说是一项考验。如果准备不充分,可能在过分紧张的情况下,演讲者自己就丧失了辩解说明的机会。所以,充分地思考“怎么应对”是一场演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是检验一场演讲价值的最好机会。如果连演讲者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难以想象听众会在多程度上接受这场演讲。

  做好以上四点,演讲者就可以自信地站上演讲台了。不过,如果不是身经百战的演讲者,在真正面对听众之前,还是要做一番模拟实战的演练。其实就算是经验丰富的演讲者,也要有模拟演练的过程。因为这正是格雷厄姆·肖,在无数场成功演讲之后所得出的宝贵经验。

第三步:实战演练

  我猜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讲到现在还没有说制作PPT的技巧和套路?其实在书中作者已经强调过,一场演讲最重要的是人所说的话,PPT作为辅助手段,它应该深化演讲的主题,而不是成为演讲本身。

  坦白说,书中也确实没有关于PPT的制作说明,说的都是使用PPT的原则。首先PPT的内容应该是演讲的大纲,要将最重要的信息体现出来;其次PPT不适宜包含大段的文字,这样会导致演讲听众变成PPT观众,削弱了演讲本身的意义;再次就是PPT应该尽量使用形象易懂,令人印象深刻的图片视频,视觉化的手段有助于听众理解演讲中那些抽象的内容。

  格雷厄姆·肖认为,一个优秀的演讲者,完全可以做到脱离PPT的演示而奉献一场精彩的演讲。我想想也是,丘吉尔首相和马丁·路德·金博士他们一定会认同这一点,哪怕他们能够生活在现在,估计也不会等投影仪点亮了之后才开始说话。

  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未必都是职业的演说家,工作和生活中却又避免不了要进行演讲活动,让PPT帮助自己完成一场演讲是一个相当好的手段。不过,我们在准备一场演讲时,不是第一件事就打开PowerPoint软件,然后开始编辑文档。而应当是搜集资料,回答好第二步的四个问题之后,再编辑成PPT演示文档。

  现在,我们有了一份制作精美、内容准确的PPT演示文件,接下来就要像真正的演讲那样讲出来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只是一个人对着电脑屏幕在那里默念,而是像舞蹈彩排一样,要有真实的听众坐下来听着自己完整地讲一遍。

  这么做是为了将每一个环节的细节都考虑到,在模拟环境中就能发现许多问题。例如准备的内容不够充分,预计演讲时间是半小时,结果十分钟就讲完了;听众的反应不及预期,本来精心准备了一个包袱,但是却没有打响;还有就是提前熟悉现场环境,可以避免手忙脚乱的情况。

  从模拟演练的听众那里吸收反馈信息也非常重要,这可以指导演讲者发现演讲内容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提醒演讲者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仪态。一场演讲往往要面对公众进行,怎么站立,使用手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幸运的是,在书中有十分具体的指导建议。

  相信演讲者在经过模拟的实战演练之后,更加具有信心了,接下来就真的是面对听众,开始演讲了。

第四步:好戏从开场到收尾

  格雷厄姆·肖在书中建议,演讲开口说第一句话时,要以比平常语速更慢的节奏讲出来。这是为了要克服紧张情绪,毕竟是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前方,然后一堆人盯着自己看,不紧张是不可能的。这时候心跳开始加快,在下意识里,语速也会比平常更快。所以有意识地将注意力放在控制语速上,能有效地缓解紧张情绪。

  一定程度的紧张其实也是好事,它可以让人保持在一个兴奋且专注的状态。一点也不紧张的话,可能并不是意味着心态有多么放松,只是对演讲满不在乎,漫不经心而已。

  演讲者应该仪容整洁,并且保持挺拔站姿,不能一会儿就换不同的姿势。说话时要发音准确、吐字清楚,我们平常与人交谈时都能做到这两点。只是演讲时的语气要更加正式,不能过于随意。

  演讲时目光要坚定沉着,望向听众们,不要躲闪、漂移不定。目光的碰触其实也是很好的交流手段,它可以在语言之外向听众传达更多的信息。例如演讲者要说服听众相信自己的观点时,坚定的眼神就比华丽的辞藻更管用。

  在演讲过程中辅以手势也是非常有用的,把双手一直背在后面或是插在兜里都不是好主意。手势可以做出指引方向的动作;也可以示意范围的大小和多少;还可以渲染情绪的力量,例如用力做出挥劈的动作,就很能展示出决心。

  要想让演讲具备感染力,讲故事会是一个好办法。人类的天性就是喜爱听故事,也乐于将自己代入到故事中去。如果要说明一个复杂的概念,或是支撑自己的某个论点,讲一个生动的故事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不过在演讲中不要对自己的即兴创作能力寄望太高,因为我们也许并不具备那种机智与应变的能力。确实,在许多经典的演讲中都会出现演讲者的神来之笔,这看起来完全不像是提前设计好的。但这也是演讲者根据现场的气氛,对听众的观察,以及自信的掌控力之下才能做到的。

  我们只要将目标定为让演讲顺利完成就好,不必为了活跃气氛而刻意抖机灵。更重要的是,不能将即兴创作当成自己偷懒的借口,很多事先准备工作不去做,就想着到时候临场发挥。这种情况下,演讲者可能刚开场就大脑一片空白,继而语无伦次,不知所云了。

  很多演讲都会安排问答环节,这是演讲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它能让听众也真正地参与进来,促进演讲的内容得到更充分的理解。同时这也给演讲者提供了一个机会,能够将演讲内容中粗略带过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一场好的演讲应该是由演讲者和听众们共同完成的。

  一场演讲进行到最后,应该有一个好的收尾。如果只是主持人或者演讲者干巴巴地说一句“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到此为止,谢谢大家的光临” 那显然还不够完美。演讲者在大家打算就要散场之前,还应该再为此说上一段话,甚至一两句话也行。这可以是简单的总结,也可以是对未来的展望,还可以是对现场听众的感谢。

  这样,一场有意义的演讲就完成了。

结语

  演讲的主要活动是演讲者在说话,而听众在仔细聆听。但是演讲又不仅止于此,它的意义在于演讲者借助演讲的手段,向听众传播价值,普及知识与理念。

  一场演讲可能持续时间是几十分钟到两个小时,但为此要做的准备工作却是远多于演讲时间的。我们首先要确保自己充分理解了演讲的目的,知道目标听众会是谁,然后才是为此去搜集大量的资料。

  当资料和素材摆在眼前时,艰难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我们可以通过回答四个问题的方式,构建出精准简洁的演讲内容。从“为什么”、“是什么” 到 “怎么做”、“怎么应对”,最核心的信息就可以组织成形,为演讲所用了。

  不能忽视模拟演练的作用,要以临场实战的态度来对待它。在模拟演讲的过程中,是我们发现问题的最好时机。我们也要认识到PPT虽然重要,但它不能替代演讲者。要让演讲者驾驭PPT,而不是让PPT牵着演讲者在走。

  演讲正式开始之后,就是体现准备工作成果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就能看到充分的准备是多么重要。演讲者在台上展示自己的自信与掌控力,将要表达的内容娓娓道来,听众们也被演讲所吸引,直至参与进来。

  演讲者应当与听众进行积极的互动,这包括话语、身体语言与眼神的交流。一场演讲成功的标志,应该是演讲者与听众充分地交流了信息,双方都互相理解了彼此。也就是说,当演讲结束时,演讲者与听众的信息是对等的了。

  希望大家都能学会演讲,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助力自己达到更高的目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