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雷三分钟漫画中国史读后感摘抄
《赛雷三分钟漫画中国史》是一本由赛雷著作,博集天卷 |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赛雷三分钟漫画中国史》精选点评:
●有趣而且科普。 知道了以前这么多小国是怎么来的,以及郡县制的前身可能就是分封制。
●很喜欢
●画的挺好的,趣味性也很强。整体来说是一本很不错的历史读物
●夏商周补充得不错
●喜欢这句话:夏的衰亡也预示着之后几千年不断重复的循环…… 可以啊,讲得很有意思,让我把知识点又串起来了。
●历史小白必备,简短精炼的文字解说配上幽默风趣的绘画,历史知识一万点暴增|˛˙꒳˙)♡
●适合给小朋友入门中国史,挺好玩的。
●还是不错的(*๓´╰╯`๓)♡,比其他的系列要给力多了,看来还是要对历史研究,你才能去画漫画呀,而画漫画也要用心注意细节!
●想着支持下买的,内容比较浅,可以留给小辈看。
●人物画的有些相似,没有那种个性鲜明的感觉,中国初期历史从建立王朝到秦朝统一,挺适合孩子看的。
《赛雷三分钟漫画中国史》读后感(一):不伦不类的文字与画面
本来对这类绘本已经没多大兴趣了,毕竟有《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而且,因为1并不能打动我,甚至没有追234),所以,这本在我看来名气还有所不如的绘本,就更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然后,蜗牛推了新书!而且,闲着也是闲着不是么~
不过么,看了之后,倒觉得不比“半小时”差,也可能是期望值本就不高的原因吧。
还是get到不少小知识点的,应该能永久记住一些……比如,启可能是篡位,也可能是因为他爹大禹挑的继任者太烂而让得部族民心的他被“公投”出来的。
现在的漫画好奇怪。我一直觉得:1、格子里的图画才是漫画(日漫那种),可以有旁白、对话,但很少;一幅图搭配一行精炼文字的是绘本(幾米那种);主要是文字,偶尔有图,那些图就是插画(小王子那种)。然而,现在的国内打着“漫画”旗号的科普读物,实在有些不伦不类,画面不够表现力,文字不够专业。
唉,还是那句话,随意看看吧~
《赛雷三分钟漫画中国史》读后感(二):有趣 严谨 独特
有趣的漫画,严谨的中国史实以及独特的见解。讲述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的开端与衰败。
书中的独特见解:历史是人写的,难免会带有感情色彩。
大禹时期,实行的是禅让制,启继位可能是禹选的继承者不行,启被百姓拥护为首领,也可能是启直接篡位,从此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
历史上残暴的商纣王,很可能是被后人强加的。商纣王死后,姬发把他描述的越可恶,自己就越有取代他的理由。
而有名的陈胜吴广起义,也可能只是自己想造反,从古籍来看,当时的法律,说的是如果因为灾害等不可抗力迟到,可免除苦役。
《赛雷三分钟漫画中国史》读后感(三):漫画中国史
原先夏朝是个有争议的朝代,古代人民充满了智慧,也充满了想象力。山海经的描述真是让我觉得想要回那个时代看看那些动物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么神奇的能力。直到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让夏朝的存在得到证实。 历史是被胜利者书写的,书写的人带有自己的感情。比如大禹的儿子启第一次完成了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蜕变,原因是大禹选出来的继任者才能不能胜任。透过历史的长河,这其实算是退步,你是从一个集体里面选一个能干的人几率大些,还是从一个小家庭里面选个能干的统治者?但处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人口没有现在这么多,一个部落里彼此熟悉,或许真的都带点关系呢。总归夏朝建立了,封建王朝也在我国存活了几千年。 由于我对历史的不了解,我还以为夏朝就只有启和夏桀这两个皇帝呢,貌似提到夏朝也就说说这两个皇帝,但其实夏朝还是经历了不少时间的,甚至还有不少皇帝呢。 有不务正业被抓走导致整个国家被其他部落把持的,有不愿被胁迫逃亡被杀的,有卧薪藏胆杀回来复仇的,还有仗着能打全世界都不放在眼里的。 古代王朝要是发生了什么谋权夺利的事情,后面的人一定会跟着学习。比如商朝伊尹将皇帝赶出去,后面的人一看大臣还可以把皇帝赶走自己做决定,一些位高权重的人就有其他想法了。吕后干政和武则天登基都是这样,总有人想着模仿这些‘优秀‘的前辈。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为商纣王说话的,妲己纣王的影视作品那可太多了,哪个不是把纣王的残暴无仁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其实纣王只是个疏忽看好大本营的好皇帝?有机会要更多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春秋战国时期那可如同选秀一样,各地新星各有实力,你方唱罢我登场。春秋是个很长的时期,光是成为一方霸主的国家都有点5个,要想真正成为统一全国的天下共主,并不是一个帝王优秀就可以的。 想来鬼谷子的理论和他的弟子都是神人,能用一张嘴让这么多国家听指挥,这外交能力真是让人佩服。当然他们这么厉害提出合纵连横其实主要是为了战争,不管什么时候战争都不是一件好事。
《赛雷三分钟漫画中国史》读后感(四):闻闻一片快餐小吃味道
一、对快餐文化的一种飘过感 现在城市的节奏很快,我们天天看到的是川流不止的车流、匆匆而过的人群,甚至我们工作之余,在能够自己享受的片刻之余,都是在用快餐在对付。这个城市的文化里面,少不了的一个字就是快,吃的快、工作快、阅读快等等,我们总在跟时间赛跑,总要在一天24小时里面再生出24小时,似乎感觉时间永远不够用,很多事情没有在24小时里面完成。应该向天再接N个24小时。正因为这种快的文化,我们生产处了很多适应这种快节奏的衍生品,而三分钟的阅读快感书籍,也就因应而生。 二、对快餐文化的眷恋和惧怕 想想我们可以在三分钟之内读遍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酷和爽的感觉油然而生。原来知识还可以像电子信息传导、像复印机一样快速在脑海里面产生映像,被我们所获取,这是不用苦工和累工就能得到的东西,所以我们一直眷恋,一直在渴望这种快餐式的阅读满足感。惧怕的是,我们总在这种快的文化里面飘着,会不会忘记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深度的东西,在强调获得某些常识的时候,也在慢慢的丢失对慢文化的获得,体会不到慢节奏的那种深入感和厚重感。 三、对阅读生活的一种向往状态 中国人读书,自小学开始,六年+三年+三年+四年+。。。。,大部分人都是在平均的16年里面完成了学习和个人的技能修炼。16年在平均的人的寿命里面占着大概百分之二十五的比重,不多,确实算是少的。或许你会说,那我工作之后不是还可以读书嘛?对,但我们都会觉得在这16年里面,才是我们的黄金读书期,那时候是我们在选书读,书也在选我们读,这是一种双向的选择,互动性比较强,所以成果也会呈现出1+1>2的现象。等到我们工作后,我们成为了自己生活的主体,我们有了把控自己的能力,我们的选择更多,更杂,更乱,在面对阅读时,我们更多的是选书读,仅仅是单方向的交流,缺少了那种与书深入互动的心情,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是在书中飘过,没有那种身在书中的感觉,浮在书的表面多。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书的阅读更多的是一种向往,一种场景的勾画,一书一茶一阳光一清香,这或许就是作为城市人,对一丝宁静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