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费顿艺术启蒙认知:约瑟夫·艾尔伯斯的形状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费顿艺术启蒙认知:约瑟夫·艾尔伯斯的形状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0-16 13: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费顿艺术启蒙认知:约瑟夫·艾尔伯斯的形状经典读后感有感

  《费顿艺术启蒙认知:约瑟夫·艾尔伯斯的形状》是一本由英国费顿出版社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费顿艺术启蒙认知:约瑟夫·艾尔伯斯的形状》读后感(一):亲测费顿艺术启蒙认知绘本,带上书本走进生活get早教技能

  著名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说:了解孩子,我们才能教育好孩子!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道孩子每个阶段不同的身心发展规律 ,我们才能更好的养育我们的孩子。

  特别是在0-6岁这个隐藏着无数潜能和敏感期的阶段,父母的养育方法真的太重要啦。

  今天陌上就要给大家分享一套适合0-6岁宝宝阅读的高能绘本啦,来自费顿的艺术启蒙认知系列绘本;

  总共有四本,分别是:

  亨利 马蒂斯的颜色

  约瑟夫 艾尔伯斯的形状

  亚历山大 考尔德的数字

  埃尔斯沃斯 凯利的反义词

  拥有费顿艺术启蒙认知系列绘本,一起解锁幼儿早教全技能。

  这套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大胆的几何形状和鲜艳的色彩

  将艺术启蒙和概念认知 结合在一起

  既是幼儿形状认知书,也是现代艺术启蒙书

  四个不同主题却环环相扣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这套书在保证卓越的印刷质量的同时,全部采用环保油墨印刷,让家长更放心。

  纸板书的设计能让本书更耐保存,边角处全部采用圆切设计,避免孩子在玩耍中被纸划伤。

  全方位守护幼儿健康,让家长更放心。

  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不断的翻阅触摸都在给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助力。

  1.费顿艺术启蒙认知:亨利 马蒂斯的颜色

  将颜色认知和艺术欣赏完美结合,非常独特。

  “野兽派”创始人亨利·马蒂斯以鲜明、大胆的色彩,不拘的线条闻名于世。通过启发式的文字,去认识各种颜色,感受色彩的奇妙变化。

  站在艺术家的肩膀上,去认识世界,总是更精彩。

  带上书本走进生活就是早教乐园:和孩子一起用眼睛看绿色的草地,红色的花儿,蓝色的天空;一起用手摸一摸草地,用鼻子闻一闻花香,深呼吸空气中弥漫的味道。

  0-6岁感官刺激不能少!

  2.费顿艺术启蒙认知:约瑟夫 艾尔伯斯的形状

  将形状认知和艺术欣赏完美结合,非常独特。立体空间感十足,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大小不同的形状不同数量不同方位的形状结合在一起,是不是很有趣?

  带上书本走进生活就是早教乐园:和孩子一起观察家里的盘子,有圆形的有方形的;一起找找藏在身边的那些隐形形状:衣服上的纽扣,戴在手上的戒指,背在身上的宝宝,书架上的书本·····

  3.费顿艺术启蒙认知:亚历山大 考尔德的数字将数字认知和艺术欣赏完美结合,独特而大胆。

  亚历山大·考尔德是20世纪雕塑界重要的革新者之一,以创作风格独特的“动态雕塑”和“静态雕塑”驰名于世。

  我们可以在书中近距离欣赏他的雕塑作品,并通过具有漂浮感的雕塑作品,来学习数数。

  带上书本走进生活就是早教乐园:一个大人一个小孩,一道菜三条鱼,五个苹果9个西瓜。

  世上本无数,赋予了含义世上才有数。

  4.费顿艺术启蒙认知:埃尔斯沃斯 凯利的反义词

  凯利是驾驭颜色和感觉的高手,其作品中多次呈现出对立与分离的思考。

  我们会近距离欣赏凯利的抽象几何画作,并通过启发式的文字,直观地感受到每组画作的不同,从而理解上对下、弯对直等反义词的概念。

  带上书本走进生活就是早教乐园:妈妈大大的手掌宝宝小小的手掌,妈妈长长的头发爸爸短短的头发,弟弟空空的杯子,我想帮他装满水;一条直直的线,一条弯弯的曲线,我们一起来模仿吧!

  当我们走出家门的时候,带上其中一本就足够了。

  每一本书环环相扣的内容和信息,颜色中有形状有数字有反义词;反义词中有颜色有数字有形状;形状中有颜色有数字有反义词;数字中有反义词有颜色有形状。

  真正做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境界。

  推荐费顿这套艺术启蒙绘本,能看能玩可拓展性强,一套书玩出一系列的精彩。

  如果你家也有0-6岁的宝宝,推荐必入书单哦。

  如果想送人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毕竟高质量高颜值都是让人无法拒绝的。

  《费顿艺术启蒙认知:约瑟夫·艾尔伯斯的形状》读后感(二):最大胆的童书编辑:让野兽派和包豪斯大师来给娃做艺术启蒙

  今天看完了《费顿艺术启蒙认知》里的《亨利•马蒂斯的颜色》和《约瑟夫·艾尔伯斯的形状》。第一印象是这个阵容太奢侈了。《颜色》这本书里用了马蒂斯的26幅作品,介绍了“蓝色”、“绿色”、“紫色”、“粉色”、“黄色”、“橙色”、“红色”这7个颜色概念。《形状》这本书里30多幅艾尔伯斯的作品,介绍了“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这4个形状概念。

  约翰·马蒂斯(1869 —1954)是野兽派代表人物,作品出现在我们的高中课本里。而约瑟夫·艾尔伯斯(1888—1976)则是包豪斯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出的书至今仍是设计界的必读教材。

  看了这个阵容,当时我脑海里就有两个疑问:

  第一,书中选取的作品不是为幼儿、儿童而创作的,以此作为启蒙书,是否合适?能教会孩子吗?

  第二,野兽派和包豪斯,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相对较陌生的艺术流派,连大人都看不懂,孩子从中又能收获多少呢?

  认真读完一遍之后,这两个疑问几乎同时解开了。

一定能教会的启蒙认知书

  1.从最简单的开始

  《约瑟夫·艾尔伯斯的形状》的英文版叫Squares and other shapes: with Josef Albers,可以把它翻译成《正方形和它的小伙伴们》。类似的,《亨利•马蒂斯的颜色》的英文版叫Blue and Other Colors: with Henri Matisse,可以翻译成《蓝色和它的小伙伴们》。

  看到这个名字,编辑的逻辑就显而易见啦。《形状》这本是先介绍正方形,保证小读者已经对正方形足够熟悉,再逐渐引入长方形、圆形、三角形。

  2.重复

  《形状》的28页,给出的图形是: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长方形-长方形-长方形-长方形-正方形-正方形-圆-圆-圆-圆-正方形和圆-正方形-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圆-三角形-奇怪的形状-正方形。

  先介绍正方形,之后在介绍其他形状时,每个形状连续给出四幅不同的画,然后又给出正方形。整本书看下来,正方形就像个老朋友,不断带领孩子去认识新朋友。

  3.让画面动起来

  如果每一页下面只写“正方形”“长方形”“圆”,那也太枯燥了。于是,在配字的说明下,画面动了起来。

  看,这是站着的长方形。

  而这是躺着的长方形。

  下面的两组长方形,像搭积木一样,摇摇欲坠!

  这是两个被固定的圆。

  而这些圆像是在动!

  像弹珠一样跳动的小小圆!

  (书里列出了所有的作品名,以上这两幅会动的圆来自《说服打击乐》唱片封面,这画面感和“动次打次”非常契合了。)

  4.大声读

  编辑给页面的配字很简洁,也很口语化,因此特别适合家长带着孩子大声读,既能增加互动性,又加深了记忆。

  对于喜欢唱歌的小朋友,家长可以陪着一起学唱《形状歌》,趣味性和记忆性更强。

  (比如这个:http://tv.cntv.cn/video/C16717/6cb4b4c3a72447eb9a64121ecc301b73)

艺术怎么教

  约瑟夫·艾尔伯斯说:“好的教学,与其说是给予正确的答案,不如说是提出正确的问题,而问题式教学恰恰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式,不断地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对问题思考能力的提高,使得他们能够独自面对世界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显然比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要重要得多。”

  我怀疑《形状》这本书的编辑是艾尔伯斯的粉丝,因为我光看这几幅画,就被艾尔伯斯给圈粉了。

  读到这一页的时候,我在想,这两边三角形里面的粉色是不是同一个色号呢?怎么看都是左边的粉色深一些,而右边的粉色淡一些。

  最后我不得不拍下来,用电脑截图,对比两个页面的粉色,果然是一样的。

  原来是灰色的背景显得粉色比较亮,而白色的背景显得粉色比较暗。

  再比如这张,一看就是灰色的三角叠加在了白色的三角上。

  而这张呢?

  三个角是红、黄、蓝,红黄叠加是橙色,红蓝叠加是紫色,黄蓝叠加是绿色。9个小三角形,红黄蓝是原来的颜色,绿橙紫是叠加后的颜色。还剩三个颜色是怎么叠加出来的呢?

  我费劲画成这样...

  不知道为什么,我电脑上黄蓝叠加之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绿。

  再来看这张,最外层是橙色。我猜测最内层是白色和黄色叠加,中间是橙色和黄色叠加。

  我自己画出来是这样:

  而这张,长方形里的长方形,应该就是在红色长方形上面叠加了蓝色、灰色、黄色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吧。

  等等!在我玩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我才想起来,这本书是《形状》。而这些简单形状不同配色的作品的作者约瑟夫·艾尔伯斯,是有名的色彩大师。这些作品用色背后的含义,要从他的著作《色彩构成》里才能找到答案。

  在搜interaction of colour(色彩构成)这本书的时候,我意外搜到了一个和书同名的苹果app:

  我边看《形状》边调颜色、画画的过程,正是这个app的功能,“ The challenge of selecting the right colors from within a color family to create specific color relationships i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Albers’s lessons. ”没想到我在读《形状》这本书的时候,已经开始上艾尔伯斯的色彩课了!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这套作品的绝妙之处,《色彩》这本书作为第一本,教会孩子7种色彩,而《形状》这本书作为第二本,在介绍形状的同时,已经把艾尔伯斯的色彩教学运用到其中。此时,好像艾尔伯斯就在面前,他不教你理论,而是让你想去试、想去画,想知道你所想的配色和你画出来的是否一样。这也使得这套书能够不局限于1-3岁的小读者,对稍大年龄的孩子,也有着艺术启蒙的作用。

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套书让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大师的作品和读者本身就有互动。书本可以教会孩子颜色和形状,而艺术家的作品则引导你思考和创造。也许这正是编辑选择用豪华阵容来做儿童艺术启蒙的目的所在。

  《费顿艺术启蒙认知:约瑟夫·艾尔伯斯的形状》读后感(三):这套艺术启蒙童书,我和孩子可以玩一下午

  最近,我入手了一套非常好玩的艺术启蒙套装,叫做《费顿艺术启蒙认知》,全书共四册,分别是《颜色》《形状》《数字》和《反义词》。

  说到艺术,在我们普通人眼中,艺术似乎总是高高在上的,只存在于殿堂之中的。

  我们要欣赏艺术,要么需要沐浴洗手,以朝拜的心理前往博物馆或者艺术馆,在经过了一道道关卡之后,才能和众人一道站在作品前。

  所谓作品前,也不过是个伪概念,我们和作品还得隔着不小于一米的距离,或者一整面防弹玻璃。当我们想要稍作停留,多看一会儿时,立马就会被后面汹涌的人潮推着走。

  如果不想去博物馆或者艺术馆人挤人,那我们只能翻出厚厚的艺术史书籍,一边看着缩小了N倍的图片,一边读着这些作品的解读文字、了解作者生平。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往往浮光掠影般地扫过图片,就算我们已经看完了。

  不管是哪种形式,我们都怀着一种一本正经的朝圣心理,我们和艺术的距离仍然是遥远的。

  我们想亲近艺术,艺术却似乎不那么想亲近我们。

  但我记得和橙子看《奥莉薇》系列的时候,就很羡慕奥莉薇家的状态,

  奥莉薇的家到处都挂着艺术家的画,下图中墙壁上的两幅画就是现代舞之母玛莎·格雷厄姆的经典剧照。

  家里的门也是仿照马克·罗斯科的作品制作的

  所以奥莉薇在参观完画展回来后,自己创作了一副波洛克的滴画作品。

  当艺术和我们离得足够近的时候,艺术就可以真正地融入我们的生活。

  这套《费顿艺术启蒙认知》就做到了这一点,彻底打破了我们和艺术的距离,让孩子开始玩艺术。

  我们不再是正襟危坐地欣赏和解读一幅艺术作品,而是将大师们的作品串起来,为孩子的认知服务。

  这套书总共有四册,分别是《形状》《颜色》《数字》和《反义词》。看名字就知道,这是适合2到4岁孩子的低幼书,但玩儿可没有什么年龄限制,4+岁的橙子已经玩疯了。

  《形状》这一册她玩得最开心。

  在介绍正方形的时候,编辑们用了一个有趣的句式“正方形里的正方形里的正方形里的正方形”。

  橙子在读完这句话以后,立刻喜欢上了这种嵌套语句,将它用在每一幅图中,用手指着每一个正方形,念到“正方形里的…正方形里的…正方形”,“三角形里的…三角形里的…三角形”,玩得不亦乐乎。从开始的磕磕碰碰,到后来的流利顺畅,嵌套语句说得很溜了。

  在看到下面这两张摇摇欲坠的长方形的时候,她就跟着摇摇摆摆,最后“啪”的一下倒在地上,大喊道“我倒地啦!”

  当看到这两幅“圆,圆,停”和“圆,蹦,蹦”的时候,她已经放飞自我,彻底玩high了。

  我负责大喊“圆,蹦,蹦”,她就开始满客厅地蹦。当我喊“圆,圆,停”的时候,她就紧急刹车停下来。

  然后我又说“摇摇欲坠的圆”,她就双手抱头做出圆形的样子,再夸张地晃动身体,最后倒在地上说:“圆倒地了。”

  这本书我们玩了快1个小时,她每次刚倒在地上,就会大喊:“再来一次,再来一次!”然后我就把主角从圆换到了三角形,又从三角形换到了正方形。

  《数字》这一册,橙子也玩得很开心。这里真的得给编辑们点个赞,如果只看图,那就是一幅幅典型的考尔德式的作品,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但编辑们设计了很多好玩的游戏。

  比如在这幅图中,文字提出“让我们一起数黄色的金属片:1”。

  到这一幅,接着说:“现在该数红色的了:1、2、3、4……可能更多!”

  到这一幅,就变成了“你能向上数更多吗?”

  全程都在换着花样数数字,就算橙子已经能够很熟练地数数字了,也没有觉得枯燥,总是在按照要求数完之后,立刻说:“还有呢?还有呢?”

  橙子最爱的是上面这两本提供无限游戏创意的书,我则比较喜欢《反义词》这一册。4岁的娃儿玩低幼玩得这么开心,实在是很难得了,但也不能疯玩,总得学点什么吧。

  这就是老母亲一颗纠结的心,光玩还不够,一定得玩中学才觉得物有所值。

  《反义词》这一册的编排同样非常有意思,尽管老母亲抱着让她一定要学点什么的心理,她也没觉得枯燥,确实学了不少。

  比如“空”和“满”是反义词

  “分开”和“聚拢”也是。

  这套书好玩得不得了,成为了最近我们每天必玩一次的新宠。每次和孩子玩的时候,我都想,大师们可能不知道他们的作品被玩坏了吧。

  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就像《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中,无数钢琴名曲被巧妙地嵌入到动画中,也被玩坏了。

  孩子们未必知道这些钢琴名曲是谁,但是那段欢乐,以及巧妙配乐的感觉,存在在孩子的记忆中。当他们开始学钢琴的时候,也许会猛然想起记忆中熟悉的曲调。

  橙子同样不知道这些作品的作者是谁,但依然不妨碍她认识这些最好的艺术作品。或许某一天,当她想系统地学画画的时候,也能想起这一段好玩的时光。

  最后,我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些让我陪娃的同时又鸡娃的艺术大师们吧。

  《形状》这一册中,用的是约瑟夫·艾尔伯斯的作品。约瑟夫·艾尔伯斯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和教育家之一,所有学习设计的人,都有学习他的色彩理论。他的各种画正方形的作品也十分出名,被人统称为《向正方形致敬》。这本书中,用的正是他的正方形,还有长方形、圆形,来帮助孩子认识形状。

  《颜色》中,用的是著名的亨利·马蒂斯,他是和毕加索齐名的野兽派代表人物,用鲜艳的色彩以超乎寻常的方式来作画。这本书中,用的全部都是他的剪纸作品,让孩子对各种各样的颜色有初步的认知。

  《数字》这册中展示的是亚历山大·考尔德的作品,他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他喜欢用铁丝来创作,这套书正展示了各种各样的铁丝作品。铁丝作品和数字有什么关系呢,这正是编辑们的良苦用心之处,让孩子们学会数数。

  《反义词》中的作品都是埃尔斯沃斯·凯利的抽象画,他喜欢用简单的形状、曲线和直线来作画。抽象画也能玩出新意,编辑们通过巧妙编排,让孩子理解反义词的意思。

  在每本书的第一页,还能看到书中每一幅作品的名字和年代。

  《费顿艺术启蒙认知:约瑟夫·艾尔伯斯的形状》读后感(四):终于等到了幼儿艺术启蒙的“ABC”之书

  法国绘本童书大师埃尔维·杜莱深谙幼儿心理和视觉发展,他的代表作《点点点》,仅用了几个点加上互动提示就能抓住2、3岁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爱不释手。

  他的另一本《艺术大书》,全书没有文字、没有故事、没有互动,仅凭有颜色的线条、洞洞、圈圈就能让孩子每天翻着看,兴奋又欢乐。

  刚开始,我也不知道杜莱到底施了什么魔法,反正一个3岁的宝宝第一次看《艺术大书》的时候,他全程都很激动,而我全程都在吃惊——什么?一个彩色小叉叉,居然能引发他捂着嘴巴笑3分钟?

图片有点模糊,但不妨碍小朋友看叉叉的热情,哈哈

  后来读了一些幼儿艺术研究的书籍才明白,那些我们认为比较难以理解的抽象图形,恰恰是符合幼儿认知的。反过来想,我们在给孩子做艺术启蒙的时候,却总是跳过基础的东西,让2、3岁的孩子直接开始画苹果、乌龟又或是了解艺术大师创作理念,是非常不合适的。

  如果说,英语启蒙是从ABC学起,那艺术也有自己的字母和语法。从学知识的角度,孩子在艺术启蒙之初接触和感受最基本的艺术语言,才是真正在为他们的艺术能力奠定基础。

什么是艺术语言?

  有一次上画画课,一个4岁的小朋友不太开心,不愿动笔。我上前询问原由,小朋友非常明确但略微失落地说:“老师,我想画一个房子,上面是三角形下面是正方形的那种,但我不会。”

  我猜她是看到旁边几个5岁多的同学画了,而自己不会画才不愿下笔的。

  于是,我分别给了她一张提前剪好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卡纸。她拿到后很开心,很自信的拼贴完成了作品。

  (备注:基于4岁前的孩子认知,在没有强行教授的情况下,确实很难实现几何图形的绘制。我不会当场画一个简笔画让她照着画,于是给她了卡纸,让她用自己能够胜任的方式来完成。)

左上角的,用三角形和正方形组合而成的房子。小朋友还在涂鸦期,只能创作一些抽象的图形来代表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东方1号花园》作者:小花 4岁

  这位小朋友虽然小,但跟我学画画有一段时间了。专门讲这个故事,是想谈谈她在表达自己想法提到的一句话:“上面是三角形,下面是正方形的房子。”

  这句话,看起来简单,其实却包含了我们引导孩子学艺术时忽视的两类艺术语言。

  三角形和长方形等形状术语,属于艺术语言里面的艺术元素,类似于英文的字母/单词;

  上面和下面,反映的是两个形状的组合关系,属于艺术语言里面的艺术原理,类似于英文中语法(如何把单词组合成句子或故事)

  如果孩子能够在艺术启蒙之初熟悉和掌握基础性艺术语言,是有助于他们开展丰富的艺术对话与创作的。另外,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孩子在早期积累的艺术语言越丰富,后期各类视觉性的表达会更具美感和表现力。

  艺术元素(类似英语中的字母/单词)包括:色彩、线条、形状、明暗、肌理、空间等等;

  艺术原理(类似英语中的时态/语法)包括:比例、平衡、强调、对比、运动、节奏(重复、图案)、变化和统一等等。

  实际上,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就是,运用艺术原理来协调各类艺术元素,以达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内容的过程。

笔者自绘

  回想一下我们在给孩子报绘画艺术班时的那些课程规划,4岁左右的幼龄初级班,都会设置像线条、形状、色彩的基础课程,就是这个道理——

  幼龄阶段的孩子(如果一定要给个年龄段的话,2-5岁刚刚好,再大一些也可以看,但认知内容就相对简单了,需要额外加料讲解),是非常适合进行基础艺术语言的感知和体验的。

谈谈费顿这套艺术启蒙认知书

  拿到手就被精致感打动了,不愧是小浪花出品的艺术类书籍,品质一流。

  更让人觉得专业的是,无论是艺术内容的策划还是艺术家的选择都是为幼龄儿童量身定制的。

  关于艺术内容的策划,我前面说了很多,作为艺术基础认知书——这套书分别选择了四个艺术语言分享给孩子,分别是:

  颜色 形状 数字(按艺术语言的说法,应该是节奏) 反义词(按艺术语言的说法,应该属于对比)

  前两个属于艺术元素,后两个属于艺术原理,策划的非常用心。

艺术元素:颜色、形状艺术原理:对比、节奏

  另外,基于这四个艺术语言知识点,书籍特意选择相应的四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呈现。

  虽然给孩子做艺术语言类的启蒙,不一定要选艺术大师的作品,比如我们带孩子观察大自然,同样能够让他们感受颜色、线条、形状等高阶美感,但如果选择了书籍的方式来启蒙的话,选择经典大师的,一定比普通的要好上几百倍。

  大师们每一组颜色、每一对形状、每一次平衡都经过进行无数次的构思,毫无疑问,视觉表现力都是顶尖水平。

  我们来看看这四本艺术语言认知书分别选择了哪几位艺术家吧。

1 颜色

费顿艺术启蒙认知:亨利·马蒂斯的颜色评价人数不足英国费顿出版社 / 2020 /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野兽派代表,他与毕加索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位画家。

  妥妥的色彩控。从来不按事物的实际色彩来画画,喜欢创造新的色彩生命,擅长使用对比色,让画面变得额外明快和亮眼。(我写过《谁是马蒂斯》的书评,这套书同样是浪花朵朵出的。)

  这本《颜色》书,选择了马蒂斯后期的剪纸作品,大胆抽象的图形结合大胆的色彩组合,一定能吸引到爱美宝宝的注意力哒。

马蒂斯的剪纸作品

2 形状

费顿艺术启蒙认知:约瑟夫·艾尔伯斯的形状评价人数不足英国费顿出版社 / 2020 /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约瑟夫·艾尔伯斯(Josef Albers,1888-1976),德国画家、设计师,包豪斯执教的艺术大师。

  喜爱几何抽象画,方形控,画面看起来很理性。

  这本《形状》书,选择了他大量的几何抽象作品,其代表作《向方形致敬》系列,也可以在书中看到一部分。

  同样是色彩和图形的组合,我们带着孩子能从这本书中感受到与马蒂斯剪纸作品截然不同的视觉美感——看看冷静、有秩序、有色彩性格的几何图形是如何抓住你的眼球的!

致敬方形

3 数字(节奏)

费顿艺术启蒙认知:亚历山大·考尔德的数字评价人数不足英国费顿出版社 / 2020 /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1898-1976),美国著名雕塑家、艺术家,动态雕塑的发明者。

  他的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但他的雕塑你一定看过。美剧里那些时髦的大广场上,可能正好就有一座考尔德的巨型雕塑,当然在中国也可能看到很多“盗版”。

芝加哥,火烈鸟,亚历山大·考尔德的巨型雕塑

  这本《数字》书选择考尔德最为有名的动态雕塑系列。

  而该书花心思的地方就在于,将考尔德动态雕塑里“平衡”的理念,巧妙地转化为孩子更容易理解的“数字”,让他们通过数数感受重复和韵律的美感。

考尔德的动态雕塑很多线条组合的韵律感

4 反义词(对比)

费顿艺术启蒙认知:埃尔斯沃斯·凯利的反义词评价人数不足英国费顿出版社 / 2020 /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埃尔斯沃斯·凯利(Ellsworth Kelly,1923-2015),20世纪美国最富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以彩色几何抽象绘画闻名。

  与约瑟夫·艾尔伯斯不同的是,凯利的抽象作品更柔和、温暖,有的作品甚至透着活泼幽默。

  这本《反义词》书,将凯利的作品重新编排,让左右两页两幅作品之间形成有趣的对比。鼓励孩子仔细比较,就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同样的形状,因为位置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画面就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极简的图形也能妙趣横生。

静态圆和动态圆的对比

  以前总有朋友让我推荐给幼儿园孩子看的艺术大师书,后来我都改其它类型的书推荐了。因为大部分大师书都不太适合幼儿的视知觉发展和兴趣特点。

  英国费顿这套艺术启蒙书刚好填补这个空缺,如果再有朋友问到,那肯定建议试试这套。

  我在销售网店看到这套书推荐阅读年龄是0-2岁,不知道是官方建议还是笔误?个人认为还是给3、4岁左右的孩子看,他们可能更喜欢哟。

  ★吃月亮的柯柯★

  建筑师之路走偏啦,立志成为一名儿童艺术生命力探险家。研究那些对生活充满热望的孩子是如何在艺术中成长哒!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吃月亮】,也可搜索拼音【 chiyueliang-kids 】找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