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走出荒园》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走出荒园》读后感锦集

2020-10-17 12: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走出荒园》读后感锦集

  《走出荒园》是一本由[美]布赖恩·莱斯 著/绘著作,天略童书馆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出荒园》精选点评:

  ●最后一页插画让我泪目,太暖了,也太感人了。这是一本治愈系的绘本,死亡是一座荒园,让人颓废,哀伤,然而,对于活着的人来说,生命是要继续前行的,当另一只小狗的出现,埃文终于走出了荒园,希望他们的相伴又是一段美丽的开始……插画相当精美,细节也是恰到好处。好喜欢埃文的雨靴啊,是露爪的,可爱极了!

  ●无论多么痛苦,痛苦到觉得世界已经倾塌,但生活还是继续,悲痛延续,新的希望也在平凡普通的生活里萌芽。

  ●圖畫書留給讀者的巨大的想象空間,它蘊藏了豐富的可能性。想到此處,我又把四星改回了五星,圖畫書領域,不管是講故事的能力,還是編織故事世界能力,我們總有很長的道路要走,才能達到同他人比肩的高度。從看到那根毛絨絨的南瓜藤開始,埃文的心境已然發生了改變,經過對一個南瓜的培育過程,他重新溫習了陪伴生命成長的意義,也可以說這是在他的心田長出的「幸運南瓜」,引領他遇見新的奇跡,迎來生命歷程的一個新的起點。然而,有一個疑問始終揮之不去,為什麼狐狸可以擬人,寵物狗卻不可以?為什麼狐狸還有寵物狗?……

  ●每个人都有受伤的时刻,无论伤有多大,都需要自己去面对,去处理。无论这个时间需要多长,走出阴霾的最好办法不是忘记,而是更好地去纪念。

  ●每一个曾经历过失去的人都会从中获得温暖和希望。好的绘本不分年龄段,大人也能从中获得力量。

  《走出荒园》读后感(一):荒园里结出的果实

  文、图/文小妖

  前些天,有朋友问我,“读了那么多的绘本,有没有一本让你又笑又哭,心里又冷又暖,情绪起起伏伏的绘本呢?”她的话音刚落,我脑海里第一时间就浮现出2019年凯迪克银奖作品——美国作家兼插画家布赖恩·莱斯创作的绘本《走出荒园》。

  绘本的叙述方式紧凑流畅,如同短小精干的“人生三部曲”。绘本主角狐狸埃文与小狗相伴相依代表着人生最幸福的时光;小狗逝去,埃文遭遇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开始自暴自弃代表则着人生进入另一个阶段: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世上的所有生命终将会面对死亡;而埃文在度过艰难时刻时,无心插柳的一次举动让他的人生又进一步的升华了,他接受了小狗的离开,心灵成长,并获得了新的力量和希望。

  从插画本身来说,《走出荒园》的设计实在是太巧妙了,作者布赖恩·莱斯对插画的版面设计注入了多种元素,他以小图(也称点缀图)的设计方式展示出埃文与小狗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感,再用大量的留白页面,突出埃文失去小狗时的绝望与无能为力。同时,他用色彩明——暗——明的渐变过渡,以及通过埃文的花园前后变化,除草工具草叉由最初的干净簇新到发霉生锈的鲜明对比向读者准确传达出埃文忧伤、自暴自弃的情绪。

  有趣的是,绘本采用了版面设计(小图,留白,对比等)反复出现的方式推动故事走向高潮。当大量的留白页面又再一次出现时,事情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埃文在农产品展览会上的经历又一次以小图的方式出现,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埃文的情绪已从忧伤走入平静,他心理的伤痛已慢慢治愈。

  尤其是绘本最后的跨页(P37-38),可谓是全绘本中画龙点睛之笔,大量的留白,让读者的所有视角都聚焦在埃文身上,他对着纸箱投下的温柔一瞥,让人泪目。最后一页,在画面的大量留白中,他与小狗开着红色小车远去的背影,又让不禁人破涕而笑……从埃文与小狗的友情,到埃文对小狗的怀念,再到埃文获奖后,放弃了十美元而选择另一只小狗的转变,就这样,布赖恩·莱斯一笔一画,一点一滴的把狐狸埃文画活了,也画得极其生动具有感染力。读完绘本,我们似乎对埃文的经历感同身受的同时,对他的理解也上升到对人的内在复杂情感的理解,从幸福,到绝望,到悲伤,到平静,再到欣喜,这种过山车一般的情感的体验,是比故事的本身更吸引人,更打动人心,更具力量的。

  值得一提的是,绘本里有许多小细节凸显了作者的用心和深意。比如,在阅读绘本的时候,我会想,埃文对小狗的感情真深,那么小狗到底陪伴了他多长时间?虽然布赖恩·莱斯从未道明,但是在绘本第十三页里,埃文挂满勋章的小黑板上,已把答案告诉了所有读者。再如,绘本中,埃文的形象设计,是很有表现张力的,特别是埃文的眼神和表情,作者没少花笔墨和心血刻画,我们能从埃文的眼皮、眼球和嘴角的细部变化中不断地感受到他内心的情绪波动。

  许多时候,不少家长们并不知道如何给孩子讲述什么是死亡,甚至有家长会刻意规避这类词汇(这类事件),总希望幼小的孩子能多感受到世界美好,积极的一面。可是,人的一生总会与死亡或正面或侧面的交锋,这是任何人成长过程中都无法避免的事情。

  也许,家长们无法预估孩子的心理承受弹性范围,也无法预估他们对世界暗面事物的理解能力,但是,家长可以借助绘本唤起孩子的感性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让他们对这个世界好的,坏的一面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会心理预警、调节。就像日本儿童作家柳田邦男所说的,“离别是令人悲痛的,但如果童年时就能勇敢面对离别和悲伤,长大后就更能积极应对各种悲伤和痛苦,这份勇气也将成为他们跨越悲痛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源泉。”

  透过绘本《走出荒园》,我们看到了作者布赖恩·莱斯正在以婉转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示了“生与死”、“得与失”的双重意义,他将人生的智慧融入其中,并向孩子们揭开了人生的真相:每个生命都避免不了死亡。死亡并不可怕,它也并非只有消极的一面,它可以促使每个人懂得更多的人生意义。

  当我们知道死亡的不可避免时,更应该珍惜当下,珍惜身体,珍惜与最爱的,最亲近的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并明白一个人能健康平安地过好每一天就是一种平凡的幸福。

  当我们知道失去(玩具、宠物、心爱之物等)的痛苦和揪心,更应该在拥有的时候,懂得爱惜和感恩,因为拥有的本身就是一种福气。

  当我们最终不得不与最爱的人离别时,应心存感激,因为有了他们的陪伴,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幸福,丰盈起来。最重要的是,让所有人明白,死亡只是肉体的消失,而逝去的人的灵魂和精神依然存续,他们依然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从未离开。如同埃文的小狗,最终以另外的一种形式陪伴在他的身边,成为他心里最温暖的柔软。

  *小图:小图有时也称点缀图,是小幅的插画,可用于跨页或单页,起到保持与文本平衡的作用。《图画书宝典》

  《走出荒园》读后感(二):绘本《走出荒园》,帮助孩子正确面对负面情绪,疗愈孩子的内心

  儿童绘本中,关于“死亡”这个话题的绘本很少。因为很多时候父母不想让孩子提前接触到灰色的情绪。

  可是对于每个人来说,拥有与失去,是人生的常态。孩子在生活会体会到拥有时的喜悦,也会在生活中品尝到失去时的痛苦。

  面对失去挚爱的人、挚爱的物,隐瞒实情反而无法让孩子学会面对真实。可是对孩子坦白后,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孩子走出悲伤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我们可以从2019年凯迪克银奖作品《走出荒园》中来寻找。

  《走出荒园》的作者布赖恩·莱斯在这本书中为我们刻画了一段从失去、悲伤到治愈、希望的情感历程。

  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就荣获了很多奖项,是一本被大家认可的治愈型绘本。

2019年凯迪克银奖作品 201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优秀童书 美国青少年图书馆协会选书 《书页》杂志2018年最佳图书 纽约公共图书馆2018年最佳图书

01

  每个人的成长中都会面对失去,《走出荒园》这本书中就讲述了埃文失去他的好朋友后发生的事情。

  早期,埃文和他的小狗每天都形影不离,他们一起玩游戏,一起听音乐,一起打理着美丽的花园。他们互相陪伴,日子过得十分温馨。

  但是,再好的关系也无法陪伴彼此着走到尽头。

  埃文的小狗离他而去后,埃文的世界也瞬间崩塌,他把小狗埋在的花园角落里,然后愤怒地挥动锄头把花园销毁。

  失去小狗的埃文,仿佛失去了灵魂,每天把自己关在黑沉沉的屋里,而美丽的花园也变成了最悲伤的荒园。

  失去的一切,终将会换成另外一种方式归来。作者布赖恩·莱斯用精简的语言描写埃文的悲伤后,也给埃文带来新的希望。

  荒园的杂草丛中竟然冒出了一棵南瓜藤,埃文在照料南瓜藤的时候,又找到一种熟悉的陪伴感和兴奋感。

  最后,南瓜藤也回报了埃文的照料,长出了一个大大的南瓜,帮助埃文在农展上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当我们已经以为埃文走出悲伤时,布赖恩·莱斯用他的文字又让我们停止了遐想。

“奖品是十美元,或者一只小狗"。 “我要十美元”,“嗯,如果只是看一眼,我应该也不会那么伤心吧”

  对比描写中,我们发现埃文还没有从在失去好朋友的痛苦中走出,但他已经在努力尝试寻找到新的希望。

  做为治愈型绘本,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完美的。但布赖恩·莱斯并没有为我们写出埃文最后怎么样了,这时候不得不提到在绘本中,和文字同样重要的图画。

02

  布赖恩•莱斯在《走出荒园》中,每页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来描写,可谓是惜墨如金。也正是因为语言的精简,才让我们可以沉浸在图画中,清晰地感受到埃文的喜怒哀乐。

  埃文和小狗在一起的时候,画面是明媚的,每一个画面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埃文的快乐。

  埃文失去小狗时,画面上只剩下埃文轻抚小狗的背影,大面积留白的绘画方式,将埃文的凄凉和悲伤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样也把我们的心揪得紧紧的。

  失去小狗后的埃文,一直生活在阴影中。他将美丽的花园毁得干干净净。也许只是看文字,我们感受不到埃文的痛苦。可是加上布赖恩·莱斯的图画,埃文的愤怒感跃然纸上。

  布赖恩·莱斯不仅擅长用绘画展现出埃文的情绪,他还擅长把一些关键信息精心埋藏在精致的画面里,和文字里出现的信息相互呼应。

  埃文把小狗埋藏在花园的角落,如果我们发现不了那个小小的牌子,我们自然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南瓜藤长出来的时候,他会有熟悉感。

  埃文要看一眼那个小狗,并且自言自语,也许看一眼并会伤心时,我们能从图画中感受到埃文的期待。最后,绘者给我们留下了埃文和新的朋友并肩坐在车里的背景,让这个故事画上了句号。

  但在我们这里,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我们会沉浸在书中,继续想象埃文和新伙伴重拾快乐,重新拥有美好的花园......

  这就是图画书的独特之处,布赖恩·莱斯以充满情感的创作为画面赋予鲜活感,我们欣赏静态画面的同时,也跟着埃文情绪的波动,将自己沉浸在书中。

03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着失去。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即使丢失一个玩具,也会变得“大惊小怪“,我们更难想象孩子失去自己的挚爱时,会有怎样的表现。

  我们陪孩子共读《走出荒园》这本书,其实不仅是在阅读别人的情感经历,也是通过这个故事委婉地给孩子讲述关于生命中会现的悲伤和希望。也是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和孩子认识到,失去时出现的悲伤、愤怒、生气这些我们认为“负面”的情绪,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也时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明白,找到希望后,生活总会重新归于美好。

  关于生命教育,关于生活中的拥有和失去,也许我们不能一下子给孩子讲明白,但我们可以找一个安静时间,和孩子在沙发上坐下,围绕着这个话题,和孩子一起分享彼此的想法,让孩子在未来,面对失去时,也能学会“坦然处之”。

  布赖恩·莱斯的绘本并没有告诉我们人生道理,但是,这正是这本书最高明之处,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本“无用”书中疗愈自己悲伤的情绪。

  凯迪克奖是美国图画书界最重要且代表最高荣誉的一项,凯迪克银奖的作品是进入决选阶段的杰出图画书,《走出荒园》中蕴含的文学和艺术表现,会使读者有所启发和感动,相信这本书,会让每个来寻找答案的成人和孩子满载而归。

  关于生命教育,关于孩子面对失去的“负面情绪”,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告诉孩子,帮助孩子。不妨带孩子一起欣赏下这本治愈绘本。相信你和孩子共读的过程中,会让你们在感动中找到答案。

  《走出荒园》读后感(三):一个好地方不能长时间空空如也,应该有什么生长起来才好

  A good place won't stay empty for long. Something must grow.

  有些事情我们想忘记,可是没有办法忘记。更何况,忘记意味着没心没肺甚至是背叛。可是“不忘记”是否就需要我们固步自封呢?

  有时候,更好的纪念其实就是重新开始,重新出发。看上去似乎忘记了,其实我们是在新的起点和新的时间里有了不一样的眼光和心态。

  《走出荒园》就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富有生长性的过程。人都会老去、死去,这是生命规律,谁也没办法改变。可是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就需要走向明亮。

  “通过引入入胜的构图和精湛的光影运用,布赖恩·莱斯刻画了一段从失去、悲伤到治愈和希望的情感历程。”《走出荒园》作为2019年凯迪克银奖作品,201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优秀童书,本书的故事和图画的的确确有着令人惊叹的一面。

  作者布赖恩·莱斯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插画家。1963年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这是一座安静的小城。虽然随着房地产的开发,城镇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是只要人们愿意,仍然会从城市虎口中留下很多东西。布莱恩·莱斯和他的好朋友曾经做了这样一件事: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对着马路的树林里建造了高墙和堡垒。或许这就是作者想对抗城市化的重要手段。

  在《走出荒园》中,虽然我们看不到房地产发展的影子,但是主人公过着的花园生活和田园生活不正是作者热爱自然和田园的一种象征吗?

  孩提时代的布莱恩·莱斯始终都有动物朋友陪伴,要么是沙鼠,要么是兔子,他的童年从来不缺少玩伴。当然,他还经常与自己的姐姐一起写作、一起画画。到五年时,因为有画家到学校讲座,他当时认为这种工作太让人不可思议了:一个人居然可以把画画和写作当作职业。从那时起,他就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这样。

  没想到的是,布莱恩·莱斯的愿望就这样慢慢地实现了。从1989年绘制了第一本儿童读物的插图起,开始走上了童书创作的道路。至今他已经创作了将近30本书,获得了包括凯迪克奖在内的很多奖项。

一、失去:意味着什么?

  不管孩子还是大人,在面对“失去”的问题上,其实都没有做好准备。更何况,在成年人那里,失去有大小之分的。对于小的失去,成年人不会那么在意,比如死了猫狗;可是对于孩子来说,猫和狗的存在对他们来说是无可取代的,没有了猫狗,他们将难以接受。

  《走出荒园》的主人公埃文是以狐狸形象出现的,对于大人和孩子来说,都是很容易接受的。埃文与小狗的快乐时光,包括一起吃甜食、一起爬山、一起听音乐、一起打理花园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他的性格和情感。

  尽管人们都明白这样的道理: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快乐不是包含痛苦的。纯粹的快乐几乎没有。毕竟,人是一种情感性的动物,有喜怒哀乐的情感才是真实的。假如世界上真有一种没有痛苦、悲伤、孤独等情绪支撑的快乐,那将是一种神一般的存在,是无法想象的。可是人们还是不愿意去面对这样的事实。

  《走出荒园》就给我们展示了“失去”得失和价值:富有个性的生存其实就是让生活中的每个人,包括孩子,都能感受到情感的丰富和变化。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结果,或者说只是一味在某一种情感中不能自拔,就会显得固执,完全不适应现代生活。

  就像埃文因为小狗的去世而陷入悲伤的氛围中一样,如果他只是在“小狗死去”的悲伤氛围中不能自拔的话,就会看不见周围世界、周围人的影响,就会让自己的生活和情感陷入一种绝对化的世界里去。

  埃文有一段时间就是这样做的: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想见任何人;他喜欢照料的园子也变得杂草荆棘丛生,这与他的心情是多么相配啊;慢慢地,他甚至喜欢上了照料带刺的、毛茸茸的植物,比如无意中生长起来的南瓜藤……

  春去秋来,埃文在照料刺乎乎、毛茸茸的南瓜后,终于有一天,他愿意走出荒园,带着大南瓜去参加农产品展览会。展览会上,埃文获得了奖励,找回了自我,也让这个自我在未来有了更多的可能。

  因为“失去”,埃文变得不再快乐了。也因为“失去”,埃文体验到了那个悲伤而孤独的自我,体验到了自我的丰富性。这个自我似乎与曾经快乐的自我有相同的地方,似乎又不一样了。

  由快乐到悲伤,由自由到孤独,这些其实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失去”,是它们让个体成为真正的个体。

二、个体:需要不断认识自己

  成长为真正的个体需要勇气,更需要行动,不管这个行动是冒险也好,是打破自己建的牢笼也好。突破自己其实很难,因为我们习惯地认为周围的一切都理所应当存在着,根本不去想它们为什么存在。

  《走出荒园》某种程度上也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走出自我设限的情感,走向未知的未来。埃文就是需要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走出原来的自我预设,接受新的朋友、新的环境和新的自己。

  “认识自己”需要通过外界的力量,更需要内心的改变。朋友、社会、环境等都是改变个体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如果没有朋友,不接触社会,很难想象这个人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或许就是一种野人存在。这也是为什么《鲁宾逊漂流记》的主人公最后要回到文明社会的原因。

  友谊力量、社会生活、环境塑造,都会让一个人不是一座孤岛。至少,在外人看来,这个人会显得很忙碌。在一种不自知的情况下过得很充实、很精彩。我相信,这是大多数人应该过的一种生活。在一种集体的喧嚣中感受活着的实在感和价值感。

  但是“认识自己”的问题依然存在,就像卡夫卡在《变形记》里面所提示的,一个人如果强烈地认识到了自我在集体中的异化的话,就会把“认识自己”推向另一个极端:自我完全不是社会中的自我,自我成为了社会里的毒瘤。

  当然,在这样的矛盾中,我们也没办法获得一种折中的生活和思考方式。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员,我们只能尽量让自己层次多一些,而不是在两个极端进行摇摆。《走出荒园》里的埃文其实很好地调和了自我和他者的矛盾。

  埃文的自我是在与他者(小狗、朋友、社会等)进行互动中建立起来的,不管这个自我是不是存在着问题。因为自我的层次是应该很丰富的,如果仅仅是通过与动物建立了自我,远远是不够的。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还存在着很多深层次的、看不见的联系。

  只有种种交往(与动物做朋友、与他人做朋友、参加社会活动等)都实现了良性的、深层次的互动,才可能让自我变得丰富起来,才可能在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时有心理准备。所以我们看到埃文开车带着南瓜去参加农产品博览会开始,又恢复了一种有生气、有内容、有变化的生活。

  失去一些东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认识到“失去”对自己的意义。我们一边失去,一边收获,所谓有得有失应该就是个体活着的基本状态。如果只是单方面的认同,充其量只是一种自恋罢了。《走出荒园》里的“失去”的意义从这样去看,其价值就不一样了。

  《走出荒园》读后感(四):一本书,教会你如何面对失去、获得新生、滋养心灵。

  1.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蓝白红三部曲之蓝》。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高达8.5分。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1993)8.51993 / 法国 波兰 瑞士 / 剧情 爱情 音乐 /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 朱丽叶·比诺什 贝努特·里格恩特

  【故事的情节讲述的是一个音乐家的妻子朱莉,多年来,她一直支持丈夫的工作,照顾着五岁的女儿。他们的生活平静又幸福。

  然而突然有一天,一场车祸打破了这样的平静,在车祸中,丈夫和女儿双双离世,只剩下朱莉一人留在人世。当她得知家人的死讯的时候,万念俱灰,哀默心死。还未出院,她已经开始尝试着自杀,被医院的医护人员救下之后,她放弃了死亡。

《蓝》

  但是,回到家中,她仍然无法面对这些熟悉的环境和气息。她决定卖掉家中的一切东西,烧掉丈夫的音乐作品等等以避免她触景生情。

  之后她又为了缓解悲伤做了很多事,她把自己封闭起来关在房间,不与人交流;她去到无人的游泳馆不停地游泳;她像行尸走肉一般的游走在雨后潮湿的小路上;她搬了家离开了曾经的房子。

  她做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太悲伤了,无法接受失去挚爱家人的这一个现实。

  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了丈夫曾经的情人,她也发现了曾有一个人一直在默默地深爱着她。于是,她开始走出去,寻找真相。她发现曾经那么完美的人也有缺陷,但她已不记恨,反而回馈了一些给丈夫的情人。她开始变得不再消沉,慢慢的走出去,尝试着继续创作。打开心扉之后的她愿意去原谅所有有过错的人,也愿意去接受那些关心她爱她的人。

  她走出了内心的荒漠,开始了新的生活,她的内心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在这部影片的最后,朱莉遇见了一个街头艺人,艺人的一句话点醒了很多人,他说:人总要有点寄托。

《蓝》

  2.

  《蓝》这部电影是给成人讲述了在面对亲人死亡后的悲哀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她带给我们深思。想要获得内心的自由,缓解悲伤,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经历过一些荒园时期之后,走出去,你会发现一些新生,让新生的外界力量给与我们释怀,带领着我们重新出发,迎接美好的明天。

  这样的道理,成人可以通过影视剧来思考,那么儿童呢?4-6岁的儿童面临着非常多的敏感期,其中,死亡敏感期是非常明显的一个表现。这时候的他们常常会问我们一些关于死亡的问题。比如:人死了会怎么样?都什么人会死?不希望家人离世等等。

  面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我们不应该去逃避问题或者转移话题。父母可以平静的和孩子一起面对这样的问题,帮助孩子度过这样的敏感期。一开始,他们可能会比较悲伤,不用担心,以后会慢慢好的。越面对孩子就越有力量去承受,越逃避,在这种问题下,孩子就会越脆弱。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外部力量来帮助爸爸妈妈们,那就是给孩子看着一类的绘本。

  比如天略童书最近出的一本绘本——《走出荒园》。

走出荒园评价人数不足[美]布赖恩·莱斯 著/绘 / 2019 / 天略童书馆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走出荒园》

  《走出荒园》这本书的作者是:布赖恩·莱斯。他获得过许多奖项,包括2019年凯迪克银奖,2011年小比尔·马丁图画书奖,奥本海默玩具组合金玺奖等。而这本《走出荒园》就是他2019年凯迪克银奖作品,也是201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优秀童书,同时具有美国青少年图书馆协会选书、《书页》杂志2018年最佳图书、纽约公共图书馆2018年最佳图书等多项荣誉。

  《走出荒园》这本书讲述了一段从失去、悲伤到治愈和希望的情感历程。它不仅故事富含哲理,暖入人心,插图也是非常精美,充满意义。

  3.

  《走出荒园》这本书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狐狸埃文和他的狗狗相亲相爱,他们常常在一起做很多很多的事,其中,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打理埃文的花园。

  直到有一天,狗狗去世了,埃文把它埋在了花园的一个角落里。从此,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埃文悲伤极了,他毁掉了花园的一切,再也无心打理花园,花园变成了荒园。

  可是,好地方不会空太久了,新的杂草能发出来,生命力旺盛的难以覆盖。埃文开始修剪杂草,可他仍把杂草修剪成怪怪的样子。

  突然,埃文看到了一株南瓜藤,原本想要毁掉它的埃文想着随它去吧。南瓜藤生长着的日子里,埃文帮它浇水施肥。

《走出荒园》

  南瓜藤没有辜负埃文的照料,长得又大又好。这周有农产品展览会,埃文带着他的南瓜去了。在展会上埃文参加了活动、吃了美食还交了朋友,甚至还中了奖。奖品是——一只狗狗。

  在展会上的埃文说:重新出门的感觉很不错。

  4.

  关于失去:

  当我们拥有美好的时候都想要一直拥有,然而,世上的很多东西都不是永恒的。很多东西都会失去,但是,我们拥有的情感不会。比如,我们会失去挚爱或者亲人,但是我们却会永远爱他们。

  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白,失去有时候又是另一种获得。人生的丰富就是由各种各样的情感串联着的。失去、悲伤、痛苦、喜悦,都是我们的人生中最珍贵的感受。它们丰富了我们的人生。

  所以,正视失去、正视悲伤,面对失去、面对悲伤,是我们的人生必修课之一。

  关于新生:

  当我们把自己关入房中,隔绝与外界的联系的时候,我们自己的眼睛和内心其实是封闭的,被蒙蔽的。

  这时候的我们看不到任何美好的事物,只是一味的沉溺与悲伤的情感中出不来。

  我们需要与外界链接,需要跳出悲伤的情绪去去感受、思考。只有这样你才能像失去狗狗的狐狸一样真诚的发出一句:重新出门的感觉不错。

  关于滋养:

  滋养对一个人的内心成长太重要了。你滋养那种情感哪种情感就会像埃文的南瓜一样长得又大又好。

  一开始埃文就是在滋养悲伤,他毁掉花园,沉浸在孤独和悲凉中,不可自拔。

  后来他滋养新生,新生的南瓜就茁壮成长,他的内心也在成长希望,成长美好。

  没有人会做左右的了你的心,唯有你自己才能选择要去滋养什么。父母能做的就是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美好的期待,这样孩子们自己就会慢慢靠近美好了。

  我们给孩子读绘本也是一样,是在孩子这样的一个小小嫩苗上浇水施肥,给与他所需要的养分,总有一天,他会带着你给他的成长力量,结出美好的果实。

  你滋养他的同时,他也在滋养着你,不是吗?

  在面对挫折悲伤的时候,走出荒园迎接新生的孩子才能成为内心真正自由的孩子。

成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