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界的科學》读后感精选
《靈界的科學》是一本由李嗣涔著作,三采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台币,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靈界的科學》精选点评:
●网路上可以找到很多李博士曾经的演讲视频,这本书里补充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我很喜欢他所涉及的“怪力乱神”领域,可以说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打开了一道门。
●不能否认是真假,因為只要你相信就会存在,就像个科學怪人一生在钻研后來才发现不過是一场夢!平時作為娛樂看看又何防!
●藏了很多秘密,等你去探索
●无比的赞叹和敬佩!
●1.这本书成功把我洗脑,那我更加笃信了灵性的世界 2.对论语解读的那段,我持保留意见 3.神明都说英语,可见学好英语很重要,不只是国际语言 4.修炼深厚,开天眼,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颠覆三观的世界 5.后面关于外星人的描述,怎么看都像小说…… 6.身体生命科学,心理学,脑科学,催眠技术,星体投射,开天眼,宗教,灵性世界等等,未知而神奇,值得为之探索一生!
●时间自然会证明这本书的价值
●打开自己的铜墙铁壁,阿赖耶识以外的意识。能看见佛光的佛字,万物有灵的最佳实证。意念可以秒速直达天鹅座,跟外星人谈笑风生,但太空总署对地球没啥兴趣,直到电磁波的升级成意识波。听着西部世界的main title theme看完,看天已经不是天。
●刷新知识水平。从实证科学角度研究玄学,玄学就不再是玄学了。
●期待李教授能继续自己的研究,有新的进展,看到书中说太极其实是三维立体的莫斯乌比环的平面图时,真是头皮发麻。
●李教授經過一些奇遇以及系統性的驗證,大膽用量子物理的基本觀念來推論靈界與超自然的現象。目前尚缺「命理學」的關連,像是通俗所看重的星座、紫微斗數,以及就事而論的易經卜卦。
《靈界的科學》读后感(一):推薦序 (楊定一)
推薦序
楊定一
我認識李嗣涔教授,已經接近二十年。當年,他還是台大的教務長。有一個因緣,讓我們有機會交流。沒想到,我們一談下去,就涵蓋了生命點點滴滴的奧妙──從人體多重層面的潛能、生物的超導體,一路談到高速的螺旋場、神通、ESP(超感官知覺)、水的作用、水晶、非定形的元素態……。
過去,這些主題,我很少跟別人分享。畢竟,大多數專家連傳統的科學都忙不完了,更不用說去兼顧非傳統的科學。而且,這類非傳統的科學,感興趣的人向來不多。有興趣又能真正掌握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如果沒有紮實的跨領域科學基礎,也深入不了。
在分享的過程中,我充分體會到李教授不光是心胸開放,反應極快,而且對這個主題相當有熱忱,更是非常的誠懇。也就這樣子,我們兩人成了好朋友。到他擔任台大校長,我們還是保持聯繫。李教授也不斷跟我分享研究的最新情況和結果。印象中,每一次見面,我們就像兩個小孩,完全投入所討論的主題,把其他事都擱到了一旁。
其實,物質之前的存在(也可以稱為微細的能量、心靈的力量,甚至暗物質或暗能量),從我個人多年來的體會,是由高速的螺旋場所組合的。這個機制,可以解釋所有人們眼中「意外」的現象,包括神通,包括ESP。
但是,我也同時知道,沒有相關的設備和儀器,要研究這些題目並不容易。當時,我也幫助李教授找到一個俄羅斯的相關設備,相信透過他追根究柢的科學精神,自然會找到物質和非物質之間的介面,甚至搭起一座橋梁。
身為一位科學家,我覺得最不可思議的是,李教授在那麼繁重的行政事物中,依然能夠保持對研究高度的專注。這一點,完全是現代年輕人最好的榜樣。
李教授的新作《靈界的科學》,相當程度反映了我所注意到的科學精神。在這個非傳統的科學領域,他對樣樣都不排斥,沒有任何觀念上的阻礙──這本身也反映他過人的智力,而會親自做實驗來驗證或推翻。科學的研究,也可以走出既有的框架。我認為,這種精神正是我們國人當前最需要的。
當然,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生命全部的潛能,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的,倒不僅限於智力、頭腦或是ESP的層面。這種無限大的聰明──我過去稱為智慧,你我都有,而隨時都在等著我們找到。這一點,也是我個人多年來透過任何機會,都想和大家分享的。
我希望讀者透過李教授的新書,能體會到生命有種種神奇的奧妙,是我們一般人想不到的。但願透過這個啟發,能讓你繼續追尋,而走到最後,回到心。我指的是──自己的心,不動的心,大智慧的心。
《靈界的科學》读后感(二):「靈界的科學」比「超弦理論」更接近大一統模型的假說
這本書嘗試「複數時空」及「量子意識」兩個模型去解釋宇宙中 3 個尺度的所有謎團:
1. 大尺度:暗能量、暗物質 2. 中尺度:信息場(靈界) 3. 小尺度:超光速的量子糾纏
宇宙是八度的複數時空
八度的複數時空,是由四度的實數時空即四度的虛數時空組合而成。四度的實數時空就是「陽間」,四度的虛數時空就是「陰間」(靈界)。人類大腦中的靈魂可以跨越實虛兩界。
實數時空與虛數時空雖然關係密切,為同一複數時空的實部即虛部,但是期間存在實虛障礙(陰陽兩隔),僅僅藉由許多不同尺度的特殊時空點交換能量,這些連結點都是漩渦狀的時空結構,也就是三度空間中太極圖上的魚眼結構。
一般物質存在於四度實數時空中,可以由四個座標(x, y, z, t)來定位,描述其運動。但是當物質如基本粒子、光子或物體進入微觀、宏觀量子狀態,必須用複數場來描述其量子狀態時,當複數物質波出現,物質波出現,物質波不受漩渦尺寸限制,就可以透過漩渦連結點穿隧進入虛數時空。
意識在大腦裡是一個量子現象,就像神經微管束耦合進入宏觀的量子狀態,可以用複數函數來描述。虛數 i 的出現,表示意識出現了,但問題是意識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這些內容在物理上是以什麼方式呈現?
複數波函數由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詮釋來看 R^2+Im^2,代表粒子出現的機率,也就是粒子在實數空間出現機率的幾何分佈,似乎這個在實數空間的幾何分佈代表了意識的內容,也就是實數部分所導致的時空形變(彎曲或扭曲的幾何結構)就是心靈的內容,虛數抽象意識掃描形變的實數時空形成的心物合一的複數量子狀態就形成心靈的內容。神奇的是決定物體空間幾何分佈的是廣義相對論,虛數的意識來自量子力學,所以結合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時空結構後所描述的物理現象竟然就是意識的內涵,原來科學的最後疆界就是在於結合廣義相對論及量子力學。
國際上對意識的科學研究,經過統計後,大致分成下面六個主題:
1. 分子及量子生物學 2. 泛靈主義 3. 麻醉及迷幻藥所改變的意識 4. 做夢及靜坐的研究 5. 語言學及內在談話 6. AI 是否會發展出意識
特異功能的研究由於超出了現代科學的框架,就必須忍受主流科學的霸凌與壓迫,與四百年前的伽利略所面對的宗教壓迫是沒有兩樣的,只是他面對的是生命的死刑,而作者面對的是主流科學界的各種攻擊。
《靈界的科學》读后感(三):星际通信
距地球 438 光年的 天鹅座 外星人 果然跟《 起世经 》里描述的 北俱芦洲人 一毛一样:食物皆从金属容器中自动生出,男女树下交配,文明高度发达…
台湾大学校长 李嗣涔( 美国斯坦福大学 电机系 博士 )的书《 灵界的科学 》,用 虚数空间 和 量子纠缠 表述 灵界事物 和【 星际通信 】,安排 特异功能人士 进行 国际物理实验 观测到 的灵界事物 远远超出人类认知…
特别是那段 探访宗教界:耶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老子,孔子,西方极乐世界,伊甸园… 不要太神奇哦~
听不见音乐的人,大多认为那些跳舞的人发了疯
不知道暗物质的人,大多认为这些科学家是骗子
《 灵界的科学 》繁体竖版 PDF( 我花¥10 在淘宝买的,不用谢 )百度网盘 https://pan.baidu.com/s/1DksY2Foik2uvjdd8CG43bw 密码: u5x4
最方便还是听 喜马拉雅 FM,搜书名《 灵界的科学 》就有 免费音频,梳头穿衣洗漱吃饭走路睡前听听,几天就听完了,涨见识哦!
《靈界的科學》读后感(四):作者序 (李嗣涔)
打開宇宙真相的潘朵拉之盒──複數時空
臺大電機系 李嗣涔教授
二○一八年四月二十七日,我到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土桑市(Tucson)參加「二○一八意識科學」(The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國際會議,這是繼二○○二年我隨著中華生命電磁科學學會成員到土桑市來參加超心理學研討會後,第二次來到土桑,期間已經相隔了十六年。
我記得二○○二年那次來的時候,我是來報告一九九九年我們手指識字實驗的新發現,也就是小朋友藉由手指識字辨識神聖字彙,例如:「佛」、「菩薩」、「耶穌」等與宗教有關的字彙時,他會看不見這些字,卻看到亮光、亮人、十字架等異象,而發現了另外一個世界。當時我們把這個世界叫做「信息場」或「靈界」,會後我把這些發現投稿在網路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ing and Caring》,是用科學的方法來證明靈界的存在。
十六年後,這次我帶了一個新理論來解釋這些神奇現象的背後物理機制。我把這個理論於二○一四年發表在國內的《佛學與科學》雜誌,用的是中文,有英文的摘要。這一次經過多年的改進,全文用英文發表,論文用了兩個假設:
第一個假設:這個宇宙是由一個八度的複數時空構成。四度為實數時空,就是物質的世界,也就是俗稱的「陽間」;另外四度為虛數時空,就是俗稱的「陰間」,或者靈界。我把一九九九年所發現的信息場及靈界架構成虛數時空,與我們物質世界的實數時空組合成一個真實的宇宙圖像──「複數時空」。
第二個假設:複數量子態的虛數i就是代表意識。因此意識是一個量子現象,可以稱做量子心靈。
讓我震驚的是,在會上發表的近兩百篇論文中,有一位物理學家伊莉莎白‧羅切(Elizabeth Rauscher)博士的團隊,也提出了宇宙的真相是八度複數時空的物理模型。看著她發表論文時神采飛揚驕傲地宣稱在八度時空的模型下,量子力學的謎團如量子糾纏的非局部性(nonlocality)可以獲得完美的解釋,我感到無比的興奮。終於世界上有另外一個物理團隊,提出了跟我的第一假設完全一樣的複數時空,而第二假設則尚未有其他團隊提出。
我深刻感覺到真實宇宙的面紗在一九九九年被我們掀開,二○一四年被我用理論架構出來,而要到二○一八年起,將逐漸被物理界認真的考慮。我認為宇宙真相的潘朵拉的盒子已經向物理界打開了。
這次會議讓我有機會去了解現在國際上對意識的科學研究到底包含了哪些領域?經過統計後,大致分成下面六個主題:
一、分子及量子生物學
一九九四年起,意識的物理開始萌芽,英國牛津大學的物理學家羅傑‧潘洛斯(Sir Roger Penrose)與美國亞歷桑納大學的骨科醫師史都華•哈默洛夫(Stuart Hameroff)共同提出意識的物理,認為意識的基礎不在神經活動電位上,而是發生在神經元內擔任骨架功能之微管束(microtubule)的物質進入有序的量子狀態。腦神經細胞壁是由許多可形成量子狀態的奈米微管束組成。
當感官接收刺激輸入大腦神經網路時,便會產生有序的量子狀態,是不同量子狀態的疊加態(superposition)。當時間流逝,外在環境如重力會影響這些量子態之演化,不同狀態之物質因分布不同時空導致引力能量差E等於兩狀態的時空間隔S(物理常數如光速、萬有引力常數,令其為一),則疊加狀態會崩潰顯現為唯一確定的狀態。意識就在客觀縮陷(objective reduction,OR)時產生,也就是當量子態擴散到重力之變化滿足某些策畫(orchestrated)的條件下,宏觀的量子波會客觀的陷縮,簡稱為「Orch OR」。在宏觀量子態崩潰的一瞬間,大腦的意識就產生了;接著小部分微管束又開始進入量子態,意識就逐漸消失了。等待下一次的客觀縮陷機制,再產生新的意識,因此大腦的念頭是一波接一波,周而復始。
我認為他們的模型已經接近意識的本質,不過相反的是,意識的產生是形成疊加的量子狀態時產生,客觀縮陷時消失。因為疊加的量子狀態是複數狀態。這時虛數意識可掃描進入量子狀態的神經網路架構,產生意識的內容如記憶、思想、判斷、行動。有時埋藏在神經網路的經驗會產生抑制力,讓我們不要衝動、給予建議限制行動。
二、泛靈主義
愈來愈多的神經科學家及哲學家不相信唯物論的觀點,認為物質的大腦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由複雜神經網路運作所湧現出來的性質,屬於第二性的。而開始相信主觀的感覺(feeling)、明瞭(awareness)等特性是任何物體本身的基本性質,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做「感受質」(qualia),這種觀點稱為泛靈主義(Panpsychism)。
但是泛靈主義也碰到三大困難:
(1)基本粒子夸克、電子、原子、分子有「感受質」嗎?
(2)這些微小的原子、分子的「感受質」要聚集起來複雜到什麼程度才會出現可以體驗到的意識?這個問題又叫做組合問題(combination problem)。
(3)大腦是如何組合這些原始「感受質」形成每個人所能經驗到的意識?
在我的複數時空意識模型之下,凡是進入複數量子態的物體,它的意識都會出現。因此只要進入量子態 「萬物皆有靈」,替泛靈主議提供科學的基礎。
三、麻醉及迷幻藥所改變的意識
某些藥品注入人體後會改變人的意識,比如麻醉藥會讓人喪失意識,吃迷幻藥如二甲基色胺(Dimethyltryptamine,DMT)等會改變人的意識狀態產生幻覺,因此研究這些藥物分子如何影響大腦神經傳導,與那些神經受體結合,影響大腦那一部位,對了解意識如何產生,以及在大腦的哪裡產生都有很大的助益。
科學界初步的結論是:藥物會打斷神經網路間的一些長距離的信息聯繫,本來大腦是以模組方式處裡輸入的信息,並有回饋網路連結不同模組,因此意識就是模組功能組合的結果。麻醉讓人失去意識,主要就是因為回饋網路被切斷,幻覺則比較複雜。我的大腦第六識理論是:靈魂掃描放電的神經網路時空結構而產生意識,大腦連結網路因麻醉或吃迷幻藥而改變,當然改變意識的內容。
四、做夢及靜坐的研究
我們在睡眠時意識喪失,但是做夢時似乎意識又活躍起來;同樣地,在靜坐時意識比較不活躍。因此分析這些狀態時的腦波,或是研究大腦核磁共振圖譜中休閒狀態時網路的變化,對意識的本質可以有比較深入的了解。
五、語言學及內在談話
對一般人而言,是左腦顳葉在操控語言,也是左腦運動區在操控右手;只有百分之一點五的人是用右腦操控語言。由於擅長用右手的人是多數,運動與操控語言共同競爭左腦神經區的結果,造成少部分的人語言區會被迫散開到數個零散區域,甚至移往右腦。導致有些人會聽到內在聲音,好像有人跟自己講話,被診斷為精神病患,這是人類發展語言的代價。
六、AI是否會發展出意識?
人工智慧的發展一日千里,讓AlphaGo在圍棋上所向無敵,打敗世界棋王,很多例行性的工作也將被機器人取代。一般人更擔心的是,機器人是否會發展出像人類一樣的意識,而讓人類的生存受到威脅。
英國的物理學家羅傑‧潘洛斯,他也是一九九四年最初提出意識的物理的兩位科學家之一。他用一個下西洋棋的例子,來說明他認為這不會發生。這一棋局是一個和局,稍有一點下西洋棋經驗的人一看就知道結果,但是他請西洋棋軟體中最厲害的程式──「深藍」輸入棋局卻得不出結論。因為程式設計沒有考慮過這種和局狀況。也就是程式不會自我判斷,由此他下結論:AI不會自行發展產生意識。根據我的意識模型,AI沒有進入複數的量子狀態,既然沒有虛數出現,也不會產生意識。
從這些研究主題來看,我的複數時空及意識的理論都可以提出非常深入的見解來解答這些問題,我衷心地相信這個宇宙已經揭開了神祕的面紗,就等更多的科學家投入來釐清祂的面目。這本書我嘗試用複數時空及量子意識兩個模型去解釋宇宙大中小尺度所有的謎團,像暗質、暗能、超光速的量子糾纏、人體特異功能以及意識的本質去做解釋,希望能對宇宙的真相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我自一九九三年開始從事特異功能研究到今天已經二十五年了,除了中間有八年時間停止做研究外,剩下十七年我要感謝一些學者及企業家給予研究計畫的經費支援,讓這樣被視為怪力亂神的研究能繼續下去。第一位是中央研究院李亦園院士,邀請我參加他在中研院的群體計畫;第二位是長庚大學的楊定一董事長,第三位是潤泰集團尹衍樑總裁,都在我研究過程中支持研究計畫,讓我在實驗上及理論上有很大突破。尤其是尹總裁的支持,讓我在理論上有巨大的突破,在此表達深深感謝之意。另外功能人高橋舞、孫儲琳、沈今川教授,以及許多被我訓練出功能的小朋友和他們的父母都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及啟示,在此一併致謝。
另外,雲南大學物理系朱念麟教授授權給我使用他的念力斷火柴的實驗照片,沈今川教授及孫儲琳女士授權我使用老子網站首頁的照片,以及湖北省博物館方勤館長授權我可以使用館藏太陽神紋石刻照片,也一併深深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