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恐慌:2008金融危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观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恐慌:2008金融危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观后感摘抄

2020-10-18 15: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恐慌:2008金融危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观后感摘抄

  《恐慌:2008金融危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是一部由John Maggio执导,Ben Bernanke / Chris Dodd / Barney Frank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恐慌:2008金融危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观后感(一):关于金融危机一点笔记

  

1.巴菲特给保尔森建议,救助金融机构不要购买它的不良资产,要给他注资,让他增加股本,这相当于什么,相当于美国政府在危机时抄底金融机构的股票。怪不得巴菲特一直看不惯华尔街的人,巴菲特是真的爱过,保尔森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在财政部长的位置上一心为高盛打工。

2.美国政府救助金融机构的方式,确实像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我们2015年社会保险基金入市,也不就是抄底去了。

3.救了雷曼会好一点吗,我认为会好一点,不救雷曼,救AIG、两房,花了更多地钱,承受了更大的政治压力。

4.华尔街占领行动最终政治上的结果是特朗普的当选。

  《恐慌:2008金融危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观后感(二):少扯些阴谋论,多看看现实

  1929年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爆发都有共同点,即资产泡沫破裂+高杠杆(1929年是股票,2008年是房地产),但最终两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程度确是不一样的。

  1929年危机造成了美国经济的全面萧条,万物凋敝,道琼斯指数花了25年时间才回到1929年的水平。全球范围内则是促成了德国纳粹政府的上台和日本极右翼势力的掌权,间接引发了二战。

  相比之下2008年危机的影响要小的多,道指仅仅花了6年时间便再创新高,而美国经济更是强势复苏,各项指标创造历史最佳。

  造成两者差异的各种原因,总结下来一个关键点是:

  资本市场的波动没有影响到银行体系稳定,没有印发挤兑、银行破产等问题,进而切断了风险从银行体系向实体经济传递的链条。

  2008雷曼的破产印发了美国金融市场的信用危机,机构间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在想着你手上有多少有毒资产,会不会破产,形成了一条猜疑链,流动性枯竭。整个金融市场危如累卵,发展下去势必会1929危机再现。

  前高盛CEO、时任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出手挽大厦于将倾,主要干了两件事:

  1、推动机构间的并购重组和转型。美国银行收购美林证券,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银行控股公司。

  2、政府直接入市。保尔森对佩洛西的惊天一跪跪出了首批7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家队额度,美国政府接管AIG集团。

  上述举措挽极大地稳定了市场的信心,避免了危机的进一步扩大,为美国后续的经济复苏打下了扎实基础。

  大而不倒,insider里所谓的金融危机里民众的钱都被华尔街收割走,串通起来沆瀣一气,本身就是不懂金融的编剧YY出来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市场的信心比黄金还贵,如果真像阴谋论者所说放着不管,整个市场就会枯竭崩溃,所有人的钱都会贬值成纸。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么复杂的系统角力里,鲍尔森和美联储已经做到了最好。

  《恐慌:2008金融危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观后感(三):我们究竟看到了什么?

  早在纪录片诞生不久后,电影工作者在“纪录片是否应该有立场?”就已争论不休,到如今也没有统一标准,但总体趋向于“立场不重要,是否给予不同立场足够的事实与真相才重要”。本片显然是站在“精英主义”(片中用语)立场,并给了足够多的篇幅与解释,而只给了“民粹主义”(片中用语)很少的篇幅且没有解释。自然没法打出高分。

  纪录片这一电影类型,我觉得事实(或者借纪录片能得到更多的事实)比电影美学重要的多。随便举一例吧,《舌尖上的中国》,三不如二,二不如一。

  本片老在讲是他们“精英阶层”努力的解决问题,但问题的制造者了?不也是他们吗?不过透明度是他们领先之处,但他们并不是救世祖。

  但这不是我今天想聊的地方,我想聊聊的反而是国内的一些动向。

  比如昨晚影视行业哀嚎一片,但我发现很多人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搞出好作品而如此,仅仅是因为饭碗难保而哀嚎。从《无极》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试水开始,从资本的角度讲,在国内是成功的,在国外是失败,从电影产业的角度讲,是失败的。06年以后紧接着奥运会,给了影视行业一次不小的机会,最后到《流浪地球》的小收尾(《拓星者》迟迟未上映,很显然不是同一个层次的电影,这个层次不是指电影本身,而是电影背后)。有很少的电影还不错,但不能拧成力量。

  本片中提到了布什,奥巴马,特朗普。特朗普就到了我们现在的贸易战。对内首要问题要消化房地产泡沫,去年影视圈的不稳定性已显现,加上热钱也退去,今年索性暂时封住,这肯定是暂时性的。一些影视故事来源也进行了整顿,比如起点。我个人觉得挺好的,本来就没什么进步,机会也给过了,关键是贸易战的关头,仍然没有显现能赚取外汇的能力;另一方面,很多从业人员目光短浅且无责任心,依然默认利益最大化、表达不重要。那真的可以暂时先停一停了。不如把群众的钱都引入到更多实体经济中去。

  接下来肯定要整顿直播行业和短视频行业,但不会这么大,因为情绪是需要释放的。

  简而言之,这是一次局部洗牌。

  九零后分A、B、C慢慢逐步登上历史舞台,A依旧是A,B分化为B+和B-,C分化为C+,C-。最好的情况当然是相安无事,不太好的话,只能选C+和C-其中之一牺牲了。而C-包含了大量的基础、朴实的力量和民粹的力量。

  其实在很多院校对非优质甚至劣质交换生或者留学生的包庇以及大量福利倾斜,就是在牺牲C+了,只不过C+中的一部分天真地以此为荣或被洗脑或认为很快可以成为B-。往后低成本外籍人员和C-的冲突也会愈加明显。

  人们为何如此浮躁、偏执?不愿独立思考?什么在煽动,又是什么在阻止?

  下次再聊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