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异形博恩》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异形博恩》读后感1000字

2020-10-19 04:11: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异形博恩》读后感1000字

  《异形博恩》是一本由[美] 杰夫·范德米尔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8-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异形博恩》精选点评:

  ●范德米尔在处理角色与背景的关系上太出色了

  ●要是注意到是湮灭的作者写的就不会借了。这个人好像只会各种怪物组合成的怪物,和用哼哼唧唧自伤自怜口气说话的主角。如果是风格我不喜欢这种风格,不想在上面浪费时间。

  ●给湮灭5分,全方位的5分,但是这本书的场景和情节描述能给5分,开篇的悬念和生化朋克的废土世界引人入胜,中间几处画面感太强烈太美了,以至于读完之后满脑子都是好几处印象深刻的画面,各种情节氛围塑造也是极其传神,最后的时候的确能感受到主角在生化公司里的绝望,但是博恩的设定太土,完全拉低的作品的逼格,都快写成家庭伦理故事了...

  ●高开低走。直接写成设定集或许不错。

  ●一个被生化公司控制的世界,一切是那么的糟糕。生化活物遍地,人类弱肉强食,生化公司内部又是由生化人把持,只有女主和博恩表现出人性的美。博恩和boss的决斗有点潦草了事,而且的情况还算不错。还有一点不太喜欢,太多环境描写了。

  ●真能写啊…

  ●* “肩膀也感觉有些虚弱”这类不太中文的表达仍然时刻提醒着我这书有着译作的生硬,想读原文。特别是摩德代理这个词,agent。(这还让我想到银星号的女儿们。 * 这书就像是罗小黑战记的“无限”视角,而博恩就是小黑(刚看完罗小黑战记… * 读了辽京之后,我才第一次意识到“没有悬念”这个概念。很多书都没有悬念。如果是连载,我可能也追不完…… * 氛围还是不错。

  ●延续了《遗落的南境》的风格,同样是一个破败混乱光怪陆离的末世世界,在打乱的背景和人的记忆及精神世界中,给读者对人与人、人与其他物种,甚至人与城市的关系的想象和解读留了想当大的空间。读起来非常带感。

  ●诡异,阴暗,伤感,温情,希望,风格独树一帜。

  ●写得比《遗落的南境》三部曲更压抑更叫人绝望。末日死城,无处不在、毁灭一切的毒化、污染,摩德及其代理者血腥统治下苟延残喘的人类,人与人或人与博恩之间的残酷与仇恨,还有无穷无尽的逃离和躲藏……宛如一场深沉的梦,充满着痛苦和悲痛。 作者又一次展现了描写坚毅温柔的女性的精彩文笔,而且“幽灵”这个词又被用来指代女主了……又一次编织了无数个迷,坚决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慢慢地把读者代入坑,指出所有的问题中的共性接着迷迷糊糊结尾……还好本书的结尾是乐观一点的。

  《异形博恩》读后感(一):这不是湮灭!

  “我们都想成为人,然而没人知道那意味着什么”——杰夫.范德米尔

  这是一个废土世界,城市由一头会飞的巨熊统治,它曾经是一个男人,被生化手术改造成现在这个模样。一天,失忆的拾荒女蕾秋在熟睡的熊的身上发现了一株海葵一样的奇异生物,并把它带回家,并为它起名“博恩”——“诞生”的意思。

  单看《异形博恩》,它是一部优质的青少年小说。它杂糅了奇幻、科幻、恐怖等流行元素,故事中充满了浪漫元素和对往昔生活的缅怀,秉持了作者标志性的“新怪谭”风格——细腻、神秘。

  但拿《南境三部曲》与《异形博恩》相比,同一作者的前后两部作品在主题和具体内容上都太过雷同。

  首先,两部小说讲述的都是“废墟中诞生希望”;其次,在场景、情节和角色描写上两部作品有许多重叠(例如两部书的主角成年后都回忆起当初家中庭院里的池塘,两个池塘一模一样,同样失落于时空,同样都住满了各种各样的生物——让人怀疑作者是在借机回顾自己的童年);而稍有不同的地方在于《南境三部曲》把温情聚集在故事的最后部分——突然、出乎意料地融化了读者的心灵,而《异形博恩》则把这种温情摊薄、摊大,平摊到整本书的每一个角落里,自我阉割了情节的感染力,仅此而已。

  读完《异形博恩》的人会遗憾地发现:除了故事的直白和俗套程度,本书似乎并不出乎粉丝的意料,杰夫.范德米尔依旧是当年那个杰夫.范德米尔,其实际内容与“再次颠覆读者的期待、创意成就的一个高峰”的宣传语绝不相符,书腰上的这一说法显著地加剧了读者期待落空的程度。

  范德米尔或许是想在新作中复制“南境”的成功,从而在创新方面趋于保守,甚至有所倒退。《异形博恩》并非“南境”的续集,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我认为是失败的。

  所以,我认为:虽然“对PKD所有的评论都可以原封不动地套在范德米尔的身上而不致引起读者的怀疑”——但杰夫.范德米尔小说与PKD作品的相似在于他们都把镜头极尽可能地聚焦在“人”的身上,而在创作的理念上两位作家之间相差是很大的,仅就这部《异形博恩》而言,杰夫.范德米尔在小说主题的探索与拓展方面相对PKD保守太多。

  失望之余,我还是衷心期待杰夫.范德米尔在下一部作品中能够超越自我,超越缅怀与感伤,突破《南境三部曲》在描绘心理细节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作者:杰夫.范德米尔

  译者:胡绍晏

  出版:天地出版社

  :这不是《湮灭》!

  《异形博恩》读后感(二):简介

  l 故事背景

  在一个无名的未来,一座城市被一家无良生物技术公司摧毁。该公司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墙外的混乱威胁而创造出的巨熊莫德变得太过强大,不受控制,而统治了整个城市。

  l 故事角色

  瑞秋——故事主人公,第一人称叙述者。她和父母一起在一个岛上长大,然后因为世界末日肆虐,他们一起旅行寻找安全的地方。她不记得他们是怎么死的,也不记得她是怎么来到这座城市的。她现在和威克一起生活在阳台悬崖。后来她发现了博恩,并带回了家。

  威克——瑞秋的伴侣,一起生活在阳台悬崖。前“公司”雇员,是一个专业的生物技术和药物制造商。现在是一个毒贩,把记忆甲虫卖给他的客户,这些甲虫一旦被吞食,就可以抹去痛苦的记忆。

  魔术师——也曾为“公司”工作,现在是威克的职业对手。她计划要控制这座城市。

  莫德——“公司”创造出的巨大且凶猛的会飞的熊。和莫德代理人(体型更小但更凶恶的巨型飞行熊)一起统治着城市。

  博恩——瑞秋在莫德毛皮上发现的深紫色的、像海葵和鱿鱼的混合体的生物。一开始被当成植物,但后来长出眼睛,还会说话。可以任意变形,最后它战胜了莫德。

  l 故事梗概

  一个异形保护人类的故事。

  有一天,瑞秋在莫德的毛皮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深紫色生物,她把它取名叫做“博恩”,并将其带回了她和伴侣威克的家。那是一个废弃的旅馆,叫做阳台悬崖。

  把博恩带回家后,瑞秋在家被一群暴力的野性儿童袭击。他们走后,博恩第一次和瑞秋说话,并开始改变外貌,长出眼睛,并变得越来越大。他告诉瑞秋他杀了袭击她的孩子。威克警告瑞秋,博恩可能来自“公司”,很危险,但瑞秋却喜欢上博恩了。

  博恩和瑞秋进城,听见一群野孩子走近,就躲在一座废弃的工厂屋顶。瑞秋看见莫德代理人消灭了孩子们,并向屋顶走来。博恩把自己伪装成一块巨大的岩石包裹着瑞秋,将她安全的藏在自己身体里。

  回到阳台悬崖后,威克告诉瑞秋魔术师要阳台悬崖和里面的一切,他必须照做,因为魔术师可以给他生病所需的药物。瑞秋看到工厂里的一个孩子身上的魔术师徽章,意识到袭击她的孩子是为魔术师工作的,而威克一直知道。

  一天,威克带瑞秋去看到了魔术师发射导弹击中了莫德的头部,并打伤了它。后来瑞秋睡不着,晚上去看威克,却看见自己已经在那里和他说话了。她发现博恩一直把自己伪装成她和博恩,在他们之间求得和平。但瑞秋感受到了冒犯,让博恩离开了阳台悬崖。他走后,瑞秋在他房间找到的日记中看到,他必须杀死并吃掉他的猎物才能生存,他一直努力控制自己的冲动,不伤害瑞秋。

  后来,瑞秋和威克被莫德代理人赶出阳台悬崖。威克发现自己的药落了,必须回“公司”寻找更多药品。威克给了瑞秋一封他死后再看的信。在路上,博恩看望瑞秋,并告诉她,他有一个让一切都好起来的计划。

  在“公司”里,瑞秋找到了药并给了威克,他的病情在迅速恶化。瑞秋沿着一组脚印走进一个房间,魔术师在里面,并要求瑞秋加入她接管这座城市的伟业。然而,瑞秋却杀了她。后来,瑞秋发现了一盒盒相同的博恩,和很多有威克脸的类人生物技术。她之前读过了信,信里威克承认他不是人,并告诉她,之前应她的要求给了她记忆甲虫,让她忘记了父母的死亡,她的父母是在进城后被“公司”员工用箱子偷运杀害的。

  到了外面,瑞秋和威克看到博恩通过变成了一片大海般的皮肤,吸收莫德,而击败了它。他们都消失了。在此之后,这座城市孕育了新的动植物。瑞秋和威克回到阳光悬崖,并收养了一些孤儿。

  《异形博恩》读后感(三):以孤独之名幸存——评《异形博恩》

  近日,《异形博恩》荣获第十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翻译小说银奖。《异形博恩》的作者杰夫·范德米尔就是广受好评的《遗落的南境》三部曲作者。此前,该书在本土出版时,已经被提名过轨迹奖、坎贝尔奖、亚瑟•C•克拉克奖,入选《科克斯书评》最佳科幻小说等。

  作为杰夫•范德米尔“新怪谭”系列的又一部杰作,《异形博恩》与众不同,难以预料,不仅仅是故事本身,也包括语言、结构和人物视角。简单来讲,《异形博恩》是一部古怪的科幻作品。《好莱坞报道》将本书定位为暗黑的末日后神话。范德米尔自己则认为《异形博恩》的创作灵感源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及环境。

  如果说杰夫·范德米尔的《遗落的南境》是一幅永无止境的末日地图;在《异形博恩》中,他继续探索如何细致地塑造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其成果令人惊异不已。与《遗落的南境》类似,《异形博恩》的背景缘起于城市,有着同样神秘艳丽的废墟背景,一个架空的未知区域,是一个“介于科幻、神话和视频游戏之间”的世界。在这个“夜行国”中,只要落入黑夜的笼罩,便会冒出意料之外的生物。夜晚既充满机会,又充满危险。一名女孩遇到一个类似植物的古怪生物,将其带回去抚养。随着怪物的成长,女孩对其逐渐失去控制,他们也失去奋力保护的一切……范德米尔将成长教育、家庭伦理、爱情故事和生存惊悚题材等概念糅合到一起,踏实地融入到人物的生活中,整部作品充满奇迹与惊骇,令人眼花缭乱,如同一块拼图,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恐怖与美感,被媒体誉为“也许是近年来最优美,最可信的末世故事”。与《遗落的南境》不同的是,《异形博恩》结尾自然合理,而不是矛盾重重,是一部黑暗、危险但充满希望的正能量小说。

  范德米尔采用了传统的三幕式写作结构。从第一篇到第三篇,没有刻意的对称,没有他视角,就是“我”“我们”,“我从何处来,以及我的身份”“我如何对待其他人,以及其他人如何对待我”“我带博恩外出时发生的事”“我们带给维克的物品”……女主蕾秋和维克之间维持着一种基于信任的背叛,这种搭档兼爱人的亲密而又疏离的关系,更使得蕾秋的记述像一个人喃喃自语的回忆,通篇弥漫着无处不在的孤独气息。

  《喧嚣》作者布莱恩·泰德·琼斯评论说:“在《异形博恩》中,范德米尔呈示出一个关于现代生活的寓言:残酷的工业化、文明的崩塌、渐渐逼近的全球性灾难等,造成了动荡不安的局势……《异形博恩》可以看作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的重述,或者《星际迷航:下一代》中仿生人Data的人物弧线。在这个故事里,人类遇到奇异古怪的人工物种,它有人格特征、有幽默感,也有寻求爱心、友情和社群的动力,它渴望参与——渴望受到尊重——就跟世上所有移民、难民和被压迫者一样。” 这个故事关于生化科技,通过探究神秘的异形生物,凸显出人类对周遭生命的无知。“其中所展现的非人类物种没有固定的形态,也没有注定的命运,有平和的一面,也有毁灭性的一面,有时陪伴在我们身边,有时在外面大肆破坏,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行为——因为这些是我们的后代,诞生于我们制造的混乱之中。”

  博恩的出现,就像是出自蕾秋儿时故事里的生物,又像是她幻想出来的朋友,甚至是自己的孩子。博恩的“身份”很难界定,可以说是植物,也可以升级为动物,甚至变化成人;追本溯源,他很可能是秘密生物实验的产物——武器。

  博恩是奇特的,也是美的,虽然这是一种难以定义的怪异的美。当然,如果你的口味够宽泛,博恩也完全称得上是可爱。他美丽而诡异地存在着,带着天生的、毁灭性的杀伤力。“起初,博恩看上去很不起眼:就跟我的拳头差不多大,呈深紫色,附着在摩德的毛皮上,就像半开半闭的海葵。每隔半分钟,他的紫色表面便泛出翡翠般的绿色,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会发现他。”到后来,他不断地随机变换形态。“博恩看着星星,身上的皮肤变成天鹅绒般的黑色,他的那许多眼睛则变成了星辰,到最后,他就像是个呈现出博恩形状的影子。他长出无数眼柄,身体坍塌成扁平状,仿佛一摊不规则的肉,覆盖了大半个屋顶,其边缘轻轻拍打我的靴子。我依然能看出他所受的创伤,因为他的形状就像是被咬掉一口的圆。他的每个眼柄末端都有一颗三维立体的星星,所有星星聚集成群,在屋顶上构筑起一片星空,包括银河与一团团星云,还有若干光点在其间移动,如同闪亮的流星。他说:‘真美。’他的语声来自化作星空的整个身体。”

  诡美得无法定性的博恩却有着一个确定的想法:一直想要成为人,因为他认为这是正确的。这也是蕾秋所期望的。除了眼睛太多,博恩几乎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人了。而维克从不相信自己是人,所以总是为此而困扰。这些复杂而敏感的人物努力想要理解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这也成为这部作品真诚的核心。

  与其说博恩像一个人,不如说更像是对孤独的现代人的隐喻,由此而引发的命题包括:关于企业的贪婪、科学的傲慢,我们如何确认我们自身,以及养育子女的主题探讨……孤独在博恩身上映射出来一种希望,发出人何以为人的灵魂拷问。所幸,无论生活如何令人绝望,孤独者会相互慰藉,即使困惑,即使挣扎,即使无法凭借身体确认自身,我们依旧可以借由羁绊继续生存,用爱成就彼此。

  毫无疑问,范德米尔在这部小说中倾注了大量情感,整个故事令人忧伤,既有动人的自我牺牲,有幻象般的优美,也有会招致恶果的信任。本书译者,也即《冰与火之歌》《遗落的南境》译者、科幻苹果核成员“狐习”胡绍晏,其对语言的高超驾驭及对范德米尔文风的神似还原,足够让读者每一次的阅读体验美不胜收,恐怖而迷人。

  如果读者阅读完感觉意犹未尽,那也是对的,因为《异形博恩》与范德米尔的另外两部小说《怪鸟》《死去的宇航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这两部作品国内尚未引进,但主题上一脉相承,始终持有一种自我的反讽意识。

  《异形博恩》读后感(四):人性的彼此守望——杰夫.范德米尔笔下的夜行世界

  人性的彼此守望——杰夫.范德米尔笔下的夜行世界

  文/韬子

  这是一个有些伤感的故事,因为讲述的是一个冷凄的末日世界。一座被生物技术诅咒并毁灭的城市,一群异能者,一群大怪兽。这不是一个关于生化危机的故事,而是在那之后的世界——前者讲述的是毁灭,而本书讲述的是生存和救赎。新怪谭(New Weird)作为科幻小说中最为诡异和独树一帜的风格,其笔下的世界大多都是充斥着这种晦涩的灰色。这本名叫《异形博恩》(Borne)的科幻小说,来自于美国科幻作家杰夫.范德米尔。

  范德米尔在这本书中风格依旧和《遗落的南境》的风格高度一致。离奇、黑暗和诡秘多变。作者的风格在当下的科幻文学圈中是难得一见的。尽管柴纳.米耶维这个写过《钢铁议会》、《鼠王》、《城与城》的怪谭科幻高手,已经足够亮眼;但是杰夫.范德米尔依旧用他笔下的光怪陆离的世界,让人回味无穷过目难忘,例如《遗落的南境》中的X区域和本书中的夜行世界。以柴纳.米耶维和杰夫.范德米尔为代表的这个调调,确实把当年克鲁苏的那种怪谭精神发扬光大。《博恩》是另一个版本的《水形物语》,一本充满了生物朋克(Biopunk)风的新怪谭科幻——同样都是讲述人性的情感如何在技术时代的诡谲变幻中依旧坚如磐石。和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幻想世界观不一样,范德米尔的世界更灰暗。他最擅长的就是那种细致入微地对细节和环境氛围的刻画,冷入脊骨,丝丝入扣。读过他中篇以及他编选的选集的读者应该对他的品味较为熟悉,无论是作者亲自下手操刀书写,还是作为编辑编选册子,范德米尔的新怪谭风格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业界商标,调子和节奏如此统一也是坊间无二家了——繁花一般的诡异和繁复,十分难得。毫不例外,这本《博恩》无疑也是New Weird风格中的典型佳作之一。

  离奇、黑暗、诡异但是却充满情感和生命的张力。这种情节进展缓慢但却丝丝入扣的阅读提现是其他风格和类型的科幻小说所无法给与的。和《遗落的南境》一样,场景和氛围描写一直是杰夫的强项。而在那种冰冷、潮湿的暗黑的环境中看到的关于女主角和博恩以及叛侣维克的情感,那种在挣扎和反抗之后依旧秉持着的人性,恰好是这座夜行国度中不曾熄灭的篝火。在那些凄风苦雨中,那一堆依旧燃烧着的火焰,像是一座灯塔,对每一个去追寻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人而言,是充满无穷的能量。就像文章中的那条被污染的河流,表象的肮脏和恶臭依旧无法掩饰河流在博恩心目中的美丽——在这条追寻生命目的地的逆流之旅中,那种对于人性的确信和笃定,无疑是牵引每个人这条航船,驶向重点的指南针。范德米尔的文字是具有破坏性的,他毫不客气地毁坏了既定的那种关于人性的讨论模式。故事中所有的元素和成分都是如此离散,而又如粘黏。他打破了所有表面的具象——在这个已经被毁灭的城市中,属于人属性的具象外表是混扎而破败不堪的;他把所有的那些关于生存的矛盾都压缩在这个如同罐头一般的小世界中。于是那些关于生死的渺小和宏大、关于欲望的现实和尴尬、关于人性的肮脏和善良,如同雨后的豆苗,自然地冲破凝固的地面,向上生长,开枝散叶。

  我喜欢杰夫.范德米尔的作品。我喜欢他笔下世界的那种灰色感。

  范德米尔写作的真诚在于他没有那种道德执事者的高冷和优越感。他似乎只是一个冷眼旁观的历史记录员。类似丹尼尔.卢加耶《十三层空间》里面的那个永远没有态度的“观察者”。他笔下很少有非黑即白的世界,没有那种传统故事中清晰的善恶界限。他描绘的永远都是一种灰色时空,一个隐藏着彼此交融善恶的世界观。在我看来,这才是人性,二分论的失误是永远都在争论谁对谁错,而忘记了彼此都是同生共存的。在很多科幻读者看来,新怪谭的叙事风格是零散错乱的、是缺乏共情核心的诡异故事集。而正如陈楸帆在评价这部书是说的那样,“哪怕再怎么怪异,却是更接近于人性与文学”。 这种难以一言蔽之的复杂性,不正是人性本身的过属性么?在和风细雨春光明媚的时代,看到的人性都是善;而在我看来,在那些狂风暴雨和阴冷黑暗的夜行途中,看到的人性的善才是真正意义上经得住考验的善。这种苦难中的良善才更像是脱离了虚伪的表象,才是那种能仅仅通过文字就能击中读者内心的直接情感。日本恐怖漫画家伊藤润二在接受一本艺术杂志采访的时候,说他创作的恐怖漫画,只是在刻画人性。新怪谭的很多作家们(如果把城市怪谈的奇幻风作品也算在内的话),尤其是日本作家们,似乎那在这一点上特点相当突出。日本的科幻作家中石黑达昌(《冬至草》)和小林泰三(《玩具修理者》和《醉步男》),其实算是亚洲科幻作家中此风格出类拔萃的。但欧美一挂的优势还是在于文字的厚重,大篇幅的情绪铺垫对于习惯轻小说的日本读者来说,阅读感可能有点过于沉重了。

  在这本《博恩》中,全书用细细的笔触讲述了异形博恩、女主角以及她的伴侣维克三者之间的情感纠葛。不深究里的读者可能会第一印象是一个科幻版的婚姻伦理道德剧,一个类似俄狄浦斯情结的庸俗故事。实际上,这是一个讲述生存和救赎的故事。全书反复讨论的一个主题——何为人?在高技术背景下的故事中,这个哲学思辨就显得更加的具象而充满意义。是肉体还是灵魂,是生存和征服的欲望,还是彼此的信任和依赖——像是一个充满隐喻的现代寓言。生物技术在现实社会中的飞速发展的确是促进了人类福祉的迅速提升,但是也逐渐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例如去年某基因编辑事件引发科学界集体挞伐的新闻)。而表面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不是仍然值得我们去花点时间好好分析和反思,值得大家在乐不思蜀的时候去稍微放慢脚步去展开一些理性的讨论和分析。人类社会像是坐在一艘满速前进的火箭上,我们似乎不太愿意停下脚步去思考,新自由主义和消费主义所营造的那种集体舒适感,以及在这两架马车挟持下所向群体承诺的海市蜃楼,构建了我们当下时代的一种虚幻感。个人感觉是,范德米尔对这种技术的舒适感是无所适从的、是极度不信任的、也是极其不友好的——他描绘了一个生物技术崩溃和无序的世界。他相信的仍然是人性中残存的理性和良善——而这种道德上的同步进化才是保证人类未来不会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最后救赎。

  范德米尔在写这个故事时,也是良善的。按照艺术片的调子,文章结尾应该是毁灭的、是未被救赎的。但是他依旧给出了一个似乎光明的结局——主人公被救赎了,随着那场豪雨的洗涤,灰色的世界也被救赎了。那些依旧充满心跳的生物的最终得救,让读者也看到了人性在这场惨烈的生存大战中,最终活了下来。

  于是,我们依旧在那片灰色的背景下,透过缝隙,看到了光线挤进来时,那种毛绒绒的温暖。

  人性就是如此,并不完美充满裂缝。但也正是因为这些裂缝,我们才有机会看到光明。

  这是一种守望,一种关于生而为人的固执和坚持。

  以上。

  ( 版权所有,非授权谢绝转载。)

  [小资料]

  本书是杰夫.范德米尔“博恩系列”中的首部曲。第二部为《Dead Astronauts》。同样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生存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技术崩坏的无主之地的冒险故事。整个系列设定都是生物技术的无序和技术寡头的崩溃:生存的无力和人性的挣扎。范德米尔这个系列相较于《遗落的南境》系列,更具有生物朋克(Biopunk)的因素。在这个框架下,杰夫.范德米尔创作了另一个故事《The Strange Bird》,半人半鸟甚至无法界定的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异形博恩》(Borne)和2014年星云奖桂冠作品《湮灭》( Annihilation)相比,并不特别显眼。但其富有诚意的创作,仍然在2018年获得包括坎贝尔、克拉克和轨迹三项科幻大奖在内的决选提名。

《异形博恩》(Borne)Dead Astronauts: A NovelThe Strange Bird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