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奇迹之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奇迹之书》读后感10篇

2018-05-24 20: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奇迹之书》读后感10篇

  《奇迹之书》是一本由[美] 杰夫·范德米尔 / [美] 杰里米·泽尔弗斯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9.00元,页数:3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奇迹之书》读后感(一):这是一本通往作家之路的书

  如果你和我一样,满脑子的奇思怪想,甚至有时候以沉浸其中为乐,来,同志接受我一个拥抱吧,你找到组织了!如果你也曾动手写过一些东西,但一直觉得不太满意,不论是对构架,内容角色感情,或者仅仅是创造力,我觉得奇迹之书都是一本很好的指南。它除了没法给你知识储备生活经验积累以外,简直就是小说模范范本。甚至连写作的中的灵感枯竭,对文字输出的倦怠,对写作的莫名障碍等等都有涉及并给到很好的建议。对写作状态作品种类投稿等都给到了细致分类状态,简直就是一本伟大作品的摇篮之书!

  我自己中学时就爱自己写些乱七八糟的作品,有时只是日记,有时是和朋友们的小说接龙,有时又是自己独立构思的一个故事,还会有许许多多零碎的直面人性的小问题。一直这样乐此不疲,一度觉得自己就是奥勒留,在写着自己的“致我自己”也许心中多少还会带着点哪天我挂了,要是有人能出版我的“沉思录”就好了,直到有一次搬家,写过的东西少了好多,难过的都要哭了!才发现原来我是如此珍视自己那堆“破烂”,然后一颗种子在心中萌芽,“要是老子的作品出版了,那还担心个球,没了的自己再买一本回来....”无奈的是,我并不是从事写作方面工作,也并没有让自己的文字出版的人脉和经验,于是,这颗小小的种子就一直蛰伏在我心里,直到,我遇见了《奇迹之书》,我想此刻你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看到这本书,有种莫名的兴奋和小确幸了。

  我知道,要保留自己的作品完全需要出版,现在很多平台都可以发布投稿,在网上,完全可以吧自己的作品保存的很好,但这时我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我的文字功底不好,一如热血少年漫画中的主角,在前几集中的状态一样,热情MAX,然而实力......简直不忍直视,甚至于某些时候,都不能把想法演变成一个有趣故事,又不想生搬硬套,想法不只一次搁浅,我也不只一次体会烦躁气馁之类的情绪推荐这本书,因为它不仅非常好的解决了我这个问题,教你怎样塑造角色,教你如何构建人物关系,甚至是教你怎样触动人心!恰恰也正如热血少年漫画中的主角,开场总能得到“恶魔果实”“器灵老爷爷”“穿越金手指”之类的奇遇或者宝贝,我想毫不夸张地说《奇迹之书》于我而言简直就是我的开篇神器吧!

  人对事物恐惧,往往源于对这件事物的未知,当《奇迹之书》把一个优秀作品从一个脑洞,逐渐成长,直至一个伟大作品的历程,掰开了,揉碎了,无数大家名宿给出建议,构思布局,让情节生动,抽丝剥茧,使人物丰满,还把作品的各种可能状态都列举出来,看了大半本书的我,已经丝毫没有任何畏惧之心,相反的是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想法,对于写作,我感觉自己得到了质的升华是的,我觉得不仅仅是对我,对任何一个喜欢写作,想要写作,甚至迫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写作的人来说,这都是一部值得值得反复琢磨的书,会对你的写作技巧和写作状态有脱胎换骨提升

  值得一提的事《奇迹之书》无处不在的小向导,小游戏,让一切都变得这样简单有趣,甚至还有卡牌游戏哦!简直就是自带小游戏啊!图册也很开脑洞,是一本买了觉不后悔好书

  《奇迹之书》读后感(二):连接现实虚幻的门锁

  小时候,我曾静静一人待在自己的小角落依靠脑中编织的、或寻常奇妙的故事创建属于自己的王国。随着成长,这样的时间越来越少,生活的压力悲哀渐渐覆上我的心头,科技发展网络的触手吞噬了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这是幸事,令我获得接触更大世界机会;也是不幸,我能感觉到童年时那些幼稚却奇妙有趣的幻想离我越来越远,他们扭动的、不断幻化的五官逐渐变得正常,放眼所及之处,人人变成一张类似面孔,张嘴说出一个个相同笑话

  我想我是更喜欢一些新的东西,而且得是一些不寻常的东西,一种呼之欲出的、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在我心中呐喊。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总爱看那些带有奇幻和科幻色彩虚构类作品,它们是我逃离无聊现实的出口,是我通往异世界的塔迪斯。不可避免地,我也时常会展开幻想,但却很少有过动笔的念头,我惊叹于幻想文学作家强大的脑力和丰富的、合理的故事情创造,但对自己创造些什么却总持有悲观态度

  我觉得这本《奇迹之书》给了我一个连接现实和虚幻的门锁。

  作者杰夫·范德米尔在书中介绍创作一部幻想作品的种种要素,分为七个部分逐步引导,其中第一章就以活泼口吻告诉每个在童年时期充满奇思妙想的大人孩子,是时候运用你这种能力来打败无聊的现实,顺便写出一本哈利波特了,其实创作没那么难。不仅只有青行灯爱讲故事,人类其实天生就爱讲故事,只是存在于每个人幼年记忆中、那只住在隔壁的、会说话的熊,都被一场名为现实的大洪水冲走了。只要你愿意,那只奇怪的熊还能搬回来,住在你家楼下。

  在后几章中,杰夫对小说系统(包括小说篇幅分类、视点、对白等)进行介绍,给出了构想开篇与结局方案方法,对叙事的设计、角色的塑造和对世界的创建,他也以活泼、有趣的笔触给出了详尽的入门学习练习方法,辅以色彩丰富的幻想插图(虽然我觉得它们没什么美感)。我很喜欢杰夫在文中阐述一项要素的含义时通过举例来表达,其中关于“描写意识”那部分的举例让我发现自己在写东西时产生的问题,确实,描写一个“看”的动作,没必要把“眼珠是怎么运动的”详尽写出,读来让人心生怪异,其实只要把看的内容写出,更能让读者身临其境。也许这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只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描写习惯,但对我这种空有一脑袋幻想、“下笔没有神”的“难产型未来作家”是全新的知识。

  我也很喜欢那些以反人类阅读方式插入书中的、各个幻想作家的边栏文章,虽然每次正文看到一半得跳跃那些才能把当前章节看完,然后再翻回去阅读它们,以辅助当前章节的内容。很高兴看到《地海巫师》的作者勒古恩,另一个熟悉的人物是乔治·马丁大爷,其他幻想作家都不认识这件事让我深受打击(我大概是个假的幻想书迷),但也给了我更多阅读选择

  从书后的介绍来看,《奇迹之书》的定位只是一本趣味性较强的入门级幻想小说写作书,但对我来说,它提供给我一种全新的对生活的看法,一个连接虚幻和现实的门锁,也许你觉得现实生活枯燥,想要逃离、想要探险,你觉得幻想世界很有意思,但离你太远,你永远去不了霍格沃兹,也不会被银河空间规划委员会炸了你的星球,但即使是平淡的生活,也能用与众不同的脑洞,令他开出一片诡谲的花。

  《奇迹之书》读后感(三):像绘本一样好看,像游戏一样好玩

  还记得那本超有趣的奇书WONDERBOOK吗?新星出版社旗下品牌幻象文库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打磨,现已正式推出本书的中文版——《奇迹之书:一本图文并茂的幻想文学创作指南》。编辑手记

  《奇迹之书》是一本针对科幻/奇幻等类型文学的创意写作书。2013年一经问世,就受到了西方幻想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一致好评,至今仍在不断重印。作为一本写作指南,《奇迹之书》有着同类书籍完全无法比拟的特色:像绘本一样好看,像游戏一样好玩。

  《奇迹之书》独树一帜地摒弃了白纸黑字、单方面灌输知识的传统模式,完全采用视觉化、互动化的方式呈现内容。书中配有二百余幅图表和插画,与文本内容紧密结合。这些画作天马行空,或古怪可爱,一方面用以阐释许多仅靠文字难以解释清楚的问题,另一面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以激发潜藏的想象力。此外,不仅每章正文中有相应的“写作挑战”,附录中还收录了大量角度新颖的互动写作游戏,足以令每位读者都跃跃欲试。

  这本好看又好玩的奇书出自美国资深幻想文学编辑、小说家杰夫·范德米尔之手。多数中国读者知道范德米尔是因为2015年美国科幻星云奖,他凭借《湮灭》一书击败刘慈欣,夺得最佳长篇小说奖。其实在范德米尔三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他已出版了二十余部小说类作品,曾14次荣获世界奇幻奖,并被《纽约客》誉为“怪谭之王”。同时,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创意写作教师。范德米尔曾在大名鼎鼎的“号角写作班”任教,还联合创办了面向青少年的“共享世界”写作营。他乐于在世界各地的工作坊教授写作,并曾一度登上麻省理工学院和国会图书馆的讲坛。

  虽然范德米尔在《奇迹之书》中将自己的写作经验倾囊相授,但书中并不只有他的一家之言。为了力求全面客观,范德米尔充分利用自己在幻想文学界的人脉,邀请了当今文坛许多响当当的角色来分享作品背后的种种故事。从寻找灵感、设计叙事,到塑造角色、搭建世界观,甚至如何落笔,如何收尾,如何修改——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有活跃一线的作家不时“插播”自己的心得技巧,有时甚至与作者唱起反调!分享经验的作家包括《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乔治·R.R.马丁、《美国众神》的作者尼尔·盖曼、《地海传奇》的作者厄休拉·K.勒古恩,以及金·斯坦利·罗宾森、约翰·克劳利、彼得·史超伯、乔·阿克罗比,等等。此外,范德米尔还抽出了一些篇幅用以探索绘画、影视制作、游戏策划领域与小说创作的互动关系,以进一步拓展读者的视野

  《奇迹之书》的内容极其丰富,几乎每一页的每个角落里都藏着有趣的内容。为了将中文版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幻象文库组建了一支异常强大的汉化团队。我们要求译者不仅有良好翻译能力,更要懂文学创作,有写作经验,以保证“吃透”原文的每一个单词,每一个标点。这支队伍里有著名的 “更新代”科幻作家夏笳、陈楸帆——他们在讲授科幻写作时已经开始采用《奇迹之书》作为教材;有职业动画编剧卓然;有幻想文学界的新人顾闻迪、叶猛犸;还有从翻译向创作转型的狐习——作为《冰与火之歌》的译者之一,他翻译了本书中乔治·R.R.马丁的访谈。

  除了产出质量过硬的译文,制作团队还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图表、平面设计的汉化,力求忠实于原版的设计风格。与原版一样,中文版《奇迹之书》采用全彩亚光铜版纸印刷,完美呈现了图片的色彩和质感美观耐用。我们还征得了插画家Ward Shelley的授权,将那幅震撼了无数科幻迷的《科幻演化史》印制成挂图随书附赠。

  《奇迹之书》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性,对于尝试创作幻想小说的写作者来说是一本案头必备的宝典;对于普通的幻想文学读者而言,它也是一扇拓展视野的窗口。

  新星出版社幻象文库自2012年成立至今,已翻译出版了数十部外国幻想文学作品,但我们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希望通过出版《奇迹之书》为中国本土幻想文学的发展略尽绵力,希望这本书能够吸引更多人来了解、关注幻想文学,开启自己的创作之旅。

  文:陶子

  《奇迹之书》读后感(四):值不值得买?

  值不值得买,见仁见智。 作为一个已经买了的人,列出目录和部分页面拍照供参考

  第一章:灵感与创意生活

  第二章:小说的生态系统

  第三章:开篇与结局

  第四章:叙事设计

  第五章:角色塑造

  第六章:世界建造

  第七章:修改

  附录和专题出现的内容包括:

  尼尔盖曼谈《美国众神》的开头

  德西里娜 博斯科维奇 《结局的挑战》

  马修 切尼《写作障碍》

  利奇杜克奈特《缪斯》

  卡伦罗德《事实假设:谜题之美》

  乔治RR马丁谈写作技艺

  等等等等等等

  整本书属于类型文学的创作教程,同类型作品像是:

  《开始写吧!——科幻、奇幻、惊悚小说创作》

  《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

  《悬疑小说创作指导

  这三本,个人认为从使用角度来看没有太大差别

  再往前推,人民大学出版社曾经出版过比较朴素的一套创意写作书系

  和上述其他书相比,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并不是里面教了什么其他书里都没写到的新东西,而是全铜版纸印刷,海量彩图,多名类型作家参与(以短文的形式),以及感人价格

  插画相当华丽,但个人并不觉得这样的将专栏文章和大量插画插入正文中的排版适合写作教程。读完某页一个句子还没有结束,翻到下一页时,突然发现插入的是毫不相干的插画(或者有点关系的),再或者突然插入了某个作家讲写作的专栏,再翻一页才能找到这个句子的下半截继续读下去,这种情况经常出现。读起来有时候觉得很累,注意力经常被转移。我一般是读完一章之后,回过头来把专栏看一遍,再把所有图看一遍。

  这本书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作者是泽尔弗斯,根据他的小说《遗落的南境》改编的电影《湮灭》让很多之前不知道这个作者的人知道了他(或者还是不知道)。我本人很喜欢他的叙事风格,较之科幻小说,其实感觉多少更倾向于幻想小说,完全不硬。电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小说中充满魔力的奇妙美感,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一对互相不知姓名仅以头衔称呼的女性考察队员,迷失在一个被神秘笼罩的奇妙区域,阅读体验异常神奇,几乎身临其境。跟我一样喜欢这个作者的话,读这本书可以多少对他有一些更深的了解,比如:

  他选择成为作家,是因为童年经历了父母之间漫长的争吵和离婚。“那时候我们住在风景如画的斐济岛,而那些难堪的回忆在美景的反衬下显得异常恐怖,这道独特的伤痕帮助我学会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与一切保持距离”。

  作者喜欢随身携带纸笔,“甚至在床头柜上也要备一套”,第一时间记录自己的任何想法。

  作者也提到《湮灭》的创作起因:

  “我的长篇小说《湮灭》就源自一个梦,梦中我在一座沉没的高塔里,沿着旋梯向下走,走向地底深处。黑暗中有不明来源的光亮,紧接着,我注意到弧形的石墙上写有英文字迹,高度大概是一个成年人可以书写的位置,这些字并不是用墨水或者喷绘颜料写上去的,而是由某种获得生物组织构成……”

  最后,整本书里提到了非常多的作家,并对一部分作家的一些故事做了简单的分析,比如安吉拉卡特的《秋河利斧杀人案》,纳博科夫的《假币制造者》,教你如何站在一个写作者的角度,用学习的心态来阅读一个故事。在整本书后面有一个出版物/作品 中英名称对照的附录,列出文中提到过的大概两百多本,从托妮莫里森的《宠儿》到马丁叔的《冰与火之歌》,《的海传奇》到《犯罪心理》,《歌门鬼城》到《百年孤独》……足够建一个庞大的书单。

  总结一下:

  1.作者粉丝可入,有收藏癖的读者可入,希望学习类型文学写作方法并认为书的定价不贵的可入;

  2.仅仅希望通过读这本书来学习如何写幻想类文学,但预算不足比较纠结的,推荐上面列出的几本书,多读多写,不一定需要买这本书。个人觉得这本书做得观赏性高于实用性了。

  列出部分插图:

  《奇迹之书》读后感(五):永远不要嘲笑一个爱做梦的人

  改编自杰夫·范德米尔星云奖作品“遗落的南境”三部曲第一部的《湮灭》在2018年2月23日于美国上映,内地也定档在了四月,该部娜塔莉·波特曼主演,探讨人类存在方式的电影由亚历克斯·加兰担任导演,对比于他2015年的作品《机械姬》,虽然在美国的票房不如预期,但依旧在画面、剧情等方面维持了高水准。

  电影版的《湮灭》和原著《湮灭》在情节上就如那些拿着耽美IP结果拍出来却是义薄云天兄弟情义的国产网剧一样,实际上已经是大相径庭了。导演自己也承认他拍这部电影时并没有全部看完“遗落的南境”三部曲,电影中大部分情节甚至是结局都是靠自由发挥。主角的人设被大改,小队的人数增加,灾难的起因被替换,X区域的设定也变得不同,在原作中X区域只有在特殊入口才能进入,而电影中则变成了一个可以自由进入的幻彩泡泡膜。

  但改编完全是有理由的,原著《湮灭》是三部曲中的首部,因此它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就是挖坑,即提问题和留悬念,在这一部书中读者找不到任何问题的答案,只有在第二部和第三部中才能够得到解答,如果让观众带着一脑袋的问号等待下一部电影上映再分晓的话评分可能真的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了,更何况电影如果完完全全的忠于原著,不仅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长远远不够,经费燃烧的可能也是创历史新高。

  但总体来说影片依旧保留了原著的大部分设定。同样是人通过探索未知事物走向死亡和疯癫的科幻故事,被柏拉图称为宇宙始祖生物,象征无穷的衔尾蛇意象,不死的海拉细胞,人类DNA的折射变异等共同成为了支撑原著和影片的结构框架。开放式的结局也给观众留足悬念,究竟是外星生物的自我完整还是人类取得斗争胜利,两方皆有可能。一部自食其力自圆其说而且说的还不错的电影着实可敬。

  不同于影片中外星生物降落冲撞灯塔造成脉冲辐射,在杰夫·范德米尔的《湮灭》中,灾难起源于灯塔镜片中混入了特殊物质,被开凿之后感染到人身上。灯塔本身设有地下塔,地下塔中有“爬行者”守护,还有用活苔藓写下的圣经文字,在电影中这些设定都被删掉了。范德米尔创作《湮灭》的灵感来自于他的一个梦:

梦中我在一座沉没的高塔里,沿着旋梯向下走,走向地底深处。黑暗中有不明来源的光亮,紧接着,我注意到弧形的石墙上写有英文字迹,高度大概是一个成年人可以书写的位置。这些字并不是用墨水或喷绘颜料写上去的,而是由某种活的生物组织构成。我一边向下走,一边留意到字迹在不断摇摆,并且越来越新鲜。我感到一阵战栗,意识到不论是什么东西,或者什么人写了这些字,他此刻正在下面,正在写。见到写那字的东西了……就在这时我醒了,我匆匆写下笔记,然后奔向电脑。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的潜意识将这个梦中的意象交给了意识,或者也可以说,我的意识告诉潜意识:“不,不要再剧透了,我的创作将从这里开始。”而潜意识则相信我会不畏艰难继续跟进,不管这个梦有多古怪。

  每个人都有做诡奇的梦的经历,身体处在无意识状态长达七个小时,大部分人醒来后可以在短期内记得自己做梦的内容,也有的人通过向别人复述或用笔记录等方式加深刺激得到长期记忆。是否做梦的选择权不在我们手里,做梦内容也不由我们决定。

  我曾经梦到过僵尸爆发,包括我在内的一共十二个人都被围困在一个房间里,指原莉乃带着她的继承人出现指着我们说我们都是她的口粮,在逃亡的路上木村拓哉因为眼睛的颜色是灰色被扣押,经过九死一生的我们逃进军方指挥部,村花发出打击活动开始的命令,有一位研究员提议将在场平民转移到无人岛,我和他在成功到达一个小岛之后,他给了我一张医疗记录单,上面显示所有人均患有白血病,而他们接受的仅仅是普通发烧或感冒的治疗。他告诉我白血病人被咬之后的潜伏期更长,留在军方指挥部看似正常的病人其实已经开始变成丧尸。我一身冷汗之后惊醒,人类灾难性的未来就被我留在梦里和朋友圈里了。

  “直接将来自潜意识的意象嵌入故事里是一种办法,但大多数时候,你的潜意识提供的仅仅是一个动机或者开头,而写作者需要根据这些蛛丝马迹去填补更多的东西。”杰夫·范德米尔在《奇迹之书》中说道。

  一部优秀科幻作品的灵感可以通过多个方面获取,你的梦境也是其中之一。

  在《奇迹之书》中杰夫·范德米尔详细讲述了一部科幻作品写作的全部过程,包括灵感来源、环境创造、开篇与结局、叙事设计、角色塑造、世界创建、修改润色等环节,还附有乔治·R.R.马丁、尼尔·盖曼等十余位著名作家创作心得的披露,如果你正在尝试创作幻想小说,如果你想书写一段发生在奇幻国度、未来世界或遥远银河系的新传奇,那么这本新颖的创作指南正是为你设计的。数十位著名作者向你传授经验,科幻小说界奥斯卡得主手把手的教你创作,把你的梦境留在纸上给它一个结局,也许比留在朋友圈要有意思的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