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闪光的氰化物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闪光的氰化物读后感100字

2020-10-20 01:08: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闪光的氰化物读后感100字

  《闪光的氰化物》是一本由(英)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闪光的氰化物》精选点评:

  ●有伏笔,但还算是个蛮意外又合情合理的凶手。一丝不苟的女人果然容易被放荡不羁的男人所吸引。。所谓太循规蹈矩脱离轨道总是一发不可收。

  ●线索有点简单,出场人物也不多,结局没有那么出乎意料。阿婆的小说里总有一个傻女人为了爱情而全力付出的,要么为了钱,要么为了情,亘古不变的道理。

  ●基本是言情小说,但说实话挺好看……

  ●看完《控方证人》随便读的一本阿加莎,视角跟《无人生还》类似,但案件解密很类型呀,这种来自场外通向答案的捷径使剧情转折的冲击被冲淡,太过于巧合。而勾连巧合的锁扣是爱情,大抵是爱情的悬疑叙事功能?(此外能感觉到文字美的经营被翻译削弱了

  ●从多人回忆描写死者,一开始以为乔治坐到了那张空椅子上

  ●整个悬疑布置的相当好,最后的凶手也挺意外,很喜欢。

  ●在看到接近尾声的时候猜到了凶手,但是没有看出帮凶,不得不说阿婆在人物介绍章节误导读者的能力高超。还有一个惊喜在于乔治之死,我一度以为这就是乔治复仇的一环。但是私以为核心计谋有漏洞:一是即使是圆桌除了包之外还有别的辨认位置的方式吧,二是妹妹的酒不是没喝过吗这样换位置后能和乔治的酒杯做区别吧。另外,瑞斯这个人物看起来有些多余,可以和警察合并吧。ps:其实乔治爱的是露丝吧,他都没意识到。

  ●【借阅】氰化钾有臭鸡蛋的味道,是柯南中最常用的毒药。据说阿加莎非常擅长药理。回到书本身,像一个公式一样填进去各种人物的杀人动机,有点老套,但阿加莎可能是开创这种模式的人,又因为这个模式很经典所以往往被人沿用。结局是简单的诡计,有些潦草,感觉自己是在看柯南动画片。

  ●和《加勒比海之谜》相同的是,阿婆想告诉我们,言多必失~

  ●的确读完感觉不是眼前一亮而是两眼一黑……

  《闪光的氰化物》读后感(一):同样的伎俩使用两次居然都奏效

  同样的伎俩使用两次居然都奏效 闪光的氢化物,这部小说开始有二分之一篇幅是一年前事件亲历者对于受害者的回顾,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得不承认受害者是极富个人魅力的存在,并且对其"自杀"表示遗憾和诧异,而每个人都觉得受害人自杀的原因不得而知,就可以看出来,大家心里还是有怀疑的。 无论是因为对于自己妻子的爱还是希望给自己的小姨子一个交待,这位丈夫一年后亡妻生日想要凭借一己之力去寻找凶手,还是值得肯定的,不过看起来每个人都没有想明白凶手如何下手的么。 还是大菠萝冷眼旁观,看出了端倪。 这部作品中,俺只能说,吃饭的时候还是不要离开自己的饭桌最为安全,而且凶手真的是料事如神啊,早知道如果哪个人跳完舞之后回来坐错了位置,可就是计划失败呢。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个人比较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用很大篇幅去让每个事件亲历者去回忆一年前的事情,每个人的说词去拼凑一个过去的罗斯玛丽,到最后作者也没有直接去描写这个风情万种惹人爱怜的女性,都是大家眼中的"她",而这个她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她,可能读者永远也无法得知了,个人评分8.2分,推荐指数四星。

  《闪光的氰化物》读后感(二):从女谋杀犯看女性平等主义

  借着这本凶手是女性而去谈谈女权主义下的女谋杀犯问题,这本书的情节并不复杂,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中也不算出彩的,加之我的阅读也是断断续续的,没有感觉有特别出人意表的地方。在悬疑设计上也不是特别的巧妙,看似不可能谋杀,通过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坐错位置而解决了,新意上不足。

  但正好结合近期在听《晓说》里,高晓松通过美剧发展所传达出新女权平等主义,用现代的男权和女权观念去分析侦探小说中的女谋杀犯是比较有意思的。

  传统意义上的女权,表征的是女人应该有男性一样的权力,注意这里面的权力大多是指正面向上的权力,例如在各个行业的晋升同道中受到同等对待等等。但是女性的恶,这一方向的权力确甚少被文学作品所表现,女性所反映出来的恶,更多是男性压力测试的结果,例如因爱生恨、因妒生仇,哪怕是女性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中的女嫌疑犯也是在男性压力测试下,才实施犯罪的,这种犯罪从开始萌生,一直到实施都无法摆脱男性角色的影响,其实可见在二战结束期间当时的文学所反应的价值观还是男人至上的价值观。

  那么当今文学也好,电影艺术的变迁其实在体现着女性价值观的变迁,女性的独立与平等,是体现在善与恶两个层面的,都由女性自发的追求作为最深层次的原因,而不需要去依附大众经验主义的价值观,更不需要在艺术创作中去强加一些改变女性价值观的外部男性角色,让女主角真正成为女主角,而不是让她们因为他们才变成如何,也许这样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才能真正体现出一种女性平等主义。

  《闪光的氰化物》读后感(三):闪光的氰化物(完全泄底)

  

人物介绍

爱丽丝玛尔(A):B的妹妹,对B不了解。B死后可以继承财产。

  罗斯玛丽(B):死者。

  安东尼布朗(C):C是曾经是一名囚犯,而B碰巧知道了这件事,C威胁她如果泄露出去就杀掉她。实际上C是情报人员,在这里暗中执行任务害怕B暴露他的身份。喜欢A。

  乔治巴顿(D):B的丈夫,知道B不爱他,也知道B和E偷情的事。

  斯蒂芬法拉第(E):不择手段的在社会上向上爬,娶了家里很有势力的F。在一次度假中遇见B,不能自拔的爱上了她并成为她的情夫。在B想要与他私奔,准备暴露这段关系后,想要利用毒药在聚会上杀死B灭口。

  亚历桑德拉法拉第(F):E的妻子,早就知道了B与她丈夫E的私情,希望她能得流感死掉。

  露丝莱辛(G):D的秘书。她认为如果没有B,D就会娶她,因此希望B死掉。被D委托处理I的事宜。

  卢西娜德瑞克(H):A的姑姑,B死后搬来与AC同住,溺爱自己的儿子I。

  维克多德瑞克(I):败家子,经常向H索要钱款。D要求G将其送往布宜诺斯艾利斯。

  瑞斯上校(X)

故事概述

  一年前在一场在卢森堡餐厅的聚会中中毒身亡。事后警方搜查出B写了一半的遗嘱,将遗产留给A。加之事前B感染流感一直情绪低落,因此判定她为自杀。随后发现C-G等人都对B有谋杀的动机。两个月后D收到两封匿名信,均言A是被谋杀的。为了找到蛛丝马迹,D决定再次举办聚会邀请一位女演员扮演B。借口庆祝A的18岁生日并请求上次没来的X协助他。

  在聚会上多出了一把空椅子,女演员因为凶手的阻碍没有来。歌舞表演后大家首先为B的生日祝酒,然后一同去跳舞。回来后D提议为纪念B再次喝酒,D中毒身亡,桌下发现了一包氰化钾。两次喝酒间没有人有机会接近D的酒杯下毒,只有一名服务员帮忙捡起A掉在地上的包。A向C坦诚那包氰化钾是自己的,D死后她从包中掏手帕,毒药掉了出来。之前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包毒药。

谜底

  凶手是G和I。动机是钱。

  I爱上了G,所以并没有将G送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并帮他隐瞒。匿名信是G写的,目的是为了怂恿D举办第二次聚会,方便他们实行谋杀。

  聚会当晚,G和I想杀的实际是A。A包里的毒药也是G放进去的。在歌舞表演时I假扮成服务员为A倒酒趁机下毒,歌舞后的祝酒A并没有喝酒。去跳舞时A的包掉落,由服务员捡起,结果放在了相邻的位置上,导致随后回来时A默认坐在包所在的位置,D坐在了A的位置喝下了毒酒。G和I打算,复制一年前的谋杀案,让A被认为是伤心自杀。于是遗产便由H和I继承。

  《闪光的氰化物》读后感(四):年少的回忆

  这本书带着我走回了我的少年时代。 我个人觉得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退化,不断衰老的过程。 在我的少年时代,我对书籍是如此的饥渴,以至于我会把家庭书架上大大小小的书都读一到两遍。那时候读书纯粹是一种享受,也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读,也不去计较每天能读多少。总之,那时的生命力是如此的旺盛,只是去做,不计较什么动机和结果。 在那个时代,我记得我读到的书有《三言两拍》(我总是试图想象被删掉的文字),我读了四大名著(红楼梦没有读完,但是三国演义看了十几遍),我读了很多不知名的作家的小说和诗集,当然我读到了AC。 那时候书架上AC的书有两本,一本是《哑证人》,好像是华艺出版社的,另一本就是《死的怀念》了。我看了两遍,我的老婆嫁到我家来之后,我还推荐她也看了一遍,说实话,是这两本书带我走进AC的世界的,以至于我疯狂的收集她的小说来看,其中最难忘的一幕是有一天从县城的图书馆借到了《十个小印第安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无人生还》),那时候没有网络,不知道这是阿婆最牛皮的书,只是觉得很好看,晚上关起门来,借复习功课之名,看到11点钟,由于家教比较严格,十一点必须熄灯,所以只好悄悄躲在窗前,借着对面的路灯,走完惊心动魄的小岛之旅。 那时候,读书,只是因为乐趣,这同现在很多时候无奈的阅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说回这本书吧,看到《闪光的氰化物》这本书的书名的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我少年时所看的那本《死的怀念》,我觉得旧的译名比较传神,这本书从女主人的名字,到案情的推进,不都是在讲死的怀念吗?新的译名是直译,感觉不能有点睛的意思。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的英文名要是就是《ROSEMARRY》就更贴切了。 在看了《无人生还》、《谋杀启事》、《罗杰疑案》等等巨著之后,这本书的情节似乎有些不够精致,但是已经令年轻时的我惊为天物了。 这本书的剧情是非常的严格的阿婆小说,谋杀,范围很小的谋杀嫌疑人,逐个被怀疑,调查,都有犯罪动机,仍然别出心裁的结局。 第一章写罗斯玛丽死了,在侦破小说中,她的死必然是谋杀,这点一开始就能看出来。 被怀疑的人有六个,她的情夫法拉戴先生,法拉戴先生的太太,她的妹妹爱丽丝,她的丈夫乔治,她的朋友安东尼布朗,乔治的秘书鲁斯莱辛。这些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动机。 第二章写乔治试图用一个小把戏弄清是谁杀了他的妻子,策划了一次聚会,万灵节的聚会,在聚会上,又有人被氰化物毒死了,是这次聚会的策划者,乔治。 好吧,现在被怀疑的人只有五个了。 我首先排除的是爱丽丝,即使她有杀死她姐姐的动机(为了一大笔遗产),但是我认为她没有杀死她姐夫的动机,而这个谋杀毫无疑问是一起连环杀人。 我接着排除的是法拉戴先生和她的妻子,我相信政治人物一般是肮脏而其懦弱的,况且阿婆的小说极少涉及政治,她不太愿意涉及那些把单纯的事情搞复杂的领域。 剩下的就是安东尼布朗和鲁斯莱辛了,我深深怀疑安东尼布朗,因为他总是神神秘秘的,不太愿意进入爱丽丝的家里,我甚至怀疑他就是那个维克多。 结果当然是我错了,和阿婆的智慧角力中,估计很少有人能够取胜,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这个游戏就是她设计的,游戏的规则也是她定的,在她的地盘上,当然是她做主。 这个结局也许不如罗杰疑案那么激动人心,但是也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这就是AC小说的魅力了。 我看AC的小说从十几岁开始,从这本书开始,转眼快二十年过去了,我仍然被这个看起来不太漂亮的老太太俘获着。幸福的俘获着。 最后仍然还是有一点关于人文版的这本书的牢骚。 人文版在我曾经的阅读生涯中一直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只是不知这几年为什么质量似乎有很大滑坡,校勘也好,印刷也好,大不如前。这本书219页的第二行,是这样写的“我好歹会找到一个省人不会被干掉的地方”,看得我一头雾水,联系上下文才明白,她想说的不是省人,是主人。还有这本书的封底有个很大的错误。这些错误同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块招牌是如此的不和谐。看来不仅是少年的心情会变,招牌的含金量也会变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