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氰化物》经典读后感有感
《闪光的氰化物》是一本由(英)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闪光的氰化物》精选点评:
●在看到接近尾声的时候猜到了凶手,但是没有看出帮凶,不得不说阿婆在人物介绍章节误导读者的能力高超。还有一个惊喜在于乔治之死,我一度以为这就是乔治复仇的一环。但是私以为核心计谋有漏洞:一是即使是圆桌除了包之外还有别的辨认位置的方式吧,二是妹妹的酒不是没喝过吗这样换位置后能和乔治的酒杯做区别吧。另外,瑞斯这个人物看起来有些多余,可以和警察合并吧。ps:其实乔治爱的是露丝吧,他都没意识到。
●【借阅】氰化钾有臭鸡蛋的味道,是柯南中最常用的毒药。据说阿加莎非常擅长药理。回到书本身,像一个公式一样填进去各种人物的杀人动机,有点老套,但阿加莎可能是开创这种模式的人,又因为这个模式很经典所以往往被人沿用。结局是简单的诡计,有些潦草,感觉自己是在看柯南动画片。
●带着点诗意
●整个悬疑布置的相当好,最后的凶手也挺意外,很喜欢。
●同时在看顺水推舟还有其他几本,都是讲遗产继承,有点蒙圈。感觉还是这本有意思。
●从多人回忆描写死者,一开始以为乔治坐到了那张空椅子上
●的确读完感觉不是眼前一亮而是两眼一黑……
●诡计设计感觉风险太大,其中一点关于位置的问题难道周围环境的参照物都没有?故事感觉虎头蛇尾,前面悬念给得很足,到解密阶段有种忽然就结束了的后劲不足的泄力感。另外有低级校对错误。
●看阿加莎那么多年 我已经习惯了莫名其妙的结尾但精彩的铺垫
●Rosymary 让我想起了一个很熟悉的人,漂亮 富有却天真……有了令人羡慕的家庭,却疯狂的爱上一个有妇之夫,为了爱情步步逼近,真的不那么聪明……她的美丽和愚蠢让每个爱她的人都觉得后悔 可怕……一如既往的 猜错了凶手……
《闪光的氰化物》读后感(一):被爱的女人永远不是凶手
我直觉爱丽丝不是凶手,是因为布朗喜欢她。
猜不出谁是凶手,但是知道阿婆很喜欢写男女之间的感情。一般情况下,为了让这对情侣终成眷属,她是绝对不会让他们成为凶手的。这样我就排除了两个嫌疑人。
如果维克多的出场可以多一点就好了。这对读者不公平,像是后面不知道怎么圆,就扯出了一个风评不好的人。
我都过怀疑露西娜姑妈,为了钱,为了她的儿子,但是她的人设是懦弱,没脑子,很快又排除掉。
如果可以给维克多加点场景,给露丝再加点戏份就好了。书的前面啰里啰嗦,书的后面进展又过快。
阿婆写得不耐烦了的感觉。
《闪光的氰化物》读后感(二):同样的伎俩使用两次居然都奏效
同样的伎俩使用两次居然都奏效 闪光的氢化物,这部小说开始有二分之一篇幅是一年前事件亲历者对于受害者的回顾,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得不承认受害者是极富个人魅力的存在,并且对其"自杀"表示遗憾和诧异,而每个人都觉得受害人自杀的原因不得而知,就可以看出来,大家心里还是有怀疑的。 无论是因为对于自己妻子的爱还是希望给自己的小姨子一个交待,这位丈夫一年后亡妻生日想要凭借一己之力去寻找凶手,还是值得肯定的,不过看起来每个人都没有想明白凶手如何下手的么。 还是大菠萝冷眼旁观,看出了端倪。 这部作品中,俺只能说,吃饭的时候还是不要离开自己的饭桌最为安全,而且凶手真的是料事如神啊,早知道如果哪个人跳完舞之后回来坐错了位置,可就是计划失败呢。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个人比较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用很大篇幅去让每个事件亲历者去回忆一年前的事情,每个人的说词去拼凑一个过去的罗斯玛丽,到最后作者也没有直接去描写这个风情万种惹人爱怜的女性,都是大家眼中的"她",而这个她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她,可能读者永远也无法得知了,个人评分8.2分,推荐指数四星。
《闪光的氰化物》读后感(三):《闪光的氰化物》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闪光的氰化物》读后感(四):从女谋杀犯看女性平等主义
借着这本凶手是女性而去谈谈女权主义下的女谋杀犯问题,这本书的情节并不复杂,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中也不算出彩的,加之我的阅读也是断断续续的,没有感觉有特别出人意表的地方。在悬疑设计上也不是特别的巧妙,看似不可能谋杀,通过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坐错位置而解决了,新意上不足。
但正好结合近期在听《晓说》里,高晓松通过美剧发展所传达出新女权平等主义,用现代的男权和女权观念去分析侦探小说中的女谋杀犯是比较有意思的。
传统意义上的女权,表征的是女人应该有男性一样的权力,注意这里面的权力大多是指正面向上的权力,例如在各个行业的晋升同道中受到同等对待等等。但是女性的恶,这一方向的权力确甚少被文学作品所表现,女性所反映出来的恶,更多是男性压力测试的结果,例如因爱生恨、因妒生仇,哪怕是女性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中的女嫌疑犯也是在男性压力测试下,才实施犯罪的,这种犯罪从开始萌生,一直到实施都无法摆脱男性角色的影响,其实可见在二战结束期间当时的文学所反应的价值观还是男人至上的价值观。
那么当今文学也好,电影艺术的变迁其实在体现着女性价值观的变迁,女性的独立与平等,是体现在善与恶两个层面的,都由女性自发的追求作为最深层次的原因,而不需要去依附大众经验主义的价值观,更不需要在艺术创作中去强加一些改变女性价值观的外部男性角色,让女主角真正成为女主角,而不是让她们因为他们才变成如何,也许这样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才能真正体现出一种女性平等主义。
《闪光的氰化物》读后感(五):我从未见过如此牵强的案件
虽然之前也曾给好几本阿加莎的书打出二星,但一般都是因为翻译得太差,或者是叙述混乱导致阅读观感不好的原因,而《闪光的氰化物》是第一个因为犯罪手法被我打低分的故事。
故事一开始的剧情还是很精彩的,在一场晚宴上,美丽且富有的罗斯玛丽喝下了含有氰化物的酒死了,前面的6章是和她同席的6个人对她的回忆,罗斯玛丽与这6个人的关系在回忆中渐渐明了:一直被姐姐的光芒所掩盖,在罗斯玛丽死后继承她遗产的妹妹艾丽斯;与罗斯玛丽曾是情人关系,但打算斩断这段孽缘的斯蒂芬;知道丈夫出轨却一直默默隐忍的斯蒂芬的妻子桑德拉;同样知道妻子出轨的罗斯玛丽的丈夫乔治;爱慕着乔治且憎恨着罗斯玛丽的秘书露丝;曾经犯过罪现在改名换姓但被罗斯玛丽知晓的安东尼。
原本罗斯玛丽的死亡已被定性为自杀,但乔治却收到了匿名信暗示罗斯玛丽的死亡并不单纯,于是他在一年后在同一个餐厅邀请了上述5人再次聚餐,试图找出真凶,但在宴席过半时乔治也同样死于酒杯中的氰化物。
在警方盘问下同席的5人和坐在隔壁桌的客人都确认没有人动过乔治的酒杯,所以故事最大的谜题也就变成凶手是如何在乔治的酒杯中下毒的,个人一直在猜测毒是加在冰块里或者是藏在补药里这样延缓毒药发作的方式,结果真相居然是凶手其实是想杀艾丽斯的,但他在下毒时不小心碰掉了艾丽斯的包,捡起来放错了位置导致艾丽斯和乔治跳舞回来坐错了位置,结果乔治误喝下了艾丽斯的酒而死。
看到这里时真想大喊一声傻逼啊,且不说两个当事人坐下时怎么没发现自己坐错了位置,同桌中有一个人是凶手的帮凶,她明知毒会下在艾丽斯杯中,在乔治和艾丽斯坐错位置的当下也不言不语这实在是太扯了。而和他们同桌的其他4个人以及隔壁桌观察力敏锐的客人在警方盘问时居然没有一个人记得这件事,这件事的概率多低啊……只要有一个人说出坐错位置这件事,警方就能把注意力从乔治的酒杯转移到艾丽斯的酒杯上,不得不说这实在是强行编造谜题。
而且就算这样的作案手法能成功,但光知道作案手法一点物证都没有就能逼老奸巨猾的凶手认罪也很说不过去。虽然这本书的剧情不错,人物塑造也各具特色,但作为关键的谜案设置是彻头彻尾的失败,没有一点说服力。这样虎头蛇尾的故事实在让人很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