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简史——硬精装修订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世界简史——硬精装修订版》是一本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作,68出版的360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简史——硬精装修订版》精选点评:
●真的不能期望一个英国人,写出中国的历史来吧。。。。
●世界本来就是广义的,我们所认知到的世界只是自己眼中的世界!远古时候缺乏认知的年代地球的一切就是世界,现在世界还包括很多未知的空间、时间
●看这种类型的书,一直以为需要时间和耐力,更得靠兴趣,因为长且复杂。作者却以简化精炼的方式把世界给大家呈现出来,很难得,很好的一本书。
●一战前历史快速地捋了一遍。世界发展史是战争带来的文明不断更迭、民族不断融合、科技不断进步的过程。
●威尔斯的《世界简史》共有六十七章,从宇宙中的地球写起,一直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和约”,从人类文明的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再现了人类文明酸甜苦辣的历程。
●从空间中的世界到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建,无不渗露出历史的轮回奥秘
●本书中许多专有名词使用的是原创翻译,而不是通用的中文译文。翻译错误也很多,例如第15章把苏美尔城市尼普尔误作尼泊尔(这是2012年新世界版就有的错误),第18章把意大利误作澳大利亚。这种水平的翻译就不该出版。
●读的是台海出版社刘建峰的译本。说是世界简史,写着写着就成了欧洲简史(几笔带过中国,其他非欧洲国家就更没有了)。不过考虑到此书成书的时代的局限性,也就不过分计较了。西方人对东方的了解可实在是太少太肤浅了。虽然内容主要局限于欧洲,但是作者能在如此的篇幅内完成这样的总结梳理和深入思考,也是不错了。虽然没有很好地介绍各人种的来源,罗马帝国后期以后的历史说的有点混乱,但是也不失为一本有助于梳理历史进程的好书了。
●西汉的历史一塌糊涂
●“为救援使馆”足以见英国人的傲慢
《世界简史——硬精装修订版》读后感(一):所谓修订版依然错误百出
本书中许多专有名词使用的是原创翻译,而不是通用的中文译文。翻译错误也很多,例如第15章把苏美尔城市尼普尔误作尼泊尔(这是2012年新世界版就有的错误),第18章把意大利误作澳大利亚。这种水平的翻译就不该出版。
本书中文译本颇多,目前我翻看过的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版和这个台海出版社2017年版(似乎是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年版的修订版)都是错误百出,不知市面上到底有没有翻译合格的版本。不过此书写于一个世纪前,本身很多内容已经过时,现在比它好的世界史读物有很多,实在也没必要继续反复出中文版了。
《世界简史——硬精装修订版》读后感(二):简史并不简单
很多人连本国历史都搞不清楚,更遑论世界历史。可这本书却从大局着手,小处落墨,条理清晰,将世界各国各时代的发展脉络理得清楚明白。就算是对本国不了解的人读来,也不会觉得晦涩难懂。大框架之下的发展史,英雄人物的精彩呈现,时代发展至今,今人的前进脚步,所有的文字都指明了方向。人类的光荣史,悲哀史,国家的消亡、产生、繁荣,所有让今人迷惑难求的问题和思索都可以在这里找寻到答案。
英国学者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虽然以其独特的视角,运用流畅的文笔在讲诉他眼中的世界,论证他的学术观点,但珍贵的文史资料,珍贵照片的存档不可忽视。不以偏盖全,不局限于一隅,写历史的人的全局观、世界观、方法论值得我们一学。虽然涉及中国的历史有些不能被国人接受,但去伪存真,以审慎的态度的读者一定会明辨是非。
以前学文时,曾经修过《世界历史》这门功课,世界史的魅力也在于在全球范围,在大局之上看待整个世界的发展,而不再只是一国,一时期,一段历史。在全球范围内看整个人类的自然发展,这也是世界史带给我们的深入思考和探索。读史以明智,读世界史,更知人类的前生和未来。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66—1946),原本是一名科幻作家,同时也是社会思想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其实科幻作家和历史学家这两个身份的结合,给人的感觉相当奇妙。科幻依赖于想象,特别是宏大超前的世界观,而历史社会学家则非常注重真实和细节。科幻+历史社会相辅相成相融相汇的结果,只会给作品带上一层更迷幻的色彩。威尔斯一生创作非常丰富,代表作是科幻作品《时间机器》。在一战后,创作了长达一百万字的《世界史纲》,而《世界简史》是《世界史纲》之后的另一部通俗经典之作。关于科幻作者写历史通史,我想作者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大概也是想梳理一下整个世界史资料,从而更好地从更大的现实层面启发创作出更有吸引力,更有深刻人类命运,更有感染力的科幻作品吧。
在这本《世界简史》里,作者从宇宙里地球讲起,从生命起源讲起,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和约”。作者并没有将世界大事一一罗列,而是撷取其中有特色的人类发展里程碑加以简明扼要的叙述,以通俗的手法,呈现整个人类的发展。比如,前十一章,如同科幻的前奏,讲地球的起源;后五十六章则是人类活动社会的变迁。
人类历史浓墨重彩,人类的历史长卷也是发人深思的。威尔斯的《世界简史》重在“简”字,但也关注了相当部分的人类文明遗产,诸如文化、思想、宗教、艺术等,让这部作品更有可读性。有历史学家认为,威尔斯的《世界简史》比同时代著作摆脱了民族主义乃至欧洲中心论的褊狭。但个人读来,仍觉得有许多观点已落后了,还是显得片面和狭隘,这部《世界简史》只能作为历史的遗迹或者曾经的丰碑或者历史的补充存在。
《世界简史——硬精装修订版》读后感(三):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说来惭愧,《世界简史》满打满算我也不过只看了这一个译本,所以从专业角度上对比来说或许有些困难,不过相较之下,钱穆版本的《国史大纲》,吕思勉版的《中国通史》,房龙版本的《人类简史》,以及同样H. G. Wells的作品《世界史纲》 都有所涉猎,诸位大家对待历史的态度也有着相似之处,总体说来,在历史研究者的心目中对待这门学科的虔诚和严谨是超过一般学问的,因为贯穿古今所以显得弥足珍贵,将原本的真实事件记述详细既是本职也是天性。
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到,
“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的部分,是自然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的部分。”如若纠结于历史的实际价值,恐怕长篇大论也不足以阐述,论其中心便源自于真实,因为真实所以可以看得更清楚这个世界的走向,这是最可贵的一点。而本版是在其前作《世界史纲》的基础上加以重新整理归纳,在章节和篇幅上都有所删减,但作者自言,这并不只是《世界史纲》的一次浓缩,在其中更加入许多新鲜的元素以及作者自身的思考,总得说来这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教科书,更像是一次作者关于历史的反思。
H. G. Wells并不是惯常意义里的历史学家,他的本职是一名小说家,也是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大师,在其他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对时间空间上的好奇心,这也成为促使他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其中掺杂了大量关注现实,思考未来的素材。他乐于冲突传统,在本书中同样如此,我们看到他比同时代下的历史学者们更早地迈出了地域框架和民族主义,他热衷于对世界范围内的历史进行梳理,而又强调对战争和暴行的控诉,这样的核心价值观是在其他历史著作中少见的。如更多的编纂者所说,历史不应带入主观情绪,所以照本宣科使得市面上大多书籍别无二致,但威尔斯让我看到了一个作家的良心,继而才是历史本身,在尊重真实的同时,加入个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知,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有失偏颇,这是长久以来的作家习惯导致的,也使得《世界简史》变得如此与众不同。
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思想中强调「文化的内在动力」,故而他的作品很少有正常意义里的史料框架,都是在历史脉络中寻找一条始终前进的线。
H. G. Wells同样如此,你会在阅读本书中发现他的叙述是如此简略,并不能成为完整的教科书,他也拒绝使用明显的理论结构,故而难免会让人觉得形式太过散漫,但细细拆分出来,你会发现历史原来比小说更耐读。威尔斯爱从大事件入手,例如先哲的崛起、战争的萌发、主要文明和政治体制的发展,他讲究“物质”和“精神”两点,从事件的发展揭示背后的人类文明进程,小说家的想象力和史学家的逻辑性缺一不可。
其实本书之中依旧难免存在西方化的影子,威尔斯对于东方主要是中国的历史记述少之又少,这也大多是受时代和环境限制。可重要的是,他并不会像旁人一样对自己不了解的点胡说一通假意编造,不知晓便越少越好同样是一种尊重。
更让人喜爱的,是作者关于战争的反思,他无数次强调唯有教育才能使人类向前迈进,战争则只能重创文明,他会写战后人类精神世界的萎靡不振,也会批判引发灾难背后的政府过失。书中从史前文明记录到其经历的一战,对痛苦的剖析和对未来的憧憬都成为他写作的动力,正如末尾时的那一句:
【我们又梦想,我们有着尽管散漫,但不断增加着的力量。】
这是超越民族主义,以及历史本质的态度,虽然书籍对比起那些动辄百章的史料显得单薄,但他的忧虑和鼓舞是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歌德说,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而本书正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