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不起来的童年的读后感大全
《缝不起来的童年》是一本由〔美〕戴维•斯摩尔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缝不起来的童年》精选点评:
●他从不曾被治愈
●总归是需要一个引渡人
●全黑白的绘画,悲惨的童年回忆,比“你的妈妈不爱你”更伤人的是“这是真的”
●看得心都抽起来了,可以改编成电影,一定很赞。然后,我要好好爱我的小孩。
●泪点在哪?
●闪灵
●面对现实:“她并不爱你,是真的。”走向未来:“我没有去。”成长的苦痛通过笔锋流淌。
●你妈妈并不爱你,这是真的。
●作为自传回忆录,记述这样的童年经历,图像小说展现出来的感染力让人惊叹,也许很多自传都可以画成图像小说。
●自传性质的童年,如果是文字形式,估计读不下去。但是用图画就很有感染力。
《缝不起来的童年》读后感(一):可悲的童年
好的感觉很压抑,不知道他妈妈为什么不爱他,童年的阴影是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里面的插图让人看的感觉心里很凉,他感觉到的心理医生对他的“好”,其实也只是心理医生赚钱的生存的一种方式。喜欢约翰爸爸,虽然不是亲的,但是感觉对小戴维还是很温暖的。他的哥哥讲的比较少,医院里那个试管婴儿还是什么的让我觉得挺恐怖的。
《缝不起来的童年》读后感(二):成长过程中留下的伤疤很难消失
读这篇绘本的时候,心里五味杂陈,没有很懂,但是心里不断涌出忧伤~故事中的妈妈抑郁、冷淡、是同性恋,外科医生爸爸固执,哥哥强势,外祖母古怪可怕……每一个人都给“我”成长的路上添了一笔,我在梦魇的迷宫里迷失……
这个家庭里我看不到爱,看不到温暖,亲情淡得可怜……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断地在想自己的家庭,没有爱,没有安全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真的很累很累~
《缝不起来的童年》读后感(三):每个人都有病,但只有少数人能得到救赎
每个人都有病,或多或少,但当在一个家庭里每个人都在发作而没有人去真正面对解决,那就像是一个不断肿大恶化等我毒瘤,会侵蚀所有人。母亲沉默的怒气、父亲沉闷的拳声、哥哥噪乱的鼓声、以及“我”无声的病痛,这些都是每个人心里被困住无法挣脱的无声呐喊,但没有人来解救,他们也没有互相救赎,这种沉郁无望其实是大多数人家庭生活的写照。
但“我”的成长更加扭曲和让人心痛,亲人导致的癌症,母亲冷漠和嫌恶,让“我”害怕又疑惑。那是一个天真的年纪,即便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和训斥,孩子出于本能还是会不断向家人特别是母亲需求温暖。然而就像书中画的,被大雨淋湿的小蝙蝠奔向墙边立着的雨伞大喊“妈妈”,满怀期待地撑开却发现那是一把破烂不堪、根本无法遮风挡雨的伞。有时候亲情就是这样,不是每一个亲人都可以提供庇护和温暖,那些残破不堪的亲情其实是可以去放弃的。或许每个被最亲的人伤害过的人都需要一个兔子医生告诉你那个残酷的真相“他们不爱你”,悲痛欲绝之后才能真正接受这个事实,才能学会放手,去过自己的生活。“我”是如此,母亲又何尝不是?外祖母又何尝不是?每个人都被伤害,然后又在伤害着别人。
作者的画风非常喜欢,简明的线条,大块的阴影色块,都刻画出一个非正常、阴郁、甚至窒息的氛围。特别喜欢书里对梦境、幻想的描绘,那些奇怪诡谲的场景让整个故事更加深刻,让“我”的恐惧更加具体展现出来。
同有些人爱好动漫、有些人喜欢综艺、有些人爱看韩剧/美剧/日剧/台剧/泰剧……一样,我有个不知道算不算爱好的事情,最近几年突然喜欢上了看绘本,看漫画。
大概是因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画面感强烈,大概又因为我不用担心一本漫画里如国产电视剧般为了各方利益掺入什么不该有的脉络和情节,所以我省时省力的发现了看漫画这个新的打发时间的方式。
《缝不起来的童年》,拿在手里第一感觉画风有点暗黑,不过由于没有血腥暴力或者怪力乱神之类的,所以在我接受范围之内。
故事属于半自传体,故事丰满人物立体的同时,还让我有了一丝丝人生何处不无奈的错觉。
人生多无奈,出生时就罹患一些疾病;
人生多无奈,父亲为了治疗作者的疾病,为他照了N次的X光线,成功让作者患上了另外的更可怕的疾病——癌;
人生多无奈,做手术之后,癌症没了,随着也没了的是作者的声带;
人生多无奈,出生时作者的家庭就不是一个很和谐友好的传统意义上的和睦家庭;
人生多无奈,一个鬼使神差的机缘巧合,作者发现自己的母亲是个同性恋——倒不是说同性恋让人无奈,而是,虽然是同性恋可作者的妈妈却还是嫁给了作者的父亲还生育了两个儿子——这件事让人挺无奈……
不过,无奈又怎么样呢?真实的人生没有NG或者暂停键,生命不息的同时,人生只能奋斗不止。我猜这个作者一定也是奋斗不止的,否则我们又如何有机会看见如此精彩的一本书呢?
嗯,写的不太像书评,但书值得一看,路过的读者朋友们不要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