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肌肤之目》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肌肤之目》的读后感大全

2020-10-24 02:17: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肌肤之目》的读后感大全

  《肌肤之目》是一本由(芬兰)尤哈尼·帕拉斯玛著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1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肌肤之目》精选点评:

  ●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风

  ●在我眼里,和zumthor的《思考建筑》一样的地位。

  ●抱歉...没看懂

  ●日益增产的眼睛的霸权与西方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自我与世界的逐步分离是同步的。过于追求引人注目的视觉形象的建筑类型在最近三十年大行其道。那么在这个视觉统治的感官世界里,一种突破性的改变呼之欲出。帕拉斯马试图以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度量建筑应具有的特征,回归了建筑设计的本质:“建筑永恒的任务是创造具体的、生活的存在象征,它赋予我们的存在于世以形式和结构。”建筑将投射出一种美的范式,片刻存在却足以触及永恒。

  ●不懂建筑,但是对建筑中感官的运用突然有了兴趣,于是到手就翻完了。作者上来就是对视觉中心主义的批判,然后再结合各种感觉分析他所认可的建筑。然而一个不理解的地方是,如果将视觉看作无意识的触摸,那么视觉本身就潜在地融合了两种感官,又如何就因此而导致了塑性的降低?(不过这可能就是我不懂现象学的问题了orz

  ●篇幅小 简单易懂 又给人以无穷想象力

  ●无论中文还是英文 读的过程都是艰难的 但读完整本书之后 有种神奇的升华的感觉

  ●很好的一本书,虽然阐述内容涉及建筑现象学相关,但是读起来并不晦涩。观点很清晰。虽然封皮拿着难受了些,印刷是不错的。

  ●对视觉/理性统治的现象学批判,对综合感官、记忆、存在等现象学approach的简介,也引出一些有意思的文献,总的来说很浅的一本小书。翻译很好,装帧还采用了很“感官”的布衣金字,哈哈...

  ●有哲学做不了建筑,但你有方法,又有哲学,那做出感人的建筑的可能性就高一些。

  《肌肤之目》读后感(一):建筑是技术还是艺术?

  这是一篇借着读书笔记之名,自我审视的文字记录。书写即思考。

  本书的预设是:建筑是艺术!在全文的书写中,建筑,建筑空间是被当作纯度相当高的艺术,很多时候讨论的是人的存在于世如何通过建筑相关的方方面面体现。这个视角下,可能更需要追问的是:在建筑师批判地思考建筑艺术不应该仅仅束缚于视觉之前,建筑师首先要对“人存在于世”有思考并尝试给予回答。

  另一方面,毕竟,建筑师不是只设计自己使用空间的人,这一点是本书究竟应该归于建筑类还是哲学类,或者哲学性随感散文类图书的关键。我自己亦还在自我追问:是觉得“你表达了,人家就懂得了”,是更为大乘;还是蹲下来讲话(1),再慢慢站起来,更为大乘。

  无论如何,这是一本非常推荐的小书,你看到什么是什么,都可以。因为它更本质是对人自身的思考。

  (1)有一个朋友有一次和我说,你不应该用一个你觉得很简单但其实我很难企及的状态来鼓励我,我现在很弱,你需要蹲下来,用一个与我更近的状态来说话。建筑师是不是需要这样面对现今大众,这包含建筑师对大众的判断以及判断之后自我的选择,很多时候,建筑师做任何种判断以及采取相应选择都是会被诟病。这也是要首先追问建筑是艺术还是技术的原因。

  《肌肤之目》读后感(二):思想的几何形

  我竟然是习惯的,习惯 “看”一个建筑。

  从大一素描与速写课程,到《图解思考》里强调的视觉表达,铺天盖地的视觉洪流下,建筑被相机匆忙的凝视所取代,不再是特定情境下身体与世界的相遇。感官被扁平化为一张张图片,在新一轮的图像文化里,一点点被肢解。

  遗忘、淡漠、疏远,我们不去亲身体验于世的存在,却只是满足于投射在视网膜上世界的表象,在我们的时代里,视觉的统治范围通过科技发明和大量的图像复制被强化,世界变成了享乐但无意义的视觉旅行,我们摇身一变,成为了情感的旁观者。

  我默许了这种“看”的独裁,更确切的说,我从未认识到残酷的视觉统治。就像鱼儿从不会怀疑自己生活在水里,肌肤官能的消失,好似一种理所当然。

  多么重要,在超越其他感官的视觉统治和由此导致的认知偏向下,批判性地认识视觉显得尤为可贵。我们面对世界,周边视觉将我们包围在世界的肉身中。除了对视觉统治的批评,我们也需要重新思考视觉自身的真正本质和其他各种感官领域的参与。作者将当代建筑与城市的人性缺失,理解为对身体与感觉的忽视;将日常建筑的诸多病症,归因于我们感知系统的不平衡发展。

  仔细想想,好像的确如此,我常常在建筑间流连,期待从城市环境中体验感动,到头来收获寥寥,“一座森林背景和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能为周边视野提供足够的刺激,而这些背景环境又把我们置于这种空间的中心。在中心视点之外被体验的前意识透视领域, 似乎与聚焦图像的存在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城市里,一些新建筑以震撼的姿态抓住我的眼球,而突出的集中视觉却将我推向空间之外,缺乏场地周边视域的支持,失了空间与身体的留恋,我们被迫从情感的追寻者,变为了单纯的旁观者。

  我特别喜欢书里的一句话:“建筑空间限定、阻止、加强并使我们关注于自己的所思,防止它们迷失方向。我们可以在户外梦想并感知着我们的存在,但我们需要建筑的几何体房间来更加清晰地思考。思想的几何形回应房间的几何形。”

  《肌肤之目》的观点为初入建筑学的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手中的笔也开始蠢蠢欲动,似要做一个呐喊者,来反抗这令人窒息的视觉支配。

  我开始不再习惯 “看”一个建筑,而是用眼触摸,用心感受。

  后记:这是大一写的一篇读后感,大家多多包涵啦。大一上环境心理学时的推荐书目,书名有趣,我比较喜欢以建筑散文的形式来写建筑感悟和建筑观念的书。文章写得很美,翻译也很到位,能开拓眼界,比一般的建筑书少了那份枯燥,易读。

  《肌肤之目》读后感(三):进入一种高级的情感

  周末的下午,我和哥哥受一段音乐启发,把我们拍摄的照片,编辑成一段小故事。

  我们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之中,这个过程让我们愉悦不已。这启发了我一个意识,何种洞察让我们产生愉悦?如何让自己在生活中,更多的进入到这种享受的状态。

  我正好在看《肌肤之目》这本书,作者是芬兰建筑评论家、著名建筑师帕拉斯玛。帕拉斯玛在自己的创作笔记中,画了无数的门把手。这本书的源起,应该有另一位芬兰著名建筑大师阿尔托对帕拉斯玛产生的影响。

  阿尔托这样形容门把手:门把手是用来与一座建筑握手。这如何理解?

  门把手是一个法宝,“是一处有待探索、精化和制作的首要细部,体现了所有的设计要素、形式准则和对整个建筑的追求。”

  如果能理解一个门把手,也许就能打开理解一个建筑的大门,理解建筑充满的感觉和对生活的推进,这来自于身体和情感所具备的丰沛的感知功能——这就是“肌肤之目”。

  帕拉斯玛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意识。他曾经相信理性,相信毋庸置疑的技术效益和功利性观念。但开始从对人类学、心理学发生兴趣,促进了他发展建筑哲学中有关文化、环境和心理方面的理解——艺术如何激起形而上层面的意识来取代日常生活?建筑的任务不仅在于将日常现实的世界美化和人性化,还在于开启我们的意识、现实中的梦想等更高的维度。

  帕拉斯玛的的工作室就是一个图书馆,从他的描述,也能看出“肌肤之目”的养成。

  “对书籍的分类归纳工作一直是一份永远做不完的苦工,在图书分类系统上,永远会引发打架激烈的争吵。”

  “在过去30年,我开始把所有的书都看作建筑类图书,因为人类所有的境遇、历史、传奇、行为和思想,都被人工构造和组织,我们空间的、材料和心理的构造提供了理解世界的根本范畴。”

  “我必须看到纸上自己亲手写就的模糊不清的字迹才能对内容产生亲切感和内在感。我同样也很欣赏作品中留下的标示和痕迹。”

  从建筑师职业退休的帕拉斯玛现在依然在从事教育的工作:

  “教育的职责是培养并支持人类想象与移情的能力,但普遍的文化价值趋向于打消幻想、压抑感觉,并僵化自我与世界的界限。”

  “创造力的教育应从质疑世界的绝对性和扩展的自己的边界开始。”

  “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艺术创作的原则,而是塑造自己的个性和世界的图像。”

  “感觉和想象力,对一个完整且有尊严的生活,是必要的。”

  “当生活失去了与存在的深刻历史和精神性的回应,则人性尽失。”

  “建筑能够强化并坚持我们对自我与世界的拥有,支持谦逊与骄傲,好奇与乐观。”

  建筑师、博物馆馆长、大学教授,帕拉斯玛说他的观念来自于“总体的生活经验”。如何进入一种“高级”的情感?无非打开你身体更多的“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