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

2020-10-25 01:17: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

  《瓦尔登湖》是一本由[美]亨利·戴维·梭罗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瓦尔登湖》精选点评:

  ●翻译的太生硬了,书的排版也不好,行间距太小了,但是梭罗里面对于生活的思考,和他那种独有的哲学智慧还是受益匪浅,颇受启迪。

  ●行文思路好流畅啊,一气呵成的感觉,读起来真的很妙。不过我物欲还太强了,返璞归真在我心里没有激起一点涟漪。没有读过别的译本不知道这个译本是不是真的那么差,排版差倒是真的。

  ●整体翻译感觉一般。孤独的人也享受孤独,与大自然一起,简单的生活,用心感受四季更迭,倾听世间万物美妙的声音。如此,才能在灵魂的一方净土中到达生活的至高境界吧。

  ●我责怪我自己:(

  ●书是好书,翻译不太好

  ●花了小一年时间才读完的一本书,与其说无聊,不如说难懂。看似简单的叙事,但又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特别是“一个人只要自信地朝着他梦想指引的方向前进,努力去过他心中想象的那种生活,那他就会获得在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蛰伏的努力,是为了日出那刻的夺目吧,所有想要拥有的东西,都会在你看似不重要的努力中获得,这个世界不乏指导生活的人,却缺少在闹市中依然遵从内心,独立思考的人。 Ps:文章翻译融合了中国文化语言习惯,喜欢。

  ●总觉得梭罗是个矛盾的人

  ●可能是翻译的不好,可能是我心境不对。经常读着读着就溜号。大三树哥书架上就放着这本书,树哥告诉我:“这是本安静的书”。暑假的时候就买了一本,读了几十页就读不下去。现在买的这本翻译腔太浓,看到“断断乎”就感觉出戏,这一阶段,我又物欲太强,实在没法静心来看。以后心静再重读吧。

  ●瓦尔登湖。作者梭罗,诗人作家自然主义者。毕业于哈佛大学,后隐居在瓦尔登湖湖畔2年之久,自耕自食,把大量时间都用来观察自然,体察内心。书中除了描写瑰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作者的所见所思,语言生动,富有哲理。以出事的心态体验入世的生活,道出了生命的本真意义。更展示了一种物质上简朴至极,精神上丰盈充实的生活状态,是一本需要静下来慢下来才能读出味儿的心灵圣经。

  ●微读上阅读的,写的是阅文集团

  《瓦尔登湖》读后感(一):我们为什么索取那么多

  为什么我们索取那么多——《瓦尔登湖》书评 在这个烦燥的时代,坐下来读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恰如给我们胀满欲望的心注入一丝镇静剂,顿感负累减轻。 人的欲望似乎永无止境,总是一山望着那山高。 在物质稀缺的年代,拥有一辆“永久”或“凤凰”牌自行车,是很多人的梦寐以求。后来开一辆“海皇星”摩托车在大街上风驰电掣也是羡煞不少路人。 而如今开着十几二十几万的代步汽车,我们心中仍然得不到满足,因为有更好的车使我们想尝试、想拥有,开着名车的感觉会是一种多么愉悦的体验! 我的衣柜里挂满了衣服,甚至把老公、女儿的衣柜也占了一部分,但我总感没衣服穿,总在不停地找寻着适合自己的衣服。 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时代,我们的诱惑实在太多,以至我们的心没有平静的日子。我们不停地折腾,为的是能拥有更多。 如果说,欲望是推动着我们向前的动力,那是一种正向的作用。但往往很多人在很多时候被欲望压垮了心智、压垮了精神。 前一天还在某单位一把手的位置上颐指气使,第二天起来却因贪污工程款被叫去审查;明知对贩毒惩罚之严,但仍有不少人心怀侥幸走向深渊。 这世上有很多人死于欲望的泛滥。金钱、权力、美色,都会让人迷失自己。 回到《瓦尔登湖》,作者梭罗用哲学家的智慧和眼光,用优美的散文随笔形式,娓娓向我们讲述了人类回归自然的生活的美好。 “时下在这个国家,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我觉得只可有几件工具:一把刀、一柄斧头、一把铁锹、一辆手推车等,就可以过日子了。对于饱学之士,另添一盏灯、一些文具,再加上几本书,这些均属次要的必须品,稍微花上几个铜子儿就能获得。但是有些人不大聪明,跑到地球的另一边——到了蛮荒和肮脏的地区,一门心思地做了一二十年生意,为了谋生——就是说,为了追求舒适温暖——可到头来还是魂归英格兰。奢侈的富人不只是得到舒适、暖和,却暖和得太过反常;正如我前文所说的,他们肉体是在烘烤来着,不消说,是很切合时尚的方式在烘烤。” “一个人唯有站在我们称之为甘于清贫的有利地位上,方能成为人类生活的公正、睿智的观察家。不论在农业、商业、文学或者艺术中,奢侈生活结出的果实也都是奢侈。” 因此,梭罗呼吁人们应该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摒弃过多的欲望,不要让欲望成为束缚自己的镣铐。 奔走在川流不息的人生中,找一段时间找一隅安静的角落,一盏灯,一本书——潘庆舲翻译的《瓦尔登湖》,听梭罗如歌如颂的述说,不仅是一种亨受,更会让自己鼓噪的心慢慢平复下来。

  《瓦尔登湖》读后感(二):期待的一场文化旅程,孰知却是苦旅

  瓦尔登湖,应该是一片荡涤心灵的胜境吧!抛开污垢的欲望返璞归真,应该是一次精神升华之旅吧! 这本书我看了快三年了,原因是无论怎么看都无法浸入其中,端起书本出声朗读竟也神游书外。比较了另一位译者,我竟然对潘庆舲老先生的译作产生了些反感,竟想给他扣上“百度神翻译”的帽子。复读此书,再识潘老,我发现是我肤浅了。 梭罗用其亲身经历演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看惯了小说的我们,期待的是故事性,是情节,是线索。然而它并不是单纯的散文或杂叙,这实实在在是一本“实验”笔记,是一部哲学札记。 2020年这位译者潘老先生已经90岁,2020年此书《瓦尔登湖》已成书166年。语言是在变化的,正如普通话读唐诗难寻古韵;当代人又有几多通晓文言。一年之中国人即可创造众多新词,亦有诸多词语淡出语言行为。在此书中许多汉语词我竟需要百度此意,这无疑证明我之文化短视。 曾经我评判书籍,力求文字的可读性,这无疑有悖于本书之主旨。我们希求多读书,甚至看中读书的效率,而我们读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读《瓦尔登湖》需要感受,需要体验,需要合理想象。较其他译著,本书虽然略显晦涩,但一本哲学著述写得如白开水一般,那何以谓之为哲学著述呢?也许我在力推关于哲学的“神秘主义”,其实不然,我只是在文化上重新认同了潘老先生的译著。 添岁已至而立年,经年涉世犹尚浅;旧时缚研社会学,马放多年过南山。我们总是想用最文雅的形式表达我们的思想,然而时代也好,文化变迁也罢,我们很难做到了。我没有能力评价他人的言辞是否风雅,因为我不够专业,但我能够感受到他人之言是否用心且经年浸润。我没有能力品评书中的哲学是否具备真理性,因为我不够专业,但我能够体验到他人之论是否之于我有意义。

  我只用潘老译著的这些标题做以比较(英文均为书之原文标题)。 1、Sounds,声音。闻籁,不仅集纳了作者在树林子中行动和内容,即听与听的内容;同时,表达了一种意,即如天籁一般的声音,是作者所力求展现的。这亦即是我所谓的在文化上重新认同了潘老先生。 2、Solitude,孤独,隐居,荒僻的地方。有些译作翻译为寂寞。潘老先生的译著中却作为离群索居。从字面上看,这更贴近作者的行为与作者行使此行为意图与心态。而作“寂寞”,我个人认为缺乏了灵魂,当今的我们也流行着这样的观点“孤独并不等于寂寞”,孤独是一种享受的生活状态,而寂寞是一种空虚的心灵体验。那么,此处作“寂寞”便显得不恰当了。 3、Visitors,访客。直接译作访客是准确的,而潘老先生译作“来客”。我个人认为“来客”更符合作者的意图,“来客”更符合文中所述“客”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正如我们会说“外星来客或造访地球”而不会说“外星访客或来访地球”。 …… 本书我给了三星,并不是书有不足,而是我只理解了不到两星的内容。

  来日,个人文化底蕴若有所积淀,或有所成,再读此书,我必定五星力推。

  《瓦尔登湖》读后感(三):用心生活,生活给你意想不到的美

  一本让我读了半年之久的书,曾经看不下去时被我束之高阁,在强迫症的促使下断断续续的继续着艰难的阅读。不知读到何处起,开始被书中细致精准的描写所吸引,剩余部分读起来不再吃力,时至今日,合上书,眼前依稀浮现着瓦尔登湖的那山、那水和作者的那间小木屋。

  梭罗的《瓦尔登湖》从1847年9月完成初稿到1852年定稿历时五年,期间经过作者反复推敲、修改、润饰后一本涉笔成趣诙谐幽默描写大自然景物的写实作品才得以呈现在世人眼前。

  久居都市喧嚣中,总想觅得一处安静无扰的山林野地静谧之处。梭罗离开康科德前往老师爱默生的家乡,过起了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耕种生活。两年时间,悠闲自得闲云野鹤的惬意生活,让作者有了时间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观察自然,陪同自然万物共生长。大自然的深奥总引得人们想一探究竟,山林中,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安然自得,只有让生活慢下来,心静下来,才能发现自然界的魅力。就像季羡林老先生在《老猫》中描写的那样:“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样,应对进退,谨小慎微;斟酌词句,保持距离。感到异常地别扭。“

  你有你的方式,我有我的态度,人类不破坏大自然,也就可以享受到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妙趣横生。书中描写野性未泯的小猫拱起背,恶狠狠朝人唾口沫,画面栩栩如生,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猫在不远处向你张牙舞爪。红蚂蚁黑蚂蚁的大战,冰凌的消融,为了钓鱼挖蚯蚓,各种景物惟妙惟肖,通过描写隐喻了人类为了生存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也能感觉到作者对自己的选择和做出的决定无怨无悔,既来之,则安之,顺其自然,一个好的心态才能让你切身体会到身边的美好。心有阳光,天才真的亮。

  梭罗两年的原始生活,生动,真实,用五年的时间遣词造句把一段值得回忆、值得记录的生活通过细节描写砭入肌骨,真真切切的用心让读者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动。译者潘庆舲的文学功底深厚,用词精准的翻译让我们感受到了原著的魅力。

  因为是你,时间久一点真的没关系,半年,从看不下去到最后的一气呵成,只有真的读进去才能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借用林语堂先生的话:“当一个人拿起一本书,他立刻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到另一个国家,或另一个时代,讨论一个从未想过的问题。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在快节奏和碎片化信息的今天,能够真的静下心来看一本书,是不可或缺的。不看书,今生你只过了你一个人的人生,而看书你则至少拥有几千人的世界。人生几十年,虽然短暂,但花去两年的时间想清楚一些事又是值得的。

  梭罗瓦尔登湖两年的生活让作者得到的心得:“一个人只要充满自信地朝着他梦想指引的方向前进,努力去过他心中想象的那种生活,那他就会获得在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我们踩着先哲的脚印,继续我们的生活,感悟我们的人生。

  《瓦尔登湖》读后感(四):瓦尔登湖 哪个版本好? 对比13个译者 只有 潘庆舲 胜出

结论就是: 毫无疑问:潘庆玲的版本,认准这个译者!

1. 在第一篇 economic 中,英文有这么一段话,对比了13个作者,包括权威的徐迟,目前只有 潘庆舲 和李继宏 把意思翻译对了

  The greater part of what my neighbors call good I believe in my soul to be bad, and if I repent of any thing, it is very likely to be my good behavior. What demon possessed me that I behaved so well? repent是忏悔的意思; 大部分译者都翻译为:为自己善良的品行而忏悔! 这多么误导人的翻译啊!!! 除了潘庆舲 和 李继宏 翻译对了,其他人都翻译错了;

  英文原文

2. 下面是王家新 也是 汪涵推荐的版本

  王家新 版本

3. 下面是徐迟版本

  徐迟 版本

  张仙平 译本

4. 我看了其他译者包括 亦言,徐枫,张仙平,苏福忠,王义国 ,田然,李暮,肖箴,都翻译的不对;

5. 下面是 李继宏版本

  repent good bahavior 翻译为 后悔自己太过循规蹈矩是对的! 和前面英文 作者反对邻居认为的good bahavior 作者认为都是 bad 对应起来了。逻辑自洽了,意思也通畅了。

6. 后来发现 潘庆舲 翻译的更好

  把good behavior 翻译为 正派作风,这是更雅的翻译;意思也是对的; 正派在中文语境里可以表达贬义,原书作者也有表达贬义的意思;

  潘庆玲 译本

7. 后来发现有个地方,只有 潘庆舲 翻译的最到位

  也在第一章:

  Undoubtedly the very tedium and ennui which presume to have exhausted the variety and the joys of life are as old as Adam.

7.1 王家新翻译的 生硬

  王家新 译本

7.2 徐迟翻译 也很生硬

  徐迟 译本

7.3 李继宏 的翻译 尚可接受

  李继宏 译本

7.4 王义国 翻译的尚可接受

  王义国 版本

7.5 潘庆舲翻译 更信达雅,而且读着舒服很多

  潘庆玲译本

  结论就是: 瓦尔登湖 哪个版本更好? 毫无疑问:潘庆舲的版本,认准这个译者!

  潘庆舲版本下载链接: 最好的版本 潘庆舲 - 坚果云 - 云盘|网盘|企业网盘|同步|备份|无限空间|免费网络硬盘|企业云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