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长生不死》观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长生不死》观后感摘抄

2020-10-25 07:53: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长生不死》观后感摘抄

  《长生不死》是一部由哈迪·默哈黑执导,亚多哈·沙马尼 / 梅沙·法玛德 / 法特米·巴哈德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生不死》精选点评:

  ●极美的构图/漫长痛苦的求死过程被细小的美好事物萌生求生欲

  ●自己背的包袱只有自己能放下

  ●直击人心

  ●#siff# 总体太平了。少了点什么。摄影还是不错的

  ●电影节,13号晚上。电影用不动声色的长镜头观照一个求死不能的老人,检视他的皱纹、污秽、皮肉伤、褥疮、身上蠕蠕的苍蝇和午夜的哀嚎,呈现出来的影像触目惊心。当老人最后死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松了一口气,因为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中,我们眼睁睁地看着生命成了一件可憎的东西。一个好角度。

  ●极简的画面,几乎消失的台词,由生入死,由死到生

  ●电影无法欣赏,摄影不错。

  ●很难为这部电影打分,它将一个绝望的老人如何一步步迈入死亡,生命如何越来越枯竭,描绘的格外细致。身体的腐朽,将死之人痛苦的哀嚎,直面这些实在太残酷、太令人痛苦。唯有片中善良羞怯的女孩,如同绣布上的红花一样,成为他临走前仅有的美好。

  ●几乎全程都是张着嘴看完的,固定镜头极简的影像让观众体会到了病患的疼痛和折磨,甚至有些段落不忍直视。在那么偏僻落后的山村,老人的求死和长生都是对生命力的展示,虽然猎奇和戏虐,但他又带给人希望。北电标放注目单元。

  ●摄影很美,但剧情欣赏不来,导演看起来不老为什么会拍那么沉重的话题。

  《长生不死》观后感(一):死的一百种写法

  这是我在上影节看过的最为虐心的一部影片。故事极其简单:怀有幸存者内疚的大爷花样作死而不可得,最后只能被动地等待死神的降临。之所以虐心,是因为他求死的欲望是如此强烈,上天却像存心作对一样,偏偏让他的生命之树顽强挺立。简直是种反讽式的惩罚。

  自杀本是对命运的顺服,是生命意志的彻底投降。而本片的主人公却在百般求死的过程中体现出生命意志的顽强不息。如果命运就是让你长生不死,那么自杀就不是对命运的屈服,而是与命运的抗争。本片就是通过这种悖论式的设定,让死来促使你思考生的意义。

  本片让人自然联想到另一部探讨自杀的伊朗名片《樱桃的滋味》。不同的是,《樱桃的滋味》是在求死中寻找生的意义;而在本片中,求死本身就是生的意义。这就是本片别具一格的哲学思考。

  《长生不死》观后感(二):作死要坚定,不能犹豫

  先来说说好的,首先画面很震撼,每一帧都是一张画,构图和光影,让荒漠的大地显现出一种别样的生命力。声效同样出色,响彻影院的呼吸声让你不由得跟着主人公一同呼吸。片子题材也很特别,通俗说,就是作的一手好死。用不断的求死,来隐喻生的意义。故事发生在伊朗,婚礼,求医,迷信活动,不一样的文化特质也给人很大的冲击力,充满黑色幽默。包括蚂蚁这种弱小生物的前后暗示,暗示着生命虽有大小,但它不等同于生命力,生命力是没有高下之分的。

  然而,观影过程中我还是一直在看时间,照理说应该是一部很新潮的电影,但是让人容易跳戏,寻思原因,我想大约是剧情显得有些无力。其实要死多简单啊,拿剪刀捅一刀,放火烧一把,一了百了,通篇不足百句的台词,可一心求死的老人总在追求死亡的美感。他偏要跑到一片草原里,拿着步枪自杀,步枪卡壳两次,他偏要磨破屁股爬上山,再让马拽下山崖,小马不睬他。他还偏要把药吐出来再砸碎玻璃杯,一次次求死,又一次次求死不得,硬生生变成了长生不死,彻底作死了他的亲生孙子。我能理解孙子的不舍和纠结,但不明白一个老人想死却又不彻底寻死的内在逻辑。电影的表现形式固然重要,但剧情若是没有足够逻辑来说服观众,还是算不上完整的好片。

  《长生不死》观后感(三):痛苦的黑洞

  1.故事

  大半的故事是痛苦和压抑的,老人不知疲倦地尝试自杀、失败、留下溃烂的左腿、再自杀、失败、叠加上新的创伤,到最后丧失自杀的能力,直至背部溃烂死亡。

  因自己造成的一场车祸而导致妻子、儿子、儿媳、孙女全部丧身,全家只剩下那天没在车上的孙子一人。这样的痛苦与懊悔烙印在他毫无意义的余生里,每一分每一秒。

  剩下的情节就只有反反复复的折磨了。老人像受伤的野兽一般的哀嚎,因流血感染而肿胀溃烂的腿,瘦到皮包骨头的躯干,被绑在车上送去治疗、被绑在家里为了防止自杀。祖孙两人之间没有语言交流。因为老人内心是干枯的,没有情感,没有对这个世界基本的回应,那里完全是个黑洞。

  与其如可汗说的老人被恶魔产生,不如说老人的魂魄早已在那场车祸中离开。没有意义的、麻木的、痛苦的人生,只要能够快点亲手终结生命,他什么都不在乎。以至于在孙子无数次阻止他自杀之后,他看着半夜在睡梦中的孙子,竟想要亲手把这个妨碍自己自杀的人掐死。

  这个孙子倒是让我特别感动又心疼的,因为他还年轻,还渴望交流和生活的波澜,但因为爷爷,他的生活就只剩下灰暗了。

  一开始的时候还能看见他在水边对着远处山头上心爱的表妹泼水嬉闹,到后来就再没有笑过,只有全心全意地照顾爷爷了。在这个房间里充斥着爷爷痛苦的呼吸的家、这片半夜里漫山遍野尽是鬼哭狼嚎的怪声的荒野,不知道是什么给了他勇气继续生活下去。

  幸而后来有了表妹结为连理,在村子里近亲结婚的古老习俗仍被保留。两个人在侍奉到老人死后,离开了这里。

  2.镜头

  但是这么苦的片子却用了很美的镜头去拍摄。我不懂镜头语言,但是发现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就是所有的镜头都是静止不动的,定格在一幅画面。移动的人物主体进入画面,再离开。离开以后,画面外继续的情节是什么?只能靠想象,或者用背景声音去猜测。镜头有时候只告诉我们局部,剩下的全貌是留在观众的心里的。

  于是一幅又一幅定格的画面拼接起来,变成一部在视觉上给我以跳跃感但又内在无比流畅的电影。

  跳跃感是因为没有移动连续的镜头,流畅感可能来自于每一个镜头的取景都美到像在看国家地理摄影吧。

  大漠,荒野,孤树,蜿蜒的公路,土石房构成了片子画面的基本元素,每一个取景都非常讲解构图的和谐与美感,偶尔穿插在其中的一些新的东西会让人印象深刻,内心震撼。

  比如永远干燥的镜头画面里,突然有了一幕黄昏时分,孙子在湖边给全身赤裸的爷爷洗澡的画面,波光粼粼的湖水反射出夕阳的余晖,骨瘦如柴的爷爷逆光平躺在水中,孙子小心翼翼地搓揉拍打着,好像老人之前所有的挣扎反抗都融化在这波光中了。

  再比如孙子娶媳妇时,迎亲队伍的人们手里拿着彩色的纱巾,举过头顶,随着有节奏的歌声前后挥舞,形成一波波彩色的波浪。可能是因为压抑的爷孙二人世界里,太久没有新鲜的事物出现了,这场婚礼不仅带来了一个新的生命个体,也如久旱甘霖般滋润了些许老人的心田。这个镜头也推动全片的基调有了一丝变化。

  情节简单,人物简单,画面简单,拍摄简单,这真是一部干干净净的片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