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隆美尔战时文件》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隆美尔战时文件》读后感精选

2020-10-26 00:30: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隆美尔战时文件》读后感精选

  《隆美尔战时文件》是一本由【英】李德•哈特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5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隆美尔战时文件》精选点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折翼之鹰,鞠躬尽瘁,比翼连枝

  ●喜欢隆帅的请一定要看看这本,真的是满满的狗粮,也非常好看。

  ●西欧、北非和诺曼底,精彩地展现了隆美尔波澜壮阔的二战经历。

  ●我得评估下,毕竟曼帅已经五分了……

  ●即使是在纳粹邪恶残酷的阴影下批判,隆美尔也是一个智勇双全,爱国爱家的传奇军人

  ●隆美尔,究极完美好男人

  ●隆美尔的军事战略、计划能力、执行能力令人叹服。

  ●编者主要整理了隆美尔的日记并附注上英军的情况,让大家深入了解北非形势。个人感觉隆美尔有水平,但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高,有些被神话了

  ●1.速度要快,闪电战要打蒙对手,咬着牙坚持再坚持一会。 2.沙漠机动战的思维不同于阵地战,战术思维要升级。老一辈落后于时代了。

  《隆美尔战时文件》读后感(一):隆美尔以身作则

  做为作战时的高级将领,不但要有勇有谋,还要以身作则。他在战场上,只有他太太对他最了解。不间断地和太太保持沟通,体现出了,一个强大的男人背后,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女人,而且这个女人是无条件地支持他,鼓励他。不管是身体的战场还是真实的战场,他都能“坚持”。在对同一个战壕的兄弟,真的是拿亲兄弟对待。让战友感受到了领导的魅力。说实话,办事实!

  《隆美尔战时文件》读后感(二):隆美尔自杀真相

  关于隆美尔自杀的真相,我记得在第三帝国兴亡里面提到隆美尔是知道刺杀希特勒行动的,当然他没有具体参与,只是答应了在刺杀后会帮助主持朝政。在这本战时文件里,并没有提到这一点。他儿子的回忆章节提到隆美尔认为希特勒不会放过他,因为他是一个失败主义者,而且有和盟军和谈的企图。我猜想一个合理的解释是隆美尔绝不敢把知晓刺杀的事情写在日记里,包括最后对自己的儿子也没有说出这个细节,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家人。那一段与家人的诀别,配上自己的这个猜想,真是觉得心痛。

  《隆美尔战时文件》读后感(三):心中的热血 注定的悲剧

  这是最近看的德军三大文件系列的最后一本,也是最精彩的一本,它是三部作品中唯一一部不能算是本人写成的,但是同事也是最不加掩饰的,虽然偶尔从他给家人信上看不出什么,但如果结合书中提到的他每次回家和家人的谈话,相信他的妻子也一定听得出家信里的弦外之音。

  一,总说

  同另外两部书的作者古德里安和曼斯坦因一样,他们都是人类历史上非常出色的军事家,不仅战场指挥水平很高,更有极其深刻的战略眼光,而隆美尔不同于另外二人的地方或者就是因为他更加对德国人民有着一片热忱,即便大厦将倾人人自危之时,其他两位作者定然也是心中有数,而隆美尔恐怕是始终保持着他的本心,为德国人民争取更好结果的思想行动自己为保护朋友而直接向上写信,都是他走向命运终点的关键。 他名字中没有世代从军的“冯”字,或许对军队中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认同,加上事实总是证明他的判断的正确,更让他苦恼,最终随着与纳粹高层接触越多,越发现高层的无药可救(至于药,马上开读亢奋战一书,或许还会有新的体会。)最终有了对高层产生威胁的举动,导致了最后的悲剧,但是这样的结局反而让他的形象更加有血肉,更像一名热血担当的军人,坚持用事实说话,坚持用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来行程决策,与现场上的谋定而动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每次现场上他都会想好全军的退路,而最后的那次却没有办法,因为那是没有退路的思想和努力。

  二,战争艺术家

  如此前书中所说,德军中真的有非常出色的军官把战争当成艺术来研究的,隆美尔也真正认识到德国的成就取决于先进的军事思想和军队的坚决执行,武器装备未必领先别过,比如潘泽尔三,四两个型号的坦克,基本一直是德军现场的主力坦克,但是与苏联的T34比起来确实缺点很多。德军初期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灵活搞笑的组织指挥,古德里安和隆美尔按照曼斯坦因计划迅速突破一举打败法国,牢牢掌握了欧洲大陆上的主动,但是隆美尔对现代战争(至少在他的年代)中决胜因素的分析和思考,绝对是非常深刻的,现在看来,很多观点都依然适用。

  三,荣誉的转移

  隆美尔在一战中即崭露头角后来更是从元首警卫营直接调任装甲师的师长,最终在非洲一战成名,悲剧的是又因为轴心国高层盲目的乐观和不切实际的指令让他把名誉满满送给了英国人,英国人太需要一位打败让他们闻风丧胆的隆美尔的指挥官了,这个人就是蒙哥马利,蒙蒂很清楚他只要不冒险步步为营的确保打败隆美尔把德军赶出北非,荣誉自然到手,结果这样的大的荣誉到手之后,最终导致他强行推动市场花园行动,最终在稳健的龙德施泰德元帅面前损失惨重。(中信出版社《遥远的桥》)

  四,注定的悲剧

  从这本书非洲战役的后半部分开始,基本每页里都有隆美尔在战场上的挣扎。他是获得全权指挥权的非洲军团司令(如果古德里安有这样的权力,可能会很快把东线的苏军压垮),因此他对帝国的补给和高层的各种许诺就有更深的体会了。作为一名强大的对手,他受到了敌对的盟国的尊敬。做为一名年轻的德国元帅,他在国内受到很多妒忌和中伤并不奇怪,他需要不停申辩自己并不是什么悲观主义者,也在意料之中。他和古德里安,曼斯坦因,海因里希大将(中信出版社《最后一役》)一样,都是客观冷静的根据判断和现实情况来选择最优的方案,他的不同在于除了强调每次失败是帝国官僚体系的犹豫和迟缓(不停的申辩自己早就要求如何如何,提醒如何如何)之外,更指出了战争的必然失败,督促高层早做准备,实际上,从1943年开始所谓帝国高层就已经开始准备和德国人民同归于尽了。不停的想要叫醒装睡的高层领导,也许又是一个他悲剧的原因。

  五,心理大师

  他对敌人的心理以及自己部署的心理也有较深的把握,从非洲战役的结果来看,只是阵亡几千人,被俘虏的稍微多一些,他指出,当上级命令下级去执行绝对不准后撤和投降所谓战斗到最后一滴血的无谓牺牲时,会极大打击自己的士气,因为大家都会担心下次轮到自己所在的单位去执行这样的人物,这是必然的人性,是隆美尔为部下考虑的。在面对英国在非洲的历任统帅时,他也把英国军官团的谨慎和僵化心态把握的贴切到位。相信如果有足够的补给,早就把盟军赶出了非洲。

  六,多说两句

  最后关于苏联多说一两句,隆美尔也说到是最可怕的敌人,因为他提到,这是完全看数量压过来吞噬德军的,虽然付出更沉重的人员代价也在所不惜,他听说德国把东线兵力转移到西线,大骂这些人的无能,在二战中为了谈判筹码过多流血,失去了大量的年轻和中年男人,战后又不积极休养生息,一面盘剥德国和其他卫星国,一面建立军事的工业体系,苏联解体的祸根在胜利之时就已经埋下了。(《失败的帝国》《战后欧洲史》《野蛮大陆》等)

  《隆美尔战时文件》读后感(四):开炮

  《隆美尔战时文件》 序言里有段話,他从少尉升到上校,花了25年时间,但只花了四年就爬升到元帅,成了德国陆军中最年轻的元帅。 ―――――(主要是希特勒赏识他,当然他自身也很给力) 本书并非全是隆美尔写的回忆录,不过末尾有一章是隆美尔亲自写的。因为他被突然处死,导致没有办法自己写完,如果他没有突然死去,以他的文采和平时特别注意总结记录,写出来的书肯定会更加火。不过幸亏他写了很多战士文件、日记再加上其他资料,由李德哈特亲自整理而成,书里时不时还有李德哈特的分析总结,其他将军的评论,时不时指出交战双方的优点或缺点,对于读者理解战场和全局挺方便。 欧洲战场: 隆美尔的第一次作战主要是在欧洲法国境内,他率领他的第七装甲师奋勇前进,所向披靡,一路打到了法国港口瑟堡,成功的让他试验了一下他的闪电战。也为以后他在非洲战场的开辟有了很好的经验积累。 ①這可能是德軍沒有追擊敦刻爾克的最大原因,在5月21日从阿拉斯向南发动了一次反攻,德军害怕自己被切断联络,因为他的步兵師还没有赶上。在隆美尔前进的途中,常常在路两旁遇到成群的法国士兵,隆美尔的装甲师在法国士兵的惊愕表情扬长而去,他快速的向预订目标前进,路上所有的问题都会积极快速的去处理掉。隆美尔要求部队一定要先开炮,不管有没有敌人,一有战斗讯号就开炮,打他丫的。只有炮弹才是最好的部队掩体。 虽然是坦克部队,不过常常也能看到德国空军的协助,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全方位的配合。 法国的投降并非特别困难,如果没有军事意义投降往往是军队马上就会考虑的事情,特别是投降的士兵还会默然地向德军军官敬礼,这真是个有意思的细节。投降在外国人看来似乎和品格并无什么直接关系,投降虽然带来失望,可也似乎是正常情况。不像日本军队,投降往往带来剖腹自杀的荣誉。 非洲战场: 隆美尔来非洲是临危受命,“强大”的意军被英军如同秋风扫落叶打的落荒而逃,甚至一万意军用行军队形走到英军的俘虏营,可见士气、战场情况坏到什么地步。 隆美尔一旦进入非洲立刻研究地图,并且做出了合理的计划,先依托一条防线坚定的拖住英军,等待德军部队到来再举行反攻打败敌人。 合情合理的计划,不过意军元帅并不怎么喜欢这个计划,幸好最后还是通过了。接下来在成功挽救了败亡的非洲局势,进行反攻。 期间发生了几次喜剧事件,真是让人笑得肚子疼。 ①第一次是隆美尔乘飞机发现“德军”部队准备降落,下面的部队连降落木板都铺好了,最后一分钟隆美尔才发现这些士兵带着英军头盔,这是英军,幸好只是飞机尾巴受到了子弹。 意大利军队到底怎么样?下面是两件事,可以看出他们的状况。 ②隆美尔乘坐飞机降临意军部队,因为意军没见过这种飞机,所以被意军当成敌机进行扫射。幸亏意军枪法不好,飞机又赶快高升,否则也是不可估量。 ③意军阿里埃特师负责主攻,他出发后一直都还没有正式和敌人接战,可是攻击开始,他们还拥有100多辆战车,现在却只剩下十余辆了。其余的车辆都在中途落伍,不是引擎发生了故障,就是其他机件有毛病。 可是在战场上,这些战车却全部听指挥,直对着敌人阵地瞎撞,本来他们接到的命令是要跟在步兵的后方,可是他们却冲到前面,一会儿就不见踪影了。我们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她们的位置在哪里也不清楚。大约13点钟的时候,突然有一辆战车在山地高峰的北面出现,挺着炮口向我们这个方向冲来。在灰沙之中,我们不知道它后面还有几辆车。我马上带着我的三门战防炮赶了过去。此时可以看见有更多的战车在后面跟着。双方发炮之后,有两辆战车被击中,但真正使我们骇了一跳的,却发现他们居然是意军。 隆美尔非洲战争的第一年,虽然军队略微少一些,不过总体说来,打的还不错。胜多败少。如果意大利大部分军队给力点,肯定会打更好。德军英军在北非来回打来打去,互有胜负。主要是德军最高统帅并不认为非洲战场有多重要,所以从不曾给予应有的注意。按隆美尔的构想如果再多给几个师,就可以彻底打败英军,攻入中东然后获得丰富的资源。我感觉这个构想挺不错,这样就不需要在东线发动那吓人的战争了。隆美尔在非洲的第二年,比第一年艰苦多了,英法联军的主帅换了不少,士兵装备的补充也都大大优于德意军,隆美尔的军队资本已经大大的下降,打的很艰苦,如果不是隆美尔优秀的总指挥,估计早就全线崩溃了。 在非洲战场,英军不停的换主帅,来对抗隆美尔,如韦维尔(隆美尔称赞只有他是相当的天才)孔令汉、李特奇、奥钦烈克、蒙哥马利。 而非洲军团只用隆美尔对抗。这也是英军一直没有怎么学会适应现代战争。 不管炮火如何猛烈,隆美尔的书信一直在想念着远方。如: “我经常想念着你,每当想到你时,心里就充满由衷的热爱与感激。也许一切都可以平安度过,那么我们又可以再见了” ――隆美尔,写这信的时候,德军已经穷途末路,正在被英军用炮火逼迫着退走,隆美尔的爱,其对家人对妻子的爱,真是感人肺腑,这让我想起来拿破仑写给我的约瑟芬的情书,越是轰轰烈烈的大将其心竟然也是柔情似水。 隆美尔说:欧洲最大的悲剧,就是当拿破仑每战皆捷之后,在政治方面并没有使欧洲各民族走上统一之路。假使不是这样,则欧洲人民就可以躲过几次浩劫。 难道他的意思是想让欧洲组成一个大统一的国家?变成中国吗?没有官方思想的绝对统一,欧洲是不可能变成“中国”。再说中国并没有和平发展,也是不停的打仗。不可取。 第五部分是侵入战,这也是最后一部分。从非洲回来,休息一段时间以后,隆美尔准备防守,他很有信心防守的住,前提是要听从他的战略布置。在海岸线拼命的部地雷,可惜的是,德军并没有很早任命他为西线防守总指挥,导致他的计划并没有彻底施展开。结果自然是失败。因为负伤,隆美尔回到了德国,在家疗养。此时希特勒受刺激(推翻希特勒的事件)已经决定杀掉隆美尔,隆美尔也已经早就注意到盖世太保的行动了。期间有两件事读起来真是既忧伤又感觉有些好笑,姑且算是德国人的幽默,由此也可以略微看出隆美尔的一点军事指挥心得, 摘录如下: ①“有一天上午,当我坐在他(隆美尔的儿子)房间的时候,他突然向我说,“向那边看,曼佛雷德,也许那里隐藏着某一个人,他想不惹太多麻烦,就秘密的把我干掉。譬如说,在森林中行刺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不过我却不愿因为这个危险放弃散步的乐趣,从今天起,我们带手枪好了。他们那些人头一枪一定打不中,所以只要一听到枪声,我们就可以向着枪声来源的方向,盲目的乱打一阵,这样就可以吓得他们不敢伸出头来” ―――― 隆美尔在战场上,特别是在法国境内,就是采用这种办法。别管打中打不中,看不看见目标,开炮就是了。现在在这个场景又听到这句话,真是英雄的悲殇。 ②(隆美尔接受了希特勒的毒药自杀,条件是放过家属和幕僚,然后和儿子的最后一段对话): 隆美尔的儿子说:“难道我们不能够自卫……”他马上拦住我,叫我不要再说下去。 隆美尔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我宁可一个人死,而不要让大家在乱枪之下丧了命。而且,我们也没有充足的弹药。” ―― 唉,在非洲战场上,弹药武器油一直困扰着隆美尔的每一场行动,特别是在非洲的第二年。隆美尔反对无意义的攻击和坚守阵地,特别是在没有弹药还打仗,这根本是不符合军人的逻辑。所以这句话我看到很感动。 读完以后真想上战场指挥指挥军队,有种看破一切战争的想法,可是我内心又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一上战场变炮灰。 隆美尔的沙漠之狐,名副其实。在生活中,也应该向他学习,在复杂艰苦中逆袭。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去思考如何改变或者取得胜利的计划,并果敢的去施行。不过反对不切实际的理想计划,如骑自行车去撞坦克。 ――――――2020年2月13日读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