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丸幻视行》的读后感大全
《猿丸幻视行》是一本由[日] 井泽元彦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猿丸幻视行》精选点评:
●一口气读完,即使不懂和歌甚至日语的人读起来也毫无压力,也可以说译者很棒。设定巧妙,结局也有点出人意料。书的涉及面很广,很有那么点意思
●懂日语都被和歌给绕晕了,占星魔法输给这本真的不冤。
●暗语解谜,比达芬奇密码更早的达芬奇密码。亮点是历史、古典文学、民俗大杂烩一锅端,不断加入冷僻的历史人物登场,逼格看上去比岛田高多了。不过杀人案真是很一般。另外,其实很多文字游戏根本没法看懂,就算隔着国别,也觉得牵强瞎编的居多,一种我说是就是的感觉。不过逼格那么高也是难得。
●暗号解密的小说本来就喜欢,算是非常古典的谜题。融合和歌和历史,所谓历史推理倒也并不逊色。但用了以药物穿越到过去这种逻辑薄弱的壳,不免觉得多余。还是结构调度的功力不够才会有这种多余的设定。原本过去与现在的相交,可兼顾古代的智者与现代丰富的考古考证资源,但这点并未被利用。与其实写去图书馆查资料从对话里显示谜题的难度,不如像连城一样夹叙夹议。推理故事好猎奇,徒然添加科幻情节,为了与历史一致结果必令当事人死光,窠臼窠臼。然而谜底足够庞大,过程的确精彩。东条英机冷不丁。校对欠佳,页10“信口哲夫”尤其。
●只是为了找为何打败岛田庄司的占星而读的,对密码学没多大兴趣。。。
●看完明白击败《占星术杀人魔法》的原因在何处了。占星术里的阿索德笔记同样有将日本地理、文化等特性有机结合成创新理论的桥段,但和这本里面实打实地对历史上存在的神话、传说、人物、文字作品结合如此巧妙的历史推理对比,就稍显戏谑了。一直觉得能写出历史推理的作者,除了优秀小说家必备的想象力,更加具备了对庞大真实线索的记忆、推理、联系能力,这与自己创作所有线索、诡计、结论的一般推理是不一样的。岛田后来写了《写乐》,也是受到这本的影响吧。《写乐》也非常棒,致敬一切优秀的历史推理作家,因为他们首先就是,真正的侦探。
●看原版的时候就觉得这本翻成中文绝对会让人头痛的……
●集历史学、犯罪学、密码学、民俗学知识于一体的作品。选择成为实验对象,让他与他的灵魂和思想融合在一起,开始一段拨开迷雾的幻视之游。
●难以评价的一本书。。故事的基本设定蛮有意思,但大篇幅的日本历史、日语暗号研究让人如坠云雾之中,不堪卒读
●大量的假名密文游戏,扑朔迷离的历史人物身份。不懂日语读来无乐趣,必然被时间湮没的小众文字推理。
《猿丸幻视行》读后感(一):迷上历史推理
一开始阅读这本书,是因为它在26届江户川乱步上惜败于岛田的神作《占星术杀人魔法》,想看看这本为何能打败岛田大神,初读觉得比较枯燥,它是以日本的和歌为线索,通过断句,分成五五七等各种读法,来寻找藏在和歌里的句子,读着读着,通过和歌里的藏着秘密,开始指向那神秘的历史之谜,真相也在逐渐浮出水面,作者考据着相关历史书籍《日本纪》《续日本纪》,来寻找猿丸大夫,还有人麻铝,初读枯燥的名词也渐渐变得有趣鲜活起来,一直到最后深入山村,寻找真正的真相,循序解谜,读到最后阅读快感油然而生,一下爱上了历史推理,以后要读更多,另外关于本书的物理诡计也很有意思,还有本书的爱情故事也很令人伤感,折口信夫这个主角我也很感兴趣想了解更多
《猿丸幻视行》读后感(二):获奖可以理解
本书在1980年击败岛田庄司的新本格奠基之作《占星术杀人魔法》荣获第26届江户川乱步奖,对中国读者来说使本书如雷贯耳的还是因为岛田的那部开山神作,大家好奇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杰作能胜过《占星术杀人魔法》这样“振聋发聩”的作品?所以广大推理迷对这部作品期待已久(在此感谢新星出版社几年来致力于推理小说的引进出版)。结果是,可能大部分推理读者要大失所望。这部作品被号称“集历史学、犯罪学、密码学、民俗学知识于一体”,并不是言过其实。该书的主要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密码解密,其二是本格的谋杀解谜。密码解密部分沿袭了爱伦.坡在《金甲虫》里开创的解密码寻宝藏的传统,里面有西方密码学的概述,详细阐述了万向格加密法,并且还结合了历史推理,只是涉及到日本古和歌语言(万叶假名)确实晦涩难懂,我猜即使是现代日本人也难以卒读,更何况是日本以外的读者。本格解谜部分的诡计虽然不复杂,也算中上(书里的插图画得不错,动画片柯南里的五重塔事件可能就是来源于它),如果拿到象三津田这样的作家手里绝对可以渲染成恢宏巨制。总体来说,这部书能获奖可以理解。虽然对一般意义的读者来说,不如《占星术杀人魔法》那样带入性强,也算是稀少独特的作品。
《猿丸幻视行》读后感(三):《猿丸幻视行》前期密码后期不可能犯罪谜面一览
在不泄露密码含义和藏宝地点,不泄露密码破解方法,不泄露不可能犯罪的作案手法,不泄露凶手和动机,不泄露过去篇和现在篇最终结局的前提下,把《猿丸幻视行》的故事起因和几个谜面描述一下,供观望中的读者参考,诸位觉得此书是否可能对自己口味请自行判断。
1. 故事背景设定
书的一开头说是一个公司发明了一种称为“过去幻视”的药;这种药的原理大致是,能让服药者在记忆和意识层面产生特殊的能力,其中一种功能是帮助记起过去被遗忘的事情,另一个更强的功能是,能让服用者通过梦境,和他意识中极为重要的人的意识相通,乃至是能和已经死去多年的人的意识相通。如果服用者是古代某个名人的狂热崇拜者并且两人的观念、热爱的事物高度一致,那么服药者就能以类似通灵、穿越的方式附体到古代人的意识上面。
男主叫做香坂明,是民俗学研究生,研究一个叫折口信夫的20世纪初的日本文人。制药厂的宣传人员一天找到他,向他介绍了这种药的功能,并付给他高额报酬让他去试验药。原因是药的开发者希望获取折口当年的意识来达到他们某个目的。而香坂研究的课题就是折口,家庭条件差需要一笔钱,考虑到附体的条件,因此香坂是最好的实验者。
但是试药要面临副作用的危险。这药没上市,还是神经系统的药物。男主家人当然反对。最后男主说服了他妻子。他给的理由是:
这个折口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学术成就,是研究古代一个身世神秘的词人——猿丸大夫。这个猿丸大夫究竟是否存在(比如是不是其他词人托名写词,或者其身世经历是后人编造的),学术界一直有争议。但男主知道他真实存在,因为他母亲就是猿丸大人的后人。他母系家族传给他一个信物——猿丸匾的手抄本。所谓猿丸匾,就是猿丸大人家族很早很早以前曾经有的家族祠堂里的一块刻有铭文的字碑。祠堂早就没有了,但是字碑上的文字却被拓印下成了手抄本。娘家有个说法,就是这个猿丸匾里的文字中,蕴含着一个涉及巨大宝藏的暗号,破解了暗号就能得到宝藏。但是自古以来没有人破解得了。
男主认为,近现代若问哪个学者可以破解,只能是他所研究的那个近代文人折口信夫。
为此,他决定答应坐这笔买卖。
香坂同学的记忆回到了1909年,附体在折口信夫身上。折口信夫借了一小笔钱给一个大笔花钱的富家少爷大学生柿本英作。柿本还不了钱,作为补偿就答应给折口看看他家的传家宝——猿丸匾。猿丸匾背面还有一个人丸匾。折口看了一眼就认出人丸匾的内容出自一本叫做《万叶集》的诗歌集的。柿本同样提到了“解猿丸匾秘密者得神宝而治天下”。
2. 密码(猿丸匾)谜面
於曾久耶弥本乃
多祢馀不己万耳
千为利计衣势乎 奥山丹黄叶踏
奴阿毛黄(这个“黄”字外面有个方框)天喻津 别(这个别字左边的“力”一横没出头)鸣鹿之音聆
反女佐之须惠(这个惠字上半部分,一竖没出头+缺一提一点)那 时曾秋者金敷
和加流伎比伊止
闻(这个繁体“闻”字外面有个方框)吕波连良有牟
——这就是猿丸匾手抄本上的字,也就是宝藏的密码
在33页,男主把这些日本汉字(我本人不会输入日本汉字,而百度贴吧无法输入繁体字,因此上文显示的是简体字)的日文读法用假名标出来了。解谜的其中一个步骤需要用到读音,部分多音字的读音也要在解谜时进行调整。
80页之前,折口用藏头诗、藏尾诗的思路试图破解猿丸匾,发现走不通,他后来通过对人丸匾涉及的文书的考据,想到了别的破解思路,这里就不剧透了(其实我想剧透都剧透不了。破解步骤太多,涉及历史文献和推理过程太多,破解过程花样很复杂;没有对日本历史、文学、语言学、民俗学的渊博知识作为底子根本别去想)。
3. 中后期不可能犯罪谜面
在200页左右折口信夫破掉密码。
密码破解后故事发生转机。
柿本英作认为只要找他爷爷问清一些细节,就可以坐拥密码中的巨大宝藏了。他迫不及待和折口一起回老家。路上,他无意中告诉折口自己父亲两年前离奇的死亡:两年前庙会中,柿本父亲戴着面具,扮演祖先猿丸大夫,他爬到七层塔顶,把拴在塔上的绳子套在脖子上,抛掉火把再跳下塔;——于是,他就吊死了。塔的锁是从内侧锁上的,大家迅速砸开塔门,发现塔里并没有凶手藏匿,解下的尸体证实了死者确实柿本英作的父亲。
大家一直以为是自杀,但是柿本认为更像是谋杀。最容易想到的谋杀思路是——凶手先勒死死者,挂好他,再戴上面具冒充死者跳塔。但是塔很高,跳下去肯定摔死摔残,就算摔不死,看祭祀的村民也能发现。另一条,悬挂的杆子比较高,要把一个大男人绑到塔上挂起来,要花费很大力气和至少五分钟的时间,塔下围观村民能看到的。
于是,结论还是只能是自杀。
但是,更诡异的事情来了。柿本英作回到村子,参加了这一次祭祀活动,结果他在祭祀当天,被人用和他父亲一模一样的死法在众目睽睽下“上吊自尽”了。他带着猿丸的面具,爬到塔顶的杆子上,拴好绳子,再把绳子套在自己脖子上,把火把一丢,从塔顶往下一跳,消失在黑暗中。大家立刻冲上塔,把死者解下来,摘下面具,发现死者就是柿本英作。
这是连环不可能犯罪。
后面还有70页,内容是二次破解猿丸匾密码里面说的藏宝点的具体位置,以及猿丸大夫的历史秘密、真实身份等,此外破解了这两个案子。两个案子的动机很震撼,和前面200多页的密码破解考证线和两起谋杀案线,最终汇聚到了一起。
4. 最后的一点感慨
作为本格粉,我认为占星术比这本书好看多得多。不过,占星术输给这本书,也算是不枉了。这本书确实具备挑战占星术的强大综合实力。
这本书布局之复杂,考据之学术(关键考据依据的是全史料,这属于写学术著作的层次了)在通俗文学作品里属于极端的境界(缺点是不可能犯罪的解答偏简单了)。如果占星术是本格诡计方面极端化,那么此书就是布局精密和学术论证两个层次极端化。
《猿丸幻视行》读后感(四):G点难测的历史推理
获奖
纵观因斩获大奖而被国内读者所熟知的日系作品,《猿丸幻视行》绝对是最另类的一部,因为午夜文库正式将其译介之前,绝大部分人都像我一样,对它的了解仅限于“击(ying)败(ji)了(diao)岛田庄司的梦幻杰作《占星术杀人魔法》,斩获第26届江户川乱步奖”这条旧闻。记得当年岛田来华做活动,主持的开场白里就有一段:“同年得奖的作品《猿丸幻视行》和作者井泽元彦你们谁听说过?”
打从那天倒陷入了对此书的无限好奇,但唯一的交集可能就是后来从群众社早年出版的那册《无面之神》上看到了井泽大叔的肖像,呃,出土有年头的感觉。那书甚至算不上典型的推理小说,自动忽略。如今读罢《猿丸幻视行》,虽然查不到当年江户川乱步奖的评审阵容与评语究竟是什么,但总算有了猜测的资本。
《占星术杀人魔法》修改前本身的素质并不出色,完整度也决非现在的改定版可比,这点作者岛田也承认,更重要的是,其在三十余年后的今日看来的新意在当年评审眼中反倒是回归了早期猎奇风的守旧(感谢网上小伙伴提供的观点,很有道理)。而《猿丸幻视行》披着不和谐科幻外壳的极旧内核、古典到令人发指的趣味和独特的时代背景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日本当时的社会状况——经济高速增长多年后,社会积聚的问题即将爆发带来了类似的动荡情绪与回归渴望。并且此类题材出自集治学严谨与思维奔放于一体的历史、民俗学者之手,显得相当契合作者身份。
这些都是臆测,反正它得奖了,出名了,后来渐渐只剩下书名了。
理论
其实查找材料时发现张舟在《史海钩沉——浅谈历史推理小说》一文中曾经详细介绍过井泽元彦的“历史推理小说观”,让人相当兴奋。原来此君虽然未若岛田后来暴得大名,但却并非当年主持人所说般昙花一现,他与中津文彦、高桥克彦后来组成“彦之会”,于1997年合著出版了《历史推理讲座》一书,可以说有着推理圈人少见的理论联系创作的扎实作风。
井泽元彦的理论虽不像各种著名的推理创作条例般著名,但的确自成体系。他建立了一个坐标体系,纵柚表示时间,其中M(MODERN)指现代人,P(PAST)指古人;横轴表示作者本人是否相信小说中的结论,其中T(TRUTH)是事实,F(FICTION)是虚构。依此历史推理作品大致有以下几类:
1、MT:推理者为现代人,作者认同文中对历史之谜的解释;
2、MF:推理者为现代人,作者不认同文中对历史之谜的解释;
3、PT:推理者为古人,作者认同文中对历史之谜的解释;
4、PF:推理者为古人,文中与历史有关的谜团、案件是虚构的。
这个分类看上去并不具有什么代表性意义,但历史推理本已属小众,能够进行认真的分类探讨已属不易。《猿丸幻视行》显然应该归入PT,而西方历史推理史上最有名的《时间的女儿》估计会被归入MT。对其创作影响至深,并且二十年前就以《枯草之根》获得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的前辈陈舜臣的推理作品也许大多会归入PF,这类作品因摆脱了史料的束缚却利用了熟悉的人物和时代背景而阅读感极佳,但在井泽氏的归类中成了历史推理的“外围”。所以这一分类最大的意义也许就是突出了《猿丸幻视行》的特别性(实在看不出别的太大意义了)。
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着手创作的推理作家们应该都会有个“写出有厚重感作品”的梦想吧,历史推理也许是这个梦实现的捷径。
故事
《猿丸幻视行》所谓的“穿越”成分实在看不出太大的必要性,倒是与《时间的女儿》类似,提供了一个隔代的安乐椅侦探而已。作品的主角折口信夫确有其人,在日本民俗学史上似颇有名,但国内少见译介,其居然也创作过小说,井泽在书中赋予其侦探使命,不知算不算对前辈的另类致敬。与《时间的女儿》挑衅路人皆知史实的翻案法不同,《猿丸幻视行》走的是从史籍中索隐的路子,但那段历史实在晦暗隐匿,大多数人只能任其发挥。
书中加入了东条英机、南方熊楠这些同时代著名人物做点缀,但与主线基本无关,不知是否有过续写的计划。全书的诡计重心放在密码推理之上,但不通日文及文学史则很难从解谜中获得乐趣(其实《金甲虫》中的密码解说大多数人也只是看看而已吧)。布局利用了史实,但事实上对大多数对此道不通的读者来说,带来的只是一段故事里套另一段故事的玄虚感。而“幻视行”这种科幻跨界的程度,即使在80年的日本也算不上皮毛,充其量披上个伪穿越的外衣罢了。不过奇怪的是,这些糟糕之处汇集成书,形成了完整的解读,竟有了怪异的特质。可以想象,这种古怪风格实在难以持续,因此井泽元彦的创作重心后来也彻底转向。
联想
读罢全书有两个直接的联想。
最直接的是《红楼梦》。当然这部作品的布局设线比其浅陋得多,但求证过程倒颇似后来争议颇多的红学索隐一派,并且谜底部分的猿丸家史让人不得不想起曹家秘史及《红楼梦》中一直被视为解读密码之一的“隐线”——即在皇位争夺中“站错队”一节,二者极为相似,了解的人当可会心一笑。
另一个联想是埃柯《玫瑰的名字》。当年难以归类的冷门神作现在已成了长销不衰的流行小说。二者若按前述井泽氏历史推理的理论归类不同,但试图融合历史学、符号学、民俗学、犯罪学、密码学等等等等的炫学野心却极其相似,二者一东一西,竟出版于同年,很是有趣。至于后来二者待遇不同,也许与作者的名声、推荐的力度不同有关,但根本原因还在于《猿丸幻视行》的核心是逼仄的,不具备相当的兴趣与知识积累根本不知其论述的兴奋点何在,而《玫瑰的名字》是外向的,本身就建立了一个真伪混杂的知识库,聚拢了后来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各类标签,又脱离了历史考据带来的枯燥与阅读障碍。
结论
《猿丸幻视行》这种自戕式多重趣味削弱感不要说在我朝,即使在本国也注定渐渐丧失吸引力,使其变为小众流传的作品。而《占星术杀人魔法》所谓“新本格”的内核则通吃各时代处于同等阅读层次上的读者,当然命运不同。多年后,能看到这部“负名声”作品的中文版颇属不易,值得收藏,但现如今能够潜心玩味其内容者恐怕少之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