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寻金雕读后感精选
《西域寻金雕》是一本由赵序茅著作,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1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域寻金雕》精选点评:
●空中霸主沦为人们手中的玩物,悲哀!金雕就要拥抱蓝天,离开自由,不如死去。
●小金雕从出壳,到离巢,到独立生存,中间要经历种种磨难,不是所有的金雕都有机会翱翔蓝天!
●无聊。
●前面写的还可以,后面有凑字数的嫌疑,比较乱。排版不是很好。
●一只喜欢金雕,以前被金雕的种种传说误解,这才是金雕的科学解读。作者的一线资料,以自己亲身经历讲述金雕的成长过程。
●在中国绿色时报上看到这本书的推荐,获得第五届梁希科普奖一等奖,买来一读,确实不错,遗憾的是线索有点啰嗦,再精炼点就完美了。
● 小时候读过《老鹰涅槃重生》的故事,大概如下:“鹰是寿命最长的鸟类,可活70岁。但在它40岁时,喙和爪子会严重老化,羽毛也变得不利于飞翔。此时鹰必须做出生死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历涅槃。它首先用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用长出的新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扯掉;再用新长的趾甲将羽毛全部拔掉。5个月后鹰将迎接全新的30年。” 现在才知道这都是忽悠人的,真正的老鹰(金雕)的生活并不像神话那样。《西域寻金雕》才是真实的老鹰的故事。野外科研非常艰苦,因此作者也见到常人所见不到的风景。书中很多宝贵的美图,漂亮!
●这本书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关于金雕的著作,图片生动形象,内容详实,引人入胜,希望其他热爱野生动物的读者不要错过这本好书。
●《西域寻金雕》获得2015年第五届梁希科普奖一等奖,图文并茂,值得一读。
●亲身经历,真情实感,一种大自然的情怀!
《西域寻金雕》读后感(一):金雕无法重生!
小的时候看过一片精彩的励志文章,讲述鹰到30岁的时候要经过一次重生,它要飞到高高的天空,猛烈撞击岩石,将喙和爪子磨平,才能重新生存。当时感动的一塌糊涂。看来这本书才明白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传说。中国文学作品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让人觉得比真的还真。如果不是看到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我可能一直无法知晓真相。
《西域寻金雕》读后感(二):《西域寻金雕》
一直喜欢金雕,只是无缘相见。幸得此书,满足了自己的好奇的欲望。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过,细致的描写了从寻找雕巢,到金雕孵化,再到雏鸟离巢的完整经历。其中对于金雕大战草原的这段写的尤为精彩:
只见草原雕调整了一下身体,改变了飞行的方向,成功的避开了金雕的俯冲。一击不成,金雕想要发动第二次攻击,对一般对手,那是没问题的,别说第二次进攻,只要你有力气你可以发动第101次进攻,反正对手的防守方式只有一种—逃跑。可是对草原雕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它也会进攻,并且进攻的机会还是均等的。
就在我们期待着第二个回合的交锋,草原雕似乎已经无心恋战了。一来是在人家的地盘,理亏;二来万一孵卵的金雕出来助战,那情况可就危险了,想跑都跑不了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趁着金雕还在调整身体的这点时间,草原雕转身飞走了。金雕眼看草原雕离开,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本来也没啥深仇大恨,也就不追了。在高空盘旋几周后也消失了。
此外,以金雕为主线,展现了新疆丰富的动物世界,有旱獭、北山羊、刺猬。完整再现自然界动物的生存。图片精美,难得的好书。
《西域寻金雕》读后感(三):《西域寻金雕》
读完《西域寻金雕》,第一感觉是喜悦,也有压抑和担忧。喜悦的是在极度现代化的今天,难得有这样热爱大自然的年轻人,离开喧嚣的大都市,在荒无人烟的狂野上,安心研究金雕的生态学。压抑的是,那些利欲熏心的盗猎者和珍禽贸易者,还有本是金雕保护神的一些管理者的渎职。担忧的是大众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知识的缺乏,对大自然生灵的漠视,大众的娱乐文化,还有延续下来的民族文化习俗,更有人类活动导致的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变化。这些因素无疑对金雕,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在书中,作者描述了他们从发现雕巢,到金雕夫妻的婚配、孵卵、育雏的各个时期,到每次对幼雕的体重、体长、蜡膜、尾长、翅长、趾长、附趾、飞羽和嘴裂等等的详细测量,一直到看到长大成年的金雕飞向蓝天。本书除了对金雕这个物种的描述外,作者还通过亲身经历、观察和思考,向我们描述了考察过程中与其他动物种类的邂逅,展示了新疆的生物多样性,有蒙古野驴、马鹿、棕熊、野猪和狼等其哺乳动物,有红隼、椋鸟等数种鸟类,有岩蜥、蝮蛇和被称为“活化石”的新疆北鲵,也有荨麻蝴蝶、金凤蝶等美丽的蝴蝶种类,还有天山雪莲等植物和各种野生的菌类。透过丰富多彩的生物种类的描述,我们面前呈现出一幅和谐、美丽、温馨的大自然画卷,这里面有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有和谐共存的依存关系,这些生态关系构成了生气勃勃的生态系统,及其系统内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作者将动物行为学知识,生态学知识和动物保护理念,都贯穿融进了每个故事的叙述中。
《西域寻金雕》读后感(四):鹰中王者
鹰中王者
小暴萍
赵序茅这本《西域寻金雕》其实是一本少儿动物科普图书。说句公道话,好和不好应该由孩子们来评判!
这本书讲述了硕士期间跟随导师、师兄和志愿者去寻找雕巢、等待孵卵、观察小雕,到亚成体最终翱翔蓝天的故事,既是动物科普,又是科考记录,既有趣味故事,又有精彩美图。作者以寻觅金雕为主线,介绍了金雕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及其在当前时代的生存状态。在寻觅金雕途中遇到许多有趣的生命,从惊叫的雏鸟到翱翔的金雕,从起飞的红隼到盘旋的秃鹫,从归巢的黄喉蜂虎到单脚站立的家八哥,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向人展示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
寻觅金雕的过程最让人煎熬的恐怕不是漫长的搜寻和等待,而是这种搜寻和等待最终无疾而终。书中讲到马鸣老师在过河时,急着用望远镜锁定空中的大鸟,丝毫没意识到手中的裤子被河水带走。可是,那只大鸟并不是他们所要寻找的金雕,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研究人员在野外科考的困难非常人所能想象。他们徒步山路、攀爬悬崖、山中过夜、餐风宿雨。不过,作者却用积极和幽默的语气来叙述,让读者陶醉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中。
书中展示了觅雕团队的风采。马鸣老师是认真严谨、忘我工作的领导者,从把觅雕无果的原因归结为主观工作态度问题显示出他的严肃认真,从急切望雕竟让河水带走了裤子可以看出他的忘我投入,从质问贩盗人员可以感受到他的坚决态度。但是,从书中的图片又可以看到他在途中问路、在野外就餐等情况下一派随和的样子。西锐大哥是个有勇有识的帅小哥,他不仅拍出许多精彩的动物图片,还能讲述许多关于卡拉麦里的故事。YY是个个性活泼、喜爱动物,容易欢呼雀跃地重复呼喊“幼鸟还在,幼鸟还在”“雕没了,雕没了”的女孩子。这些人物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仿佛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老师、朋友。
西域野外蓝色苍穹下的精彩的动物世界,因为有了这些执着可爱的工作者,才有了这些精美的图片,听到这些感人的故事。作者用心记录行程,耐心整理图片,细心查证资料,我们才对真实的金雕研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读到马鸣老师因为忘神使得裤子被水带走时,不免要失声一笑;当读到丁鹏爬向雕巢,天空忽现大雕时,忽感一阵紧张;当读到金雕斗草原雕、赶乌鸦群时,心中暗暗较好;当读到幼鸟被盗、雕巢遇难时,大叫一声惋惜。金雕亲鸟在发现人迹时不肯回巢、幼鸟在亲鸟的哺育和诱导下尝试飞行,以及雌雄分工、持续筑巢、择巢而居的故事深入人心,娓娓道出金雕这个王者所不为人知的风采。
书中精彩之处很多,但是最可贵的是那一声呼喊。作者是一个有自己声音的年青人,他不仅仅止步于听到了内心的呼唤,还更进一步地替人类呐喊出关注自然的声音。这一点在思想匮乏的年代中,显得特别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