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夏威夷·马来海海战》影评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夏威夷·马来海海战》影评100字

2020-11-10 23:48: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夏威夷·马来海海战》影评100字

  《夏威夷·马来海海战》是一部由山本嘉次郎执导,伊东薫 / 英百合子 / 原节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夏威夷·马来海海战》精选点评:

  ●特攝經典,用寒天拍出波光粼粼的海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R7tkGYk_g&list=PLj_FNK4E4eBptWLB51ovcYO7T93sk8KDl

  ●标准的战时电影,里面很多镜头是现在纪录片的素材,不过影片本身摄制于1942年,这没毛病。模型摄制效果其实不差。

  ●1942年,特摄片之神。军国主义的遗留物,可特摄的工匠精神,却又令人激赏。

  ●全方位的国策电影,但编剧很聪明,让观众跟随一位血气方刚的励志青年一览偷袭珍珠港从准备到实施的全过程,而有趣的是这位主角先不说存在感极低,在中途还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当然如果没有这样的设置影片就完全变成纪录片了。至于特摄之神圆谷英二的特技拍摄在当时确实逼真,是本片唯一的看点。

  ●政治宣傳不算多,節奏明快不沉悶,特效難以想像是1942年產物。比想像中好看得多!

  ●佩服「特攝」技術水平;一些分鏡設計也頗有想法

  ●特摄鼻祖

  ●帝国战争宣传献礼片,剧情太闷了。一半展示帝国战力素养,一半再现战争成果。特摄实景也算是无缝衔接,很强。原节子好嫩。

  ●观摩“特摄片”。抛开剧情(几乎把偷袭珍珠港美化成神话),有些拍摄手法可圈可点。

  《夏威夷·马来海海战》影评(一):日本战争时期的国策片

  山本拍摄了很多以宣传日本战争为目标的国策电影,日本的国策电影的特点是主角大多是普通人,影片完全无意塑造战争英雄,普通人身份可以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同感。影片大都高度颂扬“勇气”,而这种勇气并非指向打赢战争获得胜利,而是不惧怕死于战斗。影片主人公从不会认为保住性命是最重要的,而不顾一切去赴死的精神更伟大。

  鼓吹“牺牲精神”比号召“赢得胜利”更为重要,通过影片,“牺牲”成为国家给民众指定的行为模式。而对比欧美国家的影片,可能找不出一部大肆鼓励自己的国民为了某种国家规定的义务,甚至是国家亲自导致的灾难而作出牺牲的影片。

  原因是什么呢?是日本这样的国家不够强大,只能拿国民的生命当子弹吗?这也许是当时的日本国力的实情,经济资源的匮乏,想尽办法逃避责任的职能部门,悍然发动无法赢取的战争,除了鼓励民众赴死,国家确实拿不出其它资源战胜美国。但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漠视民众的生命和权利一直是集体主义国家信奉和固守的行为准则,随着这样的准则不断得到推广和强化,民众也完全接受了这种理念:为了国家,人们的生命不值一提。假如牺牲降临在自己身上,有些人出于本能会有些胆怯,但对于他人的生命,不容置疑,必须奉献!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是东西方文明的最大不同。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保卫自己国家利益的时候也在争取保护每一位公民的生命。而像近代日本这样的集体主义国家更加习惯的似乎从来都是如何通过献祭自己的人民来战胜外部的敌人。

  《夏威夷·马来海海战》影评(二):《夏威夷大海战》:出色的实战表现源于长期艰苦的系统训练

  《夏威夷大海战》:出色的实战表现源于长期艰苦的系统训练

  笑独行解题

  影片笑独行解题

  《夏威夷大海战》(Hawai Mare oki Kaisen, or Battle of Pearl Harbor and the Malay Coast, or Die Schlacht von Hawaii und in der Malaien-See, or The War at Sea from Hawaii to Malay,夏威夷•马来湾海战、夏威夷•马来海海战,日本,1942)

  战时拍摄、代表日本军国主义立场的早期二战经典。日本导演山本嘉次郎代表作。1936年至1941年,第一批投入太平洋战争的日本海军航空兵在关东土浦受训的经历以及他们在珍珠港突击和马来亚海战中的表现。影片依托一名海军航空兵的成长和成熟经历,演绎海军航空队将男孩子变成男人和军人的全过程。出色的实战表现源于长期艰苦的系统训练,张扬“就是死也要坚持的关东精神”。神形并重、灵肉合一的日本海军军训理念。精工制作,气势宏大,精彩壮观、出色逼真。片尾表现联合舰队船坚炮利、天下无敌的画面配以《军舰行进曲》的明快节奏和流畅旋律也颇具鼓动性。只是影片前三分之二以军训为主,略嫌沉闷和考验耐心。伊东薫、英百合子、原节子、加藤照子、藤田进、大河内传次郎、黒川弥太郎等主演。

  【笑独行按:史载马来亚海战发生于1941年12月10日,结果为日本海军航空队以损失战机3架、阵亡21人的轻微代价取得击沉英国海军远东舰队主力战舰两艘、歼敌840人的战果,远东舰队上将司令官汤姆•菲利普斯爵士(Sir Tom Phillips,1888-1941)引咎自沉。该影片借飞行预科大尉教官之口说,“只要不把英美打败,中国战场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取得胜利……”该影片系日本海军省为纪念珍珠港突击和马来亚海战的胜利而拍摄的“国策电影”,并在偷袭珍珠港一周年之日正式上映,号称日本第一部特摄电影,据说当年美国人看到影片中偷袭珍珠港的情节后还以为是实时实地拍摄的纪录片。在下所见为只有两条中文字幕的D9影碟,片长为117分钟。IMDb该影片未见片长记录,评分为6.8分。】

  影片DVD影碟封面

  http://sc3h.photo.hexun.com/65794829_d.html

  《夏威夷·马来海海战》影评(三):特摄片杰作

  这是日本战时最有名的一部国策电影,也是佐藤忠男所谓的“战意昂扬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影片是为了纪念1941年的偷袭珍珠港以及马来海海域的胜利而制作的,由海军省直接下命令,东宝公司负责拍摄,并在此年12月8日,即偷袭珍珠港事件一周年时公映。

  这应该是世上第一部以偷袭珍珠港为题材的影片了,不过它与之后一系列同样题材的影片不同,其着眼点并不在战役本身上。尽管影片有军部直接支持,战争场面气势恢宏,是一大看点,但它整个故事的核心其实是要表现一个天真少年到成熟军人的成长过程,通篇都在尽力表现所谓的“大和精神”、“海军精神”。

  尽管影片以“海战”为片名,但其故事的大部分都用来细致描写了一个海军飞行员预科练习生的生活了。通过严酷的训练,他身心都得到了绝对的锻炼,被注入了日本的海军精神,最终成长为了一名坚毅、成熟、勇敢的日军的合格飞行员。在偷袭珍珠港和马来海海域战役中,这群英勇的飞行员驰骋天空,英勇作战,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使日军取得了太平洋的制海权。影片的故事被美化得近乎神话,少年飞行员的飒爽英姿也让人动心不已。这对于战时处于疯狂状态的日本民众来说绝对是极具蛊惑力的,再加上史无前例的战争大场面,其震慑力可想而知。据说当时此片在日本上映,放到美国军舰被一艘艘击沉时,电影院内欢呼声震天。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上映时,日军早已在中途岛一战败北,战局也开始急转直下,在此时上映,确实很有讽刺意味。

  影片的导演是山本嘉次郎,他是黑泽明的老师。说来惭愧,尽管他的声名如雷贯耳,不过在这部影片之前,我从没看过他的其他作品。他在战时是非常活跃的人物,为当局拍摄了不少战争宣传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号称“空战三部曲”的《夏威夷·马来海海战》、《加藤隼战斗队》和《雷击队出动》。尽管这是部彻头彻尾的礼赞式宣传片,但撇开一些低级的政治宣传要素,从影片本身来看,能够驾驭这样一部作品,作为导演的山本确实是相当不错的。

  我对这片子的一号主演伊东薰不是很熟,不过另外两个,藤田进和原节子倒是很熟悉。原节子就不用多说了,她的运气真的是好到了极点,在日德合拍的宣传片《新土》中出道,之后在战时出演了无数国策电影,成为了银幕上当之无愧的女王,甚至曾访问柏林,与戈培尔会过面。然而就是这样的她,在战后居然一点未受谴责,并且在1946年黑泽明的片子《我对青春无悔》中一改形象,以一个反战人士妻子的形象再次博得日本民众的人气,之后的一系列片子令她的事业再上高峰,居然成了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女”,反过来对照我们这边的李香兰,战争结束后差点被杀头,要不是被证明是日本人早就玩儿完了。我很诧异日本人居然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一个人在银幕上角色如此大的反差,佩服佩服!普通的反差我们当然可以认为是演员演技好,可以塑造各种类型,不过这个就复杂了点吧?至于藤田进,他的脸太适合演这种坚毅的日本帝国军人了,因此在战时的一系列国策片中也经常能见到他的脸,以至于佐藤忠男曾表示对他在《我对青春无悔》中出演的反战人士形象很有抵抗感。可是他同时却仍为片中的原节子著迷,可见这老家伙当年也是原的死忠哇!

  影片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地方就是它的拍摄手法。它之所以能在日本影史上有那么高的地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是日本史上最早的几部特摄片之一,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提到特摄,最大的功绩自然就是圆谷英二,这位“奥特曼之父”了。他同样被日本人尊称为“特摄之神”。影片中采用了圆谷最擅长的模型摄影,并在其间穿插了部分实际海战的影响,获得了相当好的效果。由于影像过于真实,据说在战后,驻日盟军司令部看过以后怀疑其攻击画面全部是实战的记录画面,还曾勒令东宝方面交出胶片,由此可见圆谷英二有多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