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虽然我穿耐克用IPAD,但我是贫困生啊!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虽然我穿耐克用IPAD,但我是贫困生啊!

2020-11-11 18:00:35 作者:桃子 来源:野生桃er 阅读:载入中…

虽然我穿耐克用IPAD,但我是贫困生啊!

  一个问题,

  大家现在脚上穿的都是什么鞋,值多少钱

  穿鞋,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除了买鞋子的时候我们会关注到价格,日常的大多数时间,着急忙慌换鞋出门的时候,我们压根儿不会注意到自己脚底下踩的鞋子值多少钱。

  上周末,桃子打开豆瓣发现大家都在讨论贫困生”“助学金以及“200元的耐克鞋”

  话题度之高丝毫不亚于这周血洗各大社交软件的话题女王蒙淇淇。

  关于耐克鞋子这件事,起因是一个享受国家助学金的贫困生,双十一花了两三百块钱买了一双折扣的NIKE鞋,

  结果被他的同学举报到了学校,这位贫困生的助学申请因此被驳回了。

  桃子发现这个话题的时候,原帖已经找不到了,剩下的都是大家在讨论。

  声音无非就两种,支持和反对。

  支持的人觉得,助学金既然发到了自己手里,那怎么支配是自己的自由,

  况且比起现在随便一双AJ动辄几千甚至上万,二百来块钱一双运动鞋,也不算贵,

  

  没必要这么上纲上线。

  但也有一些人觉得,自己现在已经工作了,月入7k还舍不得买一双耐克阿迪,

  一个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还是贫困生,花二百多给自己买鞋子,就是高消费,说明他根本就不缺钱,

  助学金应该发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

  后来又有网友补充,这位贫困生买耐克的钱,是自己打工兼职赚来的,他的助学金申请就是刚通过,助学金还没发下来。

  但是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大家对于这件事情的热情。无非就是多了一个新的讨论点。

  话题变成了,“领助学金的贫困生用自己打工的钱买耐克是不是合适”。

  桃子一时半会儿还说不出个对错,当然也想有一个客观的答案,来告诉我这究竟是不是合适。

  印象中前几年好像有过类似的事情,于是桃子上网百度了一下关键词“贫困生”“耐克”。

  最早也是传播最广的一篇文章,写在2016年,标题是《妈妈给我买了一双耐克的球鞋,学校就取消了我的贫困生助学金》

  跟今天的情况如出一辙。

  文章从第三视角,写了自己的贫困生同学,平时领助学金,节衣缩食,过生日收到了妈妈寄过来的快递,打开一看是一双耐克篮球鞋。

  这是他妈妈省吃俭用好几个月,花了五百块钱买下来的打四折鞋子,作为他的生日礼物,

  他这个同学开心地穿着这双鞋去打篮球,结果被人举报,取消了助学金。

  桃子看完这两件事,心里五味杂陈。

  我们认知里的“助学金”,是要发给那些生活贫困,真正有需要的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

  最基本的申请条件就是“家庭经济困难”

  可是,什么才叫“贫困”?

  如果要问大家,去山区做公益的博主,镜头记录下那些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人算是“贫穷”吗?

  想必异口同声都会给回答“是的”。

  可我们在生活中,在大学里,几乎看不到这样的“贫穷”。

  大家之所以能针对这个话题讨论这么激烈,矛盾的根本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定义。

  贫困的定义是没有止境的。

  有人觉得贫困生去商场吃饭是奢侈,有人觉得贫困生在才餐厅吃肉是奢侈,怎么样的贫困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呢?

  如果用所有人的定义来要求贫困生,那就意味着它所有的生活都要被其他人定义。

  如果真的开始这种“贫困定义”,最后的结果就是贫困生都不敢申请助学金,反而帮助不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这实际上是个悖论。

  套用消费主义最喜欢用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

  听起来是没错的。

  就像桃子这个月虽然还没有发工资,就已经提前买了好多东西犒劳自己这辛辛苦苦的一个月,

  从某种角度来说,不管是不是贫困生,大家都可以偶尔给自己一些物质上的奖励,

  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

  就像这位网友说自己室友过生日斥巨资买一套卡姿兰奖励自己。

  这种行为有错吗?

  拿了助学金,就必须要就着咸菜啃馒头,穿一二十块钱的衣服,然后低人一等?

  单就这件事情来说,这位拿助学金的学生确实有点儿无辜。

  就像我们总在说不能要求“完美受害人”,为什么要让贫困生变得完美呢?

  可是换个角度来说,

  如果一个人真的贫困,那他要满足的一定是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不是心理需求。

  生活需求,一双几十块钱的鞋子就能满足,犯不着花二百块。

  要知道,人民币最大的面值是一百,一双鞋子两百,不管消费主义再怎么盛行,它也称不上便宜。

  助学金是帮学生吃饱饭,读好书,能够生活下去的,而不是要让大家拿这钱来提高生活质量的。

  但有意思的事,真正贫困的学生或许会因为自尊,只申请助学贷款,那些挤破头竞争助学金的,贫困里掺了多少水,上过大学的大家都感受过。

  有时候一个政策出台之初,我们大家都会觉得它是好的,可最终往往因为某些人,把它给破坏掉。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丧失信心,一竿子打死所有人。

  成千上万人里,总有一个是真正需要救助的。

  end

  部分素材来源于豆瓣鹅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你可能还喜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