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无想寺水库,两名女子跌落水中,双双溺亡。
起初,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一起意外落水事件。
直到警方调查监控视频,这场“意外”的真相才被揭露:
10 月 21 日,史某由于心情不好,一再邀约刘某陪同去无想山森林公园散心。
俩人行至水库边,黑衣服的刘某发现自己的鞋带开了,便蹲下去系鞋带。
就在这时,原本站在一边的史某,突然绕到她身后,用尽全力将她推进水里,
毫无防备的刘某,就这样被猛地推入水库中。
两人同时落水后,惊恐的刘某奋力在水中挣扎,
而史某却发了狠地将刘某推进更远的深水区,
并且死死地摁压住刘某的头部,欲将她沉入水底。
几分钟后,两人双双溺亡。
在警方的通报里,有一句话格外扎眼:
刘某与史某曾经是同事关系,两人关系十分要好。
这则监控视频被曝光后,有网友在底下评论:一人不进庙,两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
如何理解这句话?
简单来说就是:不要盲目高估自己与任何人的关系。
就像刘某,刚联系上老友时,满怀期待,自以为史某还是曾经那个贴心知己。
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我以为”。
细细品来,刘某的结局正是应了网友的那句评论。
她,高估了与朋友的关系。
在后台看到一位读者的留言:
最近,家中哥哥被查出患了白血病,做手术需要一大笔费用。
家里凑来凑去,始终没凑够手术费。迫不得已,他只好向亲朋好友们借钱。
多方考虑后,他决定找经济实力较强的堂姐帮忙。
一是觉得她赚钱能力强,手上应该也会比较宽裕。
二是想着自家有难,身为亲戚的她肯定会出手相助。
可是,当开口和堂姐借钱时,她说最近刚刚投资了几个项目,手头上没有现金。
最后他实在没办法,准备转让爸妈辛苦多年经营起来的店面。
来源:《心灵捕手》
不曾想,戏剧性的一幕就出现了。
这位堂姐干脆利落地,用现金,接手了他家的店面。
不仅如此,她还到处跟亲戚说,其实店面根本不值那么多钱,
但考虑到自家亲戚治病需要用钱,所以就当是“做慈善”了。
事后,他再也没有和这位堂姐来往了。
说到最后,他有些伤感地问:亲戚关系是不是都这么脆弱?为什么?
很多时候,因为一层血缘联系,
我们不自觉地就会对亲戚关系抱有过高的期待,
似乎因为这层关系,对方就理应力所能及地帮衬自己。
可实际上,在亲情这件外衣的包裹下,也很有可能怀揣着一颗利益的心。
而他,也正是高估了与堂姐的亲戚关系,
才让自己陷入失望难过的消极情绪之中。
电影《无问西东》里面有个可怜的女人,叫刘淑芬。
刘淑芬和她的恋人许伯常曾经非常恩爱,甚至义无反顾承担起供养恋人上大学的重担。
许伯常也对刘淑芬承诺,会娶她并且对她好一辈子。
可是等许伯常大学毕业后,却要悔婚。
刘淑芬拿着刀去许伯常的单位以死相逼,许伯常不得不娶了她。
婚后,两人虽然共处一屋,却相互折磨。
许伯常对刘淑芬使用的是冷暴力。
他从不碰刘淑芬,也不碰刘淑芬使用过的碗筷、水杯等物件,最后甚至提出离婚。
刘淑芬坚决不答应,说:“你说过要和我过一辈子的。”
许伯常说:“感情难道就不能变吗?为什么别的东西都能变,感情就不能变?”
最后,刘淑芬投井自杀了。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说过一句话:“爱情,是对对方的高估。”
在一段恋爱关系中,我们很容易对伴侣期待过高,
总以为一承诺就可以海誓山盟,一牵手就可以白头相守。
可实际上,爱情是善变的,
爱的时候刻骨铭心,不爱的时候冷漠决绝。
这不像买保险,可以打包票。
所以,那些高估爱情的人,往往都会跌得很惨。
我们为什么会在一段关系中高估自己?
一位国外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随机找了几位学生,将他们带出教室,并让他们穿上印有名人的 T 恤,分别进入教室。
而这些学生,知道自己会迟到,也知道其他学生会抬头看向门这边,注意到进来的是谁,并注意到他们迟到这件事。
实验过后,研究者询问这些被选中的学生:你认为有多少学生会清晰地记得这个小插曲?
这些被选中的学生,认为至少有 50% 的其他学生能回忆起这个事件以及他们当时穿着的 T 恤,
因为他们确信教室里的大多数学生都注意到了自己。
来源:《心灵捕手》
然而,研究者通过询问最终发现,实际上房间中只有 10% 的学生,能回忆起这个事件和选中学生穿着的 T 恤。
这个答案,和那些被选中的学生自认为的数量相比足足少了 5 倍。
这个实验后来总结出一个理论,叫:“聚光灯效应”。
它指的是人们总会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中心,认为别人会对自己倍加关注。
以至于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会不自觉对他人抱有过高的期待:
期待朋友,能随时关注自己的喜怒哀乐,
期待亲戚,能在我们困难时,扶我们一把,
期待恋人,能在爱情里对自己始终如一,
但现实往往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来源:《心灵捕手》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人会满足你的一切期待。
如同英国思想家罗素说的:
“在和别人、即使是与自己最亲近的人的一切交往中,也应该认识到他们是从自己的角度看待生活的,
触及的是他们的自我,而不是从你的角度、从触及你的自我来看待生活。
不应该期望任何人为了另一个人的生活而改变他的生活。”
无论在何种关系里,都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也不要对别人抱有太高的期待。
人与人交往,最好的心态就是:做好自己,不盲目高估与他人的关系。
大多时候,让我们难过的不是结果本身,而是期待落空的失望。
我们以为最好的朋友,拒绝了顺手可以帮的小忙;
我们以为最爱自己的恋人,走到一半却产生了疲惫;
我们以为最亲近的亲戚,在最困难的时候却不愿扶我们一把;
但这世上本就没有理所当然的照顾,也没有理所当然的奉献。
好比电视剧《平凡的荣耀》中,赵又廷饰演的吴恪之的一段遭遇就让人唏嘘不已。
有一次,他替领导分担了一个非常难搞的客户。
原本只是想帮忙,但一查客户资料,发现客户公司的创始人居然是自己的中学同学焦圈。
吴恪之自认为中学时期两人关系特别铁,信心倍增,当场就向领导保证分分钟就能签约。
但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焦圈先是躲在办公室玩游戏,让吴恪之苦等两个多小时。
后来,又故意当众贬低吴恪之,让他难堪。
更令人气愤的是,焦圈一开始就没打算和吴恪之签约,只是趁此机会羞辱他。
说到底,还是因为吴恪之太高估了自己和焦圈的友情。
且不说焦圈对吴恪之以前如何,就拿他现在的身份而言,他也没有义务一定要和吴恪之合作。
更何况焦圈内心一直就没把吴恪之当成真正的兄弟。
生活中很多人也是如此,总是把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关系看得很好,
习惯性为一段关系预设过高的期待,一旦结果不如预期所想,就开始陷入无休止的较劲。
然而现实总会以残酷的方式告诉你:
有些失望,在所难免,有些关系,不可高估。
胡因梦在《生命的不可思议》里感慨道:
要想维系一份情感,期望愈少愈好,若是没有任何期待,便能无条件地爱,
但是,我必须承认我年轻时对人性的期望恐怕是太高了。
我们与人交往,往往会不自觉产生这个想法:
我对他这么好,他也应该对我一样好;我帮过他,他肯定也会帮我。
可感情不是等价交换的商品,你永远无法评估你在对方心中的地位。
也许你把他当生死之交,他却只把你当普通朋友;你把他当成一生挚爱,他却只把你当调情对象……
来源:《心灵捕手》
对关系亲密的人抱有期待本是人之常情,但过高的期待,就会伤人伤己。
人这一生,所谓成长,就是从降低对他人的期待值开始:
降低对亲戚的期待,
降低对恋人的期待,
降低对朋友的期待,
人心本就是复杂不可轻视的,所以也没必要奢望每一份期待都能得到回应。
相反,把心态放平,把期待降低,
你会发现:失望减少了,幸福感增强了,
一段高质量的关系也出现了。
如同长篇小说《无声告白》中的一句话: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共勉。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把期待值降低
幸福感会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