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十年读后感锦集
《结婚十年》是一本由苏青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结婚十年》精选点评:
●如今终于体会出苏青被丈夫一耳光打上文坛的苦楚,却无奈没有苏青的本事。
●谋篇很现代化,遣词亦佳。《结婚十年》窥见民国时期小富人家的婚姻生活,社会风俗。社会确是进步了,妇女地位提高了。更喜欢后半部《续结婚十年》讲离婚后卖文艰辛赚生活以及对女性归宿的思考。看得教人难过,做女人不易,几十年过去,出路依然狭窄。才女苏青都要卖文赚生活……瑟瑟发抖,有什么理由工作不求上进,不好好珍惜现在的写作机会……反思……(感激遇到这本书,可列入当代女性婚育前必看书目……)
●离婚了就仿佛又活了一次,前尘种种的不能再想了,否则也只是徒增烦恼。
●张爱玲:低估了苏青的文章的价值,就是低估了现在的文化水准。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旧式包办婚姻,摊上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公,夫妻不同心,虽然结婚十年、生了四个孩子,最终还是离婚了……在那个民国年代算很女性主义的作品了
●毫无时代感。应该说,书中女主人公的追求并不是标签式的女性主义追求,而是身为现代人的普世追求。平等,独立,自主,知识…
●是我太天真了么
●苏青不愧是张爱玲的朋友。
●这书已经问世70年了,让人感慨的是70年后,中国女性的生活境遇特别是已婚或失婚妇女的境遇其实同70年前没有太多的改变。窃以为本书的后半部分即《续结婚十年》才真正的出彩,失婚妇女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如何在上海沦陷区活下去,苏青真真是个有勇气的女作家,文字平实又犀利,对于各色有权、胆怯、勇莽、无赖男人的刻画简直入木三分,还有对复杂人情世故的描写,以及主人公为了生存依仗各种男人内心的挣扎和自私,都坦诚地揭露得一览无余,读来让人觉得心惊肉跳,但是对她的境遇又颇多几分同情。到了最后,千帆阅尽,所以男人都离她远去,还是母爱的力量支撑了她,带着两个孩子相依为命,走向新生活,结尾一句“人生是如此……如此有意味呀!”让人忍不住一声叹息。ps。江苏文艺的这个版本印装有问题,前半部的十六十七之间有缺漏和重复,不要买
●金先生的10万块还是挺诡异的
《结婚十年》读后感(一):民国女子的小心思
喜欢读民国女子的故事,喜欢她们的文字,也许是乱世赋予她们的才情。苏青的结婚十年,平实却总能在细节处打动我,两颗樱桃、母亲的戒指、因病菌相隔的母子…… 但续结婚十年就没有那么精彩了,兴许是年龄变了,心态也变了吧。
《结婚十年》读后感(二):结婚十年(不包括续)
也许有的观念因为时代的原因与现在的不同,作为婚姻的借鉴有的地方欠妥,但这本书反映了当时的情况,还有很多人情事理也是可以参考的。本来觉得世界上最幸福最浪漫的事情就是毕业结婚,其实自进赌场倒是真的。苏青与张爱玲齐名,张爱玲在散文里也写过她,自认为苏青的这篇小说比张爱玲的很多小说都好。
《结婚十年》读后感(三):男男女女
阅读苏青是因为张爱玲,就像阅读胡兰成也是因为张爱玲而开始的。张爱玲说各人求得就近的平安。
阅读苏青就像是阅读简·奥斯汀,仿佛透过书本可以看到两个女人狡黠的微笑。对那个时代女人的生活好奇。透过书本听她们默默低语,仿佛与她们对话谈心了。才发现,生产力进步了,但我们每天的生活还是一样。
《结婚十年》读后感(四):男男女女
苏青是因为张爱玲了解的,就像是胡兰成也是因张爱玲而去阅读的。苏青和张爱玲在文章上都是有才华的人,但在生活上就不是那么聪明了。貌似两人都是孤独终老的。
张爱玲有句话很有名:“将来的平安,来到的时候已经不是我们的了,我们只能各人就近求得自己的平安。”两位才女可以在文史留名,却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求得幸福。
对苏青感兴趣就像是对简·奥斯汀感兴趣一样,对那个时代的女人生活好奇。苏青的文章围绕着婚姻公婆儿女丈夫情人,貌似和现在的女性生活没有多大变化。看来社会生产力的变化并没有带给人类生活本质上的改变。
并非有什么睿智的言谈,但是平平淡淡,默默低语,仿佛与那个时代的女人聊天谈心一样,求得片刻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