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日落碗窑》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日落碗窑》读后感精选

2020-11-14 01:15: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日落碗窑》读后感精选

  《日落碗窑》是一本由迟子建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落碗窑》精选点评:

  ●短篇也可以把感情描绘的这么到位 细腻温情 倍感温暖

  ●先生先生、一如既往的喜欢你的文章

  ●迟子建的所有小说,都值得严重推荐。

  ●很喜欢啊,不记得故事了但记得感觉

  ●迟子建独有的的温暖文字,即使有着一些些外国的风格(名字上语言上),但这也是靠近苏联(俄罗斯)的特色,并不违和。逝川是真的经典,逝者如斯夫,这是一种过去的乡间的温暖,毫无猜忌,原始自然,现在在城市混凝土里,想要体验,恐怕是难了。虽然没有经历过,但很喜欢这种纯朴的感情,有时候会考虑一个问题,是不是文明越发展越好,在往前走的时候,是不是丢了什么东西,我们的灵魂跟上我们发展的节奏了吗?

  ●每个故事都那么令人回味,最忘不了的是《原野上的羊群》最后趴在车后看牌照的场景,父亲知道孩子去所处之地却无法提出见一面的请求是该有多无助,姐姐因为弟弟的离开而生出重病最终死去也令我同情不已。而《日落碗窑》最后那个如夕阳般金红色的碗也使我久久不能忘记。《逆行精灵》的老哑巴或许真的坚持不下去了。

  ●朴实无华的感觉。

  ●看到这个名字就会想起红红的土,红红的烧碗

  ●一直都是我最爱的女作家

  ●美

  《日落碗窑》读后感(一):听下雨的歌 读雪下的诗

  (一)

  第一次看迟子建的文章 书封里并没有她的介绍

  先入为主的以为她是个先生 便在微博上说她 迟子建先生

  后经博友更正 可是 还是喜欢叫她先生、先生、先生~

  明明你写的很多都是世俗风情的散文小说,可是总带着旧时的感觉。

  (二)

  最喜欢看你写吃的了。

  “粥熟了,拌拌糖,再喝碗米汤。”

  浮溜浮溜的一碗,黏稠稠的,啜一口,甘甜甘甜,像软软的胶皮糖。

  “我知道你要来,昨晚就烀了猪头肉。今早起来把肉汤烧开了锅。用那老汤给你煮了干豆腐卷和花生米。”

  写得人半夜涎水直流的,真是的~先生。

  先生呀,要是可以去北方玩,真希望由你来带路。在大雪里走着,鼻子冻得红红的,跟你看看寒星,喝喝酒,聊聊天,多好。

  不仅是喜欢你写的吃,还喜欢你笔下的人情。

  都是小人物,随便拽一个出来,在现实生活里根本不起眼,就是这些小小的人物,被你写出来,编织出或温暖或荒诞或悲伤,但总带着希望的故事。

  无论是失去魔法师丈夫的妻子,还是一直等不到情人接她的小梳妆,想用砖窑烧出碗的爷爷还是心灵手巧的瘸妻子,甚至是威武的冰溜儿……都被你写得那么活,世俗的挣扎欲望,世俗的七窍玲珑,在你笔下如此平凡。却又像水中涟漪一般在心中荡起一圈又一圈的水纹。

  看你的小说时,最想有壶烫好的酒,有烙好的油饼。看到兴处便喝一口,咬一口。擦擦嘴边肥油,继续读。窗外若有厚厚的大雪,那当然更好。哈哈哈。

  (三)

  我抄《酒鬼的鱼鹰》抄得好长好长呀。

  因为喜欢里面的酒馆,大红的幌子,在兴林大街上随风飘扬,招徕过过往往的人。

  经营酒馆的女主人是寒波,做得一手下酒的好菜,性情爽朗处事大方,丈夫死了看得开,婆婆刁难不软弱可欺,有自己一套。

  最难得的是,还带着女人的娇憨,温柔。不知叫多少人摇荡心旌呀。我真喜欢她。

  寒波说“下雨天是个喝酒的天气。”

  而我现在只能听着下雨的歌,不过雨季也快来了呀。

  《日落碗窑》读后感(二):爱是世间万物,直至今头。

  黑龙江沿岸许是还有数不清的、地图上找不见的小村落。那一片冻土之上,是令人神往的生活。 置身长久的寒冷,度过漫长的冬日。无数的村落,万千的日子奔涌而过。 这些日子,太多年依旧一如从前,太久远就化身为岁月。平淡地流淌,热烈地燃烧。 不经意间。打猎的壮年垂垂老矣,爱吃生鱼的姑娘花白了头发,老马驮着同样年迈的主人去山头看一眼为自己备好的坟。故人也在一旁安静停息。 过去了太多年岁。 太多的遗憾流淌成太美的河畔,太多话还没说出口,冰川又渐渐解了冻。 谁家的母牛又生出了三头花色的崽儿。来去行走的人,打着热情招呼或是共度苦难,于时间和岁月长河中并行着走一段路途。向北,向消失,向死亡,向新的生命。 生死永恒。 哪怕是悲哀的命运,也有为之痴狂的美好。犯下了再多的错误,也终将成为过往。 只是这无数的渺小的村落依旧屹立。白雪覆盖一年又一年,淹没古今从前。世间从头来过。世间容纳万物。世间宽容一切。 容纳善意,也容纳欺瞒。容纳多情与无情,热烈和冷漠。容纳自私与自利、流言与蜚语、肮脏与龌龊、欲望与不忠。容纳暴露的真实。 可越是如此不遮掩、不藏匿,越是处在生活的最深处,越是看得见丑陋,便越是浩荡、宽阔,越是豁达坦荡,无惧无畏。 世间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我宁愿承认人性之恶,是因为亦深知人性的种种善良与大义。也因此才会更加珍重那些善意,宽容那些过错。才可不作为一个戴着伪善面具的人而自在地活着,不标榜绝对的善,不以圣贤者自居,不时刻在意显露的表象。 只求内心坦荡。拨开云雾,方见光明。字里行间,平凡村落,却似回归真实,见了光明。 恶为利驱,善由爱生。利终随死亡消散,而爱是世间万物,直至尽头。 后记: 读迟子建的小说,觉得不像是在读故事。宏伟如《额尔古纳河右岸》、或细腻如她笔下的故乡,都像是走过她亲手绘出的生命长河一般。她的寄托,扎根于深刻的情感中。热烈,厚重,肃然起敬。 她在序言中写:“深知这世界的寒流有多刺骨,也深知这世界的温暖有多辽阔。” 把寒流和温暖都走过。俗世里走一遭,换一句,不虚此行。

  《日落碗窑》读后感(三):日落碗窑

  这是作家迟子建的一个中篇小说。

  围绕着关家的三代展开的故事,穿插进关小明的老师王张罗和木匠王嘘嘘两家人,描写了一个朴实山村的恬淡生活,一点一滴的小事,汇成感动的河流。

  故事缘于关小明到城里看了一场马戏团表演。当看到小狗和人配合的顶碗表演,关小明决定以后要潜心努力,学好此技。于是从此开始逼着冰溜儿(他的爱狗)练习,家里一个又一的碗被摔碎,父亲关全和由于关小明爷爷的关系也不敢责备儿子,由了他去。冰溜儿被主人折磨天天逃了出去,最后还是还是配合主人,却被碗砸坏了一只眼睛,关小这才反省过来~

  由于家里的碗一个个被摔坏,为了孙子的练习,关爷爷毅然决定用当初的砖窑替孙子烧碗。这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谁也劝不住,关爷爷的决定一下,九牛也拉不回。

  他清理了当年他烧赚的窑子,让王嘘嘘替他打碗模子,他开始日出日落地干起来。他从这项伟大的工程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兴奋,以至于当关小明已经不想练习了,他却仍不肯停止。当最后他的理想失败后,他倔强地坐在那里,看着那些他熟悉的麻雀,一片伤感,不肯回家~~

  关小明的父亲,爱看小人书的农民;关小明的母亲,一个跛腿却善良的女人。他们相亲相爱,甚至在关全和的心里,觉得全世界的女人都不如他的跛腿女人好看,他和她走在一起,甚至还配合她。他们的感情和鲜花,巧克力无关。在他们那些微小的举动里却全是对彼此的爱。所以关全和总是觉得满满的幸福,看着他的妻子~ 这个故事没有了那些描写山村时,总忘不了的那些什么落后啊,粗俗啊之类。而是一幅十分祥和的生活画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单纯而美丽。恶的被隐去,善的被彰现,这就是打动我的地方。夫妻与夫妻之间,父亲与儿子之间,邻里与邻里之间,相互照顾,互相帮忙。忍不住感动~

  故事的结尾,一直未能顺利生下小孩的王张罗的老婆终于在碗窑附近生下一个小男孩,而且在碗窑那一堆失败的产品里竟然找到了一个完好的碗。最后王张罗在儿子满月那天宴请王嘘嘘(因为他觉得是老婆吃了他从王嘘嘘家“偷”回来的那两串辣椒,儿子才生命力怎么旺盛)和关老爷子(那只碗可是关老爷烧出来的)。他们替小孩了名字,故事在幸福中结束~~~

  因为是在农村长大的小孩,所以总是对土地充满感动,包括那些如大地般的感情。所以每每读这样题材的小说,总是很激动,很投入。

  故事中的那些人物,像是我的亲人。他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有人觉得他们根本就不懂所谓的罗曼蒂克。

  然而他们根本就不了解,那些朴实的人们他们是多么的善良,多么地重感情。他们的血液甚至更粘浓,如脚下的土地。当你靠近他们,会照出自己灵魂的拙劣。尤其是那些看似贫穷落后的山村,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单纯而祥和。没有名,没有利,只有脚的土地,他们是离生命最近的个体!

  《日落碗窑》读后感(四):半書評——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比起長篇小說,我更喜歡短篇小說和中篇小說,因為讀起來一點也不吃力,沒有過多的人物,也沒有太過複雜的起承轉合。小小的篇章講完一個故事,你可以歡樂也可以唏噓,就看你願意用什麽心情去閱讀。

  這學期選的課多集中在上午的後半段和下午的前半段,中午吃完飯再爬長長的樓梯回到國際學院的教學樓,總是還剩下不長不短的二十幾分鐘,我就到圖書館里挑一本小說,然後坐在柔軟的綠色大沙發上讀。心不在焉的時候勉強讀完一個短篇,然後就把書放回架上,又去催促同學趕緊去教室占位子了;能靜下心來的時候一口氣讀完兩三篇,臨近上課了還不捨得放下,非得不甘心地翻翻後面還剩下多少,確定在上課前真的看不完了才起來趕上已經走出圖書館的同學,擠進電梯。

  高峰時段的電梯總是滿得像一個貪嘴人的胃,人擠人讓我尷尬到不知道把手往哪裡放。一轉頭又撞上一雙同樣無可聚焦的眸子,便匆匆忙忙低下頭來,面前女孩子長頭髮的香味或者男孩子衣帽上的雨水濕氣就直竄進鼻孔來,我忍著皺皺眉頭,終於叮咚一聲之後電梯門打開,人群被這個上下竄動的胃重新吐出來,藏在我鼻子里的一個噴嚏才最後變作一聲軟焉焉的歎息找到出口。

  說回遲子建的這本書。

  想讀《日落碗窯》這個集子不過是因為喜歡作者的名字,第一次在書架上看到的時候條件反射地想起多年前看的TVB播的《洛神》里馬浚偉演的那個曹植。斷斷續續不消幾天就看完了,故事里寫的都是北方的村莊,四季分明,村莊裡的一群人,他們大多都淳樸善良,春耕秋收,冬天就看雪,夏天就期待一場雨。世世代代生生死死,大地不變,四季不變,他們心中的善惡——或者說作者心中的善惡——也始終不變。

  最後一個中篇是《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名字我很喜歡,喜歡的是那種關於別人的生活的想象。故事分成幾章,講得不徐不疾。作者在其中摻雜著自己真實的經歷——這是我在讀完故事之後上網搜索得知的——口吻雖然看得出悲痛,卻也不失冷靜。我欣賞這樣一種冷靜,就像我執著于愈挫愈勇的人生信條。作者經受過喪夫之痛,一個人出門旅行散心,最後又將這樣一趟旅行寫成一個故事,甚至安排了一個奇跡般的結尾。這樣看來作者算是實現了一種形而上的超越,所達到的不只是像渡過一條河或攀過一座山的成就。

  但作者卻沒有給筆下的人物安排一次同樣的超越。接近結尾的那一次“我”和蔣百嫂推心置腹的交談,讓我一度以為故事會以蔣百嫂的清白和蔣百的死得其所結尾,殊不知卻是活生生剝開了一顆被利益驅使而後又受其折磨的心,讓我大失所望。蔣百嫂在家中藏著丈夫的屍體,這一舉動在我看來使得故事里所猜測的她隱瞞這一死訊的理由變得站不住腳,一方面她這樣的留戀一個死去的人說明巨額賠償不是最大原因,另一方面她手握這樣一個有力的證據明明就可以進行反抗,何以畏懼領導的淫威。如果是我來說這一個故事的話,我一定不會讓真相這樣醜陋,不然結尾的那一隻藍色蝴蝶,恐怕就不那麼美麗動人了,因為它帶來的快樂與這樣一座灰濛濛的小城格格不入,顯得太個人,太自私了。是我不夠成熟,把人性想得非是即非般的太過純粹了嗎?也許是吧。

  整本書我最喜歡的還是《北極村童話》。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想起了小學語文課本裡的《可愛的草塘》,因為它們書寫的都是北方,並且都帶給我——一個自小在南方長大的孩子——相同的關於遠方生活、那些冰天雪地以及逢年過節時濃厚隆重的氣味的無限遐想。隔了十幾年,這樣對一種文字的感知和閱讀時的心情絲毫未改,所以我想我大概是一個十分念舊的人,不僅對自己的生活如此,對一種情緒如此,對他人的生活的所有想像,也都是如此。這樣的情緒,在閱讀池莉的文集時也曾出現過,但那更准確地說應該是對上一個世代的生活的懷念。我不知道爲什麽自己明明還不滿20歲卻總有種心理上的滄桑感,對一些沒有經歷過的事時常覺得很懷念,好像我曾經到過那些地方,和那些人共同經歷過一樣——大概我又是一個十分相信來生前世的人吧。

  我知道,我這麼嚮往,是因為我再也沒有可能去北方的小村莊里度過一個童年了——當然不是因為以後我不會去北方,而是因為童年早已經過去了。但我也知道,只要不放棄閱讀這些故事,我就永遠還可以懷念這樣一個未來到過的童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