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轮经济周期读后感1000字
《下一轮经济周期》是一本由哈瑞·丹特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323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0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下一轮经济周期》精选点评:
●浏览了第二章“技术VS生产力”,书的标题、目录相当吸引我,但是内容说服力不强,过于主观。
●按需。
●不错
●人口,科技周期
●理论框架有部分值得参考,人口和科技周期讲的在理,至于具体预测,参考价值有限
●通俗读物
●经济周期一直是我感兴趣的领域,对投资的指导意义也十分有价值
●精华在第2章。 新技术“S曲线”发展周期。根据人口预测经济周期和消费周期。
●感觉有些内容有点牵强
●逻辑推理清楚,人口,科技是经济发展动力,环境,人文吸引人,影响房地产,大宗商品。
《下一轮经济周期》读后感(一):已经被证伪的一本巫师之书
首先,书中没有任何独到的见解或者分析,大部分基础观点是引用他人的作品,如长波周期,朱格拉周期等。
其次,书中的大部分判断缺乏足够依据,更像是鬼画桃符。
最后,书中提出的观点已经完全被证伪,2009直接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并没有二次更严重衰退。
仔细看了3章并做了些笔记,后面内容草草浏览,确实是一本不值得花费时间的垃圾书。
《下一轮经济周期》读后感(二):预测没有根据
里面很多预测完全没有任何根据,而且靠人口数据和经济周期的时间来预测,很瞎掰。(例如80年一场大萧条,为什么是80年,作者都没解释,你不能因为曾经有两次大萧条的时候间隔是80年就把80年当成规律啊!)
而且很多在说美国,不是写给中国人看的。我就前言和第一章读了读,后来的就一目十行了。
对“唯一未曾失准的经济预测专家”这样的宣传很反感,我就是看了这样的虚假宣传而买了这本书。
另外,这本书的大部分写成时间是2008年上半年,出版是2009年7月,可以说很多到目前的预测不是很准确了,例如他预测中国的股票市场在2010年崩溃。
《下一轮经济周期》读后感(三):一荣一枯或为常道
本书在专家推荐、目录、中文版序言、前言、第一章内容之前有一页半,题目叫“经济严冬就在眼前”(这个形式叫什么俺也不知道),写的全是唱衰中国的经济的,足足14条,从中国增长率应该是3%-4%,再到中国未来数十年内也仅能 接受 美国经济或者欧洲各经济体的规模。说实话,看完这两页我心里不太舒服。俺不是什么民族主义者,所以回头一想,中国自己能唱衰自己(中信还出过本书叫《大拐点》)外国人就不能呢,只要他说得对应该接受 ,于是耐着性子开始看。看完了才发现——作者谈的主要还是美国,只是编辑把其中谈到中国的内容放在最前面整了一页。
整体而言,书值得一读,主要讲美国经济如何衰退,以及在衰退中及之后人们如何抓住发财机会。书里有点儿我没看懂,大概意思是美元在完全崩溃之后会再次坚挺,再次成为核心,黄金白银都不成。可见作者丹特虽然不看好当下的美国,但是对美国还是很有信心,感觉他最终会胜利吧。至于作者对中国的态度,基本上也是不太看好,相比之外他更看好印度。
丹特的研究基础就是人口,所以全书中婴儿潮提的比较多,从出生导致的消费增长、壮年及46岁左右消费顶峰时期带来的再次繁荣,再到之后这一代消费能力下降导致的萧条,都与人口基数有关系。应该说这是一种很值得学习的分析方法,作者也谈之有据,部分内容很让人信服。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认为美国现在的救市政策全部都是错的,大概意思是应该让经济往下走,走到底之后自然会上来,干预经济的政策像是给病人吸毒,根本没什么用。这个,这个……简直太刺激了!
认真想想其实也有些道理,美国实施的很多反周期经济措施都有点逆天而行的意思。就好像人老了还疯狂打羊水、抽脂、拉破,60了还希望自己像30岁,但是腿上的桔皮说了真话。您知道我说的是谁!
一荣一枯或许才是常道吧!不过估计政府很难按作者建议的来,就像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得久一些,没有愿意早早死了给后人腾出空间一样。美国政府救世是因为屁股决定脑袋——必须要这么干!
经济预测就像股票预测准确率向来不高,但本书可以为我们开一扇观察经济的窗,多一个看世界的角度,从这个意义上值得入手一本。
《下一轮经济周期》读后感(四):下一轮经济周期 读书笔记
本书的精华在前几章,后面的比较没劲,例如,中国人不会太关注国外的人口迁移的。
一、商品,房地产,股票三大泡沫,如影随形。
1、在大萧条时期,主要是股票泡沫的破裂,房地产价格并不离谱,在此之前,商品价格已经在192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萎缩。
2、19世纪70年代的泡沫中,铁路科技泡沫与1872年破裂,之前1864年地产经历了一次小型的衰退。
3、19世纪40年代,西部大开发造成了地产的泡沫,30年周期的商品价格随之触顶,然后持续20年的股票熊市。
为什么作者敢于在1988年左右股票泡沫破灭后,大家纷纷预言下一轮大萧条的时候,作者敢于预测繁荣可期。这是因为人口周期!工业革命的成熟使得中产阶级有更大的消费和经济能力。
二、4个人口周期
1、亨利福特一代推动了1920年代的繁荣
2、鲍勃霍普一代,一直持续要1921年,较小的人口周期,推动了1942-1968年的繁荣。
3、婴儿潮一代, 1937-1960的人口增长率不断提升,推动了当前的繁荣。婴儿潮是非常罕见的,由于移民的涌入和生育率的提升,这种现象250年才能见到一次。
4、回声潮一代,奇特的双峰形态,1990年是一个高峰,2007年又是一次。平均看来,离婴儿潮的顶峰也是40年。
其实40岁之后,为了孩子的教育,储蓄率开始上升,考虑到人的消费顶峰在其48岁左右,消费之后开始衰减,因为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买,而且孩子也开始独立出去,55岁左右,到达储蓄率的高峰,之后开始保持较低的储蓄率,并开始加强购买债券。平均净财富在63岁左右达到顶峰。
从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到80年周期,商品周期让步于人口周期
三、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基础阐述80年周期:
创新周期:s曲线
创新季:通胀上升,消费下降,人口处在年轻人刚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阶段,他们不创造价值,但是消耗产品,所以通胀上升,劳动力增长滞后两年可以预测通胀。创新纷纷出现,小盘股大幅跑赢大盘股。不要过分担心滞胀,滞胀是下一个上升周期的前兆,年轻人是通货膨胀的来源,他们创造的价值要低于他们所消耗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加,他们将成为。
增长繁荣季:新一代完全进入就业市场,消费提升,通胀下降,资金支持各种创新的实验,1914-1929,1994-2008.
震荡季:大萧条,检验创新实验的时候到了,领军企业产生。由于劳动人口的衰减,经济从从滞胀到通缩。这一阶段分为三个小阶段:刚开始的剧烈下跌,政府影响下的复苏,二次下跌见底。例如大萧条,1930-1933,25%的失业率,1933-1937,股市持续回升,1937之后,又一次见底,在2战和鲍勃霍普一代的合力才恢复。
成熟繁荣季:例如1944-1968,可能会再次发生在2023-2036年。
其他的重要周期:
1、地缘政治周期,1983-2000是一个上行周期,2001-2019是一个下行的周期。
2、30年大宗商品周期,艾略特波浪理论,有些牵强, 不多讨论。1980-2010.
3、2500年大周期
创新季:希腊时期
增长繁荣季:罗马
震荡季:中世纪
成熟繁荣季:文艺复兴至现在
(如果类比中国
创新季:商周秦汉时期
增长繁荣季:唐宋
震荡季:元明清
成熟繁荣季:改革开放到现在)
四、人口周期所引致的房地产周期
婴儿潮的顶峰,1960
美国平均生育年龄,28岁
故回声潮的顶峰,1988
人的特点,26左右,消费的高峰
31左右,第一套住房
41改善性住房
55-60 休假性住房
劳动年龄20、退休年龄63、进入20岁的年轻人减去63岁的退休人,就是劳动力净增加。这样就可以预判商业地产周期。
五、在通缩环境下长债和短债的表现。
一波三折,开始下跌,但是1932年短债长债的收益率都有提升,之后长期低迷,只有长债能带来较好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