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后一个夏天》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最后一个夏天》读后感锦集

2020-11-15 00:21: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后一个夏天》读后感锦集

  《最后一个夏天》是一本由远近著作,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一个夏天》精选点评:

  ●看后,才发现有2篇文章。在看完第一篇的时,心里蛮愉快的。但看完第2篇,我是已经泪流满面。不错的文章。是我看过最好的书之一了。很值得我们看。看后很有感触!

  ●喜欢作者的名字…初中时候看的…

  ●语言美的伤感 文字是最好的演员

  ●这本书,看完很有感触。。

  ●浅浅和陌南,夏瞳和澈旬,芸涟和言飒,最终以完美的结局结束。O(∩_∩)O哈哈~刚开始看这本小说名字的时候还以为是伤局,最后算个惊喜啦~

  ●好吧,我也是因为远近才看这本书的。就在图书馆那么一瞥,看到了,就翻着看了。我是从来不看这种书的啊~

  ●远近的文笔好纤细啊。。。

  ●金沙有首歌叫这个名字,歌和书差不多,不温不火,首先书名吸引我之后是作者的名字远近

  ●没读完。。。太少女了。。。远近真的是男生么。。。

  ●春风文艺出版社

  《最后一个夏天》读后感(一):没什么可说的,但是依然想说

  看了看书评,又看完了小说。和大家的意见保持一致,远近之前的文风和现在烂俗的青春小说一样,都是那种你爱我,我爱你,你病了所以走了,然后我就追着你爱你啊爱你啊爱你啊。

  如若不是远近,我肯定给三颗星,冲着里面很好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这种句子到今天看来,都是很赞的。

  但是我本来又想给四颗星,因为我觉得远近既然有诚意敢拿出来出版,那么他肯定就已经做好了各种承受巨压的准备,我觉得吧,这种诚意很难得可贵。但是估计也会有人以为是在充数,为了赚钱。不过我觉得远近不是这种人儿。

  所以我给了五颗星。按照内容来说,不值,按照作者来说,很值。我觉得他无愧于我给的这5颗星。

  看到这本书那么多的1星啊。除去之前小号匿名的傻逼们故意捣乱,其他的朋友们估计是冲着远近去,结果一看,失望了。给1星。不过我想,多年之前的作品,现在看来,确实不足,比远近现在的差远了。但是这不也正好说明远近进步神速吗?

  我给的是现在的远近。不是过去的。所以,5星评完,我很坦然。

  期待《听不见的海》,OUR也加油!话说OUR快实体吧,不然总被山寨,我看着都烦。还被以为我是间谍,操。

  《最后一个夏天》读后感(二):你给的夏天,短暂的叫人失望。

  我没看过这本书

  我只是需要这个书名

  需要一块地方

  说说我糟糕的夏天

  现在我坐在电脑前面

  窗外的风很大

  我关掉电扇

  手脚冰冷

  昨天还是热得我大颗大颗掉汗的天气

  今天早上突然而至的风让我产生了夏天就要结束了啊的想法

  夏天就要结束了啊

  夏天总是伴随着很多绚烂刺目的记忆

  这些记忆就好像是盛夏里墨绿墨绿的叶子

  那么夺目

  却又带着即将消亡的色彩

  到处都是狂热的气息

  人们,好像永远在躁动着

  不曾停歇

  我的夏天自然而然的分为了两个阶段

  甜蜜忧伤的无序组合

  我的夏天过得很糟糕

  因为你

  我必须要跟这个夏天告别

  我真想忘记你啊

  我在听《无与伦比的美丽》

  青峰说:你知道当你需要个夏天,我会拼了命努力。

  我也想遇见

  为了我的夏天拼命努力的某人

  我知道不是你

  我也想有个人陪我走完这个夏天

  然后长长久久地一直走下去

  一起迎来一个又一个夏天

  一起在夏天里顶着太阳压马路

  在冷气很足的kfc里一杯又一杯地喝东西

  在树荫下温柔地紧紧地拥抱

  在烈日下无所谓惧地亲吻

  ……

  你在夏天给过我美丽

  可是为什么美丽短暂地让我晕眩

  你来过一下子,我晕眩一辈子?

  真是这样?

  我还想在你身上把所有的爱用光

  你说你是仅属于这个夏天的

  夏天还没结束

  你的爱早已完结

  《最后一个夏天》读后感(三):写完我就噤声

  恩,我是第一个,难道还没有人看完吗。。。

  一晚上看完这本书,从一开始的感觉“还是个大孩子啊”,到“远近真的是个男生吗”,又到“天啊,怎么这么傻”,再到“看的憋屈死我了>_<”,最后“居然是完美大结局”。(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啊。。。)

  好吧,我承认,如果这本书不是远近的我不会买来看,如果不是远近的也许只打到三星那里吧,但是OTZ它是远近的,我就又看了一本青春文学。。。天知道我是多不爱看这类书的。。。

  回到书。

  高中生真的有那么蠢的吗,哦拜托,这到底是多么不知人间疾苦的一群小屁孩啊。你不就腿不好了吗,又不是真废了,至于纠结那么长时间。还真是有钱啊,学校之间转来转去的,还能冒出个明星学校的带去英国治病,这对我来说真是太虚无缥缈了,太遥远了,太假了。。。

  我的高中不是这么过来的,我认识的人里面也没几个人的高中是这么过来的,所以我没法理解。看这个书最大的感觉就是憋屈,好几次想抽男女主角,你觉得要命的不得了,有什么的,你永远都是悲惨者里最不值一提的,就那么点事非矫情来矫情去,生命就是这样被浪费掉的啊。。。

  恩,貌似我最近是比较恶毒,看不了煽情的长篇大论,中间的很多优美的景色、环境、心理之类的描写直接就略过去了。当然远近同学遣词造句的能力是绝对值得肯定的,但是我真看不下去。

  看过这本书又翻出远近在爱丽丝上的文章,一对比,再次感叹“真是说深沉就深沉,说肤浅也真肤浅啊。。。”,当然翻翻自己高中写的东西感觉也大同小异吧,谁都有很傻很天真的时候。

  以上只是个人在看书之后的一点私人感受,不代表任何官方态度。我还是点了四星,因为深知还是有很多很多小朋友需要看这种最后有大团圆结局的东西来做梦,所以我会推荐给需要做梦的小朋友看。

  这些东西看过就算,千万别跟我计较,我就写一评论,肯定会有写的比我深刻比我认真比我深情的评论出现。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一部分人永远不会理解另一部分人,见仁见智的个事,计较就没意思了。

  over

  《最后一个夏天》读后感(四):证据

  原账号已经注销。新豆瓣 http://www.douban.com/people/100131694/

  无论是在买这本书,还是在阅读它时,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应以一种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本叙述轻轻,书本重量亦轻轻的小说。和书中主人公相同的十六七岁?还是如今在人群中被推挤着向前的二十岁?从头至尾,直到现在敲着键盘的一刻,我依然没有得到答案。

  高二开始的四年里,逛书店没再去过青春读物区。昨天傍晚的广州突降暴雨,我撑伞在这场暴雨中把《最后一个夏天》买回来。把它从书架上抽下来的那一刻不是没有犹豫。若把一贯的阅读看作一种仰望,这次,无疑将是另一种姿态。

  但是何妨呢?

  阅读时的姿态与心情,可以是两码事。

  诚然,我是喜爱这本书的。然而很实在地,我给它三星:一颗给作者,一颗给诚意,一颗给青春。

  因想到曾经在讨论里用感叹号强有力地表达过要写读后感的意愿,便来兑现这份少有人在意的承诺——更多地,我愿意把它看作对自己的承诺。这本书来得很巧,不偏不倚地,插在我生命中一个不大不小的十字路口里。我将要与那么多人告别,或者我不留一句“再见”也能离开;其实更多人根本不与我告别,早就匆忙地在我生命里谢了幕。

  我是在这般焦虑与惶恐中写这篇书评的。无法保证,写到最后这还能不能被称之为一篇书评。我怕我会跑题。

  用《证据》来作标题,是有原因的。退宿前整理宿舍的那几日,我翻箱倒柜找自己这两年在各种课上写的作业,包括让我两天内消瘦四斤病了一场的Report,包括为了专四做的很多篇Dictation,包括转专业和交换的面试准备……但是我无论如何找不全它们了,一张张被写满的A4纸,定是在当时被我随手丢掉了很多。七月的珠海天气闷热,汗流浃背两手空空地站在一堆A4纸和旧书之中,感觉竟是绝望,好像小时候,不见了最心爱的玩具。脑海里反复盘旋着一句话:我把过去的自己丢掉了,我把过去的自己丢掉了……那样一种被堵在喉咙口的干涩撑到无法言语的痛感,到此时都是十分真切的。

  我就这样丢失了那些证明自己曾努力生活过的证据。

  因而《夏天》在我这里,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一个证据。证明十六岁的时候这样矫情过,青春期的荷尔蒙这样分泌过。

  以上这一段话可以用在任何一部青春类小说上,但因为这个时候,捧在手里的恰好是《夏天》,于是只想把这个标签贴在它身上。

  高中的时候因为抗拒写高考八股文,只写自己觉得好的东西,被母亲指责过。当时自己回的一句是:“我现在不写,将来就永远写不出来了。”

  如今,面对那时偏执的自己,我依然觉得偏执得有理。常觉得人生是在背对着悬崖走向面前的开阔,殊不知每向前跨一步,先前踩着的那块岩石就掉下去,身后的悬崖会紧逼着步伐一路向前。没有退路的。

  如覆水难收,曾经亦无回。

  证据。

  说回《夏天》。就小说本身而言,我觉得十六个字便可以概括它了:细到尘埃里的青春,薄到蝉翼里的爱情。前者讲的是文字本身,以几年前作者的小小年纪作参考,褒;后者指情节架构,不褒。看得出远近那个时候受郭敬明的影响不小,《夏至未至》的影子也随处可见。很多排比,很多抒情,很多很多,多到泛滥。

  说白了,撇开之前谈到的“证据”,这是一部用无处不在的细节描写堆砌起来的文字堡垒,作为小说主心骨的人物个性和情节,并未起到支撑的作用。所以这堡垒,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沙堆。这话不中听,但我认为中肯。

  我在前面提到,给《夏天》三星原因有三:作者,诚意,青春。关于作者,有心人自会关注他,在此不赘述;关于青春,上面已提到;剩下一个诚意。

  这是我在先读了前言后序,再开始看内容时,所感受到的最强悍的力量,一股对写作的最初的热忱。不是说今天的远近钝化了当时的热情,只是在二十朝三十岁狂奔的年纪里,还有谁会因为矿泉水折射出的一道刺眼的光,就敏锐地写出眼里阴晴的变化呢?在文字日渐成熟,内涵逐渐加深的路上,我们得到一些,固然,也失去一些。

  这不是失望,只是一声感叹。

  写到现在,发现自己好像没有太跑题……窃喜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