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青春付给了你》读后感摘抄
《我将青春付给了你》是一本由老了著作,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12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0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将青春付给了你》精选点评:
●看到后来,觉得挺压抑,不过还是一部非常好的青春题材大小说!小说通过两个不同年代跨度的故事,来展现青春这个题材,设计新颖,具有很强的对比性和可读性!
●有点意思,推荐。 2012-2-16
●够让人反思的
●夹叙夹感,曾经的因造就了现在的果。时光太窄,指缝太宽。
●-
●青春就像一杯热水和一杯冰水,最后跟着岁月流淌在一起,变成了现在的温水
●今天我23岁,下一个今天我32岁 今天我24岁,下一个今天我42岁 今天我25岁,下一个今天我52岁 今天我26岁,下一个今天我62岁 今天我27岁。。。28岁,下一个今天我72岁。。。82岁。。。 paper,我们在不同的年代,上演着同样的故事!
●成长瞬间
●看了,很喜欢!
●文字还不错,只是作者的人品不敢恭维。我不明白这些YP怎么老喜欢打架呢,初看以为是很血性很男人的青春,结果仔细一瞧他们所谓的打架就是以是三倍以上的人数优势群殴一个人,对方还是高中生,这种事都好意思不知羞耻的拿出来写,书名应该改成我将劣根性现给了你
《我将青春付给了你》读后感(一):我将劣根性现给了你
文字还不错,只是作者的人品不敢恭维。我不明白这些YP怎么老喜欢打架呢,初看以为是很血性很男人的青春,结果仔细一瞧他们所谓的打架就是以是三倍以上的人数优势群殴一个人,对方还是高中生,这种事都好意思不知羞耻的拿出来写,书名应该改成我将劣根性现给了你
《我将青春付给了你》读后感(二):读它,让我们的青春回光返照
所有70后有过小县城生活经验的朋友都能在这本书里找见自己和哥们的影子。老了牛叉的地方在于他有出色的聚合能力,把看似不经意的琐细堆砌在一起构筑的却是千真万确的“有关青春的日子”。
萧乾老先生青春的时候有过一段缠绵又痛苦的爱情,写了《梦之谷》作为纪念,其中几句话说得甚好,拿来形容老了这本书也很贴切:“我不后悔,青春原是一枝酸杏,一阵疟疾,一匹来自天上的瀑布。它莽撞,迷茫,生命也敢当作箭矢。是浪费,然而是多么庄严的浪费呵。”
《我将青春付给了你》读后感(三):青春散场
青春散场——读老了《我把青春付给了你》
至今为止写青春类题材真正能让我感到沁入肺腑的 ,一个是电视剧《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一个就是兄长老了写的《动物学》和《我把青春付给了你》。
昨天上午去泉城路的新华书店买书,晚上用了一夜看完,看时时笑时哭,合卷昭然若失。不禁长叹,自己一直梦想写的县城题材再难有人超越老了。在新浪读书连载上看到推荐语是“小城青年演绎爆笑版《奋斗》”。虽有爆笑,但他比《奋斗》深沉许多,我称之为一段青春岁月的挽歌。
或许同老了来自同一个小县城就读于同一所大学生活于同一个文艺圈的缘故,我看他的小说仿佛就在看自己的过去和回忆,历历在目,清晰如昔。当年我也是要参加艺考的“王小明”,也有暗恋的县城姑娘“林小芳”,高中时候我们班也有一个“老六”,外号真的是老六,身边的许多同学都是“马小刚”原型的小弟······虽然老了不太喜欢朋友对号入座。我还是看到了许多熟悉的人,熟悉的场景。
《我把青春付给了你》里 夏国强发来一条短信,看得我唏嘘万千:
打靶山上砍过人,太行堤下揸过琴。
商贸城里下过海,跃进塔口挂过彩。
四方坑里洗过澡,外环路上赛过跑。
幸福发廊洗过头,一中操场摔过跤。
县委前街打过劫,影院广场洒过血。
体育场上练过腿,砖摞后面亲过嘴。
其实还有个版本:
“打靶山上砍过树,烈士林园盗过墓,此生行尽天涯路,曹县男儿就是酷。
东方红街赶过场,建龙广场喝过汤,万里长城万里长,曹县男儿就是强。
步行街上砍过人,汽车站前挂过彩,青山顔色终不改,曹县男儿就是拽。
南湖里面洗过澡,政府广场赛过跑,天若有情天亦老,曹县男儿就是叼。
青荷路上打过劫,壹中门口飙过血,意气精魄坚如铁,曹县男儿就是爹。
八里湾里练过武,曹县监狱吃过苦,天下英雄皆入土,曹县男儿就是虎。
防空洞里碎过人,政府门前自过焚,傲视古今豪杰魂,曹县男儿就是神。
玉龙桥上吹过风,火神庙里敲过锺,万山览遍此爲峰,曹县男儿就是中。
公安局里睡过觉,中南海里报过到,曾与将军驱虎豹,曹县男儿就是傲。
地主桌上翻过本,王光大厦吸过粉,腥风血雨身未损,曹县男儿就是狠。
奈何桥头打过铁,西关医院卖过血,满腔豪情昭日月, 曹县男儿就是爷 ”
顺口溜里面提到的“打靶山”是我们常常打架和洗澡的地方,“东方红街”是看黄色录像的地,王光大厦曾经风光一时,一中门口时混混们打台球的地方······
《我将青春付给了你》读后感(四):成长,抑或幻灭
那条街巷空了。
有烧饼夹鸡蛋的东方红大街空了,跃进塔空了,海涛每天朗读英语的出租房也空了……自从王小明、老六们走了,自从“全兴”夏国强变成了“莫西干.夏国强”,自从马小刚们死了,它们就空了。
即使再有新的“王小明们”,新的“马小刚们”,他们也仍然会用躁动的青春填满大街小巷,但是我明明白白地觉得,某个地方还是空了,恍似我们每段热烈躁动的青春过后寂寞一地的月光。
我们都那么忙,忙于长大,忙于忘记,忙于把自己洗干净打扮好混迹于成人世界,忙于被鬼追般的逃离那段岁月。作者比我们有勇气,不仅总结,他还不疾不徐的一层层的揭开那些已经被遗弃在荒原上的心灵。“王小明”以“我”的姿态,点了一柱祭香,将那些马小刚们、林小芳们、夏国强们引上归家的路。
我还记得在作者的第一本小说《动物学》里,让我心痛的一幕是主人公“我”和患了艾滋病并且将其传染给自己生父的三陪女小红——这样一个奇妙的组合,一个逐渐绝望而长大的人和一个已经绝望再无机会长大的人——依偎在一起唱起童年的歌,从《小儿郎》到《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从《无地自容》到《后来》,到《让我们荡起双桨》……谁能说这不是童年时那个原汁原味的的童音?那样清亮的歌声!我们在一条荒凉的旅途上越走越远,我们以为挥霍不完的青春已经残酷的将我们抛下,已经一无所有了——只剩这清亮的歌声。
在《我将青春付给你》里,同样有一个这样的影子——林小芳,她的出场仿似武侠片里的女侠,那样美丽,那样有主意,那样聪明,她远比这些毛头小男孩更加气定神闲和运筹帷幄。她当众打了自己父亲的那一耳光,她在王小明们被围追堵截走投无路时在一片“芳姐”呼声中飘飘然的出现,她在乌烟瘴气的饭店里叼着烟抚着古筝的样子……这一切都让她成为“王小明们”新婚之夜想起的初恋女友的标准影像。
可是,和三陪女小红一样,林小芳也已经被青春远远的抛下。多年后,已经成为省城“作家”的王小明在一次夜总会之游中再次看到了林小芳,那一刻,“她迅速把头低了下来。”“岁月把她的脸皴成了橘子皮一样的质地,让她的腰间长出了火腿肠一样的赘肉。她的丝袜像一个黑色的网兜,提着两条比过去胖了一圈儿的大腿。脚上的高跟鞋是红色的,比鲜血还要红,脸色苍白的她,似乎浑身的血都流到了这双鞋上,一走路就会留下一串血印。”时间足够漫长,来路足够艰辛,让我们重新相遇的时候这样惨烈;可是时间又不够漫长,没来得及让一切都幻灭。
又可是,即使她也微笑着长大了,这个美丽的传奇一般的林小芳也长大了,也许只会幻化成“沈小琴们”——接受眼睛制片人的潜规则,替换掉自己的好友秋秋,当上女主播——背叛了爱情友情只为去适应成人世界的规则。你真的希望看到这样一个成人版“林小芳”吗?也许作者采用的才是标准男人式思维,还不如让她彻底幻灭,也不要这苟且和变质。
这样看,他还是蛮善良的,只让“全兴.夏国强”成为“莫西干.夏国强”,让刘备式的马小刚有一个传奇的死亡,而没有让他们也成为“苗翔们”、“周小敏们”。
还有穷人家的孩子海涛,他掺杂了乡音的英语朗诵,他对“去你家杀之青山羊”的虚张声势的胆怯,他面目模糊的成长,他日后举着横幅讨薪的模样,仿似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的那个邻桌同学。
尾声处,作者的心声——我们老了。被各种琐事裹成了木乃伊,困在不同的金字塔里,为了金子各自虚掷光阴。我们喜欢过的女孩,早就成了别人的妻子。她们喜欢过的男孩,也大都当了父亲,看上去更加厚颜无耻。我们长大的地方,早就变了模样。
“其实,我们的筵席在很多年前,就散了,再摆上,也是残羹冷炙。”
我们不过是又被作者召集来一个酒局,酒过三巡听了一个故事,也许除去那些累累伤痛、那些懵懂、那些不那么纯粹的美好、那些刻骨铭心——是真的,其他什么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