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美人生》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大美人生》读后感摘抄

2020-11-17 03:27: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美人生》读后感摘抄

  《大美人生》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美人生》精选点评:

  ●除了《谈美书简》以外读的第一本和美学有关系的书,很有意思,以后可以进一步了解。美学和哲学以及心理学的关系很密切。

  ●好看好看。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作品跟相片不同的是它给观众留下想象空间,人们通过画家留下的线索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不局限于美术作品,所有被含蓄表达的具有美感的作品都会有一千个解读方式。

  ●因为上本书刚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文话苦旅 所以在读朱先生的这本书时去除内容本身深感大家的谦逊与文化深厚 大家果真是大家

  ●其实没读完。

  ●看着有点乏味

  ●人生就是一个舞台

  ●就很喜歡他寫東西的調調,把心拿出來的感覺

  ●对谈美的那部分感受不很深,但他谈西方文化和中西差异,以及早年的学习经历都给人留下的很深的印象。如旅英杂谈,谈中西爱情诗,学习国文的经历等。看他三四十年代的文章直抒胸臆,和后期的风格很不一样。这样的无言是大美,还是无奈呢。

  ●还不错吧、

  《大美人生》读后感(一):清音幽韵

  朱光潜先生博古通今,才望高雅,实在不愧为一代美学宗师!

  这本书里处处显露先生的才情与睿智,词华典赡,几乎篇篇精彩透辟。尤其喜欢先生的说理文风,思维敏捷,逻辑严谨,字字珠玑,沉博绝丽。

  《大美人生》读后感(二):生活不仅仅需要的是现实

  在校园里,我们常常都能听到一些人对自己做出这样的评价,“我是一个很现实的人”。在这样的“现实”中,往往有暗含的这样一重意味:我们生活在一张充满着利害关系的大网中。事实上,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多半如此。早在几千年前老祖宗留下给我们的《易经》一书中就告诉了我们,人生总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可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而且还要活出个人样?

  刚开始,在“现实”的人看来,自己是一位很成功的也再正常不过的人了,因为他们很实际,能够看到利害得失。可是,也正是这些年轻的“现实”的学生毕业后满怀理想地走向社会,准备一展身手时,在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打击时,往往也正是这些所谓“现实的人”早早的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郁郁不得志。此时的他们也无法逃脱这深深的利害网。因为他们无法做到超脱,只是一味的执着于现实的利害。

  要做到超越现实,对我们这些缺少人事历练的莘莘学子来说,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能够有丰富的生活素材,并用广博精深的精神世界来怡养。而这一切都要有源自于对生活的悉心的观照和不断地深思。只有观照和思索才能使生活得到提升,使人生充满着智慧,在古稀之年回首往事时才会有感慨,有余韵,不枉此生。

  而观照与思索的能力并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是源自于对历史的追忆,对文学的欣赏,对哲学的解析。 正是这一切才使得我们具有这样一种超越现实的能力。当我们面对现实的挑战和挫折时,也只有拥有这样的一种能力,才能够使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不移的理想,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曲折地前行。

  《大美人生》读后感(三):记人生一小美

  剪完新短发,刚好是对方下班的时间。 约好了,在“保罗的口袋”等,然后一起吃饭。 因为雪后零下十度的高冷,以往那样喧闹的书店无几人,也没有乐队在此演出。 在以往约会坐过的位置坐下,点一份根据规定必须要消费的单,搓搓手,在书架上挑挑捡捡,打发时间。跳过养生烹饪占卜志异之类,抽出一本饶有兴致翻开。 书上写着什么,“尽量表现,非为不能,而也不必”,还写着什么,“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言达的”,还写着什么,“口开则灵魂之门闭,口闭则灵魂之门开”。 可是,书店内的圣诞乐曲那样入耳,借着玻璃的映照刚好可以不时检查妆发,手机屏又亮了一下,楼梯口又上来一个人…… 一颗心那样浮动不定,像一片随风翻飞的落叶,满眼流光溢彩,像是全世界拉着自己的手不停转圈。 定一定神,要求自己,把新读的那几句一读再读。 “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 “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 正反复摩挲,一抬头,等的人已到桌边。 吃饭,谈笑,每一个话题都一来二往,每一道菜都称心如意。对方对新发型再三地郑重称赞,最后携手来到积雪未消的清冷街道上。 失眠的夜晚,在含着笑意的灯光下,白天的记忆浮光掠影,间隙想到了书店里只读了几页的那本书,不知道书名,只记得依稀几句,顺利在网上找到了电子版本。 “人心有许多灵悟,都非言语可以传达,一经言语道破,反如甘蔗渣滓,索然无味” 原来是朱光潜的《大美人生》。 这晚,便是这本书陪伴到天明。 如果第二天果然困倦昏沉,有人问起失眠的原因,也许自己也说不清,是因为那书,还是因为那人。

  《大美人生》读后感(四):心花——读朱光潜《大美人生》

  朱光潜先生乃一代美学宗师,读其作品总难免唤起对美的思考。

  什么是美?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为善即美。 太史公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良辰乐事,心旷神怡为美。 管子曰:“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天人合一悠然自乐即为美 无论怎样,“美”是从内心深处盛开的花朵,她汲取着生活的养分,植根于人内心深处的纯善,她是精神世界里雀跃的精灵,是悬与灵台之上的菩提叶,观天地自在,唯心而已。

  生活是立足和植根于现实的,但又远远不能够只有现实,对感心和美的追求是必须的,上到文化大师,知识分子,下至黎民百姓。如果人与人见面只是谈一谈油盐酱醋生活琐碎,生活的一大半趣味就已经被当成了廉价品,丧失掉了。生活的确要立足于客观,但是没有精神花朵的装点,没有了悠悠钟鸣,人性的价值又在哪里?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的源头活水并须从创造美,发现美,享受美而来,美学是最醇正的泉澧啊。朱光潜先生复提到,要用入世的态度出世,其实世间本没有什么“入”与“出”之别,躯壳灵魂,生老病死尽在这方寸之间,谁又能够逃离?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用经历、享受、成长、感悟的态度去生活,多一些通达,少一些狰狞,多一些明理,少一些任性,这才是打开美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小时候看到一个苹果,竟也会惊叹于其线条的精致,其色泽的光艳,觉得若是以后咬下去反而会破坏这份美。或许,当我凝望波澜不惊的湖面时,我会感受光线反射给我的心安,深不见底的湖面底下仿佛存在着活佛真仙,度造化于凡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些思绪好像就被慢慢湮没,或许说,被埋藏地更深,不愿轻易闪现出来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朱光潜先生尤其推崇这种无言之美,留白之美。确是如此,无言更像是一种“野渡无人舟自横”仿佛入定的老僧,无懈可击。比如西方的著名雕塑《奥拉孔》光从肌肉血管的线条和纹路,从眉头甚至皱纹,就能够读出奥拉孔的痛苦。再比如兵马俑,只需一眼,就能够感受到亘古不变的肃杀之气,不必一言。

  慢慢走,让灵魂跟上自己的躯体,文以载道,美以化人,更加细致的,发现美的能力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就仿佛一个武林高手,只有打通了任督二脉,才能够登堂入室一般,对美的忽视等于自废了武功。逝者如斯夫,短短几十载若连心里之花都枯萎衰败不堪,我不知如何评价。

  超其象外,得其环中,大美人生,心花怒放。

  太多收获,不能一一,仅能如此泛谈肤浅之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