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徒》的影评大全
《女教徒》是一部由雅克·里维特执导,安娜·卡里娜 / 莉泽洛特·普尔韦尔 / 米切林内·普雷斯利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教徒》精选点评:
●有点跟不上节奏。。。
●In memory of Anna. 来自狄德罗原著的对宗教与社会的"控诉"多半都是观众想当然的臆断;所谓影片前半拖沓而结尾加速的说法更是天大的误解. 里维特真正发动了一场叙事的革命:最富戏剧性的、对人物命运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情节实际上都被隐去了,上一场和下一场之间省略的部分甚至足以再拍出一部电影来,我们仅能从只言片语中做些揣测;可被理性分析的"有理(rational)点"在戏剧时空的连续统内是如此稠密,可与无理点相比又是多么不值一提! 全片一直处于这种跳跃状态,故而整个剧作始终有布列松似的语焉不详之感. 单个场景内动作的剪辑点总被压缩、提前或滞后,造成一种断裂的突兀效果,配乐则带有武满彻似的日本味道(联系《巴黎属于我们》的印度风配乐). 对这部杰作的淡忘是不可原谅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FuCOUEc7Fs/
●ʕ•̫͡•ʕ*̫͡*ʕ•͓͡•ʔ-̫͡-ʕ•̫͡•ʔ*̫͡*ʔ-̫͡-ʔ,最后那件粉裙子好嫩。
●4K LUNDI 11 JUIN 2018, 20H00 SALLE HENRI LANGLOIS En présence d'Anna Karina, Micheline Presle, Francine Bergé et Véronique Rivette;Restauré en 4K au laboratoire L'Image Retrouvée par StudioCanal et La 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 avec le soutien du CNC et du Fonds Culturel Franco- Américain – DGA-MPA-SACEM-WGAW.
●【7.5】安娜·卡里娜下垂的嘴角,为她增添了几分苦情意味。整个人笼罩在氤氲蓝色调中,眼中流淌着浓稠情欲,凝固着肃穆悲怆。 (插播八卦时间)拍本片的时候,她已经和戈达尔离了婚。但是戈达尔听闻雅克·里维特的新片被文化局处分,很有可能会禁止上映。他不想让安娜在《小兵》后二度遭禁,于是公开写信抗议。Plan A没用,他还有Plan B:把美国通俗小说改编成《美国制造》,让安娜出演并且迅速拍完上映。#巴黎好前夫#
●秘密,剧场,游戏。是什么笼罩了她?
●利用缝隙、留空的调度技巧,还有中间会插入几格短镜头
●拍得严谨但冷冰冰的,前面慢,最后多倍速推进。不少舞台式的场景和打光。有几处跳切剪辑。多处被窗格封上的镜头。无调性配乐。
●狄德罗原著改编,小说则基由真实事件写就。1.苏珊受迫于家人而遁入宗教,在修道院又因非人道的戒律条规压抑自我,从活泼开朗的少女成为一名处处克已的修女,饱受内心煎熬的焦灼。她的品性无疑是高贵且善良的,在面对跋扈的克里斯蒂娜时,都未有丝毫怯懦之意。本以为寻获希冀的平静生活,却迎逢过于炽热的畸形之爱,深陷矛盾与自责的漩涡,百计逃离献媚财贵,最终坠下高空、拥抱黑暗。从沉默、反抗、求助,到放弃,即信仰太缥缈,唯有死亡才是真正的救赎。2.贯之全片的钟鸣&数次受困囚笼般的忏悔、神父庄严/丑恶的一体两面,修道院终不过是冰冷神性发酵病态情欲的强权集所。3.中景为主,几无特写。室内布光及舞台剧式场面调度俱佳。苏珊和第三位教母花园谈心一幕拍得极美。(8.8/10)
《女教徒》影评(一):奔腾的意志
18世纪的很多贵族会把女儿送进修道院成为修女以保持女儿的贞操,这样在以后的联姻中可以保持或抬高身价。苏珊娜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母亲强制性的送到了修道院。但苏珊娜是悲惨的,虽然父母也是贵族但苏珊娜并不是他们亲生的,父母的亲生女儿是苏珊娜的姐姐,所以苏珊娜得不到任何遗产,而且家庭经济上的困难也是她被抛弃的原因之一。她恳求母亲不要遗弃她,但无论多么卑微的示弱和祈求都无法动摇母亲的意志。苏珊娜是善良的,她放弃了哀求。至此,她只剩下两条路:要么成为修女,要么无家可归。苏珊娜无可奈何的成为了修女,噩梦就此开始。
苏珊娜忍受不了宗教对自己身体和思想的禁锢,以及修道院压抑人性的氛围。她渴望自由,她奔腾的意志驱使她成为了修道院里的“坏孩子”。她迟到,晚归,缺席祷告,托朋友帮忙寻找生父生母,找律师试图用法律的手段让自己活得自由。这在教母眼中是不可原谅的,所以她被体罚,被其他修女排挤,唾弃,诬陷,殴打,被停止食物供给。在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下,奔腾的意志逐渐干枯。同时生母的来信告诉她生父已死,生母也生活窘迫,苏珊娜彻底失去了希望。在律师的帮助下,苏珊娜转移到了另一个修道院。新的教母对她非常友善,这种友善让苏珊娜感受到了久违的安全感,她开始变得平静顺从。可渐渐的这种友善和亲密开始越界。教母在与苏珊娜相处时有了很多亲昵的行为甚至要和苏珊娜一起睡觉,并且每时每刻都在缠着她。显然,教母是个同性恋。苏珊娜很害怕便把事情告诉了神父,神父在夜色下翻墙把苏珊娜偷偷救出了修道院。可苏珊娜都还没来得及感谢,神父突然变了个人似的企图强奸苏珊娜,在陌生人的帮助下,苏珊娜偷走了。她无家可归,无路可走,寄人篱下做着女佣的工作。又因为不好的名声被辞退。走投无路的她成为了街边的乞讨者,无意中被富婆看中,带着她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人士举办的淫乱酒会。苏珊娜面对眼前的一切和自己无望的生活,跳楼结束了自己凄惨的人生。
这是一部对宗教和人性进行猛烈批判的电影。整个故事都在压抑黑暗的氛围下行进。善良,单纯的苏珊娜在“上帝无处不在”的修道院里见识到了人性的黑暗,她忍受着上帝子民的傲慢和迫害。她如同尼采的化身用奔腾的意志证明上帝已死。
《女教徒》影评(二):FIFF12丨DAY8《女教徒》:用压抑方式剑指宗教丑陋之处
第12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8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女教徒》,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痛苦修女们压迫无比的评价了!墨夜轩:
如果后半段没有那么赶会更好。
RIVER:
结局是必然的结果,但通往这个终点的路走的太快了。
果树:
虽然拍法高级,但实在不是一个观赏起来很亲民的电影。
法罗岛帝国皇后:
宗教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断绝了信仰的合理性,生意里金钱最重要,把主义做成生意,哪还有底线。
我们敏熙:
竟然是一部“快速电影”,剪辑干脆,细枝末节砍得一干二净,留白颇多。古典故事中注定毁灭的命运。
格系艺人:
压抑,绝望,镜头压迫着角色的同时也压迫着观众。导演的节奏越后面越赶,但与此同时绝望感愈加猛烈。
子夜无人:
从一个牢笼转移到另一个牢笼,人物始终挣扎在久远的禁闭中从而失去了时空性,在屏幕上反复出现了不断扑空摔倒在地的动作,像一种千锤百炼的拷问。清规戒律是酷刑,温柔呵护是觊觎,施以援手是占有欲,摆上台面是小玩意,唯有纵身一跃,才能了结循环往复的悲剧宿命,此生终于分明。
oard19920313:
雅克·里维特这个该死的导演一个猛子撞在我枪口上,上届《不羁的美女》我就已经对他没什么好印象了,哪知道这次竟然让我更加抓狂。他真的能把一个本来的无聊的故事讲的更叫无聊,没有了优美画作的本片让人更加难以忍受,外搭上演员一言难尽做作无比的“神级”表演,以及我今天真的很累很累,我宣布再也不看他的电影了。
#FIFF12#DAY8的无人知晓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女教徒》影评(三):第三种选择
影片是狄德罗小说《修女》的翻版。小说根据发生在18世纪中期一个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而影片于1966年由法国导演雅克里维特执导搬上屏幕。需要要介绍一下的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十八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耗时二十年的《百科全书》冲破重重阻碍得以问世。书中涉及的所有内容对当时宗教的统治地位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力。作者们是以狄德罗为核心人物的“百科全书派”。全书通过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霍尔马哈等人针对各自擅长领域的音乐、文学、哲学、科技、医学、司法、政治、天文、物理、机器原理诸多方面知识的整理编纂而成。作为一名启蒙运动者,狄德罗试图用理性来击碎当时禁锢在人们身上宗教的枷锁。并通过当时一位名为玛格丽特.德拉马尔修女请求还俗的诉讼案,产生了《修女》的创作念头,随着此书的公布,引起了当时社会广泛的争议。
18世纪,法国一位美丽聪颖的少女苏珊因私生子的身份被厌恶她的家人强行送进了修道院。尽管她请求她反抗她说让母亲心动的话,但命运还是没有眷顾这位柔弱的少女。在家人的施压和宗教的逼迫下,她极不情愿的接受了圣事,从活泼动人的女孩成为一名处处克已的修女。
影片的开始是一个举行入教仪式的场面。苏珊穿着洁白的婚衣,与身边穿着肃穆修女装的嬷嬷、庄重的神父和场外衣着华丽的观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无助的沉默,又爆发似的高声反抗,最后以求助的语气向场外寻求帮助,但人们只是流露出无比失望的神情,更像是在一次表演中目睹了演员的失误。苏珊的母亲与父亲育有三个女儿,苏珊排最小。她是母亲在一次婚外情后诞下的与两位姐姐毫无血缘关系的私生子。但自私的母亲却把这一切都怪罪于女儿。为了摆脱自己终生犯下无可弥补的错误,为了使这个外来的孩子与自己血肉不至于产生财产上的纠纷,母亲和名誉上的父亲把她以供奉的方式献给了耶稣。以此减轻自己的罪行和负担。
由于院长莫尼嬷嬷心地善良、宽容仁慈,在被家人刚刚抛弃需要被爱的时候,她已长者的身份开导她、安抚她、帮助她,使苏珊很快适应了修道院乏味单调的生活,因为她具有的良好的品性和才华,得到了莫尼嬷嬷的宠爱,而在相处的过程中,莫尼嬷嬷也从苏珊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性格。这个女孩温顺善良,但在她平静如水的外表下却还隐藏着一股倔强。这股倔强是神性无法到达并支配的。是根植于一种原始性情的反叛。即使莫尼嬷嬷像母亲一样甚至比她的母亲给予更多的爱,但终究有一种坚硬的东西是她以神职的地位所无法改变的。她不爱这里!她不爱上帝!
但苏珊是爱着莫尼嬷嬷的。像爱着母亲那样的爱她,像尊重母亲一样的尊重着她。这使莫尼嬷嬷陷入一种矛盾。强烈的冲突,使带着体温的人性在冰冷的神性面前像参天巨树般无法撼动。在这样的掂量中,莫尼嬷嬷感觉到自己与上帝之间出现了隔阂。必竟以前,她是那么热衷于信仰。在纯真自由的苏珊面前,她第一次感觉到神性在内心的削弱,她第一次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怀疑。
随着那位名誉上父亲的病逝,母亲的身体也日渐衰弱起来,在她预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后,拖人给苏珊稍来五十年路易(货币单位)和一封信。信上简短的说明了家中的近况。并嘱咐苏珊“你的母亲在另一个世界的命运主要取决于你在这个世界上的全部行动。”至死,她还没有忘记让苏珊为自己的错误赎罪!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流逝。同一年,莫尼嬷嬷病逝。这让苏珊又陷入无依无靠的境地中。
接替老院长的是克里斯蒂娜修女。与莫尼嬷嬷主张不同,她主张苦行,把莫尼嬷嬷在位时期收上去的苦衣苦鞭又下发到了修女手中。提倡对自我肉体的惩罚,而这种宗教行为正是性格慈蔼的莫尼嬷嬷所不赞成的。克里斯蒂娜担任院长后,出于妒忌,排挤前任院长的喜爱的修女。她心胸狭隘、自负极端,很快,以往宁静和谐的气氛被仇恨、告密、陷害所代替。
她企图掌控修道院里所有人的思想和行踪。命令嬷嬷们抛弃旧的教义,禁止她们阅读《旧约》和《新约》。苏珊带头拒绝了这些不合理的要求,成为了克里斯蒂娜上任后第一个为自已的主张背负苦难的人。首先,她们拿走了她藏在床铺下的经书; 然后禁止修女与她交谈接近;搬弄是非,诬陷苏珊,借机惩罚;联盟其他人,隐瞒苏珊私改日常活动,使她迟到或缺席;最后发展到更为猖獗擅自进出她的房间、翻找她的物品、诽谤她的名誉。
克里斯蒂娜手下那些听从主人吩咐毫无怜悯和仁慈的老嬷嬷们,看见苏珊仿佛会从双瞳里喷出火一样。她们年纪轻轻便被家人或出于其它原因来到了修道院里,从此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或许她们还没有发现俗世生活的美好生命就被一面面高墙围起,因此,她们认为,这里的日子和修道院以外的日子是一样的。塔楼上的钟声敲响时,人们都要在胸前划十字架;门外响起敲门声时,人们要习惯性的念诵圣母经;与朋友或家人或情人交谈时,只会机械性的回答“是”或者“不是”。她们认为,她们不曾体味过的乐趣是不可能发生在别人的身上,她们理所应当认为的事情别人也应该感同身受。所以,苏珊大声的拒绝发愿她们是惊讶的、苏珊拒绝向新院长低头并坚决的捍卫自己的宗教主张令她们是气愤的。人们讨厌他们无法掌握的人或事,但苏珊正是这样一个人。不为强权所畏惧。即便在虐待过程中,她饥不果腹、衣不遮体、伤痕累累,还是展示出良好高雅的教育修养。越是倔强越显示出自身宝贵的品质,这种品质与克里斯蒂娜的跋扈阴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坚定、纯真,高贵,而越是这样,人们越想置她于死地。
通过一位正义修女的顶力相助,莫尼成功的对隆尚修道院里发生的一切及克里斯蒂娜进行了上诉。虽然结果并不尽人意,但善良的律师马路雷先生还是通过努力和协调,找到了另一家可以接收苏珊的阿赫巴莱修道院。
那里的气氛与隆尚完全不同。会客堂里,年纪轻一些的修女们可比隆尚的修女要活泼的多。新教母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人,身材矮小结实,亲切开朗颇有风韵,很快与苏珊熟络起来。她随意的性格让苏珊很难迅速的适应,与之前的院长相比,她热情大方,有点任性有点专横同时又不失去身为教母的威严。从她身上苏珊可以感受到不同季节的温度。
和以前的遭受迫害的生活相比,这里简直就像天堂了。她可以受到教母的特殊恩准,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当有人做错了事情即将受到教母 的惩罚时,只要她说情都可以原谅;她的房间,总是在不经意间多了一件精美的饰物;她总会得到教母的赞美和教母独处交谈的机会。她受到的优待越多,越会引起一位名为泰雷兹嬷嬷的不满。苏珊发觉到一种微妙的关系在三者间存在时,开始对教母产生了一种抵触。
“爱”,是宗教信仰的一个基础。当苏珊发现教母口中的“爱”与自己理解的“爱”出现差异时,她陷入了一种矛盾和自责之中。一方面,她不想让这种跨越姐妹之爱、跨越宗教之爱、跨越道德之爱的畸形之“爱”扰乱自己得之不易的宁静生活;另一方面,她又不忍心看到教母出于情欲对她爱之入骨的病态迷恋。这种迷恋摧毁了之前那位神采奕奕、美丽健康的教母,而现在,这位经常在深夜徘徊于苏珊门前、整日萎靡不振的教母除了让苏珊感受到恐慌,同时也使天性善良的苏珊对教母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怜悯。
虽然,她在向神父忏悔后得到了他的原谅。但苏珊却因为“诱惑” 者的身份,又受到了修道院中其他人 的抵触。
看似幸运的时刻到来了。再认识一位名为唐.莫海尔的神父后,相同的心灵遭遇使两个人很快变得亲近起来。一个夜晚,苏珊在高墙外唐.莫海尔的帮助下,逃离出了阿赫巴莱修道院,与这位本笃会修士一起坐上马车去向了巴黎。
然而,事情并不像苏珊想得那么简单。唐.莫海尔依恋她的美色,在一次企图对她的强暴过程中,苏珊逃离了他们藏身的旅馆。她没有钱、没有依靠、不敢向任何人暴露身份,最后饿倒在路边被好心的农夫收留。
日子过得比修道院艰辛的多。但自由使她忍辱负重,干最脏最累的活也绝不向宗教再次低头。“逃跑的修女”身份使她每日处在惶恐之中,稍有风吹草动都会让她大惊失色。而洗衣房里微薄的薪水无法支撑生计的时候,她只有走向街头去乞讨。
如果结局就到这里,似乎也使人看到一丝希望。毕竟,可以给人们以想象的空间,无论现状如何凄惨,或许时间会为她不公的命运协调到一个公平的尺度。
一位善于识人的老鸨把苏珊带回到了有钱有势的人们寻欢作乐的地方。穿戴华丽气质又优雅的苏珊很快被人搂进了怀里。不大的屋子里,一群男男女女对情欲的喷发毫无掩盖,大声的笑着、叫着、说着。苏珊从男人的怀中挣扎出来,走向房间的尽头,一向封闭的窗子。打开,跃下,没有一丝的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