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雁南飞》的读后感大全
《北雁南飞》是一本由张恨水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371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08-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雁南飞》精选点评:
●糟糕故事和好文笔。
●一百年过去,中国家长制也没太大变化,除了儿女情,里面小人物的故事也很有看头
●这种青春萌动式的爱情最能打动我,这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可爱死了。我的豆名就来自于此,小秋
●190124听完。师母到最后,还是坚守自己的观念,哎,也是一个能得到牌坊的人。张恨水先生的叙述功力太强,不矫情不卖弄,讲故事的一把好手。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呀呀呀,小说地就是老家呀,给个赞。张恨水说自己天生就是吃文字饭的。春华秋实,看看还是不错的。
●很多很多年前看了节选,印象深刻。前几天看了全书,没有以前那么喜欢。
●时代的枷锁
●故事情节还好,但这写作手法,镜头感十足。
●旧制度下的悲剧爱情。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年少的学堂,梨花,柳树,皆成空。一念成空。万物皆空。唉。心里真是难受。春华这姑娘错也错在过分聪明谨慎而没了那份执着和不顾一切的勇气。但谁又能指责这个在旧社会成长的姑娘那份为了家族而妥协牺牲自己的心呢?
《北雁南飞》读后感(一):待北雁南飞,只恨身不由己
20世纪初的江南小镇,留下的荡气回肠的故事。在橘子林后,在石板路上,在学堂窗外,留下的是年少的懵懂与青涩。
只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将人的思想束缚,将寻死、私奔的挣扎与反抗都扼杀,但终究是在心底留下了此生难忘的情怀。
只恨现实无情,曙光来得太迟。待北雁南飞,只恨身不由己。
《北雁南飞》读后感(二):一场好梦匆匆醒
你猜的到开始,但不一定能猜到结局。
张恨水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自己的不如意,就让笔下的所有人都不如意。
这种不如意,恰好又写地那么地顺其自然和无可奈何。
没有惩恶扬善,也没有大快人心。
越是平淡地叙述越让人看得心紧。
越是无关痛痒地话语,越是让人忿忿不平。
这种不平抑或于你,抑或于我,抑或于那么多的似曾相识。
在你以为姚春华终于等到五嫂子这位“侠士”相救能远走高飞时,偏偏峰回路转。
一个追求自由不俱旧俗且才华横溢的少女,又怎么斗地过沉淀已久顽固不化的”老谋深算“。甚至,她始终都不知道所谓的侠士是真是假?
秋叶落幕,春芽再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再相逢时,我已为人妇,你却戎马江湖。
千辛万苦,匆忙见上一面,江船已去,江岸模糊。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北雁南飞》读后感(三):廉价却又残酷、随处可见却又触目惊心的民国初恋爱情故事
写初恋的故事多了去,但看完张大师的这部《北雁南飞》,心中有股隐隐的不知在哪里说不出来的痛,胸腔却又充盈着少许的欣喜!
痛————自然是痛的,那么美好的一对小青年,那么美的民国风俗画卷,错就在他们生错了时代,为何要生在民国啊,悲剧似乎不可避免,但故事发生唯其民国,才能这样柔肠百转,令人心跳加速!最后春华嫁为人妻,小秋也能加了革命军,也许这个结局更符合读者的审美吧!
欣喜————那个时代是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旧的封建思想在打破,新的生活秩序正在建立,到了小秋这一代做父母时,就不会让悲剧再在他们的孩子的身上发生了!
张大师!顶礼膜拜!一个大男人对少男少女的初恋心态如此细致入微。
每个人都有一段自己的懵懂初恋故事,那种期待见面又害怕见面,她的一个眼神令自己颤抖不已的感觉,现在的你还想得起来吗?
这本书我第一次看过,是在我十几岁时,从邻居家的《今古传奇》刊上看到的分集连载,书很旧了,还缺了页,所以没头没尾的只看了中间一段,没看全,小秋和春华的结局自然也不知道了,就想找,当时的农村根本就没书店,也不知道书名,找不到这本书,一直带着遗憾生活了十几年,去年想起这本书,上网一查找到了,下单一天后就到了,网络时代就是好啊!
即使如此当时看后那叫一个荡气回肠,那叫一个春意盎然加蠢蠢欲动,那种无以名状的心悸现在还记忆犹新。当时发誓自己也要有那样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不过遗憾的是后来我和老婆是自由恋爱,完全自由没有任何人的干扰和阻拦,那个理想只好作罢。。。。。。
《北雁南飞》读后感(四):当代中年妇女应该品读的爱情启蒙学小说
第一次听张恨水这个名字,是在中学课堂上。那个一口黑褐色牙齿的矮个语文老师用我们家乡话抑扬顿挫地念道: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句词,便是张恨水笔名的来源,那会儿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喜欢古诗古词,可看来看去,也不过是唐诗宋词三百首之类。听到这个名字只觉得这个作家有文化,古派,有范儿。但因学习繁忙,性欲虽然旺盛但情欲不张,对女生的热爱仅限于意淫,她们每周出现在梦中,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早上醒来就是洇湿印痕。所以也就不曾读一读这个感觉具有古典气质的爱情作家作品,哪怕是那部知名的《啼笑姻缘》。周围的女同学也没人读,她们热衷的是琼瑶、席绢之流。
直到去年我才正式阅读张先生的作品。第一本就是这叫《北雁南飞》的,那时北京正是天蓝水碧,黄叶纷飞的时节。北京的秋天里读一部爱情小说,快意人生中又增添一些古典的趣味,一切美好的明亮的事物都会进到心里,却又时时生出一些凋敝感,这也就是古人说的悲春伤秋吧。
小说取材于清末民初,这是张恨水先生全部小说的空间架构,也正是他的生活时期,从这一点上说,其实张先生算是现实主义爱情作家,与后来的名声鹊起的琼瑶之流完全不同,琼瑶类作家的作品通常架空历史空间,与读者的阅读空间脱节。但人们应当知道,写现实主义爱情其实颇难,尤其是长篇。但张恨水就有这个能力,以这本小说为例,连几十年之后恋爱自由的人(确切说是我),都生出愁肠百转的感叹,可想当时那些正压抑又意图突破的青年男女之感受了。
《北雁南飞》的体裁采用章回体,这是张恨水的时代印记,他脱胎于古典才子佳人小说,因此这本书读来文字隽永,意趣十足,虽然是白话文可字里行间透露着古典文学的韵味。就连名字都来自于《西厢记》里的一段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仍然严格按照古典才子佳人小说的套路,应该归为书生小姐的戏。男主为地方官员之子,官职不大但是有家传,算不上官二代却也不愁吃穿。女主是地方举人的女儿,小家碧玉,在乡村里也是独树一帜。双方家教都甚为严格。这就构成了小说的主调,悲剧,带有反封建主义意图(更应该说是反理学家),一部爱情小说却要俱备这样的格局,令人意外,不过这恰好是时代病,社会环境所致,民国时期社会思潮可能比现在还要开放,所以多数的文人都具备了世界意识,不像现在反倒越来越收缩,除了中年妇女价值观再无其他。
但就这本小说来讲,其担负的社会责任感要少很多,比起同时期的左联那帮作家的作品,要更有趣味,受众一定更为宽广。
小说故事主线明确,情节跌宕起伏,百转千回,让人唏嘘不已。一个特定时代下的青春期男女故事,却让人觉得具有了广阔的社会场景,如果当代作家写现实主义爱情故事对于少男少女的心理描写一定会超过张恨水,但一定缺少张恨水的对整个故事架构中人物身份位置的把控能力。
之所以说这是一部古典意味浓厚的爱情小说,要归功于作家的笔力,没有深厚的古文学积累,文字处理起来要难很多,整部作品读完都有一种文人写意画的感觉,赣南山水在画卷上徐徐展开,才子佳人跃然纸上。能带给我这一种感受还有两个作家沈从文与汪曾祺,但他们又完全不同,汪曾祺的小说也带给人一种工笔画之感,增不得一分减不得一分,但是正是这种不能增补,反倒让作品过于美,美的有些不自然,与传统文化中审丑的思想意识相悖。沈从文的作品也很美,但没有古典文人气,全是自然地作品,更野,更质朴,属于自然的美。张恨水先生的这部作品算是写意的美,凡事点到为止却又意味深长。
《北雁南飞》的前部和中部处理都非常漂亮,只是在小说最后部分处理,显得仓促,让最后部分有脱离整部作品的感觉,这似乎是国产作家的通病。前期用力太多,后期心力憔悴。自由的恋爱最后不能成行,而是等待时机到来那一天,这可能是作者自身意识的一种表达,爱有古典美,恨有自由感,爱恨交织才带给读者对爱情自由的向往。需要指出的是,如今天的中国,自由恋爱不再被阻止,但大家已经忘了什么是爱,纵情身体的多了,父母关涉子女爱情的也多了,不如将这部书送给那些中年妇女,读一读,作为1960年代红色老人们的爱情启蒙学。这对于现今的男女爱情生活是大有帮助的。
最后用作者自序结束:“这部书的命意很是简单,读者可以一望而知。这不过是写过渡时代一种反封建的男女行为。虽然他们反封建并不彻底,在当时那已是难能的了我若写他们反封建而成功,读者自然是痛快,但事实决不会那样。这书里有些地方是重儿女情爱的描写,但笔者自信,无丝毫色情意味相反的那正是描写被压迫者的一种呼吁,现在大都市里,婚姻是自由了,可是看看穷乡鄙野,象《北雁南飞》这种情节的故事,恐怕还很多.现在做父母的应该比以前的人开明些,这书可作为人父母的一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