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昆虫记》经典影评有感
《人间昆虫记》是一部由胡里奥·密谭执导,卡梅洛·戈麦斯 / 埃玛·苏亚雷斯 / 卡拉·埃莱哈尔德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昆虫记》精选点评:
●又一版红玫瑰白玫瑰
●片子放了很久,才拿出来看的 随便记录几个关键词 : 父母当年的罗曼史 精神分裂 闪电 下乡捉虫的科技人员…… 越想越像某些韩剧
●总觉得这片儿透露着浓重的大男子主义倾向,说白了不就是在为男人的朝秦暮楚找个精神分析学层面的理由呗?白玫瑰与红玫瑰的故事自古就有,男人大可不必如此费尽周章地掩盖愧色。ps.密谭真心不好分析啊擦我干嘛要选他写毕业论文我是脑子进水了吧一定是这样的!!!!!!
●没懂是否潮虫与人的情感有什么关系,充满冲动欲望的爱和温柔静谧的爱有可比性么?如果无法比较,是否爱上两个人是合情合理的。
●一般,原來那個日漫的名字來自這里
●拍的不烂就是太他妈无聊没劲了
●那红色的土地啊真好看
●密谭的电影总是带些神秘主义,又总是关乎爱与死。很有趣的故事,虽然其中会有一些哲学观点的独白干扰你,或者简单的只看爱情更好。安娜与安吉尔恰好是完全对立的两种女人,尊重选择与自己真实的想法。
●看的较晚,是影响分数的重要原因。胡里奥还差一部半,目前:极地恋人>牛的见证>露西亚的情人>红松鼠杀人事件|乱世安娜|人间昆虫记>>罗马的房子。
●渐次暗淡的星辰形构了洞穴形成的过程,绵延的弦乐把凝视魅惑进虚妄的深渊。
《人间昆虫记》影评(一):这家伙,孩子气得想把他给供起来
刚看完《人间昆虫记》,天啊,忍不住唠叨!
这个灵动的家伙怎么会有这么幼稚的价值观呢,完全服了,超级无聊的故事居然磕巴不打地看完……
全片只有最后半小时有情节,这一段超好看,我看了两遍。
另外,这片子打着哲学牌,其实那些叨吧叨碎碎念都可以不听,他就那么点儿小价值观,最牛的部分还是说自我的——自己天生内在优美啊,爱得让人没办法。
个人喜欢这个超过《安娜》《红松鼠杀人事件》和《露西亚情人》的。丫最近还翻拍了《在床上》,不打算看。丫就画面猛,拍的sex每每让人看了之后起码一年不想搞
《人间昆虫记》影评(二):密谭,电影界的村上春树
密谭或许是把村上的书进行影像化的最好人选了。他们的作品有颇多相似性:超现实,神秘主义,意识流,层出不穷的隐喻,浪漫气息……两人都能把一个原本普通的故事讲得灵气十足,不落凡俗。想想村上的书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影像化版本,或者应该交给这个西班牙导演来试一试。
《人间昆虫记》这个翻译是源于一部日本漫画的名字,但听上去也颇有些村上作品的风格(参考《寻羊冒险记》)。其实西文原名很简单:Tierra。但这个词又有多重解释,事实上看过全片后仍很难知道密谭想取的是哪一种意思——是潮虫所栖身的泥土,是画面里大片大片长满葡萄枝的红土地,还是主人公在言语间不断提到的宇宙中的地球?或许几者皆有。
这不奇怪,密谭很喜欢玩双关。就像人格分裂成半人半天使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就叫Angel。而小镇遇到的第一个让他心动的女人叫Angela(Angel这个名字的阴性版本),听起来和Angel简直是天造地设的灵魂伴侣。
但还有Mari,这个充满肉欲的女孩的出现使Angel陷入两难处境。如果说Angela代表神圣的精神之爱,那么Mari就是极乐的肉体之欢。他必须在灵与肉之间作出选择,最终曾是一个整体的Angel不得不被彻底分为两半,代表天使的一半以精神的方式永远留在了同样名叫天使的女人身边,却也永远留在了这片tierra(土地)上;而代表人的一半则带着marri离开了Tierra(土地),去了海边。
潮虫是故事里的另外一层与tierra有关的隐喻,有潮虫的时候,酒里面会多一层tierra(泥土)的味道,这种味道让包括Angel在内的很多人都觉得别有风味。而当驱虫工作结束,下一年,这里的酒将回归正常,但也在某种意义上归于平庸。由于Tierra也可以被引申成人间的意思,或许这个隐喻是想说人性虽有瑕疵,但一旦去除了人性,转而追求完全的神性,也未必不是一种遗憾吧。
另外有意思的一个小细节是,影片里Angel的那一身驱虫防护服很像宇航员的宇航服,而这张电影海报加上片名Tierra(也可解读为地球),导致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这是个讲太空旅行的科幻片。我想关于这一点,密谭绝对是故意的。
《人间昆虫记》影评(三):《人间昆虫记》--无关昆虫,有关爱情
就如同个性的卡拉克斯永远只会为了爱情拍摄电影一样,胡里奥.密谭的每一部作品也都饱含着对自己某位亲人复杂的情感。每当淡入的字幕缓缓的在电影尾声处浮现,总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清醒感拂面而来。《极地恋人》是珍藏一段父亲的回忆,《乱世安娜》是为了祭奠自己亲爱的妹妹,而《人间昆虫记》则是密谭精心献给自己儿子的一份礼物。
或许拉丁血统天生就拥有使人魔幻癫狂起来的气质,玄妙的感觉总是难以被克制的出现在西班牙的电影中。《人间昆虫记》即是如此,从影片的第一组镜头开始,极其强烈的神秘感便透过银幕弥散在了空气中:一片漆黑,只有点点黯淡星光闪烁的宇宙,云诡波谲的灰黑色天空,好像被燃烧的橘红色火焰包裹着的大块儿大块儿的成熟田野,倾盆大雨在肥沃的土地上拍打出一道道深浅各异的沟壑,硕大无朋的潮虫在潮湿的土壤下缓缓的蠕动,突如其来的闪电像一把利刃将苍老的古树从正中间一分为二...在如此富于动感和跳跃性的画面里,传来一个男人用性感的嗓音进行着有关生死哲学的阐释--死便是身处于无边无际的黑暗中,周围伴随着永无休止的噪声。生便如同这橙色大地下的一只只潮虫,将自己的身体融入浓郁芬芳的葡萄酒汁液中,完成一次生命的超越。
玄而又玄。密谭总是喜欢在自己的影像里卖弄着自己执着的对于轮回,生死,宿命的看法。可是,风雨雷电过后,看到的却只是一个外表平静的男人安吉尔,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是一个天使,一个生活在人间俗世的,爱幻想却又无法被理解的天使。他的脑子里就是那片漆黑的宇宙,在每个无形的风暴大作的沟回漩涡里,进行着一场场激烈的有关矛盾的思考,而在他的灵魂之外,他却只是一个普通的除虫专家。分裂的男人,复合的男人,被生与死捆绑的男人,被天使与凡人同时附体的男人,被善与恶纠缠的男人...这并不是一个现实的故事,倒更像是一则被神话,哲学许许多多庞杂的元素混合的寓言。电影中的世界,如同生与死的对立一般,被清晰的分割成了两个对立的侧面,贪婪的吉普赛人与博爱的安吉尔,用生命带来死亡的野猪与用死亡带来生命的潮虫,但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玩的,更是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安吉尔两个分裂的人格之间的激烈角力。
我并不欣赏密谭为了表现他对哲学的精妙理解而时不时的让那宇宙,天空,田野充斥在镜头面前,也对安吉尔劝恶行善的桥段无动于衷,我更愿意看到那个男人在矛盾中身心俱疲的惨象,愿意看到他那颗在两个不同的女人面前被撕裂的内心。爱情,原本就是密谭最会讲的那种故事,虽然无聊的哲学说教剥夺了电影太多宝贵的胶片,可是仅有的时间里,两个女人与一个男人的缠斗依然是那么刺激。安吉拉,拥有神一样姓名的女子,一个虽然已经出嫁,但是风韵犹存的少妇,一个默默的忍受着偷情的丈夫,在丧妻悲痛中不能自拔的父亲,还有絮絮叨叨的女儿的女人,一个道德上完美的女人,她谦卑,她和善,她隐忍,她是天使一样的女子啊!难怪安吉尔性格中神的一面总是在她的面前不能自拔。可是玛丽呢?一个姓名凡俗得不能再凡俗的女子,一个有着傲人的青春美貌与无法被克制的性欲的少女,她拥有让所有男人心驰神往的力量,她用性感勾引着每一个男人。若是说安吉拉是一滩柔水,玛丽就是一团烈火,炙烤得安吉尔人的一面神不守舍。情欲的力量在引诱着安吉尔,无论是对于天使的安吉尔还是凡人的安吉尔,而帕特里希奥就是横在他面前的高山,他在精神上占有着安吉拉,又在肉体上拥有了玛丽,这让安吉尔痛苦万分。帕特里希奥象征着人性中的一种“恶”,可是安吉尔的反抗又怎能被称为“善”?玉米地里的枪声没能杀死他,但是上帝的闪电是从不会饶恕恶者的。可是,安吉尔仍然无法摆脱生存在抉择里的痛苦,安吉拉还是玛丽,这是个问题。
他终于逾越了最后的一重障碍,占有了这两尊肉体,可是答案依旧无解...也许,这就是这部电影最值得人们为之玩味之处吧,密谭似乎在向所有的人提问--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爱情?或者,男人,你到底想要哪一种女人?是选择道德上完美无瑕,如天使般圣洁美丽的闷骚的淑女伴其一生?还是陪着某个更有人味儿的,懂得放荡,懂得燃烧激情与幻想的姑娘游戏人间?这足以让所有的男人无语。然而在密谭看来,人性最终还是战胜了神性。安吉尔虽然愿意陪伴着安吉拉,可是吉普赛人迎面飞来的石块儿,身体真实的滚烫的属于人世的鲜血,最终还是把人间的玛丽留给了他。至于天使间的爱情,就让它们安静的栖息在那片橘红色的无人知晓的田野里吧。
我原本很讨厌密谭在电影里那些对于生死的说教,可是从生到死,从原初的黑暗到终末的黑暗,期间光明的一段旅途上,唯一值得人们留恋的,也不过就是惊心动魄的爱情而已,把一场有关爱情的艰难抉择搁置在生与死的中央,现在看来又是如此和谐。或许,密谭献给自己儿子的,就是那么一句忠言罢了。
找一个人间的女人做你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