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佛陀的啟示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佛陀的啟示读后感1000字

2020-11-20 01: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佛陀的啟示读后感1000字

  《佛陀的啟示》是一本由[锡兰]化普乐·罗睺罗 Walpola Rahula著作,慧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佛陀的啟示》精选点评:

  ●文风极简,用最精炼的语言,揭示最精要的佛法。不论是信佛还是不信佛都值得一读。

  ●再读,依旧觉得是最好的一册「佛学入门」书籍,讲授佛教最基本的道理,既严谨如教材,又通俗易懂若师友交流。而且其中对心理学、大乘佛教等都通融无碍。

  ●宗萨仁波切推荐

  ●还是无法理解佛陀的无我论

  ●对佛教基本教义的阐释,清晰易懂不脱离生活。

  ●经典。

  ●非常好的一本书

  ● 佛说:“比丘们!病有两种。那两种呢?肉体的病和心智的病。有人可以一年、两年、甚至一百年、一百多年肉体都不生病。但是,比丘们啊!世间除了心无染著的人(就是说,除了阿罗汉以外),心智方能有片刻不生病的的人,都是稀有难得的啊!

  ●听说读了这本书,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

  ●念念分明

  《佛陀的啟示》读后感(一):更像是一本哲学书

  我对宗教的感性认识,总是玄乎的,神秘的,不可捉摸的,脱离生活的。。。。

  看了佛陀的启示,觉得,原来宗教是这么写实,这么贴近生活。

  什么心灵鸡汤啊,什么心理学辅导了,都弱爆了

  佛不在远处,佛就应该在心里,越平静越简单越快乐

  《佛陀的啟示》读后感(二):信一门教法

  信一本教法,就要尝试接受其基本的世界观,之后是循其方法论。而又那么多的国人接受的还是鬼神观,而非佛法的世界观,导致迷法,而本书则是对佛法基本的东西娓娓道来,让人收货颇多。感谢本书作者翻译者。。。。。。。。。。。。。。。。。。。。。。。。。。。。。。。。。。。。。。。。。。。。。。。。。。。。。。。。。。。。

  《佛陀的啟示》读后感(三):Note

  该书文风极简,逻辑清晰,字字句句都富有条理似乎没有一处多余 。

  在我看来 ,作者著书的目的在于用最简单的文字像世人阐述最精要的佛法,消除世人对佛学的误读。

  作者生于西方世界,所以在论述佛学时,字里行间在论述问题时都用基督教的逻辑来阐述,这也是有助于提升读者的亲切感的。在首章,作者论述了许多佛学的独特之处,比如说佛陀对于自身的定位就有异于其他宗教。之后又讲述了四谛等等,并试图破除如今对佛学的误读,最后回归到佛学于现实生活,并且作者提倡把佛学融入世俗生活,认为这也是符合佛陀的指示的。

  在该书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何谓佛学,而并不是以之为一种宗教。佛学时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行事方式,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

  《佛陀的啟示》读后感(四):与其造神,不如修身

  至少这本书从头到尾没有把佛陀当成神,没有宣扬过来世转生,没有谈过神迹法术。

  这才是更接近佛教本源的态度,是为了解决人的烦恼,靠的也是人自身的力量。

  我是一个完全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拿起这本书看的原因是因为,脑子之中杂念纷纷,最近日子里更是情绪失控非常严重。我迫切地想寻求方法,实实在在的方法。

  书中的第五-七章给出了很多实际的方法,我特别认同的就是数息观和念住法。这些方法不仅在佛教里被认同行之有效,其他领域内也广泛的借鉴着。比如曾国藩推崇静坐,比如《自控力》也建议“数息观”。

  另外佛法万千,佛陀对于不同的人会说不同的法,因为每个人要渡过的苦是不一样的,而且你一旦度过了这苦,也应当将这法卸下,不能执于某种法门,更不能执于要学会万千法门,那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下周会重读此书,再专门写一份祛除杂念的书评。

  《佛陀的啟示》读后感(五):「佛陀的启示」——远离颠倒梦想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对佛学最早的认识,是来自于奶奶,那是一个孩童,对于看不懂的画像,对于从未听清的“咒语”的单纯好奇。

  后来读书,自觉有所智慧,常常揶揄村中亲戚——“又拜玉帝又拜菩萨,咱们到底归那个神管?”

  再后来,离乡、求学、工作、考研,生活多是不如意。幸运的是从未放弃阅读和思考,也借此,稍能安心于日常与琐碎。

  但相较于日常蝇营,更为长久的啃噬心灵的,还是人生的“无意义感”。

  从求学开始,我们的人生就被设定好了一个个明确无比的目标,考试、升学、工作、结婚……

  只说目标,不谈意义。

  也会努力读哲学,可天资有限。很快便迷失在了种种形而上概念的迷雾中。又因为一些隐秘的缘分,重新开始发现佛学。

  「佛陀的启示」告诉我们,褪去后人为佛加上的无数层宗教的外衣,佛学就是一种修行的哲学。

  在这里,释迦牟尼如同一个不厌其烦的理工男,一步步地告诉你,为什么人生本「苦」,「苦」的根源,「苦」的止息,「苦」止息的道路(即苦、集、灭、道的四圣谛)。

  当然,这里的「苦」并非简单做「苦难」讲。更好的一个解释是——「无常即是苦」。

佛这样地告诉罗咤波罗:「世间迁流不息,无有恒常。」

  想来是人类太需要宗教了,于是,告诫世人「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的佛,也有了金光闪闪的像。之前在五台山,听说每年的头香要百万起价。不知佛陀若仍有识,该做如何观。

人的心理上,有两种根深蒂固的意念:自卫与自存。为了自卫,人类创造了上帝,靠上帝得到保护、安全与依怙,就像小孩依赖父母一样。为了自存,人类想出了灵魂(神我)不灭的主意,俾得亘古长存。由于他的愚昧、懦弱、恐惧与贪婪,人类需要这两件东西来安慰自己。因此,他紧紧地、狂热地抓住它们。摄于杭州灵隐寺

  「佛陀的启示」是这样一本佛学的基础书籍,他并不能带你在佛学的道路上走太远,但起码,如其所言观佛,应是正见。

  在杭州灵隐寺后的茶园中,看到一个木牌,上面的文字浅显,却让我久久记于心:

  「世间一切,唯我所用,非我所有」

非我所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