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行读后感100字
《中国纪行》是一本由[希腊] 尼可斯·卡赞扎基斯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纪行》精选点评:
●第一部分描述35年中国的情况印象很深
●一个有智慧的民族对另一个智慧民族进步的窥探,富于画面感和想象力。最喜欢书的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
●尽管翻译时常让人啼笑皆非,尽管作者诗性哲学家的风格让人时常摸不着头脑,但前半段对35年中国的描绘和思考令人发醒,不失为真知灼见。
●希臘 卡贊扎基斯 遊記 對比
●只看了前半部分作者写的游记,从一个外来人的角度,深刻清晰的描绘了当时的中国和作者的感受,就算是真正的中国人-我,看过之后都觉得某些方面自己从来就不曾了解。
●这位李先生翻译太随意,我不喜欢《苦行》,宁愿他把“日本纪行”放在里面
●一个希腊人眼中,20年前和20年后的中国,变化真大啊。《苦行》太哲学了,我没大懂。
●梦想与旅行。书使用旧视角,但作为读者,我依旧能得到些剖析自己本性的东西。
●换个视角看中国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两个面具,下面是同一副人类逻辑的面孔”
《中国纪行》读后感(一):这版本的翻译真的不行啊
内容什么的,作为一个中国人,读来肯定有些不舒服的地方。必须容忍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不理解。但从翻译来看,这个版本绝对有负于译林的水准。细节不多说,看的时候要注重意义,切勿只看文字,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猜一下。
《中国纪行》读后感(二):横看成岭侧成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卡赞扎基斯眼中的中国是如此的肮脏、丑陋,又是这般的美好。他是以他自己的眼光和他所感受到的人和事来评价中国,不能说是一面之词,但难免觉得有些牵强,有些许的片面。
第一次接触卡赞扎基斯,感觉到原来还可以这样写东西,如此生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中国纪行》读后感(三):翻譯靠想像
此斯基不是流氓露西亞的斯基,而是巴爾幹半島上的斯基,希臘人也要來中國寫遊記,不過希臘人希臘人的風格,和島國風格不同。可是,悲劇在於把希臘文翻譯回來 的時候,請看下一段:姑娘牽著小夥子的手,開始唱婚歌:無論生與死,我永遠陪伴你,我的手放在你的手裡,我和你白頭偕老。當場吐血身亡很多次,譯者你文學 素養再差也能看得出來這是作者引用的詩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攜老」吧。雖然翻譯的吐槽點不少,但書還是不錯。
《中国纪行》读后感(四):不朽
人在面对新奇的景物时,总会反求自己的内心。所以游记很难说有多客观,更多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很多视角让我大跌眼镜,疑惑中国人真的是这样么?第9页里讲到的老人之死,这个故事并不像中国式的故事,竟让我想起《秘密花园》中的气氛。如果拿林语堂周作人描写北平的文字作比,简直是云泥之别。卡赞扎基斯面对的是和希腊一样已经衰落的国度,想必他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一点。书中写道男女定亲姑娘要半裸跳进河里,中国绅士家的无声无物音乐会,中国人最好的报复手段是到对手那里自杀。我从来没听说过中国人有这样的习俗。但是他总结地很好。“地球上最令人不可思议的虫子是蚕,它才是中国真正的象征。整个身躯和嘴趴在桑叶上,吃,排泄,再吃……但是,突然,食物变成了丝,而这个可怜的蚕却蜷缩在想象的财富里。”野蛮和没落,痴呆和疾速,不信神和敬神,麻木不仁和突然的疯狂,肮脏和盛开的花。“3千万算什么?中国是不朽的。”神秘的中国,一方面有着固守的逻辑,最实际的头脑。一方面又有最虚无的思想,最古怪的迷信。最高尚的思想伦理和最卑劣无耻的行为并存。神秘的中国,人有深度,他的根在泥土和肮脏中扎得很深,根越深,文明之花开得越高。肮脏的人人升华了,变成了精神。看看遍地蚂蚁般的大人和孩子,从这个层面上,中国是不朽的。
《中国纪行》读后感(五):lost in exotic moments
边读边做一点笔记。
quot;中国人有四大爱好:赌、嫖(σαρκική ηδονή其实应该翻译成肉欲)、毒(χασίς鸦片)和戏剧,这都来源于逃避生活的欲望。中国人的生活只局限于需要,其余的,除了醉,还有什么欢乐?只有醉,才有希望看到财富、女人、诗和梦”。 看戏就是看热闹,虽说人生如戏,但是普通人的生活是一本读完开头就可以猜到结尾的三流小说,主角手里的权利只能增减中间的一点点情节---看戏、演戏、过一分钟是一分钟的虚假生活, which is universal and catholic.
达到极乐、逃避自我厌恶有以下几种方式:酒精和鸦片、做爱、思想、信仰、精神创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你就这样跳入这片雪花石,然后消失了”(χάνεσαι既是消失,又是精神上的忘我和迷失)You lost yourself and then disappear from the sight of others.
我突然感觉到,好像所有的比喻不过是由身体触觉触发的脑内图像罢了。有时候我闭上眼睛就能看到,白色的大理石,远处的风铃,摇动的树枝和奶蓝色的天,手指在风里的感觉就像是游泳时抚摸水的感觉一样。敏锐的感官把我将此刻和旧的体验链接起来,于是有了比喻,但不是风像水,也不是这一刻的我像沉入海底,而是这两个遥远的时刻,我曾经感受到同样的慌张、狂喜和迷失。
我是希腊人,我爱并相信可见的一切,排斥虚无的一切。但是菩萨又教导我,可见的世界也不过是梦幻。这样,我就处在阿波罗和菩萨中间,爱这世上的虚无。我在寻求一种结合 “爱我所见的,同时又接受这不过是一种自我欺骗“,这样我就知道,这世界是年轻的,我深情和温柔地爱着它。我用自由的眼光观察和欢迎一切。我们来自黑暗的深渊,我们将归宿至黑暗的深渊,我们把中间的那段光亮称作生命。我们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回归的历程,启程和回归同步,每一秒都在死亡,每一秒都在重生。你要在死亡时说 “不存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