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巴坦加里的瑜伽经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的读后感大全

2020-11-21 02:15: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的读后感大全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是一本由沙吉难陀著作,黄山书社出版的314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07-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精选点评:

  ●每年都会翻几遍的书。

  ●注意力集中,冥想,三摩地,合称三雅马。掌握了三雅马,将启发知识之光,,

  ●这本书翻译的有些絮叨,不过倒是易读。最喜欢的一句竟是本书的最后一句,生命就是一本敞开的书,一部经典,好好读它,挖一个沟、砍些木头或煮些食物的时候就可以学习了。

  ●谢谢小徐老师

  ●帕坦加里可是瑜伽之父呢,书里的瑜伽更倾向于修行吧。

  ●无我,不执着。做不到啊

  ●一切宗教的基础是瑜伽

  ●瑜伽不仅仅是一种运动

  ●02: 有启发 对瑜伽有了全新的认识

  ●先知道艾杨格的《光耀生命》读过之后才知道《瑜伽经》,现在在读《巴坦加里的瑜伽经》。我曾经的疑惑在《瑜伽经》里得到了答案,我曾坚持的想法也在瑜伽经里找到了论证。陈景圆前辈的诠释在某些章节里面有点啰嗦哦~但经典终归是经典,爱瑜伽的朋友千万别错过学习的机会。再观艾杨格的《光耀生命》,书很厚,书里写满了他这对瑜伽的理解,并用生活中的例子来阐述和引导瑜伽练习者们正确认识和修炼。好书通通都要读! 今天终于读完此书,一半明了,一半疑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给自己打打气o(^-^)o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读后感(一):瑜伽经的补充说明

  这本书是瑜伽经的经文翻译介绍,因为是翻译过来的文字所以有些连接不是很清晰,还有一些段落省略掉了,要通过上下文才能理解,有些生涩。

  而且属于介绍类的书,像是另一本经书的补充说明,点到则止,作者重在解释不同之处,而不是详细的进阶书。

  书的末尾部分为了搭配原经文而作了大部分跳跃,绝对不适合自学,最好找人请教。

  但是,如果作为哲理探索的话,是非常好的哲学书,条理清晰提纲挈领,细读会有所启发而深思必有所揭示的。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读后感(二):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一个湖

  《瑜伽经》说,瑜伽是控制心的意识波动。瑜伽帮助我们找到与现象界的联结,首先,就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心。

  我是怎样感受到的?感受是怎样反馈出的?看起来,这些都是通过“心”来完成的。而帕坦伽利认为,“心”,只是我们认识的工具,而真实的自我(阿特曼),仍然是未知的。

  我们感受到一件事,心便会产生波动,然后再进行反馈,最后感知到这种感受的状态。这种感知,没有经过真实的自我,阿曼特不会跟着心去波动,就像那个湖。

  湖面的小小波动,几乎不会对湖底产生影响。它一直是平静的,稳定的,就像阿曼特,一直是纯粹的,自由的。

  瑜伽,就是帮助心里的湖变得澄澈,平静。最后找到我和现象界的联结,明白自己的阿曼特。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读后感(三):瑜伽修身的含义

  瑜伽修身有两种含义,狭义地说是为了身体健康与自在;广义的说是为了修心。

  “心”是最复杂的东西,要如何认识你的心,你的意识,你的真实自我,你的本性,并将它从外在的物质世界引向那内在广阔无垠的宁静世界,而从中得到大的智慧与喜悦。

  瑜伽的真正意思是“心的知识”。瑜伽一词来源于拉加瑜伽Raja Yoga,意为心灵上的知识。

  本书名为《沙吉难陀大师讲述巴坦加里的瑜伽经》,所以瑜伽经的真正作者是巴坦加里,本书是根据沙吉难陀尊者对学生的授课讲解瑜伽经而整理。那巴坦加里是谁?没人知道巴坦加里生活于什么年代,他是否是一个人还是很多人共用巴坦加里这一个名称。根据推估,瑜伽经出现的年代应该从公元前五千年算起。为什么叫瑜伽经,因为原始版本就是一条条经文,后面的人都是对经文的讲解或者翻译,当然包括此书。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读后感(四):公益霎哈嘉瑜伽创始人锡·玛塔吉谈帕坦伽利《瑜伽经》

  即使是帕坦伽利(Patanjal)的《瑜伽经》(Shastra),若你读过它,它开始有很少部分是描述vyayama,即ashtanga(瑜伽式子)。很少部分说怎样处理所谓的身体毛病。

  那些人做这些可怕的事情,就好像只转动车轮,而没有开车。他们最后想达到的都是同一境界,达到帕坦伽利所说的境界。所有其他的瑜伽都十分人工化,但其实是人类内在自然发生的事情。

  若你读过帕坦伽利(Patanjali),便知道这是Ashtanga yoga(运动瑜伽)。这种练习,做一点点是很重要的。任何人都可以教你哈达瑜伽。但是,除非他是有自觉的灵,否则他没有权力教你甚么。

  运动瑜伽在印度数千年前开始,那时我们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那时学生要到森林里和师傅一起居住,只有一些学生能被挑选教授他们对真我的知识。帕坦迦利瑜伽的意思是你首先要建立你内在的神,若你不建立你内在的神,所有的运动姿势都没有甚么用,人类只成为这些运动的表演者罢了。

  在此之前,人们往往通过崇拜(Bhakti)的方式,或知识(Gyana),即诵读帕坦迦利的瑜伽经,来达到他们的解脱。但在新方法中,这位伟大的瑜伽士会把纯洁的力量注入你,你的能量中心会提昇,唤醒灵量的力量。由于这种新的方法,这可以用肉眼看见,就在此生,以这个身体,你便可以得到自觉。

  那种运动瑜伽叫哈达瑜伽(Hatha Yoga),是数千年前印度的帕坦迦利建立的。Ha是阳脉,tha是阴脉。那个时候有许多学习者,然后挑选一两个出来,教他们如何清洁左右两脉。还通过一些考验,决定他们之中谁可得到自觉,通常只是一个。瑜伽经是本很大的书,里面首先教人达到无思虑的入静状态,然后是无疑惑的入静状态。但是今天的哈达瑜伽已经变成一种商品,已经不是帕坦迦利时代的哈达瑜伽。帕坦迦利一定曾谈过灵量,因为罗摩小时曾学习过。但后来人们把这个部分抽掉了。

  运动瑜伽亦可控制你的思维,但思维受控过甚,便不能作灵性上的升进。一个人可以享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思想,可以作一个好公民,但这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今天已无人真正遵照瑜伽经作者帕坦迦利的教导,在书中他是十分强调练习瑜伽的目的是要得到自觉的。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读后感(五):瑜伽是一种很古老的知识

  瑜伽(Yoga )这个字的意思是“联合”。古代的印度人相信,人作为个体或部分,是有方法自然地与宇宙整体大我的力量联合起来的。他们称宇宙的整体为“梵”,而“瑜伽”便是达到了“梵我合一”的境界。印度古代的经典,一再提到“瑜伽”,而在其它远古的文化亦有类似的讲法,如中国儒、道两家所说的“天人合一”,便是同样的意思。

  瑜伽是一种很古老的知识,虽然其它文化亦有类似的知识,但一般学习瑜伽的人士,皆归宗于印度的古籍,其中较为人熟知的是「薄伽梵歌」(Bhagava Gita)以及帕怛迦利(Patanjali)所著的「瑜伽经」(Yoga Sutra)。「薄伽梵歌」谈到瑜伽三种不同的进路,以适应不同的人。而帕坦迦利所著的「瑜伽经」,更被视为瑜伽的教本。可是这种远古的知识渐渐失传,经典上的境界变成可望而不可及。后来在印度更出现一些瑜伽术士,希望通过一些近乎方术的方法(Trantric Yoga),去提升人体内的能量。名为瑜伽,实则离题万丈。

  现在较多人熟悉的是一种当做运动来做的瑜伽,这种瑜伽源出于哈达瑜伽(Hatha Yoga),是帕坦迦利所谈的八支瑜伽之一。在「瑜伽经」,持戒、精进、调身、调息、摄心、凝神、入定、三摩地,是瑜伽的八个步骤。这是从最初步的调理身体开始,一步一步令人达到瑜伽(自觉)的境界。可是目前许多瑜伽课程却将调身这个部分独立来教,不断练习各种式子,这样当然不可能真正达到瑜伽的目的。而且那些式子本来只是为身体有毛病的人而设,一个式子治某种病及穴位。如果将所有式子不加分辨地练,就好像把甚么药都一并吃下肚。在霎哈嘉瑜伽,若那人身体有严重问题,也许要练习某一式子一段时间,否则都可从静坐学起。

  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内在的能量系统,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首先是三条经脉:左脉、右脉和中脉。还有七个轮穴(Chakra),由下而上分别是根轮、腹轮、脐轮、心轮、喉轮、额轮和顶轮。这个能量系统最重要的部分是灵量。灵量(昆达里尼Kundalini)梵文本意为“卷曲”,这个能量隐伏在中脉底部盆骨里一块三角形的骨头内,卷曲成三圈半。只有在适当条件下,这个沉睡的潜在能量才会被唤醒,并通过其上的几个轮穴,到达大脑顶部的神经丛,最后穿越顶轮。此时我们便接通了宇宙的能量(合一),同时进入真正的静坐状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