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线无战事》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西线无战事》的读后感大全

2020-11-22 01:47: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线无战事》的读后感大全

  《西线无战事》是一本由[德国]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线无战事》精选点评:

  ●和平年代的人们都无法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反而陷入一些无病呻吟的事情之中。我们退化了么?

  ●震撼

  ●不敢相信自己没标过这本,太痛苦了,太痛苦了。

  ●有很多共鸣!

  ●从反面反思我们自己反思我们的文明

  ●太失望。1.如果不是因为战争题材,本书的写作手法绝对会被百般诟病,通篇类似“战争是多么残酷啊”的直接抒情,雷马克绞尽脑汁想要展现战争如何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却忘了什么叫做遮蔽性叙事。原本可以深掘的主题,变成了毫无亮点的回忆录。2.译得太烂了,想押着译者重学一遍主谓宾定状补。

  ●他死去了,死在一九一八年的十月。

  ●凑合着吧。没啥特震撼的感觉。

  ●20180611~0616,主人公回家探亲,和战友抓小猪养小猫,背受伤战友去卫生站。开战的理由多可笑,战争就有多残酷。有一段描写虞美人开花的景色,有种战地黄花分外香的感觉。

  ●普通士兵经历的战争永远只有残酷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一):无关战事,但关生死

  这本书不是一种控诉,不是一份自白,只是试图讲述那样的一代人,他们总是逃过了炮弹,最终还是被战争毁灭了,1918年十月,他阵亡了,那一天整个前线一片死沉沉,静悄悄的,战报上将这一切仅仅概括为------------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二):薇讀書——《西線無戰事》

  毫無疑問的絕世好書。作者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主人公和兒時玩伴如何被無情地牽扯進戰爭。以一戰為背景,敘述了主人公同戰友如何經歷了一場場殘酷的戰爭,同時告訴讀者這些孩子是如何在戰地艱難生存。戰友一個接著一個死去,而主人公的結局才本書最妙的一筆,相當諷刺。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三):關於《西線無戰事》

  看到最後一章尤其是倒數的幾段時,莫名地想起《海邊的曼徹斯特》裡那個最終也沒如他人所願與自己和解的主人公。 “本書……它只是試圖敘述那樣一代人,他們儘管躲過了炮彈,但還是被戰爭毀掉了。” 書的一開始雷馬克如是說。 在看的過程中,感受和看電影《敦刻爾克》有些許相似——二者劇情性都不多,但有種吸附人思想的磁力,使得人們在觀/看時為他們而揪心,“感”其所感,“思”其所思——儘管人們永遠也無法真正地做到。

  但當我們深情凝視、當我們垂頭深思的時候,那些人性的光芒定是極美極美的。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四):和平

  对这个和平年代的人来说,战争可能是只一场游戏竞技,像八卦新闻那样被少女们兴高采烈的谈论着,男生则自信自己生在战争年代会在枪林弹雨中建功立勋。可在那个年代,同龄人们则迷茫着未来会有什么指望,杀人,是他们有生以来的第一个职业。而他们对于人生的知识仅限于死亡。未来,就像本书结尾——1918年10月,他倒下了。哪天,整个前线是那么的安静,乃至军队报告上只写了这样一句话:西线无战事。把他翻躺过来时,你会发现他好像并没有遭受太久的痛苦:他的脸上呈现着平和与宁静,好像很高兴结束终于到来了。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五):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战争

  读完这本小说的人,可能都会对战争咬牙切齿,接着恨所有的战争。

  噢,恨不恨,那是你的事了。

  我在这里要写我的文字,说说我的读后感。

  1、我以为《别了,器器》中的大撤退,是我读过的最真实的战争。读完《西线无战事》,我才知道,《别了,器器》中的战争场面不算什么(个人非常喜欢这部作品)。

  2、士兵的各种死法,都让雷马克写了出来。好,好,看多了战争电影,这些还能忍受。最不能忍受的,雷马克描写了马的死法,提出“让牲畜参加战争”,是最大的恶行。

  待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