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平无战事》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北平无战事》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20 20: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平无战事》经典读后感10篇

  《北平无战事》是一本由刘和平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9.80,页数:8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一):关于曾可达 ▪ 再说一段

  (一)

  从五人小组国防特别调查组,到他和方孟敖最后一席话,我一直在想应该用一个什么的词来形容他这个人。方孟敖说他是一个专门和有钱人过不去的人,是一个对国民党忠心耿耿的人,我同意,但是这话不够,不能概括我的心中所感。

  有个人说他最后自尽,是心知大势已去国民党那边固然混不下去了,共产党这边也不会收留他。本来我表示呵呵,但后来一想,现在的中国,持这样论调的人,恐怕还是有一批的。姑妄记之于此,提醒自己:现在的中国,是能够对曾可达这样一个人提出这样一种评价地方。这样的一个地方,如果可能,应速速离开;如果不能离开,要尽量低调沉默

  引一段最近读到的话,能很好地解释我对曾可达的感受正直意味完整一致,正直作为一种价值观意味着生活应该是完整的而不是一串互不关联片段。因此正直要求坚定不移地遵守原则坚守自己观点,除非出现新的理由证据。与此相关,正直还包括坚持不懈追求那些已选定的能够赋予生活目的意义事业。另外,正直还将自我欺骗虚伪这些与人自身产生这种或那种抵触内心状况排除在外。(《哲学的思与惑》第五章“一些主题”)

  曾可达是一个正直的人。

  (二)

  很多人对方孟韦直闯调查组、大骂曾可达一段痛感大快人心。我也是。从技术上来说,我很佩服曾可达当时的应对,化戾气祥和,但仍然态度鲜明。不过,仅此而已吗?

  直到曾可达在电话回答方孟韦说:我有父亲,也有母亲,他们现在都在赣南,没有任何职位,他们都不识字,都是农民,种着家里十几亩田......有一个大哥,分了家,也种着十几亩田......我每个月将一半薪水寄给他们,补贴家用

  这语气平缓的字字句句,像是在说:我明白你那一天为什么愤怒,你其实是不平,不平于国府如此虚伪,姑息养奸,诿责无辜,也恨我是一心谋划从龙之术的虚伪小人。我不怪你。我也有家国之情,为心中不平,努力追随信仰,就是不允许不公阴云一般,折磨所有人,其中也包括你。我希望这社会会好起来,到那时,开银行的开银行,开飞机的开飞机,当警察的当警察,种田的种田,养家的养家。你明白我吗?

  书中说,孟韦眼中戾气渐渐散去,茫然浮现出来,继而声音沙哑

  亲爱小孩,今天你有没有哭,你是不是感到了妄图凿壁为窗那人的痛楚,从清晨到日暮?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二):2017.4.11

  周末在家看了十几集电视剧,周一上下班路上都在看,晚上熬到凌晨三点半看完。可能也跟自己的工作处境有关,最近比较愿意看职场斗争题材类的东西。 这本书是在在网上搜的电子版。不知道是剧本类还是小说,跟舞台剧剧本一样。 每章节给了地点就是人物对话。 不太了解那段特殊历史,就纯粹当小说来看的。不知道该从哪从谁开始评价。

  就说人性吧,这个最禁不起考验的东西,为难时期,能活的不那么难堪,已经够了不起;要是如鱼得水风生水起,那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方步亭何教授是前一种状态,方孟伟是中间地带,方孟敖是后一种。看书的时候,总是忍不住代入,如果活在那个年代,自己一定是拼尽全力却还濒临死亡的普通人中的一个。所以呢,看看何教授看看方行长程青衣方公子,这就告诉我们知识善良在恶掠的环境下更显得可贵,它可以培养我们的睿智危难的时候不那么狼狈。反过来看看孙秘书梁教授曾可达闫春明谢培明等人,也许这么排列在一起并不合适,但是在我眼里,他们最大的相同点,就是献身于某个组织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三):人心难辩

  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部分,是自然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的部分。——马克思

  《北平无战事》的电视剧没有看过,但是并不妨碍我看这本书。没有电视剧来做对比,反而可以更单纯的从小说角度来看待这本书。

  方孟敖,一名有通共嫌疑的国民党空军飞行员,本将判重刑,却没有想到,一通神秘的电话,免掉了。不光免了,还被委以重任。此时正值太平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的经济面临着崩溃,而平静之下,却不复平静。那通神秘的电话,是谁打的。是以谁首的国民党少壮派,让其飞机大队去调查贪腐案。而贪的是哪一方,却是孔宋家族势力,是他的父亲那方的。国民党的真正用心何在?还是有大阴谋呢?自古以来,清廉与贪污就是一直存在的,既为对立面,就会有斗争。这国民党内部就如此热闹,更况于外面有地下党,一场大戏开唱了。

  本书作者刘和平,著名剧作家,小说作家,历史学者。作者本身是剧作家,文中人物对白口号性非常强,且因为已经拍成电视剧,许多细处,刻画非常到位。满怀一腔热血学生们,不满父辈年轻一代,这些人组成的这些事,这些人讲述了那个时代故事,把我们代入那个时代。

  这种题材的小说,读起来,有种历史的沉重感,我们没有经历过,却可以在现在去看。那些经历过,却已经成为历史了。没有纯粹的坏人教育好了,可以归嘛,同样,也没有完全忠心的,总会有一二个叛变的。人心难辩。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四):北平无战事

  踉踉跄跄历时3个月总算是把这部书给读完了。很肯定的说,一部电视剧的好坏编剧真的很重要。故事大致发生在1948年-1949年,当时的北平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正处于国共决战之际,国民党决定成立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事调配物资贪腐案,藉此打击贪腐势力,真正的目的却是执行着“黄金运台”的惊天计划

  作者对故事中人物刻画的很生动形象,亦正亦邪的方孟敖,别无选择的梁经伦,崔中石的“凛然”,曾可达的“愚忠”, 马汉山的“油滑”以及徐铁英的“狡诈”等,无不刻画的淋漓尽致

  北平无战事,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却不平静,各方势力一直进行暗中的较量对决,是部好书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五):斗争中的理想主义

  有句话说得好,唯有真实细节才有说服力。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国产的电视剧都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尤其是涉及到抗日,或者与国民党较量的戏。因为这些剧里总是把共产党拍的刀枪不入神乎其神的,没血没肉,一看就有一种很假的感觉。但这部剧《北平无战事》却与众不同,让我眼前一亮。

  《北平无战事》掀起了新一轮的收视热潮,甚至一些眼界颇高的文艺分子也不掩饰对它的喜爱。究其原因复杂紧张剧情安排和人性纠葛演员的倾力投入,最终成就了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往深里挖,这部剧中各位作为主角间谍们,基于其明藏暗躲的身份,这一身份在其职场、亲朋以及恋爱婚姻中不得不造成的戏剧性,进而这些戏剧性对人性深处、细处、暧昧处逼迫式的纤毫毕现,是《北平无战事》得以复杂紧张的叙事基础。而看完电视剧,再细细看一遍原著,更被书中人物细腻深刻描写震撼。无论是曾可达孤臣逆子的封建愚忠,还是崔中石视死忽如归的奉献牺牲;无论是梁经纶极端狂热式的个人理想,还是方孟敖真挚勇毅的稚子之心;无论是进步学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抱负情怀,还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都被刻画的如此深刻而真实。

  首先是崔中石。无论发生什么他总是那副平静谦和温文尔雅神态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有一种泰山崩于前而岿然不动气势,能扛事,有气场,有定力,让人敬重佩服。崔中石这个形象塑造得很好,有忧郁诗意,又有慷慨赴死的壮美!尤其是在面对危险时的那种淡定一字一句不疾不徐,周遭暗流汹涌始终平稳宁定,似乎万事皆在掌控之中。我欣赏眷恋家中妻儿的片刻温情,一转身又是惊涛骇浪,以一己之身力挽狂澜,筹谋策算,步步为营。他不过是所有环节中最普通的一环,但却无人可以替代。

  接着是方孟敖。许多人对这个角色不解,其实这个任务形象非常复杂,他不像崔中石谢培东,是纯红的;也不像徐铁英,是黑的;更不像马汉山,一路率性到底。他出身自国民党重臣之家,却恨极了一心为国卖命不惜抛弃自己的家庭的父亲,远赴美国练就空军技能,每次飞跃驼峰就是一杯红酒可乐,没有人像他一样,是真正的每次和死亡擦肩而过,这样的经历让他理所当然拥有一种霸气,一种放浪形骸之外的傲慢神态。他不在乎各种危险,也不在乎父亲对他的关心,却惟独对崔中石爱戴有加。

  方行长,留洋博士,却是骨子里脱不掉的中国传统男人丈夫,父亲。整个剧里,最明白最透彻的两个人之一,他在全力救他儿子,何尝不是也在内心想救民国,可是他太清楚自己救不了了,对着自己的继妻唱虞兮虞兮奈若何,何等悲凉。我相信他当年没能救妻女是有苦衷,我也相信他真心爱自己的继妻。

  再接着就是梁经纶了。梁经纶学贯中西,有一腔热血,内心无比正直坚定,把爱国、救国当做理想,可谓“才大心细,明善诚身”。其实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为了自己的爱国理想可以放弃爱情,他身上具有“士”的特点,也就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坚持理想的特质。理想主义者不安于现状,不愿随波逐流,却往往是边缘化的非主流群体选择了理想主义其实就是选择了孤独上路,面对绝望。所以他的失败是注定的。

  曾可达是剧中第一悲情人物!其实曾可达是个不错的好官,这一点相信大家没有异议。只不过他生错了时代,选错了方向。曾可达说的好,查贪腐就查了个马汉山和几个一毛钱没贪的共产党还有些无辜的学生,币制改革就是把百姓钱财都搜刮干净卷到了台湾。如此兢兢业业,最后还落得饮弹自尽的下场。关于他,我只记住了一句经典台词,那就是“建丰同志,我是可达!”“可达同志,你辛苦了!我还是信任你滴。“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六):北平无战事,情怀与理想

  你们的丰功伟绩

  值得浇筑于青铜器上,

  铭刻于大理石上,

  隽于木板上,

  永世长存。

  等我的这些事迹在世上流传之时,

  幸福之年代和幸福之世纪

  亦即到来。

  ——

  这是骑士或者士族精神不死的信仰,

  一个个温顺却又抵抗的年轻人

  用理想书写的悲壮

  用灵魂血砌的梦想

  常常使我热泪盈眶

  不知是什么撼动了我俗不可耐的思绪

  让我这一个生在利益至上、理想主义无处安放的时代里的人渐看到一丝光芒

  你的冷峻却正义

  你的不苟言笑真善美

  你的理想情怀却深切关注

  让利益蒙蔽的灰头土脸世界有了一丝人性的温度

  你的所有,

  都一刀刀牵动了我不顾一切的心。

  你让我找到了自己,

  你让我找到了青年该有的心态勇敢

  或者我早已化作了里面的人物,

  曾可达,崔中石,或者木兰。

  又或者是我太像他们了。

  张爱玲说或者李鸿章一族的血液就融入她的血液,

  就在她死的时候,再死一次,她爱她们。

  我同样把这句话送给你们,

  就让理想主义的乌托邦骑士精神,

  在我身体血液里流淌,

  像孝钰一样,

  在我死的时候,

  再死一次。

  我爱你

  爱到骨子里。

  是你告诉我

  不共存就反抗

  有一种远方——叫悲壮。

  我爱你。

  ——致敬《北平无战事》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七):歷史的另一面解讀

  個人看法,這個劇本寫得非常有激情,可是男主角-方孟敖這個角色設定卻是十分失敗的,電視劇裡面劉燁的表演是失敗的-畢竟這不是在演《血色浪漫》,作者似乎不大會刻畫女性角色,劇本中出現的女性角色要麼面目模糊,要麼就存在感不足,甚至成了缺心眼和沒事不開心的形象,這點是令人失望的,其他的角色反而顯得真實可信-比如崔中石,一片赤忱,卻長隱不發,為了信仰一切聽從安排,對自己的命運早有預料卻從容不迫;貪婪的徐鐵英老謀深算城府深,手段毒辣卻不輕易顯山露水。梁經倫和曾可達卻是兩種性格的人物,命運大不相同,雖然他們都走嚮了悲劇,可是悲的卻不盡相同,面對絕望,曾可達是決絕的,梁經倫只能選擇離開。馬漢山倒是很有江湖習氣,只是他逃不掉。方孟敖被刻意的拔高了,在大時代下,人只是一個工具而已。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八):人生处处是硝烟——《北平无战事》

  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看似无战事的北平却处处是硝烟,这部作品从侧面给我们展示了1948年到1949年以北平为中心的国共两党决战之际的情况以及各方势力的暗中角力,互相克制。各方势力为了争夺权力,在暗中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较量和对决,从争夺崔中石开始,到以马汉山之死结束,故事跌宕起伏,极具戏剧性和冲突性,读这部小说就跟看电视剧一样精彩,而崔中石、曾可达和马汉山是书中的三座大山。崔中石是共产党员,他在工作中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牺牲了自己以及心爱的女人,他是一座“忍”字碑;曾可达虽然出身低贱,但他彻查贪腐,全心全意接受蒋经国的任命,最终却逃不过被主子丢弃,他是一座“忠”碑;马汉山却是一个坏角色,平常的作风真是天不怕地不怕,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却将自己的财产交给崔中石的家人,透露出人性的些许光辉,他是一座“恶与善”碑。

  所有的人物都有自己的命运,但所有人的命运都被大时代的车子带动着,席卷着,或辉煌、或脏脏,或伟大、或卑贱,这就看每一个人如何选择人生、如何舍生取义,如何对待国与家。命运变得这么地沉重,故事也变得这么地深刻,有时候这些苦难经历让人铭刻于心,锻造了多少英雄与生命的真理啊!洋洋洒洒80万的字,我们是慢慢地读,感觉就像漫长的人生。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而地上的百川湖泊却可以映照出不同的月之形状,但真正的月亮只有一个,那个便是真理,脱离于人之外的真理,而我们正是仰望着这么一轮明月,却追求心中的真理,如何做到真理与理想共同在一条轨道上呢,这便需要我们不断地追求和以史为鉴了。我的丰功伟绩值得浇铸于青铜器上,铭刻于大理石上,镌于木板上,永世长存。等我的事迹在世上流传之时,幸福之时代和幸福之世纪亦即到来”。

  y江焕明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九):未完待续

  铁血救国会:

  蒋经国用方孟敖和梁经纶推行币制改革。方孟敖的作用是牵制方家,梁经纶的作用是牵制何家。币制改革是指用金圆券取代法币,平抑物价,恢复正常市场秩序。币制改革推行的前提是何家争取美援,保证足够物资,而方家掌握的银行进行货币兑换。因此方梁两人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失败在共产党也希望北平物资充足,牵制傅作义大军不出关不南下,因此方孟敖为北平运送物资。何家争取来了美援,可是扬子公司走私粮食,囤积居奇,市场上物资仍然很少,物价仍然高,金圆券沦为和法币一样的下场。

  方孟敖:

  回北平被查是否共产党,为切断共产党和方孟敖的联系,铁血救国会杀了崔中石,并嫁祸徐铁英。崔中石牺牲前否认他和方孟敖是共产党,因此方孟敖的反应符合兄弟间的情谊,而未被怀疑是共产党。共产党方面派何孝钰和谢培东联系方孟敖。

  党通局:

  徐铁英的目的是占有八家公司的20%的股份。因此查崔和谢也是为了逼迫北平分行转账。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十):不爱江山爱美人

  凌晨三点,合上Kindle的那一刻,感慨不已。

  从标题上来看,写的应该是傅作义,其实却是三方势力的角逐:国民党老派、少壮派和地下党。作者以蒋经国的货币改革为切入点,引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就我个人而言,印象最深的当属曾可达和谢培东。

  曾可达作为第一个登场的主人公,给人的第一感觉很是不错,但慢慢的发现此人水平有限,看上去是建丰同志的心腹,其实却连身边铁血救国会的各个成员都认不清,最后却用一声枪响表达了自己对这个国家的愤怒和失望,无论结果如何,他已经尽力,却终究未抗住委员长的“不爱江山爱迷人”。谢培东作为谢木兰的父亲,方孟敖的领导,内心的凄苦可想而知,他本人却看上去驾轻就熟,水平之高确实令人叹为观止,他其实才是北平分行的真正主人,最后的结局真的是他想要的吗?他有没有后悔当初的那个选择?

  委员长当然不是“不爱江山爱美人”,只是他从来没有完全真正的掌握过这个国家。孔宋两家不愧是四大家族之首,如同高晓松说的,蒋家和陈家其实徒有虚名,孔宋两家大发战争横财,视平津灾民如草芥,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历史无法阻挡。

  感概不已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万般感情却又如鲠在咽,不知道是被什么缚住了手脚,是外力施加的无形的锁,还是被自己内心所困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希望永无战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