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100字
《三字经》是一本由顾静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57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字经》精选点评:
●喜欢中国文化,我要好好学习,中国文化里的小学生~
●中华文化精华的浓缩,的确是儿童启蒙的阅读佳作啊
●小小的书儿细细读
●现在回想起来 三字经真是好东西 人不学 不知义啊
●土鳖经文
●教人子弟的好书!
●现代人多少缺乏对祖先留下古典文学的那份执着与热爱,大学的我拾起先贤的文墨,从中获益。
●偶然在图书馆看到了这本书,那个周六下午就站了俩小时把这本书翻完了,还在手机上做了笔记,后悔小时候没熟背
●用枷鎖啟蒙的都是薩比吧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三字经》读后感(一):三百千千不能忘
之前教小朋友的时候就在想,是不是可以可以讲讲三字经之类的。之后还是因为时间的原因被否决了。想来自己20多才来读三字经已是万分惭愧。但所幸的是至少我读了。三百千千作为古时儿童的启蒙,可以说囊括了所有在我们懵懂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内容。何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何为五行相生相克;何为四书五经等。这些知识我们现在教育中也讲,但是说的零碎分散。东一块西一块的学习,往往捡了西瓜丢了芝麻。而往往我们四处寻觅的想要系统的学习的时候,却不知智慧的古人早就留下了瑰宝待我们自行发现。
《三字经》读后感(二):首孝弟 次见闻
1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以及认识文字,阅读作品。
2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3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动物尚有所作为,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4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蚕吐丝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我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不能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三字经》读后感(三):三字经,学历史,口而诵,心而惟。
清代夏之翰在《〈小学绀珠〉序》中书:“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而我及至三十有四才第一次接触《三字经》,在我的成长记忆里,总有一些似乎极糊涂地对《三字经》之类的批判,好似这是一棵有思毒的草。可是在我真的开始读书的兴致时,我才得以主动的接触到了《三字经》,到这个年龄再读书,早有了很多自己的主观思想和意识,是不容易被毒,也知道辩别和分析,也因为此很容易会看到一些文字中的光芒。
高中时,只好数理化,不好文,提到上历史地理课就头疼。这也因此让我多年来一直回避历史和地理知识,好似我的兴趣永远不在这些上面,但人是会变的,就像我现在对于历史和地理突发的兴趣。那个时候,有老师主动的往我脑桶子里灌,他们越主动我就越厌倦和反抗,因为我不知晓一个人要懂得历史地理的意义所在,真是应了命相学上所说的那句“少年木讷”。那个时候我是个懵懂着装满浆糊的木桶,而现在我疏理了木桶里的郁纳,木桶空空,渴望装进更多的东西,对世界对人生更多的认识,却再也没有人主动来输送了。唯有自己一点点的从阅读和聆听中获得,这个时候,一切都变得那么主动。因为怀揣着对未知的饥饿感,所以一碰触,只一颗小豆子进入了,木桶就开始摇晃和高兴了。
就是这木榆脑袋,在读到《三字经》的一段文字时,大有“众里寻他千百度,得来全然不费功夫也”的感慨。三字经里,从“经子通,读诸史。……通古今,若亲目。”只短短几百文字,就概括了从伏羲开始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这时候我不禁想,那个时候,如果我对学习有兴致,在学历史之前,能有人让我学一段“三字经”,那对历史的了解是不是就会更容易了呢?但我现在发现也不晚矣,就让我让自己背上这一段三字经吧!若我读书已晚,将来就作为一种辅助帮我女儿的学习,让她少走些我走过的弯路,这是我对于读书最坏的打算了。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帝号纷。 迨灭辽,宋犹存。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
并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
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
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三字经》读后感(四):《三字经》
《三字经》
网络遇一友,好学,吾尝以吾之文赠之,其皆欣然赏读,且作点评,感其诚,惜其精力之不得法,读书之不得本,故吾有意将经年之心得分享之,助其为学之路,平坦通途,免其擿埴索途之辛劳。读书做人集义之法,莫过三字经,故吾出题目,令其做一篇三字经读书心得,数日贻吾,吾甚欣慰,故录其文,以勉诸君若有心圣贤传统读书之堂奥者,共勉之。
其文曰:
第一次作业是三字经,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启蒙课,作用在启。似乎总和幼儿教育班上孩子们稚嫩的朗诵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印象中,只要想听小孩们读书,或者想知道小孩有没有开始读书,就会以“人之初”一句作为检测标准,若是随即接上“性本善”,便是读过书了;若是双眼茫茫无应答,便知这孩子,还没开始学习。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选三字经作为孩童的启蒙读物,其中必有道理了。
道理还真不浅。且不说三四岁的小孩,就我一二十几岁的大人,如今拿来作为古文入门基础,仍觉得理所当然。全文仅千字有余,皆为三言短句,且不说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瞬间回到求知若渴的孩提时代;单是其排列形式,简约整齐,一目了然,就已令人赏心悦目。外在干净爽快,惹得人禁不住低声诵读;一读便一发不可收,句后有句,话中有话,内容丰富异常。先以孩子起笔,言“人初,性善”,能否成才,贵在后天教育学习;后天教育又在于父,在于母,在于师;教育之始,应知颇多:温席让梨等例,展示的是孝、礼的基础性。除此之外,百科也是必须有所耳闻:从一至万,乃基本数字;之后又有三才,四时,四方,五常,六谷,六畜,八音,九族,十义,皆一一列举。细读之后发现,竟然有科普扫盲的效果——其中好多东西以前还真不知道呢。 接着就是所学课程名目了:四书六经(查了几个版本,都是六经,不过好像以前听说的是四书五经•••)四诗,三转,五子,按照学龄排列下来,若是以这样的阅读标准,如今虽已上了将近二十年的学,所读的书籍书目,比起来那还是差得远得远上了。接下来的历史部分似乎和以前所学的朝代歌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比后者更为简洁详实,朗朗上口。其中所提历史人物,不认识的有数个;一些朝代兴衰的原因,也都一一记在其中。最喜欢的是最后一部分,且把它称作“勉励篇”吧,列出了七种人需要学习的原因(前面分别是“常识篇”、“书目篇”、“历史篇”,我自己分的,科学性尚待商榷):圣贤尚勤学,何况我等资质平凡之人?古人无书而知勉,我等读书条件充足之辈岂可懈怠?有家贫者,学而不辍,且我等不贫之人?④身劳苦卓之例频频,我等年轻之辈岂不该早思早立志?⑤女子聪慧有为者众,且我男儿之辈?(这点有点男女不等的偏见了,女流之辈怎么不能有男辈的才情成就?巾帼为何不可不让须眉?)⑥神童尚学,况我等无天资之人?(和1有点雷同)⑦物尚学,何乎人?以上七种,种种都是我们努力求学问道的原因和动力。最后点睛之笔,一切落于“勤”字,一点不错,任何事都拍认真二字,任何事儿也怕“勤快”之人,勤学,才能奋进。所以,做个勤快点的学生吧,各个学科各个方面,勤学勤问勤思考勤总结,相信收获绝对不少。
那就从三字经开始吧,但愿我能始终保持一颗孩童一样单纯专一的求知心,跟着老师坚持走下去。至于成不成仁,得不得道,全看我的造化。
谢谢悉心推荐指导,老师辛苦~~
字数严重超标,谢谢看完~~
辛苦再谢~~
回复:
为什么选择《三字经》作为蒙学的一部书,这里的原因我觉得有如下:
一 .三字经虽短,但是却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里面涉及了读书,做人,明伦,求学的最朴素的思想,和最概括的解说,如果说三字经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大纲,我觉得不为过。所以,这篇三字经,就是我们遨游中华千年文明的藏宝图,是古时候的读书人读书做人的最基本的一个出发点,所以,我选了这篇作为一个学习古文,为往圣继绝学的开始吧。希望你能理解我的用心。
二. 三字经里提到的书目,涉及经史子集,这个也是读书的一个顺寻,所谓拔本塞源,循序渐进,古时候的人读书都是自四书,五经,到十三经,诸子百家,二十四史,再到各家之集,所谓经史子集的读书一个先后顺序,我自己也一直在实践这个读书,做人,治学的路,如果说,我有一点心得,那么我希望把我的心得分享给你,分享给所有想一起读古文的朋友们。
三.读书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我最近有了一点心得,读书不是为了说我读了很多书,我懂了很多,这个不是读书的目的,反而增加了浮华,这样读书,不如不读,读书是为了体会古圣先贤的心,体会仁义的教化,为了更好的更正确的生活态度,为了滋润自己的心,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为了让自己的气质在书卷中得到升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忧天下,为天地的浩然正气而读书,千万不要为了多读书去读书。
四.三字经,你写了这些心得,我觉得很欣慰,也很高兴,希望今后的路,还可以陪伴你一程,我一直都梦想可以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给年轻的朋友,让年轻的朋友爱上中国古老的文字,谢谢你。我会更加用心的再为你选择更多的经典的篇目来读的,希望你也喜欢。
此致
敬礼
2014年12月7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