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隧道》经典影评集
《夺命隧道》是一部由Pål Øie执导,托尔比约恩·哈尔 / 丽莎·卡勒希德 / Ylva Fuglerud主演的一部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夺命隧道》影评(一):小成本灾难片
3星,小成本隧道灾难片,没有大场面,没有大特效,更重要的是角色人物全程无开挂,没有肌肉猛男,更没有徒手碎石,一人扛俩全身而退的戏剧性场面。 只有灾难面前人们的慌乱,却懦,无力,和真性情的流露。贵在质朴真实,真实事件改编,算是有教育意义,聚焦隧道危险,提示人们应对危险的前瞻性,和提高安全意识的警惕性。
《夺命隧道》影评(二):是该有一部告诉普通人如何自救的片子了
看了这部片子,让我想到了很多差不多的事故,都是因为普通人不会自救,而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发生事故时,最重要的是靠自己,要会自救的方法,不要总是依靠救护队员,他们也是人,在这种事故中他们也不是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来救你。
同类性的事故如隧道大火,煤矿井下瓦斯爆炸、地铁大火这种片子都拍了不少了,但是总是都在拍那种反人类的英雄牛皮哄哄的救人,很少有描写受害者自我施救的片子。
这部片子拍的已经相对真实了,但是里面的自救方式是否真的科学,还需编剧们好好琢磨,我们拍电影不能光是为了刺激,我们要有一部片子能够在发生事故的时候救活很多人,比多高的票房都好。
《夺命隧道》影评(三):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那么长的隧道,里面没有一个监控摄像头??
隧道里面灯也没有?
通风系统要一等再等、等到有人快死了打通求救电话才开?并且,开了一会儿之后,两个大叶片子连带着水泥全掉地上了??还砸到好不容易要爬出来的男主。。搞笑呢?
这么大的事故,一共就来了六七个人救援??
明明来了六七个救援队员,就男主一个进去了,其他人都在外面等着?
这都什么基础设施建设啊喂!挪威不是也算发达国家吗?欧我知道了,人家基建还是很厉害的,毕竟调度中心就连隧道里面哪几个烟雾报警器响了、哪个消防栓被拿下来了都知道(手动微笑)。看似很高科技的样子(其实花里胡哨,净整些没用的。。)
全程一脸问号…所以那个在事故发生后果断赶来的直升机到底是起了什么作用?在洞口盘旋到电影结束就飞走了……我??
还有调度中心的圣母调度员
《夺命隧道》影评(四):warning——在灾难发生时请不要拖累他人,就算逃脱,下次遇事故必死
清道员男主女儿因母亲死而不想接受后妈,乘坐快速大巴去亲戚家过圣诞,不料在隧道中巧遇油罐车爆炸,浓烟四起不辨五指。
男主孤注一掷孤身一人救女,搭上同行一条命。
接线员催促男主顺道救两小孩(带有强迫性的恳求语气),却不知男主这时已临极限,间接导致男主同事死于隧道(如果和一开始被救的那五个人开车走,男主同事肯定不会被砸死,且男主也在救两娃离开时濒临死亡)。
这两娃也不听其母原地等待的吩咐,在烟气弥漫视物不清的隧道里乱走,以致他人为救她俩的时候死亡。
接线中心领导缺乏专业知识,对爆炸处距离难以判断,延误风机排烟。
隧道年头久,缺乏应急照明等救急设施。油罐车疲劳驾驶直接导致事故。
专业救援队应急迟缓,放在国内的话·····em自己想吧。
《夺命隧道》影评(五):把灾难片拍成了灾难
两颗星吧,真觉得是挺好的题材,拍瞎了。情节上各种漏洞,简直不忍直视。简单说几个。
不管在哪开车,突发情况不乱打方向,这是基本常识,罐车也是老司机了,不会不懂吧。一瞬间恍惚了?勉强说得通。一个塑料袋吓成那样,心理素质有待提高啊。
说到这个飞起来的塑料袋了,基本上没啥可能挂到玻璃上,雨雪天气沾水了?那应该就飞不起来啊,这是整部电影的转折点,但看起来太牵强了。
另外,隧道里的车感觉都快飞起来了,和速度与激情有一拼,不太知道北欧隧道里限速是多少。双向的车道,救援车能噌噌的往里冲,里面的人就傻到原地等死,人往外跑也行啊?接线员好像说五公里,相对于求生本能来说也不算很极限吧。而且,那两个小女孩的妈能开车出来,离爆炸点还那么近,别人不能,实在是个逆天的大BUG。
还有,那么大的爆炸,那种烟浓度,待车里的都窒息了,到处乱窜的没啥事。好吧,主角光环总还是要带的,这个不提也罢。
一部灾难片,情节都一塌糊涂了,就别把那副磨毛边了的烂亲情牌再拿出来打了呗,多烦啊。无关紧要的情节加了一堆,毫无意义的铺垫占了很大篇幅,影响整个剧情走势的细节反而一闪而过,比如雪崩,清障,自救,严寒这些。
还有那个烂接线员,你自己没在隧道里,瞎指挥人家不要命了找俩小女孩?圣母不能这么当。全程稳如泰山,就为了散发人性的光辉?剧终时候人都出来了,正式救援还没开始,消防队那现场指挥,除了指挥怎么当绊脚石,其他一点有用的事也没干。
得了,不能总结,写完觉得也就值一颗星了。是我太吹毛求疵了么?真是接受不了这种剧情上有明显硬伤的片子。
最后补一句,到哪都一样,大罐车大货车渣土车,都是自带恶魔属性的,有多远就离多远,没毛病。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出行平安吧。
《夺命隧道》影评(六):消防官员(台湾)点评主角的逃生方法
隧道大火爆炸,烟的确会像电影般,瞬间将人吞噬,因为波的速度比人跑快。那留在车内,内循环(车内空气循环. 相对外循环把车外空气抽进)对吗?管用。不过车很快会因没有空气熄火,尽快开车走是上策。如车开不动了建议车钥匙留车内(方便救灾者移车)。
防烟头套、湿毛巾摀口鼻到底有没有用?都没啥用。防烟头套并非完全气密(airtight),尤其在浓烟密布环境,戴了也会吸入,而当你误以为防烟头套有用,浪费时间去找去戴,反而耽误逃生机会,所以在隧道火灾抢救训练中,都要求救灾人员带「共生面罩」(一种可以共同使用救灾人员器瓶内空气的气密面罩),不是防烟头套。湿毛巾摀口鼻更没用,因为能阻烟就會阻氧,浪费时间去找水找毛巾还耽误逃生机会。
据案例,隧道里烟的流速约2-3米,烟大概可以蔓延约300-400米,但烟扩散越远流速越慢。换言之,只要辨別方向马上逃生,能活。
辨別方向前不要贸然行动。2012年台北-宜兰的"雪山隧道",南下车道撞车火灾2死31呛伤,因为有烟雾飘至北上车道,许多北上车辆逆向"逃离"。但事实上北上车道并没危险,加速北上通过隧道才是逃离,逆向撤出更会阻碍救灾车辆进入现场。
(剧透!)影片充满灾害现场真的会出现的冲突与抉择,(剧透!)例如一家人本来在一起,爸爸为了打电话试图走到讯号良好区域,结果被车撞到,妈妈目睹车祸跑去救爸爸,留下不知如何是好的两个稚龄女儿,他们一家人该分开吗?如果你是交管中心的人,你做了事故地点的推测,事後证明你是对的,但当下长官要的是正确资讯,不是推测答案,你会如何取舍?
如果您是油罐车司机丶交管人员丶一般民众丶救灾人员丶巴士司机…,您会怎麽做?您该怎麽做?逃出是你自己的责任,要达到目标就必须事前做好准备。 ----- 观影小建议:每当煽情催淚情节就快进,可省掉20分钟,电影会好看一倍。 -----
(本文摘录了消防署前官员的分析, 但是官员逻辑跳跃,而且他原文建议「立即下车」是基於车已熄火的前设,但现实里不一定就熄火啊。我删掉他60%的冗长行文,并按我思路完全重组改写)
原题:看电影聊防灾:夺命隧道(2020-05-23) 作者:林金宏,退任台湾消防署灾难管理组组长,Youtube里大量火灾演讲视频. 原url:https://www.kingsafety4u.com/tw/news_detail.php?id=11 作者FB的网友提问: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120886364640903&id=44677329871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