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史蒂芬·金談寫作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史蒂芬·金談寫作读后感精选

2020-11-26 03:03: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史蒂芬·金談寫作读后感精选

  《史蒂芬·金談寫作》是一本由史蒂芬.金 (King, Stephen)著作,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250,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史蒂芬·金談寫作》精选点评:

  ●通俗易懂的真知灼见

  ●"Long live the king."

  ●商周再版

  ●寫作

  ●向史蒂芬学习吧~

  ●花了一个礼拜断断续续地读完,从第二部分开始记了许多笔记,看两行就想去修改自己的作品。不过人们最震撼的是关于车祸还有为什么而写作的结尾。别人借由阅读你的作品丰富了他们的生命,而你自己因为写作得到进步,超越和快乐。对我来说,这是最茅塞顿开的一点吧。

  ●浅显易读但却给人启迪,让我反思如何继续写作。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看了好几遍,轻松有趣,值得探索。

  ●对于他正经谈写作的部分不怎么感兴趣,最感兴趣的是他的人生自传!

  ●作家自己的创作方法,虽然未必适用于每个人,然而许多通用的原则和写作细节,对所有期望书写故事的人应该都会有所帮助。

  《史蒂芬·金談寫作》读后感(一):狗日的豆瓣

  把劳资骗过来,图书呢?不能看装你妹的大头蒜,糊弄人活该没人用你这个软件!!!再也不会相信你这个豆瓣了。没有人告诉你获得别人的信任要先付诸于信任么?如果你不骗我,有朝一日用上你了,我下载了,用舒心了,我会推荐。但你丫的骗我,骗来了又能怎样?这使我更加的愤怒,我会毫不犹豫的卸载,永远不再用

  《史蒂芬·金談寫作》读后感(二):写多的废话

  今天突然在豆瓣上标记了很多本书。 其实也是大梦初醒有点感慨。 晚上的时候,姬友来我的书架上找书看。看到这本书,她问我史蒂芬•金是谁。 我当时几乎是不假思索的说,“他是我男神,我做梦都想成为一个像他一样的小说家。” 说完之后,突然有点怅然。 挺丢脸的,这样子大言不惭。因为其实直到现在我也没有看完这本书。除去是繁体字竖排书,看着真的是挺累的这个原因。我觉得还是我自己“脑子一热容易高潮而又没有后劲”占主要因素吧。 被他的自序感动到,想要珍惜眼前这个来之不易的19岁。总是憧憬着总有一天可以把自己的脑内小剧场写出来,不要再被别人拿酒瓶子砸在头上才知道清醒。 但是似乎道理我都懂,要实现起来又那么漫漫无期了。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这句话让人格外安心地信任呢! 还有好多路要走,说到底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但是也是想要有小小的进步,想要把自己的故事给更多的人听。“很喜欢一个作家,所以想要成为和他一样很酷的人。” 看到大家都在忙碌内心也常常会生出一些惶恐。 也许真的不适合写作这个职业吧。情商低,交流障碍,写出来的文字也磕磕绊绊。 支离破碎,主次不分是很恐怖的事情。偏偏我总是犯错。 但是还是想要,还是喜欢。 所以,第一件事就把这本书看完吧。认真的。 坐下,抽根烟。

  《史蒂芬·金談寫作》读后感(三):你对生命足够热爱了吗?

  差不多看完史蒂芬.金的《史蒂芬.金谈写作》了。不得不说他确实是个实力派小说家,如此枯燥的学术探讨经他写出来却是绘声绘色,像读一本小说一样。书读起来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它不像其他人那样把谈如何写作写成如教科书式般呆板,它是一部经验书更是一部传记。

  我惊讶于他所经历的磨难,更佩服他那乐观的态度和对写作的热爱。他说:”写作不是工作,不写作才是工作!“他说他的写作不是为了赚钱,赚钱只是写作带给他的额外赠品,写作等于他的生命。

  孟子曰:“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他一路走来太过艰辛不堪,但他从未放弃他心中的热爱。

  当他遭遇车祸几乎丧命时,他仍然在车祸第五周后又爬回到打字机前一字一句敲打着,那咚咚咚的打字机声就像是他的心脏跳动的声音——是不可以停止的!

  他的生命除由写作支撑之外,还有他的家庭在支撑着他。无论是年少还是成年,他的家庭一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是一位热衷写惊悚悬疑故事的人,在年少时写这种题材的人都不受正统保守的人待见,老师大都认为他不务正业——这让我想起了写网络小说的老弟。

  但他妈妈一直以来对他写作都是支持和认可的,这无形中给了乳臭未干的他莫大的勇气。而在遇见他的妻子后,他妻子对他的帮助和支持更是他日后所得的成就中功不可没的一位。

  史蒂芬.金告诉我——梦想和爱以及苦难成就了他。

  那么,亲爱的伙计,你对生命足够热爱了吗?你已经在做你想去做的以及该去承受的一切事物了吗?存在即是合理的,勇往直前吧!

  《史蒂芬·金談寫作》读后感(四):史蒂芬·金是如何渲染氛围的?

  作者是这样描写一个人物在“又见棕榈”出场的情景:

  “在一个明亮的夏日午后差一刻钟四点的时候,出租车停在了 "又见棕榈”的门前。比利付了车费,下车迈到人行道上,然后迅速扫视周围,寻找马丁的踪影,但没找到。比利满意地走进门。 跟第二大道的炎热和明亮一比,“又见棕榈”黑得好似洞穴。吧台后面的镜子捕捉到一些大街上的光亮,在黑暗处犹如幻景一般闪着光。有那么一会儿,比利所能看到的就只有这些,随后他的眼晴开始适应环境。酒吧区坐着几个孤独的酒客。再往远就是餐厅的领班,领带解开,袖口挽起,露出多毛的手腕,他正在跟酒保讲话。比利注意到地板上仍旧擻满了锯末,仿佛这是一家1920 年代贩私酒的地下酒吧,而不是21 世纪的现代餐厅,里面吸烟尚且不许,更不可能随口将烟草啐在双脚间。还有墙上那些跳舞的漫画人物——都是八卦专栏上的漫画形象,画的是城里著名的政客骗子以及新闻人物,那些人早已退休或是醉死,总之都是些不大认得的名人——仍旧欢呼雀跃直上重霄。室内弥漫着煎牛排和洋葱的香气。一切照旧,从未改变。 领班走上前来。“您要点什么,先生?我们六点钟才开始供应晚餐,不过酒吧——” “我要找里奇·马丁,”比利说。 ”

  这一段的描写让我很着迷,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完全能将自己置身于史蒂芬所构建的那种现场氛围中,各种感官都一一打开轻而易举的体验到其中微妙的感觉。至于如何构建的?他的描写先后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味觉。视觉部分就像相机一样,四处打量(黑得像洞穴、镜子捕捉大街的光、黑暗处如幻景在闪光),然后固定取景框(眼睛开始适应环境,捕捉到孤独的酒客和领班),开始咔咔咔对焦(特写领班:领带解开、袖口挽起、多毛手腕/特写锯末/特写漫画人物),一张一张的咔擦拍摄。然后其中穿插调用着读者的听觉(他正跟酒保讲话)和味觉(室内弥漫着煎牛排和洋葱的香气)。就像后文作者提到的一样,让读者有一种如果去纽约想要去造访这个酒吧的欲望,目的就达到了。

  对于场景的描写(氛围烘托)一直是我的弱项,不管是描写几个朋友一起快乐吃披萨的小情怀,还是描写第一次去北京的大感受,最后读起来总是不够自然和流畅。原因可能不大是我的形容词不够用,而是我不懂得以一个人主观的第一感觉去还原(布置)现场,以至于哪里对自己冲击力强就写哪里,哪里精彩就多耗点笔墨,然后个人感觉一大堆,视觉上的层次感混乱,听觉、味觉、触觉的描写直接为零。难怪日后看之前写的东西,发现一起快乐吃披萨的文章像是一个默剧,大北京则被描写成集市。。。

  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对我来说,相见恨晚。所以我对语文老师保证,以后写文字一定要注意,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相互配合使用,就像一个面若桃花、有血有肉的人一样,其次则注意视觉分布(因为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听的、闻的、摸的则比较单一,不用特别强调层次感),大场面则开启上帝视角,转小场面的时候就架一台照相机在身上,远景对焦,恩,很带感。

  然后,还有一段摘抄关于作者对小说的定义:

  “在我看来,短篇也罢,长篇小说也罢,都是由三部分构成:

  叙事,将故事从A点推至B点最终至Z点结束;

  描写,为读者描绘出现场感觉;

  对话,通过具体言语赋予人物生命;”

  《史蒂芬·金談寫作》读后感(五):如何成为一个(畅销书)作家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人过生死,所言至直。

  我对史蒂芬·金的第一印象如下:畅销书作家、好莱坞红人,很有很有名,很有很有钱,我羡慕他。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改变如下:如果成为一个作家需要这样艰难的旅程,那么我放弃文豪的未来,保持现状就可以。

  人人都有面临选择题的时候。史蒂芬·金完成这本书在2000年,1999年,他在散步的时候被一个冒失鬼开车撞倒,差点去和死神约会,在清醒过来面临可怕的复健过程里,他写下这本自传体的指导写作书,我想他是为了给自己留下些点东西。在美国,畅销书作家如他,还不能受到主流评论家的亲睐,作为一个拥有庞大读者群支持的文人,他很不满,这种感觉我能体会,就好像作协的老师们认为我写言情小说浪费生命和不严肃对待写作是一样的道理。所不同的是,史蒂芬·金已经自认(这种认识程度由广大的普通读者承认,问题是据说这些普通读者都来自中下层社会,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媒体操控权,时髦点叫做话语权不足,一个具体例证是他们还保证着给作者写纸信的习惯)为是一个可以影响部分人的严肃作家。他想要留下足够多的证据证明这一点。

  书很好看,用词造句都有作者小说里的简洁明快,史蒂芬·金全面坦白自己的身世,用幽默的口吻,这种口吻只有成功者在回顾悲惨经历的时候才能伪装出这一份豁达来。他记忆里不可磨灭的伤痕包括曾经的老处女老师说他写的都是狗屎,还威胁要让他退学。他出身贫困的单亲家庭,而且一辈子没见到父亲的样子。他的婚姻简单,因为没钱的关系,没机会面临太多诱惑,而第一部真正卖钱的作品《魔女嘉莉》出版时他因为不知道要找文学经纪人被出版社剥削。

  那些关于洗衣店的工作经验看的我反胃,文学经纪人的部分倒是羡慕的,中国目前为止,还只有可怕的出版社,他们编造各种借口拖欠微薄的稿费,我每周打一个电话也没用。

  这本书的主题是谈写作,所以在简单介绍了自己的身世作为证明自己确是从一个毫无出版关系人脉的普通文学爱好者,一个倒霉的英文老师开始向出版社进军的普通人,史蒂芬·金开始以自己的经验作为同样的我们的参考。

  他把能想到的主题都大概列举了:他认为小说分为三个部分:描述、场景情节、对白。虽然是针对英文写作来说语法和副词的问题,但是写过小说或者尝试写小说的人都能从他的具体建议里发现自己的问题。就我个人初步所得如下:

  1,关于初稿和二稿的问题

  史蒂芬·金建议初稿写作关起门来写作,在完成稿子前不要给任何人看,不需要他们的意见,拟写自己的故事,每天规律的强迫的写作,规定一个具体进度在同一时间完成;写完后搁置六周,在自己的情绪沉淀后,重新开始修改包括错别字和情节漏洞的书稿,精炼文字,二稿的文字要比初稿最少删减10%;然后列印出来给几个理想读者观看,听他们的意见,做三稿修改。

  对照,在我从去年圣诞节开始到今年的5月底写《公主》的期间,不能每天连续不说,还每个章节都找群众观看,严重影响自信和心情,我决定把书稿搁置6周后再说,但是我怀疑我舍得删减。因为按照史蒂芬·金的情节场景建议,我可能会失去30%的细琐描述。当然,我不得不说他才是对的。

  补充:在搁置6周后,第一次全文阅读时准备横条纹的笔记本,记录所有的情节疑点、前后设置的矛盾,甚至下本书的参考资料。

  2,关于理想读者

  写作的时候要设想理想读者,他们会对这个感兴趣吗?尤其警惕资料收集成为背景的累赘描写。

  对照:我总是在看到靠谱的资料时舍不得放弃,想要把那一段几几年到几几年,谁做了什么的发现塞到文稿里去,这是传说的故纸堆,我以为可以显示有学问,当然我是错的。一切要为故事本身服务。

  3,关于人物设置和故事

  人物在故事里面发展,要作详细的大纲和人物设计是不可能的,那是舞台剧。史蒂芬·金认为你有一个意念和主题,是想写一个比如被同学欺负后发疯的女孩子的故事,然后你到这个场景去跟这个女孩子沟通,她告诉你怎么了。不是你设计的。

  我理解的对照:每次我事先想到的故事情节和我实际写出来的都不一样,这和电视剧截然不同,电视剧严格执行分集大纲,小说是和人物沟通,魔幻点说,你笔下的人物自己会决定故事走向,你只是把他们要说的写出来。

  4,关于灵感

  灵感是自己对生活和梦境的捕捉。

  屁,史蒂芬·金根本讨厌这个问题,我也是。

  5,关于投稿

  他是老实从给小杂志投稿开始的,从少年时候,不过我真心觉得这在中国确实不太可靠了。我的建议是先想办法认识个编辑,或者就通过网络点击让出版商找你。

  6,成为作家的武器

  史蒂芬·金说就是多看多写,看书不是电视剧,他一年至少看70本,一般是70-80本别人的书,好的固然能让你学习,坏的可以让你知道自信,那么烂的书都出版了,你肯定比他强。

  不幸的是好书更多。对我来说多写是一个新奇的经验,我以前总怕自己写的太多,把知道不知道的都倒出来了。史蒂芬·金说他自己每天在固定的上午时间写作3000词,我换算了一下大概是中文的6000字,需要差不多4个小时。他连生日、圣诞节都不放弃,在车祸之后也是如此,我想要努力做到,可是我现在都在偷懒。我本来应该在这个时间写我的电视剧大纲的。

  警告是:不要看电视,太浪费时间。我有经验,每次开了电视很难关上,明明没有好节目。那个侯总的八心八箭都浪费了我很多时间。

  7,注意细节

  投稿之前整理你的稿子,关于字间距、行间距,错别字等等。史蒂芬·金保留了所有退稿信,我连自己的移动硬盘都摔坏了,很多稿件在搬家时不知流落何方,我很后悔。我少年时候想到的故事都挤在一本灵感本上,但是本子不起知道去哪里了。我决定以后要多注意我的错别字。

  8,推荐书单

  很长的一份书单附录在书后,当然都是英文书,有些许中文版本的,但是我想针对中国文学爱好者,先把古典名著都看看比较靠谱,史蒂芬·金相信时间沉淀下来的好东西,他也这么期许自己。

  我打算弄一个图书证,要看的书都买的话,我就破产了。而且少年时读过的不行,基本上没用。故事情节和文字领会是两码事,知道和体验更是,史蒂芬·金本人的著作,我读到的翻译本有点惨不忍睹,我决定更加相信中文原著的东西去。

  总结:因为记忆力有限,书且厚,有用的资讯太多,所以我记不住其他,我打算过一年再翻看这本书。有意写作的看这本指导书的意见比其他的强,尤其你写过出版小说的话,对照性更加明显。

  史蒂芬·金做过写作课的指导老师,在他本身的小说卖钱之前。他在面临死亡之后迫切想要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比他本身的小说精彩,而且他的自传故事非常具有好小说的要素:不拖泥带水,细节丰富,语言幽默,引人入胜。更关键是让我这样看书的半吊子写作者充满了心理平衡的暗示:现在生活想要好像史蒂芬·金那时的辛苦真难。

  我推荐这本书给大家共享。

  .s.据说撞到史蒂芬·金的那个人被法院轻判,但是一年后离奇死亡。史蒂芬·金庸轻描淡写的口吻提了这么一句,我的感觉很……史蒂芬·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