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类的猿性》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人类的猿性》读后感锦集

2020-11-27 03:29: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类的猿性》读后感锦集

  《人类的猿性》是一本由弗朗斯·德·瓦尔著作,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简装图书,本书定价:17.00元,页数:1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的猿性》精选点评:

  ●人性本善or人性本恶?翻译我就呵呵了

  ●你妹的,好端端的书被你们一群人翻得狗屁不通。五星给作者,扣两星都是因为你们这帮蹩脚翻译

  ●Our Inner Ape: A Leading Primatologist Explains Why We Are Who We Are by Frans De Waal.: Riverhead Trade. |简化后看得比较清楚些。

  ●从猿类行为洞悉人类社会,这书是需要反刍才有味道的

  ●作者是个会讲故事的人,但是译者名字应该加上谷歌翻译吧

  ●让我对于人类重新有了些许乐观

  ●比黑猩猩的政治翻译的差太多了 其实德瓦尔笔头不错的

  ●作者逗死了

  ●又是一本经多人群译,而又成未经足够校订、融合的有趣的书. 想看的人一定要看原本,看几个人的合译就象吃怪味豆,连做读书笔记的兴致都没了。 所以,搞到原本的人,麻烦记得借我再看一遍:)

  ●人类只是智力水平高些。人类与动物的不同,大概只有一点,人可以选择不育。

  《人类的猿性》读后感(一):真没想到这样的译作也好意思付印

  一个好主题 可惜写得

  结构不清晰

  观点散乱

  用例太随意

  总的来说发散得厉害

  翻译得也是虎头蛇尾

  太应付了事

  真没想到这样的译作也好意思付印

  浪费了一个不错的主题

  忍不住写上一评

  《人类的猿性》读后感(二):又见垃圾翻译

  “它(美国宪法)的前辈是1215年的马尼亚-卡尔塔(Magna Carta),约翰写下这篇文章来威胁发动战争,并且如果他们的统治者仍然执迷不悟的话,就杀死他……”(p.49)

  草泥马,我吐血了,没听过大宪章没关系,连google都不会用吗?

  一本156页的小书,居然还找四个人翻译,有病啊

  《人类的猿性》读后感(三):倭黑猩猩。。。

  我就晕了,这翻译。谁能数清第一章第二节名字的含义到底出现了多少次倭黑猩猩。。。垃圾翻译坑死人呀我就晕了,这翻译。谁能数清第一章第二节名字的含义到底出现了多少次倭黑猩猩。。。垃圾翻译坑死人呀我就晕了,这翻译。谁能数清第一章第二节名字的含义到底出现了多少次倭黑猩猩。。。垃圾翻译坑死人呀我就晕了,这翻译。谁能数清第一章第二节名字的含义到底出现了多少次倭黑猩猩。。。垃圾翻译坑死人呀我就晕了,这翻译。谁能数清第一章第二节名字的含义到底出现了多少次倭黑猩猩。。。垃圾翻译坑死人呀我就晕了,这翻译。谁能数清第一章第二节名字的含义到底出现了多少次倭黑猩猩。。。垃圾翻译坑死人呀我就晕了,这翻译。谁能数清第一章第二节名字的含义到底出现了多少次倭黑猩猩。。。垃圾翻译坑死人呀我就晕了,这翻译。谁能数清第一章第二节名字的含义到底出现了多少次倭黑猩猩。。。垃圾翻译坑死人呀

  《人类的猿性》读后感(四):我就简单说几点

  1. 霍布斯的政治理论有个基础,即人类有个“自然状态”(后洛克、卢梭发扬),自由无序不安全,由其缺陷导致人人追求摆脱自然状态而让渡权利给一个更高的权威,这就是自上而下的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但是猿类有严格的等级制,而人类又是由猿类进化而来,所以人类并没有像霍布斯所说的混乱无序的“自然状态”,那政府的合法性来源就也站不住脚了。当然,其实大家都知道是假设,don't care

  2. 人类从与黑猩猩、矮黑猩猩告别以来,繁衍了约25万代,而细菌完成这么长的谱系只需要9年时间。

  3. 克隆人的基因缺陷累计的风险,让克隆人的优势也不是那么大。以后应该是克隆人和非克隆人和平相处,犹如本国人和外国混血的区别吧

  4. 如果一些以为是非此即彼的数字信号一样的量其实是连续不断的模拟信号一样的量,如性向中并不是男-女,而是中间有一系列的选择

  5. 遵从旧俗可能有利因为那是经自然选择后留下来的,纵使不知道其理由

  《人类的猿性》读后感(五):吐血之鉴:第六章

  第六章,也是全书的最后一章,最短一章,不过十一页的内容,译得简直是怎一个“惨”字了得。全书共有胡张谭郭四位译者,不知道是其中的哪位做出了此等文章来,令之前诸章阅读的愉快荡然无存。

  什么叫“这就使人们知道的关于'性早熟'的争论”(P150)?这句话算完了没有啊?再仔细读来,第六章“使”“是”不分竟是不只一处。

  “玛格丽特‧赞特彻”(P152)是何方神圣?老天宽恕我吧,我明明看到了括号里的原文写着“Margaret Thatcher”。亲爱的译者啊,你可以不认识那个赞特彻,但能不能花上几秒钟百度一下google一番再落笔挥毫啊?要不然这支笔真能噎死不少人呢。约瑟夫‧拉坯德,维斯顿‧丘吉尔还有理查德‧维克逊,在你的笔下这些人都算是“重生”了。

  hybird(P155)是一种“海鸟”?!且还“也许我们与这些海鸟(hybird)有很多共同之处”?这是个什么鸟啊?类人鸟?!

  四位译者,前五章说的好好的,到第六章就全改头换面了。之前一再引做例子的电影《人猿星球》到第六章成了《猿的星球》,不知道的还以为两电影呢。拜托您们四位是一拨的吗?

  最高难度的还不在上面这些,这十一页的语文水平没个汉语博导的水平怕是理解不透彻它们的含义,这一通颠来倒去的,不妨来一段精彩的给大家体会体会其中的真味吧:

  (P153)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参观以色列共和国的一个集体农场时,遇到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当时我正在与一对夫妇喝午茶。他们都是在附近的集体农场里长大,当时孩子仍然与父母分离,在合作社内与其他的孩子一起成长。这对夫妇解释说,现在这种实践已经废除了,在放学后和晚上,允许父母在家里抚养孩子。

  请问,父母和孩子到底谁分离着长大了? 谁去的农场谁去的合作社? 谁上学放学的? 谁允许谁不允许的?

  一本好书,就这样被BT后推向我们中国的读者了。不禁感叹,滥竽充数,滥,实在太烂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