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罗马史读后感精选
《古代罗马史》是一本由科瓦略夫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32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9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代罗马史》精选点评:
●内容丰富,考证精详,罗刹人实有不可及处,只是译笔稍嫌古怪.
●四星半,刘小枫先生作序推荐
●独白式写作。基本无注释,写的很庄严。
●简明全面
●可以說是目前最好的中文版羅馬史,翻譯的也很通順。
●史料很豐富,同時作者表達出自己的主觀觀點,在史書中是否需要見仁見智。此外翻譯很好,讀起來很有史家的感覺。
●这本书我感觉应该放在罗马入门第一本。虽然是苏联人著,但是没有毛邓三气质。西方希腊罗马研究有一种研究家族史的自带ps情怀,而我国的学界,基于一些其他原因吧,角度都宏大而无趣。
●迄今介绍古罗马史最完整的一本著作
●很详细的罗马史,就是俄语转译很多地方译名不统一,看着有点难受……
●感觉翻译一般,而且有些名词和主流翻译有些出入。
《古代罗马史》读后感(一):如果加上相应的地图就好了!
这本书属于了解古代罗马史的当然读物,
不过有一个缺点就是缺少地图,
如果加上相应的地图就好了!
以前的版本似乎页数要比目前的少100多页,
不知道那时候有没有插图??
《古代罗马史》读后感(二):这本书后面的部分存在不少年代错误的地方!
再补充两点不好的地方:
1.这本书后面的部分存在不少年代标示错误的地方(不过这个问题应该是编辑与排版问题);
2.这本书无论是人名还是地名都缺少相应的外文对应,
并且和别的书翻译的还不一致,所以初看起来不是很好!不过这一点或者也与其是俄文版有关系,但总归是一个缺陷.
希望下一个修订版那个有改进!
《古代罗马史》读后感(三):全面详实的古罗马通史
此书1957年三联书店曾印行过,如今已很少得见。作者虽是前苏联人,但书中引用马列语录极少,至今国内学人著作尚未能过之。今天看来,此书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此书的最大优点在于覆盖面较广,不仅史实无缺,而且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论述也较多,可补一般历史著作纠缠与政治军事上的不足。从大陆至今出版有关古罗马历史著作来看,尚无如此能全面覆盖共和国和帝制时代这段历史者。特别是书中介绍古罗马制度、社会变迁、文化等方面,更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古罗马社会的认识,并去思考为何古罗马在共和时代会屡有内战、为何会从共和制过渡到帝制、为何帝制会发展到东西罗马分裂等等。个人觉得,若是要了解罗马史,此书在体系和清晰度上比蒙森的略胜一筹。
但此书篇幅上对帝制时代介绍较为简略,或许吉本大作在前,所以无从发挥之缘故。
《古代罗马史》读后感(四):简单称道两句
资料详实,剪裁得当,叙述庄重大方。个人觉得无论是在可读性还是学术性方面,都不在蒙森的《罗马史》之下。不要嫌厚,不要不耐烦,更不要一见它是前苏联出品就瞧不上——俄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即便是在斯大林的治下。
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吧:
“庞培被允许登陆,一只小船被送到他所乘坐的那只船去。但是当庞培上岸的时候,当着站在甲板上的妻子和儿子的面,从背后被背叛者刺死了。这是48年9月28日的事情(罗马历),而正是在十三年前的同一天,庞培曾在罗马举行自己对米特里达梯斯的凯旋……这时庞培大约是58岁。”(P541)
对十三年前发生了什么事的回溯,并不是一部教科书所要求的。这表示作者知道什么是叙述,他并没有在卷帙浩繁中,丧失对人物命运的关切。经济,法律,艺术,宗教……这些条目都很重要,但绝不是把它们填满就叫历史。占据史学中心的,永远是人物的活动。
“凯撒在开始自己的政治事业时是一个民主派。对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和对于他那种性格的人来说,质疑他关于政治见解的真诚程度问题是毫无意义的。”(P549)
能说出这种话来的人,算得上“清通”。无论他采用的是马克思主义观点,还是非马克思主义观点,我认为都值得称赞。作者的确具备一种叫做“史识”的东西。这原本是历史编撰的准入门槛,现在都快要成为最高标准了。
最有水平的一段话出现在552页上,这里不具引。
缺陷是书太厚,胶装的又不牢,中间都快要被我翻断了。。。强烈建议分成两册!
《古代罗马史》读后感(五):我叫做提图斯·奥列里乌斯·富尔乌斯·波约尼乌斯·阿里乌斯·安托尼努斯
这是安托尼努斯王朝的一个元首的名字,还没有算上其他荣誉称号什么的。从公元2世纪起罗马的命名法变得及其复杂。但是无论这命名法怎么让人看不懂都好,名字所表示的也不过是一个人而已。
这本令人崩溃的大砖头历史书,所表达的东西,在我看来,也不过是历史上重复了多少遍的事情。
书是很好的一本书。78块钱是值的。这里写一些感想。当然我的看法是很片面的,毕竟只是一个历史门外汉。
世界是全人类的世界,历史是英雄的历史。尽管如此,每个人无论贫贵都是生活在自己无法掌握的规律里。在战争里,平民完全没有自我保护的机会和能力;而在古代,失陷的城池更是要经历一番洗劫甚至屠杀的命运。
但是所谓的英雄,也不好过。剑斗士出身的斯巴达克斯,把一支数十人的流亡队伍发展为12万人的军队。本想突出亚平宁的他也不得不因一大群目光短浅的士兵而改变自己的计划,返回南方攻打帝国的首都罗马。但是这时离奴隶制的衰亡还远着,巅峰的罗马怎么会被一支仅仅12万人的军队拿下?要知道连汉尼拔也战败罗马城下啊。于是在阿普里阿的战争中,躺下了数以万计的尸体,而天才的斯巴达克斯也从此消失于世间。
这里更不用说2到3世纪的那些元首们了。这个所谓帝国的最高长官很多时候是一年一换,甚至有一年几换的年代。随时随地都又士兵因着对中央的决定的不满而自行立黜元首。被捧上元首“宝座”的人要么服从士兵的命令,要么交出自己的人头。但是即使登上了元首之位,也随时被因喜怒无常的士兵杀死。
无常的生活让宗教特别是基督教有了发展的机会。帝国的终结也来到了。
既得利益者极难放弃到手的肥肉。说是肥肉,是因为位愈高者愈反对削减自己利益的改革。这类人永远都是社会发展的障碍,但是这类人也永远存在。
在描述尼禄的老师、哲学家塞涅卡时,作者说:“塞涅卡本身是一个很有钱的人,因此他没有勇气在自己的观点上表现得彻底。”这是一个善良的既得利益者的例子,遑论那些卑鄙的人。
农奴、奴隶等等社会最底层的人总是要等到政府压迫得他们没法活下去时才站起来反抗;但是士兵、贵族这些人却往往失去一个金币就要策谋暴动。即使今天,也仍是如此,不过形式上有所改变罢了。
历史书即使能掩盖过去的事实,让人们认识错误的东西,也没办法改变人们的思想。很多东西没有改变,在几千年前已经发生过。这是那些走狗式的修史者的永远的悲哀。因为真理一直存在。无论把历史写得多么复杂,历史本身也永不会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