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罗马元老院与人民》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读后感锦集

2020-03-04 23:15: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读后感锦集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是一本由[英]玛丽·比尔著作民主建设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63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精选点评

  ●汗青堂022-《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SPQR:A History of Ancient Rome 《华尔街周刊》2015年最佳图书 /《经济学人》2015年最佳图书 /《纽约时报书评》2015年100本好书之一 /《纽约时报》畅销书 /《柯克评论》2015年最佳图书 / 美国国家书评奖决选图书......

  ●明明知道历史重要,却总是给自己贴个标签女人对历史不感兴趣。可最近就是要揭掉这个标签,我能读历史,还能读的很好,从一开始就啃大部头

  ●1.真的对中文世界的不了解罗马的读者友好吗?2.内容散得令人窒息,看半天不知作者想说什么,煮一锅!3.如果硬要给这书分类绝对是非典型通俗读物!是,各个桥段似乎很吸眼球,然而过目就,是给人愉快的感官享受了,但仅此而已。

  ●说实话,邓广铭先生提出研究中国古史的四把钥匙“职官、史地、年代目录”,也可以成为中国学系统梳理深入学习西方古代史(比如古罗马史)的可靠门径。一味趋步当代史学左翼史学的价值立场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反而会有障目蔽林之误、之憾。

  ●作者就像一个略带叛逆导游,时不时地告诉:这件事可和主流宣传的有点出入噢。

  ●一种在传世文献考古资料陌生异世与以今推古之间游走而时时刻刻保持平衡精妙想象力——孙老师写《鼏宅禹迹》如果有这种平衡感,“著史”的水平会上升一层,然,这是国内上古研究的通病

  ●佳作佳译+佳序。一大遗憾是中译去掉了后面的插图列表和Index,好像这些完全不重要。

  ●磨磨唧唧读完了这部鸿篇巨制吸引人的地方是作者用大量的书信诗歌壁画墓志铭等历史细节重构两千多年前普通人生活,他们与我们今天的社会一样充斥着各种复杂情绪:希望与荣耀善良正义算计嫉妒情欲贪婪勇敢胆怯焦虑恐惧虚伪欺骗——这是人文科学最吸引人的地方——社会发展制衡规律不断地在各个历史阶段重现。正如书中所述“罗马城没有分区,这体现平等一面,但也意味穷人总是能感受富人享受着特权。无论贫富所有人都认为富有是令人渴望状态。正如罗马奴隶未来的憧憬常常是自己获得自由,而非废除奴隶制。罗马穷人对未来憧憬也不是重塑社会秩序,而是让自己能在更接近财富顶峰的地方拥有一席之地。将罗马人英雄化或妖魔化都是在伤害他们。如果没能认真对待历史,那么我们伤害的终将是自己。”

  ●没舍得口气读完,以每天一百页的速度读完了整本书。与其说是一次与罗马的对话,不如说是一次对罗马的祛魅。比尔德在这本书中一直强调的是我们对于罗马的认识,乃至罗马人对自己的认识都是准确记述、猜测与夸大的混合物。而她的工作其实是让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并展示如何去处理历史的碎片。另外说下这本书的定位,它不适合入门。比尔德虽然基本遵守了线性时间,但她并不是以事件叙述为主,而是在以问题套问题的方式不断追问事件的真伪与意义,所以读起来仍然感觉是破碎的。我觉得这书还是适合那些对罗马史已经有一定了解的人。(入门的话,还是要推麦卡洛的小说)

  ●读过原版,必须五星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读后感(一):如果想了解希腊之后的文明传承,这本书以一种立体的视角给我们呈现上层的演化过程。值得阅读

  我尚在阅读中,非常喜欢作者的文笔!本书作者弘扬一种正能量-就是放弃书写罗马的负面故事,而是致力讲述它的扩张和管理。也许期间有过辉煌有过黑暗,但多色的帝国不正是说明它的存在吗!个人,普通人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种陪衬,自足常乐是他们的写照,历史的车轮在关键英雄好汉和哲人推动下前进。

  罗马帝国的争斗远远没有我们华夏大地⬆️的残酷。但分裂和融合在宗教的多元化下朝着光明前进。蒙古帝国却在满蒙教向藏传佛教格鲁派靠近,大清帝国也是如此,退化的文明与大宋璀璨星空的文化结合,何来重生?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读后感(二):有眼无珠的将《SPQR》闲置了半年

  罪过罪过啊!买来看了一半,浑浑噩噩,两周前猛然翻起,居然一头进去没出来!

  eard在书中以今人的视角与笔法构建并带领读者回到了自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帝国时代的历程之中。她在书的末尾阐述为何要写古罗马:“但是我越来越相,通过与罗马人的历史,与他们的诗歌和散文、争议与争论打交道,我们能够学到很多关于自身和过去的东西。”

记忆犹新的是beard对西塞罗与喀提林之争得精彩描述,文学色彩的适度,使人不至产生对史笔的怀疑。同时她作为一个女性,在书中对古代女性的生活状况着墨不少,令人敬重。beard穷尽自己无限的精力,投入到考古,研究之中,又与BBC密集约片,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能人!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读后感(三):故事之书和历史之门

  鉴于此次读书有囫囵的性质,只是为了形成对罗马史的一个框架,所以具体的细节部分便难以评判,仅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说说本书带给我的随想。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封皮内的硬皮封面也太好看了!和内容一样都是有工艺品之美也能激发想象力的东西〕

  在看这本书前,对于“历史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总是只能给出固定的答案,或言“历者,过也”,或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但本书给了我很直观的印象:历史,就是过去的事,这些事和今天之种种一样鲜活。古罗马不止有法律和军事版图,也有衣食住行的社会生活。那时的事,也由有名有姓的人组成,他们的存在不为了历史的绵延。那些诸王诸皇的故事,既是冰山上的一角,也是茫茫大海里耀眼的帆。

  “帝国创造了皇帝,而非皇帝创造了帝国”,本书精辟的短句不少,一些很情绪化的口头表达也不少,可读性令人叫绝。虽然省去了很多史料的引用和脚注(即使没有也达到如此厚度足见作者之博学),但仍可看出作者是做过大量文献乃至现场研究的。这也让我看到了一位史学的热情与严谨之态度。“无论这些故事包含多少真相,它们都包含了事实、夸张、故意误读和纯粹臆造”,我们应该对历史保持科学政伪的态度,也该有寻觅“误读”所由以掀开更多迷纱的情怀。

  最后,在一定会发生的下一次阅读里,我希望能回答关于罗马与中国古代政体之区别的相关问题,并对其衰亡有更全面认识。毕竟,不能抛开政治看历史(至少这一段),也很难扔下本土望世界吧。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读后感(四):斗胆抠个字眼

  译本质量很高(译者用),也没发现别字(编校尽责),引起极度舒适。

  有一处小问题,在【第6章,页233,图39】的插图说明中有句译文为:“从图中可以看到,上方宫殿的半圆形状反映了下方命运女神庙的形状。”

  其中不妥之处有二:

  1、句中【上方】和【下方】的表述,容易让读者误会是整幅图的“上部”和“下部”,其是,应该是宫殿+神庙的上下层建筑结构。故可以译作【上层】和【下层】。

  2、句尾的【命运女神】,当为【时运女神】或【机运女神】。原文此处写作【temple of the goddess Fortune】,索引作【Sanctuary of Fortuna】。汉语中将拉丁语境中的Fortuna/Fortune译作【命运】是一个积非成是的误译。Fortuna对应的希腊神是Tyche【时运女神】,而非Moirai【命运女神们】,后者对应的是罗马人的Parcae【仁慈的[命运女神们]】。而且,Parcae自有一套古老的祭祀仪式,和Fortuna不同。当然,Parcae没有出现在这本书中,但作者在用词上似有fate【命运】和fortune【时运】之分。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命运无法改变,而时运能够转变。这一点,译者可能会有所察觉,比如中译【第3章,页107】独立引文【行3】:“他因时运不济(by a change of fortune)而被驱逐”;以及书中多次提到的短语,“雷慕斯的命运(the fate of Remus)”。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读后感(五):对作者和此书的理解——“乱炖”的罗马新史

  实话实说而已,感觉豆瓣对它的评分有些虚高。这本书对罗马史为零的读者而言,并不是很易读 可能只是 目录 文字 表面的和善 内容的严刻。虽用现代的语言,英文原版更明显 比如用更多的问句结构 辩论用推特类比(熟悉BBC历史纪录片的读者话,更像是纪录片的脚本 较有画面感。

  明显的是,作者如序言所说的一般摒弃了传统的罗马史叙事结构 也不讨论罗马帝国的崩溃 不从1世纪讲起(理由是 无充足证据可用),确有新意。是对些许事件的叙述,考证,反思(更像是尝试对罗马史实价值 真伪的重估评价(比如建国神话那一章 凯撒等)当然,正如书后的推荐所言 玛丽 比尔德运用了考古学的新史料,拉丁文的手稿等等 首次揭露了古罗马妇女的生活情况,罗马人的贫富经济对比,是部分的生活 社会录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然而,就一般的普通读者而言,可能更想读到的是通俗而易懂 流畅的书-将古罗马的帝国,生活,文艺于一体的通史。可见她的雄心不止启蒙,也想突破,不得不说的是,她确实做到了 史无前例的非叙事史书。却也牺牲了些许叙事 毕竟只有600多页,或者说,对于欧美的读者而言,叙事体的罗马史,已经是常态,名人掌故更是司空见惯,如数家珍。固大力好评,然东西文化的不同,这一点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本国。当然,也许是笔者确实不爱读罗马史 所以说的有些刻薄(阅读《罗马人的故事》或许会不同),总之这是两种食材-其一是繁长的政治变动(大多是教科书的大书特书 只增些乏味的分析 正统史学家的重头戏 美其名曰“历史推理”)其二-过分华美 激情馥郁的罗马演讲的一锅乱炖 看似丰盛 实则是吃不下消化不了的,少有回味。甚至,对它的阅读 只会是眼前的过往云烟, 合卷即忘。无法留存太多的细节 更无用言感受。(固“镇长”的评论确实值得阅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