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催眠大师》经典影评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催眠大师》经典影评有感

2020-11-29 06:39: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催眠大师》经典影评有感

  《催眠大师》是一部由郑宝琪 / 杨沛执导,李亚鹏 / 张蓝心 / 林允主演的一部真人秀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催眠大师》影评(一):饥饿是最好的调味,孤独是最强的催眠

  近来的催眠电影,到如今的催眠电视剧

  为什么我们乐此不疲的喜欢催眠这个话题

  因为我们带着各式各样的面具行走在世间

  我们想在催眠中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催眠别人可能不一定是厉害的

  最厉害的莫过于催眠自己

  让自己活在自己催眠的世界里,快乐着,幸福着

  本剧中,我们在催眠的剧情里越陷越深

  我们都以我们自身的角度揣测着导演的剧本

  到底使我们猜对了,还是导演催眠术更厉害

  让我们拭目以待

  《催眠大师》影评(二):李亚鹏离婚时焦虑,新爸爸付辛博失眠,杨迪怕狗,信息量好大

  3月1日,腾讯全平台独播的国内首档心理学微综艺《催眠大师》治愈收官,十二期节目,十二位明星嘉宾,消灭十二种常见的“坏情绪……这个由明星发起,众星参与,以普及心理学知识,追求心理健康为宗旨的综艺,具有普遍社会效应。

  截至3月9日,《催眠大师》累计播放量突破5000万,微博话题#微综艺催眠大师#阅读量达2亿之多,诸如“抑郁”“强迫”“焦虑”等节目中介绍的“坏情绪”,引起社会范围内的热议,话题不断,不难看出观众对节目“催眠”主题的高度认可。

  作为腾讯首个微综艺精品化项目,《催眠大师》用娱乐+心理学的方式,在综艺垂直领域敢于创新,娱乐的外衣下包裹着一颗严肃的内核,用情怀、大爱催生出治愈系的内容,纯粹又真实。

  小而美的“午饭番”,微综艺填补碎片化

  2017年,国内知名大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发布了《2017年秋季中国移动互联网报告》,通过对各年龄段用户使用场景及行为进行分析,指出短视频用户使用总时长渗透增速惊人,并占据年轻市场,人们对移动视频的需求仅次于移动社交。

  作为短视频综艺领域国内首档心理学微综艺,《催眠大师》趁势而起,内容短小精悍,节奏快且娱乐性强的节目形式,丰富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逐渐成为观众最爱的“下饭神器”。

  首先,心理小游戏+催眠小知识。节目中每位嘉宾都会在入场前,独自完成一个小游戏,催眠大师蔡仲淮和主持人张蓝心会坐在幕后观察,并给出明星们的性格特点分析,精妙有趣。节目中呈现的催眠知识,诸如翻旧照片放下孤独,放慢语速克服愤怒情绪,扔掉两年没穿的旧衣服缓解焦虑等,没有深奥的理论和高深的方法,都是实用且近乎零成本的方式,简单易上手,从生活习惯上温和地消灭生活中的坏情绪。

  其次,以明星为切入,以小见大地剖析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催眠大师》每期都会邀请一位明星,通过“探水针”环节的辛辣问题,激发嘉宾内心的潜意识,又通过催眠游戏的参与,让他们正视自己的坏情绪和内心真实的想法。

  首期嘉宾李亚鹏,就直面人到中年所面临的种种焦虑,坦言:“人有追求,就必然焦虑”;杜若溪更袒露自己的自卑心理,感叹原生家庭教育对人生的影响;夏雨面对让人望而生畏的“抑郁症”话题,从容正视……

  一个个来自嘉宾鲜活、真实的分享,让我们看到明星耀眼光环的背后,同样被各种各样的“坏情绪”所困扰。从而,让更多有相同感受和经历的人,找到解决问题的窗口。

  在短短20分钟左右的节目中,融合访谈、心理学小游戏、小知识普及,催眠导入等环节,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内容浓缩成完整的综艺流程,构建起“量少管饱”的午饭番节目形式,用短小精悍的微综艺填补现代人越来越琐碎的空余时间,同步获得娱乐和心理学知识,随时随地享用一份健康的娱乐大餐,真正做到了小而美。节目所传递的正向价值和社会意义,让《催眠大师》在短视频综艺领域,竞争激烈的行业洪流中赢得话语权。

  普及心理学知识的窗口,出奇制胜“攻占”网综垂直领域

  在垂直领域的开辟和深耕,是综艺多样性的重要渠道,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面对各大平台在垂直领域的重兵集结,《催眠大师》抓住“心理学”这一“奇招”,出奇制胜地在网综的细分领域开辟出新天地,抢占了一片未被过分开垦的处女地, 虽然冒险却意义重大。

  当今社会,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多数人不仅身体长期被亚健康困扰,“心理亚健康”也普遍存在,且容易被忽略,如果放任负能量增长,坏情绪或许可以变成致命情绪。

  《催眠大师》娱乐+心理学的节目架构,短视频+综艺的创新形式,本身就足够新颖,曾被媒体称为“一场开天辟地的综艺实验”。此外,节目又从其他综艺市场关注人文的潮流中,率先走向关注“人心(心理健康)”,主打“心理学”垂直领域,关注焦点落在现代人的“心理健康”上,不仅拓宽了网综的细分领域更提升了综艺格局和社会责任,成为一种“时代刚需”。

  人类有几百种情绪,情绪的微妙之处远远超越语言范围。《催眠大师》每期一个主题,分别为我们呈现了十二中常见的“消极情绪”,焦虑、失落、郁闷、恐惧、愤怒、自卑、孤独、失眠、压力、强迫、拖延、抑郁,并将这些抽象的情绪进行分解,比如杨迪怕狗、怕坐飞机的恐惧,付辛博因工作压力而失眠,这些相信很多人都会在他们身上找到共鸣。

  通过与嘉宾的深度互动,唤醒节目与观众的共鸣,将复杂深奥的心理学知识转换成简单易懂容易操作的日常小贴士,具有很强的普适性,让观众朋友能够在家就完成自我的放松和调节。

  另外,节目的发起人张蓝心本人还是一个健康心理倡导者,特邀嘉宾蔡仲淮博士,所倡导的真切实现(here and now)的概念,以圆满实现国人身心灵的全面性发展、增进精神生活的完整性及和谐性,保障了这档微综艺的专业性。

  节目中揭示催眠的力量来自于自己,强调催眠知识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直面生活工作中的遇到的情绪问题和心理压力,通过每个人最简单最直接的心理诉求,见人见已推己及人,惠及社会万千素人。

  娱乐外壳+严肃内核,唤醒积极的生活态度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说“向外看的人是在梦中;向内看的人是清醒的人。”了解一档综艺节目更是如此。剥离《催眠大师》的娱乐外壳,会发现,它实际上是以普及心理学知识为内核的治愈综艺,娱乐外壳下包裹着严肃内核,沉淀出现代人对待生活所应有的积极态度。

  节目没有利用“催眠”的神秘色彩来炫技,而是将有趣的心理现象通过专业人士的解读。并不是简单的展示或者卖弄心理学的知识,始终坚持普及心理学知识这个初衷,最大限度的平衡节目的娱乐性和专业性。用娱乐访谈以及深入互动的形式,探索严肃的心理学问题,在寓教于乐中,扫除坏情绪。

  值得一提的催眠初体验环节,将心理学中的催眠道具探水针搬到舞台,首创不用面对面的访谈,催生了一批娱乐性的话题,如“杨迪为了谢娜不惜得罪汪涵”、“付辛博承认唱功不如演技”、“张宁江曝陈赫郑恺寝室秘密”、“林允自曝恋爱观”……通过这些辛辣的问题,让嘉宾完成了自我解析,进而敞开心扉,正视自己的内心潜意识,从而更好地信任并接受情绪的引导。

  所以我们才能在一步步深入沟通后,见到李亚鹏离婚时的焦虑,苏醒被雪藏时的失落,吴克群患突发性耳聋时的压力,明星八卦变成每个人都会有的普遍情绪,新颖之余更添神秘色彩,娱乐之外更见寻根问“药”的初心,凸显节目深刻用意。

  此外,节目中丰富多样的道具,金鱼、青蛙、兔子、二锅头……充满趣味的催眠游戏吞火,张蓝心手指封印吴克群,李亚鹏身体变木偶,杜若溪李晨短暂失去味觉……还有吃鸡、社会摇、佛系治疗等时下流行生活方式,都是在充分尊重专业性的前提下,为了平衡节目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所做出的选择。

  无论是对心理学的趣味性表达、专业性解读还是其传递的社会导向价值,《催眠大师》让毫无心理学基础的普通人,都能够简单易懂趣味性的方法中获得“自愈”,其所提供的“有用的信息”无疑才是解决问题的良药,对行业也是对社会。节目向“坏情绪”发起挑战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挑战,为第一季划上完美句号。

  《催眠大师》影评(三):王菲依然美爆,李亚鹏却说单亲爸爸太辛苦

  18年春晚,最令人惊艳的节目莫过于王菲、那英20年后的重聚。

  那英确乎老了,王菲49岁却依然美到不可方物。

  依然是派爷的女神。

  提起王菲,很多人津津乐道她的多段感情纠葛。

  而李亚鹏也终于道出,做单亲爸爸其实很辛苦。

  来自于17年末的一档综艺节目——

  《催眠大师》

  提起催眠婊婊们会想到什么?

  派爷首先想到的就是《催眠大师》。

  凭借缜密的结构、清晰的逻辑和演员不落痕迹的表演,成为商业化最成功的国产心理惊悚片。

  每期邀请一位明星,现场对其进行催眠。

  提出现代人的12个病症:

  焦虑、失落、郁闷、愤怒、孤独、恐惧、自卑、压力、失眠、强迫症、拖延症、抑郁。

  每次针对一种坏情绪给出心理治疗建议。

  简直是现代都市凡催婚催孕熊孩子的必看养生节目。

  老实说,节目做得很一般。

  但胜在短小精悍和题材新颖。

  每期只有十几分钟,用来下饭正是合适;

  催眠题材更是勾起了派爷墙裂的好奇心。

  毕竟催眠对于外行人士,基本就是传说般的存在。

  流传下来的几个故事,都带有不少神秘色彩。

  最有名的当属1934年德国的「海德堡事件」,一起利用催眠犯罪的案件——

  精通高端催眠术的W先生利用E夫人在催眠状态中丧失意识,乘机奸污了她。

  甚至驱使E夫人卖淫,从中获利。

  E夫人结婚以后, W又利用催眠暗示E夫人身患多种疾病,必须在他那接受治疗,从而收取了大量的治疗费。

  在E先生产生怀疑后,W又暗示E夫人丈夫另有新欢,教唆她谋杀丈夫。

  谋杀失败后,W又企图让E夫人自杀,以毁灭证据。

  于正都不敢这么编。

  听起来玄幻烧脑,大有可为。

  派爷今天说的这档《催眠大师》必然是……

  没有对悬疑感进行还原的。

  说话大喘气儿,你们还好吗?

  但还是一开始就成功吸引了派爷的注意力。

  第一个环节,嘉宾进门前进行心理测试。

  第一期里,李亚鹏被要求叠放门口桌子上的女士内衣。

  面露娇羞,说从没见过如此多花色。

  引得派爷浮想联翩,不知道社会我菲姐是不是都走黑白色系。

  他一边叠,主持人张蓝心和催眠大师崔仲淮通过监控品鉴他拿起花色的前后顺序和折叠方式。

  比如选择朝里折叠,说明李亚鹏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让派爷想起了林保怡主演的港剧《读心神探》,通过人的眼神、站姿就能推理断案。

  两者应该都同属于行为心理学范畴。

  不过最让派爷好奇心彻夜激荡的还是第二个环节——探水针测试。

  嘉宾用手握住探水针,听张蓝心提问,不用开口说话,探水针自己就能做出回答。

“喜欢小萝莉还是大维密?小萝莉交叉,大维密分开。”

  张蓝心话音都还没落,李亚鹏握的探水针就劈了个190°的大叉。

  被问到做单亲爸爸辛不辛苦时,探水针也毫不犹豫答了YES。

  唯一难倒李亚鹏的问题是:肾虚和秃头哪个更可怕?

  探水针迟迟未动,纠结了好久才选定秃头。

  婊婊们不要笑,这绝壁是中年男人最难抉择的问题之一。

  对派爷来说,难度仅次于选择上清华还是北大。

  话说回来,探水针简直神奇到叹为观止。

  据蔡仲淮大师解释,这是咱的潜意识控制了手上微小的肌肉神经。

  派爷迫不及待去淘宝上搜了同款,99不包邮。

  有需求的探水针爸爸请联系我付下广告费蟹蟹。

  接下来的第三个环节算是进入正题。

  嘉宾翻拍抽取需要应对的情绪,蔡仲淮进行心理疏导。

  派爷比较认可的应对焦虑的一个办法——

  扔掉两年不穿的衣服。

  学会断舍离真的很重要,能让心里有种减负的舒畅感。

  总的来说,节目的形式和立意都算不错,值得参考。

  尤其在这个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自己落后的生产力为主要矛盾的社会里。

  没有点心理疾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现代人。

  近来频发的抑郁症自杀事件也让大家开始重视照顾自己的情绪。

  这么一档节目,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只是细节上不够考究,导致空有想法,内里无货。

  受限于节目时长,提到的心理学知识和催眠治疗都是浅尝辄止,难以体现专业性。

  比如派爷就对其中一些催眠手段存疑——

  李亚鹏坐在椅子上接受催眠,张蓝心一根手指抵在他额头。

  李亚鹏因此无法从椅子上站起,官方解释说是因为蔡仲淮给了他和椅子黏在一起的暗示。

  但有网友质疑说这明明是由力矩原理造成的。

  还比如让苏醒当场吞火而不觉得烫,也是因为受了催眠效果。

  寥寥几句话的解释,也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这火居然不会伤人,说明本来就和普通火有区别?

  而且,催眠本身是极需要患者和医生配合的活动。

  面对镜头,很显然嘉宾和和催眠师之间并没有达成信任。

  李亚鹏还算放松,苏醒就显得很戒备。

  在被问到被雪藏时觉不觉得冷等问题上,苏醒犹豫良久,最后都给出了积极的回答。

  派爷觉得至少他是给了自己正向的暗示的,主意识压倒潜意识,达到了想要呈现给观众的结果。

  派爷没有想要diss他不真诚的意思。

  千帆过尽,熬过阵痛,能鼓一口气跟自己说没关系,已经很厉害了。

  自我催眠,有时候也是一种解药。

  有兴趣的婊婊可以去搜一下「现代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

  他17岁罹患小儿麻痹,却对自己潜意识深度的正向挖掘和演练,把自己一高一低的肩膀变为正常的模样,靠着强大的意念成功活到近80岁。

  他曾说:

“今天凌晨4点,我觉得我可能会死掉; 中午的时候,我很高兴我还活着,我从中午一直高兴到现在。”

  听起来极不靠谱,但派爷还是坚信意念的力量。

  当我们曾经看花鸟鱼虫的眼睛被俗世纷扰夺去注意力的时候,就是我们人生灵力丧失的开始。

  简单、专注和怀有期待,生活才会真正地开始变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