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读后感100字
《门》是一本由(日)夏目漱石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82,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门》精选点评:
●平靜中的感觸… 無察覺的風暴… 日復壹日的生活…
●门是用来打开的吗?还是安于其本身的界限之用就好呢?
●意气风发的代助和暗淡无光的宗助对比真强烈..不过阿米值得他做出这种决定啊
●平静生活下的悲伤暗流。同样是对困境的描写,相较于《失乐园》,还是更喜欢这本。
●他人眼中的平凡是自己的酸甜苦辣
●通篇没有说明宗助、阿米和安井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但从被社会遗弃一说和坂井房主提到的“有没有这样一种人,他在有了一个情人而未及与之结为夫妇之前,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情人,是不是就很感苦恼呢”,大概可以臆测这其中的因果关系,江湖太远,能相濡以沫就很难得了。
●可是“庸碌”根本也不是一个贬义词啊
●读到后面才枉然大悟。若是两人能惺惺相依,便好
●关上一扇门,打开另一扇门
●夏木君的书,延绵而隽永,大师都不是一个急躁者。
《门》读后感(一):门内门外
简单的书名,但却寓意深刻。
世人共存,皆受一道门阻隔。
门内自成小小家庭,或单或双,抑或……好的坏的,只要关起门来便全是自家事,无关他人。外界的一句建议、一句评论都显多余。
门外虽满目琳琅,却也危机四伏。谨小慎微、察言观色,众人防备重重,真假难辨。
门外若遭遇劫难,门内瞬间抱成一团,一致对外;如不幸起了内讧,只得叫外人捞了便宜,笑掉了大牙。
即使门外荣誉无数,光环无限,到了门内只需卸下面具,坦诚相待,轻松回归。门内人无需知道你受到多少褒奖,只关心今天有否受凉,吃的可好。
门外无论发生多大变故,你的一生不过只与门内人息息相关,与其为杂乱琐事想破脑袋,不如伴门内人促膝相谈,静心而坐。
《门》读后感(二):门
书中的夫妇虽然没有小孩,但却与大多数夫妇过着相同的平凡生活。出色的证明了“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故事写得相对婉转,宗助与阿米夫妇是一对平凡的夫妇,基本除了过日子没有任何的出格之处。但显然内心依旧是不平淡的,有着两个隐忧,一个是阿米是宗助友人之妻,两人终究背叛友人相结合;二则是阿米始终没有小孩,孩子的流产死亡使得这成为阿米心中的痛。 表面上来看如同记流水帐,这一对夫妇一小段时间的日常,可在这表面却几度酿起风波,友人出现在周围,孩子的痛都使得这平凡的生活随时被打破。宗助还为此去庙里修行一阵,不过显然无用,日子还这样过下去。一股下层知识份子局限于日常的忧郁生活。
《门》读后感(三):不过同一个世界
喜欢夏目漱石娓娓道来的语气和一切平淡生活中相互依存的种种细节。故事很简单,没有大喜大悲的情节,也没有惹人憎恨的人物对象。
故事来头和结尾一样。你以为会有什么奇迹出现,改变现如今的状态,但其实并无不同。生活依旧如此。宗助一定又会在周日早上选择难得的懒觉,阿米也一定会继续陪在宗助身边。
关于爱情的描绘不算深刻,就算是二者结合的具体什么也没表露。但从宗助和阿米的逃避和不安其实也明白这样的结合显然是不被社会大众认可的。关于爱情,关于道德,总该有选择。
爱的最高境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除去心动,现实的柴米油盐才是关键。而夏目漱石的笔触恰好停留在这些细节,繁琐的,却也真实。
快乐当然有一点,不过现实的压抑终究是要多一些。在为人物的生活感到一些伤感时,他们却总是以一种早已习惯的态度面对一切。或许,在这习惯的掩藏下还有自我的反省和一些类似自我惩罚的味道。
总有些难以启齿的难处,但生活总该继续。
为自己的世界造了一扇门,不必出去,别人也无需扣门相见。
说起是一种隔离,但打开门一看,还不都是身处同个世界。总有相似,总是四季循环。
“是呀,不过马上又会是冬天的。”
《门》读后感(四):终于得以拜读
真是一本不好找的书
终于在沈阳市图书馆被我挖出来了~是基藏图书,借起来还相当麻烦。看那与泛黄的书页极为矛盾的平整封面,我大胆猜测此书是一次都没有借出去过吧,个人认为是可惜的。
《门》为夏目漱石爱情三部曲之一,另外2部是《三四郎》和《后来的事》 《后》我还未能寻得,所以无法从宏观角度评说
单看《门》
主人公宗助的故事与《心》中先生的情况有相似之处,都是“抢”了别人的女人,先生是受到内心的惩戒,宗助和其妻阿米则是社会压力和内心折磨两手抓,幸好两手都不算太硬。两本书里都有个不怎么样的“叔叔”,让人不禁怀疑这是否就是夏目漱石自身真实经历的镜像。
全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阿米的前夫(想不起名字来了)在宗助世界里重新出现的那段,我的内心似乎也在经历宗助的忐忑与惶恐,除此之外还有好奇,我真的很想知道“前夫”现在变成怎样。不过宗助最终避开了“前夫”,“前夫”的现状也只能从房东的口中窥探一二了。
谈夏目漱石的作品不能不谈其思想性,《门》讨论了道德、罪与罚、社会矛盾等问题,作者否定当时奉行的道德观,把宗助与阿米的结合定义为“不合理”而非“不道德”,描述善良温和是如何会成为羁绊人们在社会上立足的原因,描写了社会下层人民身心俱疲的生活状态。其批判意义是明显的,说明了这个时期夏目漱石的斗争性,虽然我更喜欢闲适脱世的《旅宿》
《门》读后感(五):守护爱情
看完轻叹,生活很简单也很艰辛。
那扇门算什么呢,宗助面对眼前需要自己打开的门,更多的是选择逃避,他没有勇气承担打开后所带来的剧痛,于是继续在门后畏缩着等待所谓的恩赐,等待那扇宽恕之门有一天向他们敞开。
阿米就像宗助的另一面,她亦静静的等待命运的判决,没有过多的考虑,只是任时间荏苒,然后与宗助相依走完剩余的人生。即使会感到寂寥,但那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忍耐然后继续生活下去。
算是小人物的生活模式,没有大风大浪,生活拮据但能勉强过活,不主动争取只求命运眷顾怜悯。唯一做过惊天动地的事情就是两个人的结合,这兴许就是命运的转折点。
他们的相遇就像一幅光影交错的静态画,
那时樱花尚未盛开,你静静地在伫立在阴影里,不回眸不言语,我却舍弃整片阳光将你追随,直至樱花凋谢依然紧握着你的手。
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明亮的色彩逐渐暗淡,呈现到现在的是一幅朴素的素描,没有过多的色彩,只需一轮月华,两个身影相依便足矣。正如作者所言像两滴浮在水面上的油慢慢靠近融合在一起。
书里关于爱情的描写并不多,更多的是对于日常生活琐碎的事的叙述,可是仍能被他们对爱情的守护感动到。
人一旦有需要守护的东西,就会变得强大。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可以忍受超越极限的痛苦。宗助不同于代助的地方便是他多了一份忍耐,可以忍受工作的繁重,忍受生活的困苦,忍受远离社会的寂寥,也许正是心中多了要守护的东西支撑着他。
生活有很多的形式,没有孰高孰劣,唯一共通的是守护自己认为应该守护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