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私人生活史Ⅰ》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私人生活史Ⅰ》读后感摘抄

2020-11-30 02:43: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私人生活史Ⅰ》读后感摘抄

  《私人生活史Ⅰ》是一本由[法]菲利浦•阿利埃斯 / [法]乔治•杜比著作,北方文艺出版社,三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5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私人生活史Ⅰ》精选点评:

  ●书本身不错,翻译坏了~

  ●满嘴跑火车的翻译

  ●mark 考据工夫一流的年鉴学派学者总是给人小老头之感

  ●我很负责的告诉大家国内此书皆盗版

  ●建议:(1)重译;(2)出精装本。(又是一本被三环搞烂的好书,sigh)

  ●略读

  ●古代平民的生活细节,对应通常的帝王将相历史。大致翻了一遍,远远没有看完。

  ●翻译水平务必忽略

  ●2019【09】非常棒的一套书,全程圈笔记,如果非要说不好,那就是配图太精美,影响阅读!

  ●挺有意思的,蛮多讲古代人的婚姻啊,啥的= =

  《私人生活史Ⅰ》读后感(一):挺好的^0^

  通俗易懂~说的内容挺全面,也很到位,是口语化的哦~~要是不喜欢这种风格的就绕道!~哈哈!~~ 但就是有点枯燥...可能不喜欢这个方面的看的话就有点难,毕竟这书有点厚还没配彩图!~~

  是本好书,有内容的书,看看吧,各位!~

  《私人生活史Ⅰ》读后感(二):哎呦,这个翻译啊~~~

  书是有内容的,前提是你看完了得反复思考,对照前后文,才能得出个结论。

  基本上,这个书的翻译是不过关的。一段话,经常会出现观点前后矛盾的地方,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已经不能要求行文了,许多句子,看一眼都可以直接从中文读出英文来。

  法文是看不懂的,还是想办法找英文版来看吧。至少这两种语言本质差别很小,看起来应该比较容易搞清楚作者的意思。

  另,完全没有注释,很多人名都搞不清楚是谁。

  最基本的,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通常都是翻作亚历山大的,犯不着说是亚历山得利亚之类的。

  《私人生活史Ⅰ》读后感(三):絮絮叨叨的生活史

  此书内容就如它的书名一样,专注私人生活一面:婚姻家庭遗产等等,是普通教科书式史书稀缺的。

  就如其他人评价的,翻译有问题,联系上下文还是能读通。作为一个西方史小白,书中出现的大量名词并不是很了解,直接跳过也不影响阅读, 从中了解到罗马帝国时期独特的人文风俗,也能触摸到与古代东方文明异曲同工的痕迹。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东方还是西方,人的本质一直没有改变,在私欲与放纵中寻找理智,继而影响社会的变革,促进了种族的发展。

  这本书当教科书来看略显活泼,当通俗史来看又带着点晦涩,当猎奇文学来看倒也能合胃口,只是当小说来看就非常枯燥了。文章叙述很散,缺少理论化的概括总结。总之,如果对历史有兴趣又能接受朴实直白的文笔,还是可以读下去并有所收获的。

  《私人生活史Ⅰ》读后感(四):私人生活史

  这是年鉴派的宏篇巨制,并且还是集体创作出来的,这虽然不是划时代的,但也是很令人触目惊心了。   历史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关注点从所谓的帝王将相转变为平民,而也从历史重大事件转为平凡日常,而从日常中汇总研究判断,这需要大量地研究资料和细致的理解推断,这即为现代历史学开创了新的内容,但也渐渐成为单个人渐渐无法承受的工作,于是学派的诞生也就应运而生。   而年鉴派是法国兴起的近代历史学派,其学者出色,学术成就瞩目。此书可以说是集大成之作。   本书以微观历史的角度,以历史年代为时间纵轴,全面书写个人的私密生活史——围墙中男人的权力与女人的权力、老人的权力与青年的权力、主人的权力与仆从的权力,小到家庭争吵,大到王室血案——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基本方面,小到诸如住宅、卧室和床榻,大到诸如家庭生活、家居环境、交友空间、宗教信仰以及生育、教育、死亡等,是现今一部权威的人类私人生活史。   可以说阅读此类的历史作品是令人饶有兴趣的,我们通过阅读与我们相同身份等级人的经历和故事,以娓娓道来的感觉看着历史的时代变迁,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不去管什么帝王将相、寻找着历史大事的来龙去脉,只是静静地看着人和历史本身。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私人生活史Ⅰ》读后感(五):锻炼侦探手段的课题

  买之前犹豫半天,具体犹豫啥说不清楚。反正无非是翻译和图片问题。不过看看价格也就算了。就当是人家辛辛苦苦地翻译资料,等自己看原版的时候,也有个参照。翻译这事情超级不容易的,稿费没多少,累半死还经常要找骂的。

  不过生活处处有惊喜,果然书拿到手后喜感多多。首先是没有任何注释,引文,参考文献等等线索,连人名地名原文检索都没有——介绍这书吧,是当个学术著作来介绍的,可是看这架势,生生给弄成了“私人生活”的商业书格调了。话说这阉割的还真是地方。

  但是既然买这书打算装学术了,这点难题算啥。地名可以看现代地图,人名可以看着中文猜,然后去维基百科核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当游戏不打玩侦探好了,反正除了这套书,也不是没有其它书写风俗的,互相核对一下乐趣也蛮多的,顺便还能发现作者那种讲冷笑话的天赋。

  不过这种天赋及不上排版核对和编辑大人的冷幽默之万一。翻译段落不明晰已经是小case了,人称代词用错更是可以无视,但是最雷最外焦里嫩的是,逻辑上混乱的美感——可以让你反复看上下文而得不出任何内在逻辑线索,这肯定不是翻译问题,要是单纯翻译就能弄出这美感就好了,这种混乱的鸡尾酒错误造成的雷人景观已经达到了具有异次元逻辑的程度了,前一秒还在谈圣母玛利亚的贞洁问题,下一秒的话语就联系到了伪处女和她们的孩子像父亲的问题,问题是玛利亚肯定不是这伪处女吧,那你是在说夏娃吗,可是夏娃的那一段还在一小时以后的地方呢,这到底是谁跟谁啊。

  倘若写这书的那两法国佬能够知道自己的著作给折腾这样,估计会学术激情勃发,再一次用自己的考据癖来考据一下,话说考据派大部分时间都和三姑六婆以及私人侦探差不多,把自己的鼻子伸到别人的汤盆里,这个别人还是古人。既然下决心买了这套书,当然不能浪费,就拿它当boss打好了,反正一套5本,足够锻炼全面搜索资料和猜想能力——当然图省事的话,直接看看原文么好了,但这就丧失了当一个侦探的乐趣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