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移动的营地》经典观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移动的营地》经典观后感有感

2020-11-30 06:27: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移动的营地》经典观后感有感

  《移动的营地》是一部由唐冠华执导,顾桃 / 何云昌 / 于伯公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移动的营地》观后感(一):《移动的营地》展映:河北石家庄食草堂NIU艺术空间

  

未知的未来 河北国际视觉艺术实验展

《移动的营地》展映:河北石家庄食草堂NIU艺术空间

  展览开幕时间: 2017.10.29 14:30 展览时间:2017.10.29—2018.3.29 学术研讨会论坛A时间:2017.10.30 学术研讨会论坛B时间:2017.10.31 独家战略合作:在艺App 展览主办:河北石家庄食草堂文化饰品有限公司 河北尚元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学术研讨会地址:上庄食草堂NIU艺术空间 展览地点:河北石家庄市上庄食草堂工业园区NIU艺术空间1号展厅和2号展厅

活动详情

2017年10月20日,《未知的未来-河北国际视觉艺术实验展》新闻发布会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报告厅举办。《未知的未来-河北国际视觉艺术实验展》是由石家庄市食草堂文化饰品有限公司主办的一项有关多媒体艺术的综合性的当代艺术大展。其展览的理念和展览的规模同样是河北省近些年来艺术展览的第一次。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艺术总监,当代著名艺术家苍鑫担任学术主持并和艺术家傅镭联合策展。特邀了国内有影响力的评论家及策展人组成了学术委员会。

  展览团队 展览筹划:牛合印 刘蕴琪 傅镭 吕彤 艺术总监:张子康 学术委员会(按姓氏排序):曹恺 彭锋 冀少峰 张海涛 朱朱 学术主持:苍鑫 策展人: 傅镭 苍鑫 策展助理:吕彤 王睿 王家辉

  参展艺术家 中国艺术家(按姓氏排序):艾旭东 陈磊 陈友桐 戴陈连 丁世伟 龚旭 关伟 郭晓军 胡介鸣 黄君辉 孔巍蒙 蓝镜 雷磊&托马斯·苏文(法国) 李红旗 李云 罗苇 马永峰 缪晓春 牛合印&吴丽红 邱宇 商成祥 孙逊 田晓磊 王苏根 王井 吴超 吴德武 伍伟 吴小军 萧勍 谢晓泽 许仲敏 闫珩 杨千 姚清妹 尤琦 于伯公&唐冠华 于幸泽 臧坤坤 张琪凯 张小涛 赵天汲 张杰 张钊瀛 郑宏祥 周啸虎

  豆瓣活动地址:https://www.douban.com/event/29629385/

移动的营地 (2017)尚未上映2017 / 中国大陆 / 纪录片 / 唐冠华 / 顾桃 何云昌

  《移动的营地》观后感(二):艺术家黄金的开篇语

  

艺术家黄金对移动的营地所作的开篇语

文/黄金

初识于伯公,是在青岛举办的“另外时间”市集。为了换个玩法,冠华特意邀请他来青组织策划活动。“这位是于伯公,艺术家。”冠华简单介绍。于老师一身便装,微笑着点头,沉稳,自在,真气自上而下,自给自足。

“咱应该搭个印第安大帐篷”,于老师说。于是,在市集前一天晚上,哗哗啦啦来了十多位朋友,冒着青岛五月的春雨,5米高的印第安帐篷就一夜之内在青岛万象城的广场长成,像被雨水从地里召唤出来一般,五彩斑斓的流浪意向在这繁华都市的中心游荡。

第二天的活动比预想中的还要精彩。我们邀约了青岛本土的音乐人到现场,加之大帐篷的瞩目,很难有人经过而注意不到。市集也异常热闹,不管走马观花,还是流连忘返,看起来大家都算逛的尽兴。

傍晚,帐篷前音乐演出仍未停止,朋友的朋友继续呼唤朋友,又哗哗啦啦来了十多号人,大帐篷里外全是人,甭管会与不会,瓶子、桌子、吹着口哨的嘴,只要能使上的全是乐器。此刻,音乐是健硕的灵魂,而帐篷成为身体。

一直沉稳的于老师不知从哪儿掏出来几瓶从北京带来自酿的伏特加,面带狡黠微笑。后果可想而知,谁能抵挡自由酒神的午夜召唤?

那晚,直到现场保安的驱赶,我们才悻悻离开。帐篷里影影绰绰的神秘,帐篷外伟大的霓虹都市,都驱使着那奇幻的一夜正步迈入想象中的草原和故土。

在那之后,帐篷就符号成了我们言传的正统形象,是我们外化了的自由象征。

让我再简单介绍一下这次参与项目的团队人员。

于伯公,在北京搞创作二十多年,从最早的圆明园村,到黑桥,再到福州,向外的动势和内敛的扩张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循环。《在想象中闪烁》,放飞无数闪着光亮的氦气球;《在运动中前进》,以诸多的体育竞技项目建构现场丰富且荒诞的流动感;《于伯公伏特加》,吃喝玩乐,一套组合拳,甭管大小,都在醉态与呓语中融化……出生于内蒙的于老师,对于游牧生活的追溯,对于迁徙的浪漫体感,更是都在《移动的营地》项目中被放大化。

冠华,艺术家,家园计划发起人,共识社区概念提出者。目前在福州闽侯的小村子里开展南部生活社区实验,追求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他目前创作与生活的中心,《移动的营地》更成为了实验的延续。

无用师傅,朴原博,原网名亚芒小北,“亚芒关爱小组”发起人,在出家之前,一个背着竹篓捡垃圾的身影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音乐节上。出家之后,云游四海,捡捡垃圾成为了他生活的常态。

沈博伦,“+box计划”发起人,汇集无数青年问题的课题研究让他对年轻人群的生活状态有着不同寻常的理解。

管党生,“垃圾派”诗人。

王蓬,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学博士,课题研究为生活方式。

……

当我们对这样的一个项目抱以巨大的热情时,我无法确切地总结我们这群人的共同之处在哪儿,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吸引着我们想以游牧扎营的方式去生活和表达。

安藏于心的冲动,躁动不安的思绪,总是难以表达却易于理解。这正是我们在做的,也正是我们愿意去尝试的。

我们是否可以以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尽情挥洒热情与冲动?我们是否可以召集更多的伙伴来加入这场别开生面的冒险?

……

这些问题,可能都会在行动中解决,而且我相信还有更多的伙伴,仍在期待着被发现,期待着看见我们。

黄金

艺术家,导演。荒唐制造创作团体创办人之一。

  《移动的营地》观后感(三):写在移动的营地前夕 文/冠华

  

一:放弃自由

写在移动的营地前夕

  文/冠华

  人类从旷野中建立城市,又离开城市找回旷野。

  城市带给人们酷炫的汽车、翱翔的飞机、百科全书互联网、高效药物、声光自动化家电等等。

  我们的生活必需品:衣食住用行,柴米油盐似乎触手可得。再也不用我们忧虑,我们似乎只需要考虑如何赚取更多的钱,就可以拥有一切。

  我们究竟需要多少钱呢?多少钱才足够我们的一生以及子孙后代。

  每个人只要努力都可以获得足够的钱么?

  我们有了比别人都多的钱之后,我们又该需要些什么呢?

  我们可以内心平安、健康的活下去,直至安息么?

  钱能换来健康么?

  等我们赚了自以为足够的钱,物价、房价会一成不变么?

  我们可以休息了么?

  教育、保险、房屋的债务都还清了么?

  制度会一成不变么?

  我们能决定变化么?

  如果没有土地和森林,我们甚至连空气与食物都无法生产。

  如果给我们土地和森林,我们有借助自然生存的能力么?

  如果不具备这种与自然合作的能力,离开钱与科技就无法生存。

  我们的命运掌握在制度手里,我们何时能感到安全。

  再被设定的竞争游戏中,我们的生命就像战场上无名的士兵,转瞬即逝。

  我们如何将自己的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呢?

  学习。唯有学习--忘却学习之学习。

  向自我学习、向自然学习、向同类学习。

  忘却自我与自然的界限,忘却自我与同类的界限。

  忘却这“忘却”本身,

  依赖越少,自由越多。

  依赖钱,就学习放弃钱。

  依赖科技,就学习放弃科技。

  依赖烟酒,学习放弃烟酒。

  依赖交际,则放弃交际。

  依赖修行,放弃修行。

  依赖苦练,放弃苦练。

  依赖放弃,放弃自由。

  我离开城市,为了不依赖城市。

  8年来,我开创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共识社区,现在要走出社区,放下对社区和理想的依赖,再走入城市。

  8年来,我成立家园计划(AnotherLand)与全人类一起寻找回家的路。

  我依赖并始终寻找一个安定的家,现在要放弃家,走上颠沛流离的游牧之路。

  带着对自由、自然的追求,踏入移动的营地,无处不在的诗。

  在坚定中体会消失,由自由移动继而自由移不动。

  现在,删除全文。

  2017.1.30 20:41

二:帐篷

  南方湿夜

  酷暑

  我们像钉子

  图钉

  随意插在水泥里

  呼吸着想象

  和意志

  16顶帐篷

  不论位置

  永在

  2016.6.20 23:22

三:无数条路

  文/冠华

  世上的物质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中国的土地不能够获得拥有权,人民具备使用权。

  万事都在瞬息万变,一片土地(生存的基础)也并不是安稳没有变故的。

  我们的新思想、生活方式的实践所基于的的基础资源是土地。而这个基本资源是随时有可能被商业开发、国土规划、邻里矛盾甚至陌生访问者的一个不经心的轻率举动而失去土地。

  为了保住土地,我们往往费劲千丝万缕的精力,未雨绸缪,顺藤摸瓜的了解周边尽可能更远的信息动向,尽力预先处理好一切有可能发生的本地危机,防患于未然。

  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土地的实践依然时刻面临着经济、观念、政策、情感等多方面阴晴不定的因素拴制着。

  对于国内多元化生活方式的率先实践者们:移动营地的成员们,这些在任何社会环境下都能够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反思生活,并不断实践理论的志友们。建立家园的土地,这无疑是一个绕不过的问题。

  我们曾经做的,是在表达:将土地交给一群有共识之士的情况下,大家如何自食其力可持续的生活。

  这一次要做的,则在表达:如果一群共识之士没有土地,大家如何自食其力可持续的生活。

  我们将发挥各自所长,以任何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念。

  这种自食其力行动背后的思想背景是一种独立精神。实现独立生存继而持续独立思考的本能。

  与同类真正合作,而并非依赖同类;有分工,没有阶层;自觉自信而非竞争掠夺;尊重友爱的生活工作,而非勾心斗角的独占资源。

  这即是独立通向团结的途径。

  这种独立精神与现今时代消费、阶级化、经济为主体的思想是并行的两种观念,都为社会平衡贡献其价值。

  要平衡,就要行动。

  一端份量太重,另一端就要行动。

  行动是和平的,不是对立的。

  行动不是坚持什么立场、站在什么色彩中,保守什么位置。

  而是移动的,温柔的,诗意的,把左中右尽收眼底的。

  我们不是要影响别人看到我们看到的世界,而是要让自己的视野可以观看不同的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代表人类,我们怎么做,社会就是什么样子。

  我们斗争的对象是自己。所有的属性都在我们自己身上。

  自我斗争的过程幻化成一条条不同的路径,呈现给世界,供大家自行选择合适的路。

  这种公共游历的开放行动方式;这亲切的地面上,无数条路,也是全人类共同求生的游牧之路。

  2017.1.31 11:52

  以下为移动的营地出发前的先导视频移动的营地:徒步游牧穿越城市_腾讯视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