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青出于蓝》是一部由朴赞景 / 朴赞郁执导,宋康昊 / 全孝静主演的一部剧情 / 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出于蓝》精选点评:
●没看懂
●充氣鼓乾癟與羽化為雀的一步一步。
●韩国清唱真是难听死了。。。
●哈哈哈哈....
●不明就里。
●15.09.24再刷
●大自然最高。
●宋仙人和周冬雨,孝女沈清和潘索里
●广告啊
●没有字幕,19分钟就靠想象了.......
《青出于蓝》影评(一):布谷
春虽已至 世事沧桑
昨日的我 青春依旧
如今确已满头白发
何等心寒
我的青春也弃我而去 无奈地离开了
既知春将去 又何故迎接
春天 你若要来 要去也随你去
此时是何时 正值绿阴芳草佳季
各类飞鸟齐飞来
群鸟齐飞来
是什么鸟在哭
是布谷鸟在哭
在远山啼哭的鸟 依稀听得见声音
在近处啼哭的鸟 能听得清清楚楚
布谷鸟在哭
布谷鸟在哭
在哭 哭了
到这座山
布谷
到那座山
布谷
布谷鸟在哭
姑娘
赶紧掉进水里把
《青出于蓝》影评(二):总有人前赴后继地年轻着
一开场,老人深重的咳嗽声就带出一种悠久的病味,与他满头银丝极为相称,他西装革履,又步履蹒跚。痼疾,庄严,手杖,白发,深秋季节,满地落叶,满目沧桑,就这样勾勒出一个人的风骨。
女孩年少,文静,孩子心性,黑色披肩长发,裹着毛茸茸的毛衣。被老人安慰过之后,又说,“我不冷”,于是老人把脱下来的外套穿回去。这一幕生动又温暖,女孩娇俏的心性和长者宽厚的脾性相辅相成。
溪涧中,女孩从包里一样一样拿出东西,保温杯,水杯,最后拿出一个小小的化妆包,打开粉扑对着水色补了补妆,看得出女孩的精致细腻,这个动作非常打动我,女孩的年轻、爱美、细心,都涵盖在这组动作里。
老人在溪涧旁睡着,女孩为他梳起头发,也为自己梳起头发。女孩的头发浓密厚实,对比老师的稀疏,青丝对白发,不禁怆然。
随后他们走入山中,老人病弱到吹不起鼓,女孩接了过来,饱饱地吹满,老人的眼神既安慰又落寞。
他们唱的Pansori,第一首是关于青春已逝永不回,走过沧桑看遍世事的无奈。一句“随你去”老人提醒她“别这么转音”,“这样放下来”“就像随它去一样。”后来又说,“算了,你这个年级能放得下什么呢。”这一句饱含沉重的无奈,一句“算了”隐去了多少欲说还休的话。
有的唱词,有的话,有的故事,不到年龄就是不会懂。
后来他们唱到“布谷鸟在哭”的片段,老人的一句示范,让山谷间的生灵回声。这其实回答了开头女孩提出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到那么高的地方去做这件事。天地有灵,万物有灵,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一切的技巧都在这野旷天低之中,不言而喻。
再后来唱到“沈清跳海”的部分,老人刚开始还在唱和,后来等女孩唱完这一折,老人却已经颓然睡去,女孩饱含泪水地为他梳理了额前的白发,唱着刚才唱过的第一部分,缓缓上山离去。留下老人与漏气的鼓皮,在山崖之上。这其中老人与漏气的鼓是互相暗喻的关系。“沈清跳海”讲的是女孩在父亲灵前拜别,决心跳海赴死,有如将独身上路的女孩和将死的老人。暗喻关系非常巧妙。
女孩折扇上的山水画,其实就是结尾处的山水画,结尾把这支Pansori完整地唱了一遍,用的是画外音的方式。整部影片结束。
影片的暗喻手法用得非常好,也非常巧,完全不露痕迹。悲凉慷慨的唱曲,意蕴深长的唱词,没有任何色彩的泼墨山水画,高山,深谷,自然,生灵,整个片子的文化氛围非常好,在山中唱曲的片段让我想起《春夏秋冬又一春》结尾的部分,男主人背着佛像跋涉上山。信仰的味道满溢心间。正如开篇老者所言:“有信仰是好事。”
影片的名字叫做《青出于蓝》,请注意它并没有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是强调了前半句,所以重点在于“出于蓝”的部分。至于后半句,我想是把解读空间留给了读者。胜是必然的结果,就像唱词想表达的一样,这世界上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总有人前赴后继地年轻着。
《青出于蓝》影评(三):从《青出于蓝》看没落的盘索里
一部十五分钟的哲思短片《青出于蓝》,一群人看后大呼不懂,也在情理之中。
片子是我所喜欢的宋康昊出演的。摒除其中的植入式广告,这部短片所展现的并非惊悚或者诡异的那一面,而是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与终极追求镶嵌其中,使得整部电影都充溢着一种爽目轻快却不沉重的观感。一对亲如父女的师徒,在山间行走几句对话从侧面交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他们寄情山水之间的盘索里训练也变得别有味道。跃然屏上的是对这项古老艺术的倾情传承与极致追求。垂发老者那一句布谷鸟的啼叫,唤醒了天地间的万般精灵。他穷其一生的艺术之路也在这一声泣血啼鸣之后落幕,最终他将自己交给了大自然,与之融为一体。弟子在最后一刻豁然开朗,尊重了师傅回归自然的遗愿。
朴式兄弟的这部应景之作,相对完整地表现了自己的想法。出于广告片长的考量,在取景与人物性格方面做了大幅度的精简,使得前后人物关系的对应与展开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与其说是电影拍的好,还不如说广告做得好。两个才华横溢的导演,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将自己精心雕琢的微电影拍成了一部商业片,也着实难为电影人了。尽管时长那么短,他们还是在其中展现了至少四个盘索里的段子,用最为精妙的桥段来弘扬这一传统朝鲜曲艺,让我一下子对他们肃然起敬起来。
细细看过的盘索里曲目不多,最动人的就数《春香传》了。李梦龙与春香的爱情故事所折射出来的婚姻自由与传统的尊卑贵贱制度的对抗,影响了太多的人。我第一次知道还有盘索里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一个老艺人在台上如诉如泣地讲述着它,百转千回之际,台下的人,包括屏幕前的我,都已经热泪盈眶了。这是怎样一个动人的爱情传说呵!一个女子对于爱情的坚持远大于男人。太多的功名利禄让男人迷失了自己,内心的坚持与承诺不过是随风而逝的誓言罢了。没有几个人当真的。唯有在春香这样的温情与刚烈并重的女子面前,才会变成一种无比坚定的信念。她的等待,她的痴情,都在那一串串马铃叮当的声响中敲打和拷问着观者的心。你是这样的人么?你会坚持到底么?在爱情面前,你是叛逃者,还是坚定者?
或许是受到版权保护的问题,大陆引进的盘索里电影寥寥无几。《西便制》又名《悲歌一曲》是少数表现传统盘索里民间艺人的真实生活写照。在这里,他们被称为“和歌者”,不等大雅之堂,走街串巷地四处流浪为生,偶尔也会唱唱堂会之类的。衣食无着落的三个民间艺人走在萧瑟的秋冬小路上,竟然也和歌起舞,尽兴而为,这不能不说盘索里的魅力非凡。上官婉卿在豆瓣里将之写为《因恨而歌》,她更多侧重描写的是松发的悲惨遭遇与内心感受。对此,我基本认同,纵观盘索里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我更愿意将之看成是松发对于盘索里的热爱,终生未减。有一点,我很赞同上官婉卿的看法,她说的对,这部“影片犹如一曲沉重凄美的民族艺术挽歌,螳臂当车的无奈被碾碎在现代进程的车轮下。”
其实,滚滚洪流前,我们那么多优秀的民族曲艺,又何尝不是这般没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