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牌军》读后感摘抄
《杂牌军》是一本由陈建波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杂牌军》读后感(一):我看《杂牌军》
味道
其实,最打动我的,是这部小说的“味道”。
有味道的小说不多。
当代就尤其少。
所谓味道,或许就是一种语感和语境。
说来很是玄虚,往往能意会,而不可言传。
是如何做到的?
靠语言?靠情节铺陈、推进?靠人物关系及活动?靠戏剧冲突?靠个性化的叙述方式?……
似乎都沾了点,似乎都不是。
得接着琢磨。
这年头,有味道的文字着实不多。
能够笔下出味,这人便难得,就值得另眼相看并有所期待。
更多:
http://www.cqwx.net/thread-100698-1-1.html
《杂牌军》读后感(二):将覆之巢,以及巢中之卵
优秀的小说,其优秀之处在于,对特定环境下的人物的特定描写。
覆巢之卵,好比危局中的众生相,在危局这种特定条件下,其所展现的众生相更加鲜明,更加有特色,而将这种鲜明的、有特色的众生相完美地描述出来,则是一个作家笔功的真正表现。
杂牌军,身处危城,八方多难,群狼环伺,且内讧重重。在这种极度危险的局面下,身在其中以及被裹挟其中的人,为求自保或者化危局为胜局,必然会做出种种不同的反应。其反应有外在的行动上的,有内在的心理上的。能将此两种反应描写好,便是一个好的作家。以此观《杂牌军》及其作者陈建波,称为优秀,皆可当之无愧。
《杂牌军》好在何处?
人物众多,且各具特色,更特色鲜明,无一雷同。
女主角贾慧,身份背景复杂,而出场又极具戏剧色彩——被“天外飞仙”的炸弹炸出了浴桶,上演了一幕活色生香的戏。她本想隐于平凡之中,于乱世之中只求自保,谁知,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天外飞仙”成了她飞来横祸的开始。横祸之初,她尚以为是意外之灾,而随着周围人的种种莫名表现,她开始变得疑虑重重,机心重重。她谨慎而敏感,深沉而躁动,在这无法预知无法掌控的局面下,苦苦支撑。
陈建波将贾慧的这种“危局表现”描写得入木三分,在他的笔下,贾慧既是一个经历过大事件大震荡大危险的传奇女子,又是一个像所有女人一样会多疑会忐忑会敏感的平凡女子。她身上有特殊的传奇的一面,也有平凡的普通的一面。而这两种性格、两种身份的交织,正是在这种特定危局下的真实表现。陈建波抓住并赋予了贾慧这种复杂纠结的状态,正是其真正了解人生了解人性,并深入作品深入角色的表现,也更是其对角色对作品的完美掌控力的表现——这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尤其是小说作家的根本要素。
贾慧之外,林峰、二黎、黄太太、黄参议等的表现也纷繁多变,令人目不暇接。所谓“千人千面”“一人千面”,大抵说得就是这种状况。因为《杂牌军》中涉及日军、国军、共军、伪军等多方势力,其中人物又多纠缠于多种身份多种势力之间,其人物性格就更具复杂性、多变性。将这种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且不只是某一个人的性格,而是全体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将是多么艰难的考验。陈建波对此驾轻就熟,将此间人物一一玩转,不但事件、氛围安排得有条不紊,对人物复杂性格的塑造也是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
危局易写也难写。易写之处在于冲突激烈,故事紧凑,可供发挥之处够多。难写之处在于关系复杂,局面难以掌控,难免虎头蛇尾。《杂牌军》中的危局,只是让人看到了作者的游刃有余,仿佛如此危局,正是对作者的天赐之作,正需要凭作者之笔,将其展示出来。在陈建波笔下,冲突的激烈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每一个登场人物——即使是龙套都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甫一登场便被殃及的工兵,比如紧随其后的死者“偷窥男”。而对于某些作者而言比较难写的复杂关系、庞大布局,对于陈建波来说,却是求之不得的馈赠——布局、破局、入局、出局,其中玄妙与精彩,他早已乐在其中,无法自拔,是当之无愧的高手。
当此危局,人人都处于将覆之巢,谁是最先摔破的卵,谁是能够幸免于难的卵?在陈建波的笔下,《杂牌军》中众人物,正在默默地上演一场“希区柯克”式的大戏。
局内精彩,局外观之——更显陈建波布局之大师功力!
《杂牌军》读后感(三):解开危局的那把钥匙
每个人其实都有一把可变的钥匙,尤其是战争中的人,雪片狂舞,你的言语变了,你的钥匙也变了,但你说不出,因为,冰凉的大雪,或者说,战争中未确定的命运裹住了你的言语。当然也裹住了《杂牌军》出场的每个人物的言语。
你能看到如此非常态下人心的颜色吗?
小城危机四伏,邻居身份不明,驻军暧昧不清,空袭,暗杀,交换,出卖,或者自我救赎。
“泰州二李”占据的吴尚小城,变成了命运的纽扣。
这支名叫苏鲁皖游击部队的杂牌军,是靠蒋,附汪,还是通共?
这考验,就是“那把可变的钥匙。”
写过《暗杀》《密室》《诡计》《伟哥》的小说家陈建波这次把“可变的钥匙”交到了一个小学女教师贾慧的手上。
小说一开始,“狡猾”的建波还让日本炸弹从天而降,落在了正坐在澡桶里洗澡的贾慧身旁。
裸女,战争,还有那颗尚未引爆的炸弹,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建波是一个“九连环”的高手,层层推进,此起彼伏,化名为贾慧的女子真是一把可变的钥匙,她的不堪回首的过去,她的如临深渊的未来。昔日的情人和仇人,决绝的父亲和汉奸,还有赤热如火的追求者。战争中,那些伪装的,那些真实的,都无足轻重了。活下去的愿望,比什么都能够考验人。比如那个黄参议,比如那个黄太太,比如那个李西沅,这三角关系中的屈辱和挣扎就足可以写一部大书。
可建波没有止于此,他的视线直透历史深处的那张牌桌。以牌识人,一直是手不可言说的高招。那张叫做泰州的桌上,坐着日、伪、国、共四方势力。这四方势力,又都看着“泰州二李”出牌。偏偏“二李”是一副杂牌。杂,是劣势,亦是优势,因为那里面有无数的可能。既然有了可能,四个方面的势力都有把这可能化为现实的种种努力。
分化,团结,瓦解,破产,可变的钥匙打开了许多锁,也同时关上了许多门,大戏就这样开始了。城头变幻的旗帜下,士兵和蚁民们都在忍耐中生存。小说家没有忘记日常的生存,他在战争的角落里,不厌其烦地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日常的生存方式,比如泰州的小吃,泰州的澡堂,有了这些人间的烟火,那些人群就能够有足够的力量抵挡那把“可变的钥匙”带来的“冷风”和“大雪”。
杂牌军,其实就源自我们的百姓。它产生了,又消失了,它还会继续产生,因为那把变的钥匙。
杂牌军,又和当下多么类似,多个方向,多个声音,多个选择。多个解,其实等同于无解。在“可变的钥匙”没有出现之前,是坚持下去,还是放弃,进退两难,首鼠两端,是杂牌军的宿命,也是我们的宿命吗?
——我说不清楚,还是要有请陈建波。
《杂牌军》读后感(四):一根绷得太紧的琴弦
杂牌军是什么军?非蒋嫡系,非军阀部队,乃因国民党正面战场溃退而产生的身份特殊的武装部队。在此前的长篇历史小说中,对杂牌军的描写并不多见,因此陈建波的《杂牌军》来得很是时候。
这吴尚二黎并非陈建波凭空捏造,而是有着真实的历史原型,那就是在抗战时期占据江苏泰州地区的苏鲁皖游击部队的首领,李明扬、李长江二人,人称“泰州二李”。“泰州二李”的故事并不广为人知,而通过陈建波的妙笔,他们又重新从历史的尘埃中浮起。
黎星源、黎星斗,所谓吴尚二黎,他们运筹帷幄,惨淡经营。唯一的目的是使得这支军队能够存在下去。然而,在他们的周围,各方人马都在虎视眈眈。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日军连日的空袭之下,这一名噪一时的军队受到致命重创,终于不得不接受易帜的命运,投靠南京汪伪政府。虽然黎星源使出兵分两路的妙计,但一旦接受招安,局势的走向就不是他们能预测和控制的了。
贾慧这一女主角的塑造也颇费心思,首先出场方式就别出心裁,洗澡时炮弹从天而降,却未引爆,于是她就成为吴尚城人人皆知的“坐在澡桶里抗日的巾帼英雄”。很快,她又让读者吃了一惊,一个弱女子,竟然随身带枪,并身手敏捷地手刃偷窥者,并埋尸灭迹,瞒天过海。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所以,这部《杂牌军》,有谍战,有兵戎相见,有国家大势;同时,也有名门千金的传奇人生,有刻骨铭心的爱情,有反目成仇的情杀,有危难中的相守。于是,抗战题材与情杀的噱头就这样巧妙地缝制在一起,严肃题材与通俗元素达成默契,既能网罗严肃的读者,也能俘获言情小说的发烧友,大家各取所需,一片欢好。
由此可见,陈建波的确是讲故事高手,有着不俗的谋篇布局的能力。小说的结构宏大、头绪众多、人物关系纷乱,而在陈的笔下,一切显得大而不乱,草灰蛇线,伏笔千里。他将两条线索恰到好处地揉合在一起,不显牵强,反而使得故事更加丰盈精彩。
但细读不难发现,陈建波在写贾慧一脉时,文笔流丽酣畅,而在写吴尚二黎一脉时局部却稍显晦涩冗长,笔力滞涩。也许作为一个善讲故事的人,在面对有真实历史背景的故事时,在虚与实之间拿捏不准,缚住了手脚,故而显得小心翼翼,捉襟见肘。
乱世中,人人唯求自保。贾慧和黄太太希望脱离许老督军的噩梦,过上平静的日子。二黎希望不受人挟制,经营好苏鲁皖游击部队。然而,在历史大势面前,个人的意愿显得那么不堪一击,书中主要人物没有一个有好的结局。二黎一个被下毒致残,一个被日军俘虏;林峰溺水而亡,贾慧孤独病逝;黄参议黄太太夫妇则被仇家所杀。全书越到尾声,悲凉的气氛愈发浓烈。正如一根绷得太紧的琴弦,到最后弦断人亡,空空如也。只留下那段唏嘘喟叹的历史,待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