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经济思想史的趣味》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读后感100字

2020-11-07 03:05: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读后感100字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是一本由赖建诚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精选点评:

  ●有趣

  ●挺有趣的老师,很多八卦。

  ●大三下。

  ●废话太多,自以为引经据典但都比喻不到点子上。感觉这人这方面三观还没我正

  ●关于思想史:他(Sraffa)说最难编的是索引,因为要把每个概念读通吃透,才编得出能交叉查索的东西。另:1.赖老师似乎在教学中夹带了不少的废话和无聊的个人“见解”;2.附录3,4,5极好,Blaug的注脚好玩;3.据说,Hayek是个黑洞洞;4.新制度学派一笔带过,奥地利学派莫名其妙;5.允晨文化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859551/;6.赖老师还说了,让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无趣!弃读!

  ●2012-03-09读毕,八卦利于激发兴趣,最起码激起了我对Mark Blaug的强烈兴趣,他坚持一天一本书,并且用两天一晚读完波普的open society,绝对牛人。赖建诚在书中过于贬低奥派和自由派,这非常具有误地性,尤其是最后一节课的祝语纯粹是个人的牢骚,非常不应该

  ●怒赞一个

  ●非常棒的经济思想史入门读物!

  ●写的真是不错啊 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读后感(一):算是几点读后感

  一、台湾大学老师真的都这么有才华?学术造诣修养高出我们一大截?能听到这样老师的讲课也是一种幸运啊。

  二、按我的理解,从一个纯粹外行的角度来看,经济学发展历史中无非就是两个对立面——政府干预和自由市场——而后来的各种学派只是在这对立面上不断的添砖加瓦。而随着数学在经济学上的应用,这些学派也越来越变得更加“科学”。

  三、从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角度评价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学理论,无论是否正确,总让我特别的感兴趣。受够了平日政治课上的粗俗洗脑。

  四、很喜欢最后说给学生的几句话:1,不要去人多的地方。2,不能比别人强,就和别人不一样。3,听取别人的意见,按内心的想法做决定。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读后感(二):读书也是要讲究缘分滴

  本科阶段起初的专业是文物保护,而后来的专业是电子商务。

  两个专业现在看下来都是高度的交叉学科,对于一个人的基础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好处。导致我想要进一步深造的时候,遇到了某种瓶颈。

  比如因为某种原因,高中的数学以及大学的数学始终不太好,是我很多年的心病。

  比如计量经济学所需的大量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比如NLP所需的大量的数理知识,比如,现代主流经济学大量使用的数理工具,一般均衡方程所需的线性代数知识,以及大量的线性规划等等。

  这就是我的短板的部分。

  当然,诚如赖建诚所言,奥派以及严肃的经济思想史从业者,多多少少都是经济学的异数。

  从这个角度而言,吸引我的原因也在于此,因为我毕竟多少年来,叛逆的性格都很强烈,我自始至终都多少是个【异数】

  书的篇幅不长,320页,其实还有不少给了附录。正文部分大约270多页?

  从篇幅上来说,绝对不属于长的那种书。

  面向的读者,也大约是大学或者研究生阶段。博士生大可以去读赖建诚推崇的那位劳博尔的英文原著。或者仅仅把经济思想史的书当做是自己研究的辅助,经济学这个大数据库的一个索引也可以。

  此书的扉页使用的恰好是我读的第一本经济思想史,斯坦利布鲁的体系图。

  简单得说,我非常不推荐阅读那本红色封皮的经济思想史。

  毕业之后阅读那本经济思想史,对我的知识体系的建构的确有裨益。可糟糕的地方也在于,其篇幅安排以及讲述方式,对于我个人而言,十分晦涩。

  而且该书的分类方法,也十分容易令人混淆。

  比较而言,同语系的台湾人写的经济思想史阅读起来就愉快得多。

  中间夹杂些许段子,并且还有许多趣闻。

  我对于早期的古典学派的兴趣尤其大,因为发觉现代经济学被马歇尔做了一个【小小的修改】后,去除了政治经济学的传统之后,变得很难分析当下的现实。

  我所关心的,不是现代微观经济学当中所谓的那些多少显得有一些细枝末节的技术性问题。

  而是诸如,财政税入、税收,以及多少年的反资教育与取得心灵的宁静的问题。

  所以,马尔萨斯、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大卫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以及巴罗所谓的李嘉图等价定律等等。

  才是我更为关注的问题

  按照此书的篇幅来说,我所关心的是,马歇尔之前的问题。

  当然,书中也澄清了现代经济学,阿罗等数理经济学家对一般均衡以及杨小凯等现代性研究的缘起。

  对科斯、诺斯等涉及较少,对奥派有所偏见。

  可是仍旧是瑕不掩瑜...

  此书对于我理解大卫.李嘉图以及马尔萨斯,大有裨益。

  对于密尔、边訫的解释,也非常精当。

  套用我之前,我说里的那一段话,就是...

  慎读原著,对于与你时空较远的作者的原著、译著,先广泛得阅读导读,比直接初生牛犊不怕虎似的下场直接读要好得多。

  此书对德国历史学派的解读也让我更加确信了,这个学派只是历史上一种政治上的反动而已。

  另外,也许是因为作者赖建诚于法国高师学习的缘故

  对法国的经济学有拨乱反正的意味在里面

  对于欧陆经济学的解读,比当下流行的英美霸权,显然是多了一种视角的解读。

  感谢友邻左思看过的这一本好书

  只能说,读书其实也是要讲究缘分滴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读后感(三):兼具趣味、启发性、引导性的经济学入门书

  一、目录(见思维导图)

  二、总结 主题:《经济思想史的趣味》一书,通过课堂授课问答方式,讲述了经济学发展到如今,各个流派、代表人物、学说理论。

  个人观点:喜欢此书,本来是想找斯坦利·L·布鲁的《经济思想史》,没有在网上找到电子版资源,在豆瓣搜索时意外发现此书,意外发现非常不错,浅显易懂,又具有启发性,对之后的学习引导性较强。

  启发:作为一本经济学入门基础读物/通俗读物,在读《经济学原理》微观分册时,了解到经济学的解构世界、解决问题的方式并没有唯一解,不同的学派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当时所存在的意义。 三、书评 一本比较详尽的介绍不同流派、代表人物、学说理论的入门书籍,浅显易懂的同时,给予了非常多的相关资料、书籍、网站、工具,可供读者在后续的研究、思考或者兴趣中寻找答案做参考。 值得再次读 四、摘抄 1.读经典名著不是为历史而历史,而是把经典当作提供解答现代问题的数据库。古老的经典会因为读者有新的问题意识,而发现新的意义,也会因为不同时代的阅读角度,得到不一样的感受。 赖建诚,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 loc. 350-351 2.经典名著的时代离我们较远,作者的风格与那时期对著作的要求都和我们不同。但不论读多久以前,或多左派多右派的书,基本上要掌握五个重点。(1)要弄清楚这个学派和这位作者的历史背景(根源性),因为每种思潮不会只有单一起源,必然有复杂多元的根底。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就在于他们能响应时代的特殊性,提出新概念或新手法,得到对后代有启发性的答案。例如《国富论》的主旨之一,就是批判当时主流的重商主义,提出自由放任的政策,来取代政府干预的经济管制。(2)要弄清楚这个学派或这本著作的主轴。(3)这个学派或作者让谁获益(或受损)?为什么有人愿意继续追随这个学派?他们想得到什么好处?(4)要了解这个学派的有效性、有用性、正确性。(5)判断一本著作是否为经典,最简单标准就是“时间”。 赖建诚,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 loc. 543-564 3.我希望你理解一个简单的道理:现在就是将来的历史,历史就是过去的现在。经济学是会演化的,你今日以为正确崇高的原理,到你子孙辈时恐怕不值钱也不正确了。130亿年来宇宙的本质并无基本的改变,真正改变的是我们对宇宙的认知。经济现象也一样,说来说去都是货币、物价、供给、需求,但每个时代都对这些议题提供新经验、新概念、新推理。今日的经济学只是思想史洪流的一小段,不必太轻视过去,也不必太膨胀自己。 赖建诚,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 loc. 576-580 4.《国富论》在今日仍受欢迎,那是因为美国式的资本主义主宰世界经济,而斯密的自由主义正好是资本主义的“神主牌”。再过几章我们就会看到,马克思派的人如何诅咒《国富论》,如何咒骂斯密是资本家的走狗。如果跳脱现实世界的功利算计,纯就学术史的发展贡献来看,斯密当然是一座高耸的里程碑。 赖建诚,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 loc. 1012-1015 五、拓展 1.书籍推荐: 马克思的《资本论》、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入门:Robert Heilbroner的《俗世哲学家》(1999,第7版;商周出版中译本,2010); Todd Buchholz的《经济大师不死》(第2版,先觉出版社,2000); Mark Skousen的The Making of Modern Economics:The Lives and Ideas of the Great Thinkers(New York:M. E. Sharpe,2nd edition,2009)。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读后感(四):历史的继承与多态

  

一、缘起

本书开篇,作者赖建诚教授花了相当篇幅讨论研究经济思想史的意义,准确地说,是辩驳别人可能的质疑。于是想起王尔敏的《史学方法》,也是台湾教授,作者也花了不少时间讨论、或者说重申历史研究的意义——弱势学科的老师,可能真的挺不容易的。

  最近在B站看林毅夫教授的《中国经济专题》课程,颇有感触,中国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之心,总在一言一行之中体现出来。

  这门课程从“李约瑟之问”讲起,讲到近代的屈辱,建国后的建设,之后的改革,乃至于未来的方向,基本把林教授的主要研究结果都串起来了。

  但林教授的思考想必也有其历史传承,于是想找本经济思想史来参看一下。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算是本入门书,每章一个专题,介绍了经济思想的基本发展过程,从亚当·斯密之前的重商主义、重农主义,一直到当代的制度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等。

二、介绍

  本书所谓“趣味”,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学家的生平、传承、一些八卦的介绍,以及对各类经济学说出现的社会经济背景的解释。

  经济学家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对思想学说的出现影响很大,但很多教材相对省略,只侧重学说本身,就显得没那么有趣味了。

  这种详略处理的不同,也与思想史研究的不同倾向有关。正如作者所介绍的,一些研究倾向“绝对主义”,即学说之间的逻辑演进,一些研究倾向“相对主义”,即当时的历史环境与学说之间的关系。

  本书介绍一门学说,大体分为几个问题:一是学说的主要观点,二是历史背景,三是学说代表的主要利益群体,其它则包括经济学家的生平、学说之间的关系等。显然是强调“相对主义”的。

  但“趣味”也有其代价:介绍人物和历史背景的内容多了,对学说本身就不怎么解释了。作为读者,必须注意这个“入门书”是相对经济思想史研究而言的。事实上本书内容来自讲课实录,面向的是经济学大三、大四以上的学生。对经济学完全没有了解的读者,当然也有收获,但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可能就会弱一些了。

三、讨论

  林毅夫教授的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的历史传承上可以追溯到德国历史学派。

  在看《中国经济专题》时,我顺手点开了前两年引发全国关注的“产业政策之辩”,林毅夫与张维迎教授的辩论,虽然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但我们却感觉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较量。

  不论这个辩论的结果如何,我们一般人对于一些自由派的经济学说,总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也不是没有历史的——德国历史学派的开路者李斯特,曾有批评亚当·斯密的言论:

“他和重农学派的经济分析都忽视国家的特性,完全不考虑政府与政治的角色。他们假设世界会有长久的和平,各国之间会和睦相处。他们不重视本国产业的优势,也不重视强化制造业。他们希望有完全自由的贸易。”

  这哪里是两百年前的说法,明明就是对当前形势的有感而发啊!

  END

  公众号:儒门读书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