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叫商业模式》经典读后感有感
《这,才叫商业模式》是一本由吴伯凡//阳光著作,商务出版的354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才叫商业模式》精选点评:
●冲着老吴的名头去买的。里面很多内容冬吴相对论也提到过。总体来讲书中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整个书的结构算然分成了五大块,但是每块内容基本是文章集锦,文章之间逻辑性不强。书中也有若干错别字,小败笔。 期待以后能有公司case少一点,但是单个case分析更全面的作品。
●就是来看案例的,理论没兴趣,高屋建瓴装逼专用
●虽然有些案例略显陈旧,但的确很长见识。
●看了下pdf,不想买,没意思。看来做生意看书确实是没用的,百分之九十的书都是垃圾。
●对商业模式追本溯源式的定义给当前乱哄哄的商业思考拓清了一定思路,前1/3值得推荐阅读,后面的案例确实有些乱,感觉是为了凑数而征集上去的,但还是值得一看。
●吴伯凡在读书、研究跟写作方面是有水平的,第一部分关于商业模式的解读足见其功底,后面关于中国商业模式以及案例部分要是更加精炼并透彻就更棒了。
●现代商业竞争的不仅仅是是商品本身,而更多的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如何围绕核心产品建立起一个平台或者一个生态圈成为了商业竞争的核心。互联网技术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的后台,如何利用好这个后台,然后搭建出一个属于自己商业模式这成为了每个企业家都在思考的问题。书中接受了大量企业得商业模式,很有借鉴意义。
●吴伯凡平时举的例子都有了
●一直听东吴相对论,伯凡是一个常常说的精辟的商业评论人,却无法身体力行去做一个企业.就如有人会做却不会说,成功的模式虽有巧合但跟人的特性不无关系,也算是这个社会术有专攻的体现,这些模式不一定适合你我,就如成功没有定律,只是成功了的人需要一个对外的理由,便回头总结了些许道理,说给仰望自己的人也说给仰望自己的自己.这本书仍延伸伯凡莫名能扣住听者耳朵和思维的"超能力",但仍然是一个商业评论人的书,努力起着传播和架桥起梁之功效.
●一般般,没有什么新意
《这,才叫商业模式》读后感(一):冲着老吴的名字买的
《冬吴相对论》节目不错,转换成书好像就差点了。冲着老吴的名字去买的,老吴确实啃过基本硬书,一些概念和名词反复引用,不过也够说明概念了。书是2011年出的,案例有点旧,或者说商业模式的变动十分剧烈。基本概念给出了,框架也搭起来了,总体尚可。
《这,才叫商业模式》读后感(二):最后
读这本书是很久之前,记得当时读的时候新潮澎湃,现在却记不得作者确切说了些什么。回顾一下,哦,原来是这样。自己现在的很多知识都是从这本书中获得的。读案例的部分,确实像是在读杂志,又杂又乱,部分之间关联不是很强。但或许案例才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不然哈佛商学院也不会这么搞,在一个个案例中,确实感受到了独特商业模式的巨大力量。不过书中有些夸大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对创业者的执行没有清楚的说明。
作者提到的:独特的客户价值主张;独善的资源与能力;独享的赢利模式。我觉得是讲到了精髓。定位、卡位,盈利更应该作为结果才好。
《这,才叫商业模式》读后感(三):书的排版设计是个缺点
刚拿到书,买之前是看了书评介绍的。关键是书本对于商业模式的等式定义:商业模式=客户价值主张+资源与能力+盈利模式。虽不是很全面,但却是抓住了商业模式的核心点,令人印象深刻。另外,吴伯凡领先编著的,也是购买的一大因素。加上南方日报系,商务印书馆,就冲着这些美誉度也会考虑一下。
不过,看到书后,先不谈内容,图书的版式设计实在太一般了。内容再好的一本书,排版、设计等包装不好,阅读效果会大大折扣。版面太小,书有点偏厚。印刷字体偏小,排版设计毫无创意,也不够实用。图书版式设计真应该学学北大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等。只能说商务印书馆在品质方面不错,但在创新方面还是不足啊。
《这,才叫商业模式》读后感(四):商业模式是个筐
这本书总体来说不错,有理论,有实践,我给三颗星。不足在于理论深度仍有欠缺,案例有些过于宽泛。
商业模式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有些商业实践是很精妙,但我反对把它们全部贴上商业模式,尤其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标签。比如书中最后的一个案例,ING direct,银行业的沃尔玛,严格来说这不是一种多么有特色的商业模式,倒让我想起了波特提到的三种战略之成本领先战略,用低成本提供一般的产品或服务;再比如中国动向收购kappa在内地和澳门的永久使用权,然后将国际品牌和本土经验结合起来大赚其钱,这也算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么?不理解。中国动向还是在卖东西,或者说帮别人卖东西,这种商业实践古已有之,只不过他们做得更精细、更有成效而已。
我心目中的商业模式,最好是那种让人眼前一亮、全新的做生意的方式。比如信用卡,看起来平淡无奇,实则支付方式的改进刺激了消费欲望,原本顾客可能只消费100元,现在会消费120,甚至150,多出来的这部分消费带来的利润在商家、银行、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商家多卖了东西、银行赚得了手续费、消费者获得了方便,甚至还有信用卡积分换来的小礼物——信用卡的出现是一种很深刻的商业模式变革;再比如苹果公司的appstore,苹果之前没人想到可以这么卖软件,苹果之后大家都懂了,原来生意可以这么做;书中也提到了佩尔优,一家提供节能技术的公司,最开始他们就是很简单的卖设备、卖技术,很不成功,但后来改变了做生意的方式,先以极少的代价把节能系统建起来,随后产生的节能收益提成是佩尔优的利润源泉,一个改变使这家公司的发展顿时海阔天空。此外还有腾讯、雷士照明、利乐包装等等。一个个精妙的商业模式让人赞叹不已。
当然,上述的理解还都很粗浅,要想真正把一个想法变成现实,所遇到的困难可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而且这其中有许多因素都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有的企业赢在简单、有的企业赢在复杂;有的企业赢在固守本土、有的企业赢在国际化;等等。
兵无定势,水无常形,成功在很多时候也许并不需要理由,研究商业模式也许只能增加我们成功的概率,这是商业世界的迷人之处,也是其残酷之处。